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腔冲洗辅助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立浩 陈利娟 +4 位作者 吴勇 蔡俊伟 李景霞 张艳红 付四毛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鼻腔冲洗对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的疗效。方法选择上呼吸道感染并有发热的患儿18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7例,对照组9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加用鼻腔冲洗治疗,记录两组病例治疗前的白细胞计数(WBC)、发热... 目的探讨鼻腔冲洗对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的疗效。方法选择上呼吸道感染并有发热的患儿18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7例,对照组9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加用鼻腔冲洗治疗,记录两组病例治疗前的白细胞计数(WBC)、发热时间、C反应蛋白(CRP)、最高体温,治疗前后的咳嗽、流涕、鼻塞评分,抗生素使用率,治疗后的每天平均体温,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的以上指标。结果治疗后比较,观察组发热峰值、鼻塞评分、抗生素使用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咳嗽评分、流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冲洗辅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可以缩短发热时间,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冲洗 上呼吸道感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严重脓毒症亚低温治疗对器官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立浩 马力忠 +4 位作者 梁桂明 李正然 莫庆仪 王丽 付四毛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儿重要器官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2007年1月至2013年9月诊断为感染性休克、严重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且住院48 h以上的患儿,共73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2例和常规对照组4...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儿重要器官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2007年1月至2013年9月诊断为感染性休克、严重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且住院48 h以上的患儿,共73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2例和常规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肛温34~36℃),记录并分析两组患儿的体温、心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乳酸、血小板(PLT)、凝血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心率、CK、CK-MB、AST、A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BUN、Cr、PLT水平及PT、APTT、院内感染率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死亡病例院内存活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亚低温对严重脓毒症患儿的心脏和肝脏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脓毒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静脉滴注速尿在小儿颅高压治疗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立浩 付四毛 +1 位作者 周涛 刘玉玲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8-379,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滴注速尿治疗小儿颅高压的效果是否优于间歇注射速尿。方法随机将33例颅内出血颅高压患儿分为持续静脉滴注组(静滴组)和间歇注射组(静注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 d内每天每公斤体重尿量及颅内压下降值。结果治疗后第1、2...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滴注速尿治疗小儿颅高压的效果是否优于间歇注射速尿。方法随机将33例颅内出血颅高压患儿分为持续静脉滴注组(静滴组)和间歇注射组(静注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 d内每天每公斤体重尿量及颅内压下降值。结果治疗后第1、2天静滴组每天每公斤体重尿量较静注组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静滴组治疗后颅内压前3天下降值显著大于静注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持续静滴速尿较间歇静注速尿在颅高压治疗中更有效,利尿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静脉滴注 速尿 颅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川崎病伴心功能不全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李立浩 刘玉玲 +1 位作者 马力忠 李土桂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年第7期339-340,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伴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特征,分析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2001年以来收治3例川崎病伴心功能不全患儿。结合文献报道的9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例儿童川崎病并心功能不全见于3个月王12岁儿...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伴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特征,分析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2001年以来收治3例川崎病伴心功能不全患儿。结合文献报道的9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例儿童川崎病并心功能不全见于3个月王12岁儿童,〈1岁2例,1~5岁5例,5~12岁5例川崎病急性、亚急性期出现心功能不全4例,川崎病慢性期因冠状动脉瘤并心肌梗死导致心功能不全8例;急性期、亚息性期出现。功能不全者于1月内恢复《功能,慢性期出现心功能不全者部分病例经内科治疗获得缓解,部分病人手术治疗后好特,其中1例死亡。结论:儿童川崎病出现。功能不全多数在慢性期由心肌梗死引起,且易被误诊;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出现。功能不全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功能不全 川崎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1例
5
作者 李立浩 肖文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22-122,共1页
关键词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诊断 治疗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53例足月高危儿眼科检查结果分析
6
作者 李立浩 陈丽娜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年第8期84-84,共1页
