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粒子活性炭(CH40)在口腔鳞癌颈淋巴清扫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瑞武 钟鸣 +3 位作者 兰行简 孙长伏 李俊林 韩东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5-216,共2页
目的:探讨微粒子活性炭(CH40)在口腔鳞癌颈淋巴清扫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术前对22例口腔鳞癌患者肿瘤内或肿瘤周围注入微粒子活性炭(CH40)混悬液,术中根据淋巴结黑染情况作为标记来指导颈淋巴清扫术。结果:术中可见... 目的:探讨微粒子活性炭(CH40)在口腔鳞癌颈淋巴清扫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术前对22例口腔鳞癌患者肿瘤内或肿瘤周围注入微粒子活性炭(CH40)混悬液,术中根据淋巴结黑染情况作为标记来指导颈淋巴清扫术。结果:术中可见颈淋巴结有广泛不同程度的黑染,甚至包埋在脂肪组织内的直径1mm大小的淋巴结;注炭组黑染及未黑染的淋巴结转移比率无显著差异;注炭组平均每侧颈部清除42.5个淋巴结,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平均26.2个淋巴结(P<0.01);注炭组根治性颈清扫与功能性颈清扫清除的淋巴结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肿瘤内或肿瘤周围注入微粒子活性炭对口腔鳞癌颈淋巴清扫术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颈淋巴清扫 微粒子活性炭 口腔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中染色体9p、9q的杂合性丢失及P16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瑞武 巴颖 +2 位作者 钟鸣 张学 张核子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2-175,共4页
检测9号染色体及p16基因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经显微切割的口腔鳞癌组织中两个DNA微卫星多态标记DqS319(9p21)和DqS299(9q22~31),分析染色体9p、9q的... 检测9号染色体及p16基因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经显微切割的口腔鳞癌组织中两个DNA微卫星多态标记DqS319(9p21)和DqS299(9q22~31),分析染色体9p、9q的杂合性丢失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p16蛋白表达状况。结果:29.4%出现DqS319标记的LOH,DqS299标记发现较高频率LOH(43.8%)。p16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为86.4%。其中3例未表达p16的标本中,有2例发现DqS319的LOH。结论:口腔鳞癌在染色体9p21区域频繁丢失可能与p16失活有关,而染色体9q22~31区域在口腔鳞癌的较高频率丢失推测此区可能存在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癌 杂合性丢失 口腔肿瘤 P16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下唇缺损修复重建术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瑞武 孙长伏 +1 位作者 秦兴军 邓春富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S1期40-,共1页
关键词 下唇缺损 皮瓣修复 推进皮瓣 滑行皮瓣 下唇癌 粘膜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瓣或肌筋膜瓣在口腔和口咽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瑞武 关晓峰 +2 位作者 葛淑芬 李俊林 赵晓利 《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2-43,共2页
皮瓣或肌皮瓣已广泛地被用来修复头颈部及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但近年来研究发现皮瓣或肌皮瓣在修复口腔和口咽部组织缺损中有一些缺点.如肌皮瓣在口腔内常因体积太大而过于臃肿;口腔内有时长毛发有碍卫生;供区出现皮肤缺损需另取皮... 皮瓣或肌皮瓣已广泛地被用来修复头颈部及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但近年来研究发现皮瓣或肌皮瓣在修复口腔和口咽部组织缺损中有一些缺点.如肌皮瓣在口腔内常因体积太大而过于臃肿;口腔内有时长毛发有碍卫生;供区出现皮肤缺损需另取皮片覆盖消除创面,如供区直接拉拢缝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口咽部 组织缺损 修复 肌瓣 肌筋膜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蛋白酶的致病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瑞武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1998年第3期22-23,27,共3页
细菌通过分泌胞外蛋白酶来分解宿主蛋白质,并激活血管舒张素—激肽级联系统,为其生长、繁殖提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细菌蛋白酶能破坏补体和(或)免疫球蛋白,从而使细菌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保证其能在宿主体内生存。由此可见,蛋白酶... 细菌通过分泌胞外蛋白酶来分解宿主蛋白质,并激活血管舒张素—激肽级联系统,为其生长、繁殖提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细菌蛋白酶能破坏补体和(或)免疫球蛋白,从而使细菌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保证其能在宿主体内生存。由此可见,蛋白酶在细菌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人工合成不影响宿主蛋白酶的活性,而能特异地抑制某些特定细菌蛋白酶的蛋白酶抑制剂,可能是一种有用的抗菌物质,用以治疗细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蛋白酶 致病作用 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性的相关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孙长伏 李瑞武 +2 位作者 钟鸣 王兆元 王玉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87-389,共3页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性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对5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进行组织分型,嗜神经性观察,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S-100、神经特异性烯醇酶及神经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与该肿瘤嗜神经性关系进行研究。...