目的:了解足月新生儿眼底病变特点及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科的653例足月新生儿进行眼底检壹,总结足月新生儿眼底病变特点。评估各高危因素与眼底病变的关系。结果:发现眼底病变发生率28%,... 目的:了解足月新生儿眼底病变特点及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科的653例足月新生儿进行眼底检壹,总结足月新生儿眼底病变特点。评估各高危因素与眼底病变的关系。结果:发现眼底病变发生率28%,其中视乳头色淡82例。视网膜出血78例,视网膜水肿16例,视乳头水肿7例。结论:母亲妊娠合并高血压、难产和产程延长、娩出窒息容易导致足月新生儿眼底出血,视孔头色淡多见于低体重足月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眼底病变 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血液净化对小儿脓毒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马力忠 付四毛 +3 位作者 周涛 李立浩 梁桂明 肖生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564-2566,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血液净化技术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小儿严重脓毒症血流动力学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严重脓毒症的患儿4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22例以及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抗感染... 目的探讨持续血液净化技术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小儿严重脓毒症血流动力学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严重脓毒症的患儿4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22例以及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抗感染、对症支持、稳定内环境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CRRT治疗,动态观察患儿CRRT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和48 h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尿量)及血气分析、血乳酸等内环境指标变化;以及白细胞介素(IL)-1、IL-6、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12例痊愈出院,治愈率52.2%。观察组18例好转痊愈出院,治愈率81.8%;观察组经CRRT治疗后显示平均动脉压、尿量等反映血流动力学参数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多巴胺用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血乳酸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1、IL-6、IL-8以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脓毒症患儿采用CRRT能有效改善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血液净化 小儿脓毒症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肺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8
作者 吴勇 蔡俊伟 +3 位作者 李立浩 陈利娟 李景霞 何锦荣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13期2743-2744,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肺功能的动态变化,为研究其转归及远期效应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检测23例重症MPP患儿的急性期及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的肺功能,并加以分析比较。结果:重症MPP...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肺功能的动态变化,为研究其转归及远期效应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检测23例重症MPP患儿的急性期及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的肺功能,并加以分析比较。结果:重症MPP患儿急性期的FVC、FEV1、PEF、FEF25、FEF50、FEF75、FEF25-75与预测值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MPP患儿出院后3个月代表大气道通气功能的指标FVC、PEF、FEV1与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MPP患儿出院后3次代表小气道通气功能的指标FEF25、FEF50、FEF75、FEF25-75与急性期比较均明显上升,但重症MPP患儿出院1年时FEF75、FEF25-75两项小气道通气功能指标仍显著低于预测值(P<0.05)。结论:重症MPP患儿急性期大、小气道受损,出院后3个月大气道损伤逐渐恢复正常,但重症MPP患儿出院后1年小气道损伤仍持续存在,定期随访肺功能有利于了解其肺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肺炎 肺功能 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早产儿屈光状态的临床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丽娜 黄立平 +1 位作者 高建慧 李立浩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眼屈光状态的临床因素,为早产儿早期开展眼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3年5月~2004年5月新生儿科收住院的213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纠正胎龄40周,3月,6月,1岁,2岁时眼屈光状态;同期出生的5...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眼屈光状态的临床因素,为早产儿早期开展眼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3年5月~2004年5月新生儿科收住院的213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纠正胎龄40周,3月,6月,1岁,2岁时眼屈光状态;同期出生的56例足月儿为对照组,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屈光发育差别,分析可能影响早产儿屈光状态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近视、屈光参差、散光的发生率及程度均较足月儿高,而早产儿远视的度数较足月儿低;出生体重〈1500g,胎龄〈33周及出生后伴有头颅影像学异常,则是影响早产儿屈光状态发展的临床危险因素。【结论】对胎龄〈33周、出生体重〈1500g及出生后伴有头颅影像学异常的早产儿应早期开展眼保健工作,即从2岁开始对他们进行早期视觉追踪及屈光筛查,以便早期纠正屈光不正,降低弱视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屈光不正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足月新生儿眼底出血的临床因素探讨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丽娜 何晓平 +1 位作者 黄立平 李立浩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21期97-98,共2页
目的:了解足月新生儿眼底出血的临床高危因素,为足月高危儿眼底筛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923例足月高危儿出生后48h、2周、1个月进行眼底筛查,另选取一组正常无高危因素的足月儿105例,记录患儿出... 目的:了解足月新生儿眼底出血的临床高危因素,为足月高危儿眼底筛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923例足月高危儿出生后48h、2周、1个月进行眼底筛查,另选取一组正常无高危因素的足月儿105例,记录患儿出生前的母亲孕期高危因素,及新生儿出生时的高危因素。分析这些高危因素与足月新生儿眼底出血及程度的关系。结果:足月新生儿眼底出血的发生与产前母亲患妊娠高血压病、新生儿娩出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低出生体重有关。但眼底出血的程度与窒息程度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导致足月新生儿眼底出血的高危因素是母亲妊娠高血压病、出生时难产、新生儿窒息及缺氧缺血性脑病、低出生体重。足月儿中如有上述高危因素需要常规进行眼底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儿 眼底出血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支原体肺炎儿童肺功能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勇 蔡俊伟 李立浩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7期114-116,共3页
目的观察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肺功能动态变化,了解重症MPP患儿肺功能损害的转归。方法 检测分析2012年6月~2013年9月我院儿科住院的21例重症MPP、21例轻症MPP患儿的急性期及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1年6个月、2年的常规... 目的观察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肺功能动态变化,了解重症MPP患儿肺功能损害的转归。方法 检测分析2012年6月~2013年9月我院儿科住院的21例重症MPP、21例轻症MPP患儿的急性期及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1年6个月、2年的常规肺功能和21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小儿(对照组)的常规肺功能,并加以比较。结果 重症MPP患儿急性期代表大气道通气功能的指标(FVC、PEF、FEV1)与轻症MPP患儿、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MPP患儿出院后3个月的FVC、PEF、FEV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MPP患儿与轻症MPP患儿急性期代表小气道通气功能的指标(FEF25、FEF50、FEF75、FEF25~75)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出院后两组患儿代表小气道通气功能的指标均出现逆转;轻症MPP患儿出院后6个月的FEF25、FEF50、FEF75、FEF25~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MPP患儿出院后1年6个月的FEF25、FEF50、FEF75、FEF25~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MPP患儿急性期大气道受损,出院后3个月大气道损伤逐渐恢复正常。重症MPP与轻症MPP急性期均能引起患儿小气道功能的损害,但出院后小气道功能的损害均出现逆转;重症MPP患儿小气道功能恢复较轻症MPP患儿缓慢,但大部分可以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肺炎 肺功能 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跃然纸上”数字融合传播平台设计与实现
12
作者 李一媛 邢一 李立浩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期85-87,共3页
AI技术作为新兴技术之一,在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展现出很大作用。文章介绍了AI技术基本理论,及其在数字印刷中的应用实践分析,希望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关键词 AI技术 数字印刷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极低体重早产儿救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冰岩 李立浩 +4 位作者 叶永青 唐家彦 王维琼 张晓敏 莫庆仪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1239-1241,共3页
目的探讨超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临床救治方法。方法分析超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临床表现,并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结果2例超极低出生体重的极早产儿,皆能经过103d的救治,体重增长,但1例因并发感染而死亡,另1例经采用皮中心静脉置管(PICC)... 目的探讨超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临床救治方法。方法分析超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临床表现,并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结果2例超极低出生体重的极早产儿,皆能经过103d的救治,体重增长,但1例因并发感染而死亡,另1例经采用皮中心静脉置管(PICC)、全静脉营养和部分静脉营养支持以及抗感染等方法治疗,103d后体重增至2440g,体格检查发育正常。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协调采用多种救治措施,成功救治1例极早产儿,其抢救治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极早产儿的救治积累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极低出生体重 新生儿 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冲洗佐治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利娟 李立浩 关秀杯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0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鼻腔冲洗辅助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我院儿科临床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伴有发热的患儿16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1例,对照组8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加... 目的探讨鼻腔冲洗辅助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我院儿科临床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伴有发热的患儿16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1例,对照组8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加用鼻腔冲洗治疗。记录两组病例治疗后的热退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咳嗽时间、流涕时间,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的以上指标。结果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最高体温(38.83±0.52)℃,热退时间(28.06±16.32)h,抗生素使用天数(1.73±1.89)d,住院天数(4.07±1.10)d,住院费用(1087.15±268.43)元,少于对照组最高体温(39.02±0.55)℃,热退时间(39.49±19.1)h,抗生素使用天数(2.58±1.90)d,住院天数(4.60±1.09)d,住院费用(1226.73±347.1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时间(23.89±10.60)h及流涕时间(49.33±26.87)h,较对照组咳嗽时间(24.35±14.02)h及流涕时间(57.14±28.24)h无明显缩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冲洗辅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可以缩短发热时间,减轻患儿症状,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缩短疗程,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冲洗 佐治 儿童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救治(附2例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冰岩 李立浩 +4 位作者 叶永青 唐家彦 王维琼 张晓敏 莫庆仪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年第20期35-37,共3页