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性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对5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进行组织分型,嗜神经性观察,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S-100、神经特异性烯醇酶及神经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与该肿瘤嗜神经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性与组织分型,S-100蛋白,神经特异性烯醇酶的表达及二者的共同表达无明显关系( P> 0.05),而与神经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密切相关( P< 0.05)。结论: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性与神经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密切相关,该肿瘤细胞分泌了神经细胞粘附分子,因而获得了神经亲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性癌 嗜神经性 病理学 涎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分析涎腺腺样囊性癌转移相关基因 被引量:5
7
作者 秦兴军 张恩礁 +4 位作者 杨捷琳 王绪凯 孙长伏 李瑞武 关晓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2-394,共3页
目的:克隆涎腺腺样囊性癌转移相关的基因。方法:应用mRNA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研究涎腺腺样囊性癌高、低转移细胞系基因表达上的差异。结果:以高转移细胞ACC-M为测试子,低转移细胞ACC-2为驱赶子,获得高表达的基因序列有7个,均为已知序列... 目的:克隆涎腺腺样囊性癌转移相关的基因。方法:应用mRNA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研究涎腺腺样囊性癌高、低转移细胞系基因表达上的差异。结果:以高转移细胞ACC-M为测试子,低转移细胞ACC-2为驱赶子,获得高表达的基因序列有7个,均为已知序列同源基因。其中XAGE-1b基因为肿瘤睾丸抗原家族中的一个重要基因。结论:与ACC-2相比ACC-M中部分基因的高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特性的获得有关,此结果为进一步探索腺样囊性癌肿瘤转移分子机理以及肿瘤转移控制和基因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性癌 抑制性消减杂交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根癌切除及舌根修复 被引量:2
8
作者 卢利 李瑞武 +2 位作者 陈晓梅 王玉新 王绪凯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7-117,共1页
舌根癌占口咽癌的40%左右,因其位置深在患者多在进展期就诊,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因而预后较差[1]。近年来,随着手术方法,治疗手段的进步,舌根癌5年生存率有了一定提高。外科治疗既注重根治切除,又开始注重功能的保存和恢... 舌根癌占口咽癌的40%左右,因其位置深在患者多在进展期就诊,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因而预后较差[1]。近年来,随着手术方法,治疗手段的进步,舌根癌5年生存率有了一定提高。外科治疗既注重根治切除,又开始注重功能的保存和恢复,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临床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舌根癌 外科手术 舌根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癌基因p16在成釉细胞瘤及牙源性角化囊肿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钟鸣 王洁 +1 位作者 王兆元 李瑞武 《口腔医学》 CAS 2002年第3期115-117,共3页
目的 研究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B)中 p16蛋白及 p16 mRNA表达,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检测40例 AB及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7例,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8例 p16... 目的 研究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B)中 p16蛋白及 p16 mRNA表达,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检测40例 AB及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7例,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8例 p16蛋白的表达,同时用原位杂交法检测 p16 mRNA在20例 AB中表达。结果 40例AB,7例 OKC,8例 BCC,p16蛋白缺失表达分别为70%,85.7%,100%。p16mRNA缺失率80.5%,与蛋白缺失表达一致率53.8%。结论 (1)AB与 OKC的发生与p16蛋白缺失有关。(2)AB中原发与复发比,原发与恶变比 p16蛋白缺失率不同(P<0.05)。(3)AB及 OKC,BCC三种不同病变经统计学处理 P>0.05,末见明显相关性。(4)在 AB中p16蛋白与 p16 mRNA表达 P<0.05,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角化囊肿 牙源性肿瘤 成釉细胞瘤 P16蛋白 p16mRNA 免疫组织化学 AB OKC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两个动脉岛状肌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葛淑芬 李瑞武 +1 位作者 孙长伏 谭学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1-402,共2页
目的:寻求口腔癌扩大切除术后缺损修复较理想的组织瓣,以恢复功能和外形,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收集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44例,皮瓣面积为9.0 cm×6.5 cm^5.0 cm×3.5 cm;舌骨下肌群肌皮瓣修复10例,面积为9.0 cm×6.0... 目的:寻求口腔癌扩大切除术后缺损修复较理想的组织瓣,以恢复功能和外形,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收集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44例,皮瓣面积为9.0 cm×6.5 cm^5.0 cm×3.5 cm;舌骨下肌群肌皮瓣修复10例,面积为9.0 cm×6.0 cm^6.0 cm×5.0 cm。结果:颏下动脉岛状瓣成活率为93.36%;舌骨下肌群瓣成活率近100%。结论:颈前两个动脉岛状肌皮瓣具有成活率高、操作简单、技术难度小、可与颈清扫手术同期完成、供区可直接拉拢缝合、动脉蒂长,肌皮瓣转移灵活等优点,是口腔癌扩大切除术后中小组织缺损修复较理想的组织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动脉岛状瓣 舌骨下肌群肌皮瓣 口腔癌切除缺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例口腔鳞癌年轻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关晓峰 李瑞武 +5 位作者 王玉新 王绪凯 葛淑芬 李俊林 兰行简 钟宝民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1996年第4期189-191,共3页
作者回顾分析了8年来收治的40岁以下口腔鳞癌患者44例的临床资料。男女之比为1.93∶1;发病年龄大多在30~40岁,占90.90%,最小年龄3岁;发病部位多在舌部,共21例,占65.90%;分化程度以高、中分化为主... 作者回顾分析了8年来收治的40岁以下口腔鳞癌患者44例的临床资料。男女之比为1.93∶1;发病年龄大多在30~40岁,占90.90%,最小年龄3岁;发病部位多在舌部,共21例,占65.90%;分化程度以高、中分化为主,占81.82%;临床分期早、晚期就诊病例约各半,而舌癌晚期就诊者高达61.90%;患者对治疗合作性差,只有少部分能完成严格意义上的综合治疗。治疗复发率较高,影响了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催化亚基hTRTmRNA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青 王晓华 +2 位作者 姜又红 李瑞武 钟鸣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中端粒酶催化亚基hTRTmRNA的表达。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TRTmRNA在65例口腔鳞癌、25例上皮异常增生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以地高辛标记,常规杂交后处理。阳性对照为口腔鳞癌,阴性对照为不加探针。采用SP...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中端粒酶催化亚基hTRTmRNA的表达。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TRTmRNA在65例口腔鳞癌、25例上皮异常增生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以地高辛标记,常规杂交后处理。阳性对照为口腔鳞癌,阴性对照为不加探针。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Kendall相关分析以及成组比较t检验。结果:hTRTmRNA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中呈弱表达(4/20、20.0%),在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表达增强(11/25、44.0%),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54/65、83.1%)。hTRTmRNA在口腔鳞癌组织与其他各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呈正相关关系(P<0.01),但正常口腔黏膜与上皮异常增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理类型间,染色强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正常口腔黏膜与上皮异常增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RTmRNA的表达与口腔黏膜细胞的恶性转化密切相关,端粒酶基因的重新激活,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端粒酶 端粒酶催化亚基hTRTmRNA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保持器焊接变形控制工艺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瑞武 张鑫 +2 位作者 涂益民 张柯柯 文九巴 《焊接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5-67,共3页
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方法,配合焊丝HS211,获得了较为可靠的30钢-硅青铜焊接接头,并利用所制定的焊接工艺,对轴承保持器模拟试样进行了焊接。结果表明:所制定的焊接工艺,特别是所选取的焊接顺序和焊接方向对于控制保持器的焊接变形是有效的。
关键词 轴承保持器 焊接顺序 焊接方向 焊接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牙龈粘膜凝集素的半定量测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钟鸣 王兆元 +6 位作者 张莹 李辛薇 阎丽华 宋胜 李瑞武 何安光 马凤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35-237,共3页
口腔粘膜是兼有皮肤和消化道某些特点的特殊粘膜,也是口腔疾病的好发部位。目前已有学者对人体正常组织进行了凝集素的定位研究,但只包括口腔的舌粘膜。在日本舌癌的发生率很高。
关键词 口腔粘膜 凝集素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乳头细胞促进大鼠牙髓干细胞中Wnt信号分子的表达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忠提 张雪 李瑞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09-1112,共4页
目的探讨牙乳头细胞对大鼠牙髓干细胞(DPSC)中Wnt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DPSC和牙乳头细胞的分层共培养体系,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鉴定DPSC和牙乳头细胞,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Wnt信号中的重要因子Wnt1、腺瘤样息... 目的探讨牙乳头细胞对大鼠牙髓干细胞(DPSC)中Wnt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DPSC和牙乳头细胞的分层共培养体系,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鉴定DPSC和牙乳头细胞,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Wnt信号中的重要因子Wnt1、腺瘤样息肉蛋白(APC)、β-连环蛋白(β-catenin)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分层共培养5 d后,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分层共培养组中Wnt1、β-catenin mRNA和蛋白表达较DPSC培养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而APCmRNA和蛋白表达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牙乳头细胞和DPSC分层共培养可促进DPSC中Wnt信号分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乳头细胞 牙髓干细胞 W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颈及颈胸旋转皮瓣25例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长伏 李瑞武 葛淑芬 《口腔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244-245,共2页