从超极低出生体重儿抢救成功率、治疗难点、采取措施、护理要点和抢救成功的主要体会等方面回顾总结了2例超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救治经验。
关键词 超低出生体重儿 新生儿 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海洛因戒断综合征1例
16
作者 张晓敏 杨冰岩 +1 位作者 高建慧 李立浩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1-71,共1页
关键词 新生儿 海洛因戒断综合征 治疗 诊断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方法对严重脓毒症患儿肝肾功能、血气的影响
17
作者 李正然 李立浩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30期6520-6520,共1页
目的:探讨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上加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方法对严重脓毒症患儿的肝肾功能以及血气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严重脓毒症患儿,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连续静脉... 目的:探讨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上加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方法对严重脓毒症患儿的肝肾功能以及血气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严重脓毒症患儿,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方法进行治疗,最后,观察两组患儿的ALT、BUN、Cr的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的48 h内血ALT、BUN、Cr与0 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8 h内,ALT与0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UN、与0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8 h后,观察组患儿的BUN、Cr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ALT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般治疗方法上加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方法进行治疗对改善严重脓毒症患儿的肝肾功能等具有明显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脓毒症 肝肾功能 血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矿二维多孔注液溶液渗流及稀土离子迁移规律研究
18
作者 王代惠 胡凯建 +4 位作者 丁鹏杰 李立浩 汪豪 王晓军 钟文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4年第4期16-23,共8页
掌握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溶液流动及稀土离子迁移规律是保证资源高效回收的关键。传统柱浸试验无法观察到多孔注液过程中溶液流动扩散及稀土离子迁移规律,基于此,设计了二维箱型浸矿模型,以质量分数2%的MgSO_(4)溶液为浸矿剂,开展多孔... 掌握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溶液流动及稀土离子迁移规律是保证资源高效回收的关键。传统柱浸试验无法观察到多孔注液过程中溶液流动扩散及稀土离子迁移规律,基于此,设计了二维箱型浸矿模型,以质量分数2%的MgSO_(4)溶液为浸矿剂,开展多孔注液浸矿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浸出液体积、稀土离子浸出质量以及浸出速度不同,溶液入渗方式由自由入渗转为交汇入渗;注液孔正下方区域浸出液体积最大,交汇区次之,边界区最小;注液孔正下方区域稀土离子浸出几乎无拖尾现象,浸出速度最快,交汇区域次之,边界区域最慢;通过分析矿体各区域平均浸出稀土离子质量发现,稀土离子存在随溶液从注液中心向两侧迁移的行为,孔间交汇区浸出稀土离子质量最大,矿体边界区域次之,注液孔正下方区域浸出稀土离子质量最小。研究成果可为原地浸出注液方式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二维箱型浸矿模型 稀土离子迁移 浸出速度 浸出质量 稀土离子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浸矿剂对离子型稀土再吸附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鹏杰 胡凯建 +2 位作者 李立浩 叶文强 汪豪 《江西冶金》 2024年第5期327-335,共9页
离子型稀土矿在原地浸出过程中,浸出母液在流经未浸出区域或无矿层时,稀土离子又被再吸附至矿土颗粒表面,导致浸出母液稀土离子浓度降低,影响了稀土浸取效率。本研究围绕不同浸矿剂对离子型稀土再吸附行为的影响,研究了采用不同浓度与... 离子型稀土矿在原地浸出过程中,浸出母液在流经未浸出区域或无矿层时,稀土离子又被再吸附至矿土颗粒表面,导致浸出母液稀土离子浓度降低,影响了稀土浸取效率。本研究围绕不同浸矿剂对离子型稀土再吸附行为的影响,研究了采用不同浓度与阳离子价态的浸矿剂溶液浸矿时,溶液流动过程、浸出液浓度变化规律及再吸附质量大小。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得到土体T2图谱,分析大孔隙数量变化规律,探明不同浸矿剂在稀土离子再吸附时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浸矿剂浓度越高,非均匀流动现象越明显,浓度峰值越大,稀土离子再吸附质量越小;与硫酸铵、硫酸镁相比,硫酸铝溶液浸矿时,非均匀流动现象最明显,浸矿时最快达到浓度峰值,稀土离子再吸附质量最小。随着浸矿剂浓度增大,试样内部大孔隙数量逐渐减少;与硫酸铵、硫酸镁相比,硫酸铝溶液浸矿时,试样内部大孔隙数量最多。最优浸矿剂浓度为8 g/L,离子价态为+3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再吸附 浓度与价态 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屋尘螨皮下免疫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全身不良反应分析
20
作者 王贤诚 王龙飞 +3 位作者 郑晓顺 肖晓雄 李立浩 莫丽华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534-540,共7页
目的观察屋尘螨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SCIT)的全身不良反应(SRs),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230例接受屋尘螨变应原SCIT的变应性鼻炎(AR)患儿的SRs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230例患儿共接受5422次注射,... 目的观察屋尘螨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SCIT)的全身不良反应(SRs),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230例接受屋尘螨变应原SCIT的变应性鼻炎(AR)患儿的SRs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230例患儿共接受5422次注射,SRs发生率占总注射次数2.4%,占治疗例数20.0%。SRs以Ⅰ级(51.9%)为主,无致死的SRs发生,症状主要累及呼吸系统111次(84.7%)。外周血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OR(95%CI)=6.02(1.76,20.60),P=0.004]和屋尘螨特异性IgE水平[OR(95%CI)=1.01(1.00,1.01),P=0.016]为发生SRs的危险因素。结论尘螨过敏的AR患儿应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制剂行SCIT过程可能发生SRs,SCIT总体安全性良好。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屋尘螨特异性IgE水平是SCIT过程出现SRs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尘螨 皮下免疫治疗 全身不良反应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