目的观察面颈和颈胸旋转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这2种皮瓣修复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切除后缺损共计25例。结果1例皮瓣前端静脉淤血,表皮坏死,其余均成活。结论该皮瓣在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修复重建中仍具有良好的修复... 目的观察面颈和颈胸旋转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这2种皮瓣修复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切除后缺损共计25例。结果1例皮瓣前端静脉淤血,表皮坏死,其余均成活。结论该皮瓣在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修复重建中仍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颈 颈胸 旋转皮瓣 头颈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端粒酶活性与PCNA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桂荣 周青 +2 位作者 钟鸣 王洁 李瑞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7-690,共4页
目的 :探索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端粒酶活性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TRAP PCR ELISA方法及免疫组化SP法对 68例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3 4例癌旁上皮组织和 1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口腔黏膜鳞状细... 目的 :探索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端粒酶活性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TRAP PCR ELISA方法及免疫组化SP法对 68例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3 4例癌旁上皮组织和 1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端粒酶表达阳性率为 67.65 % ( 4 6/ 68) ;癌旁组织中端粒酶表达率为 8.82 % ( 3 / 3 4) ;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无端粒酶活性表达。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分级有关 ;端粒酶活性阳性的 46例癌组织和 3例癌旁上皮异常增生组中PCNA阳性细胞密度为 ( 165 .3 1± 1.82 )个 /mm2 ,端粒酶阴性的 2 2例癌组织和 10例癌旁上皮异常增生组中PCNA阳性细胞密度为 ( 96.77± 1.74)个 /mm2 。端粒酶活性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PCNA阳性细胞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端粒酶活性与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 鳞状细胞 端粒酶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带蒂组织瓣在腮腺区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尚德浩 黄绍辉 +1 位作者 孙长伏 李瑞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1-63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和颈胸旋转皮瓣修复腮腺区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6月应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和颈胸旋转皮瓣修复头颈部腮腺区缺损17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34~72岁。缺损面... 目的探讨应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和颈胸旋转皮瓣修复腮腺区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6月应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和颈胸旋转皮瓣修复头颈部腮腺区缺损17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34~72岁。缺损面积最小为4.0cm×5.0cm,最大为7.0cm×16.0cm。结果术后17例皮瓣均成活,其中2例出现皮瓣尖端部分坏死,经反复换药后痊愈。皮瓣色泽与皮肤相似,外形恢复较理想。随访1~4年,肿瘤无复发,患者对术后形态及功能均较满意。结论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和颈胸旋转皮瓣对于颜面部腮腺区组织缺损的修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相对简单的手术操作,尤其对年龄较大、全身条件差,不能够耐受长时间复杂手术的患者,或者不具备血管吻合条件的患者具有较大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岛状皮瓣 随意皮瓣 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骨软骨肉瘤21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葛淑芬 邓春富 +2 位作者 李瑞武 王玉新 黄会芬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6-116,共1页
软骨肉瘤是从软骨细胞或间胚叶组织发生,并可起源于躯体任何软骨内化骨的骨骼。临床上好发于骨盆、股骨、肋骨及肩胛骨等,而发生在颌骨内者非常少见。我科1977~1997年20年间收治软骨肉瘤患者仅21例,现对其诊断、治疗、... 软骨肉瘤是从软骨细胞或间胚叶组织发生,并可起源于躯体任何软骨内化骨的骨骼。临床上好发于骨盆、股骨、肋骨及肩胛骨等,而发生在颌骨内者非常少见。我科1977~1997年20年间收治软骨肉瘤患者仅21例,现对其诊断、治疗、预后等问题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肉瘤 诊断 治疗 颌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邻近皮瓣修复颈部瘢痕畸形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绪凯 兰行简 +2 位作者 王玉新 李瑞武 刘富学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13-215,共3页
颈前瘢痕挛缩严重影响头颈部功能及外形。1980年以来,应用胸三角等邻近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62例,采用带蒂胸三角皮瓣26例,颈胸皮瓣25例,颈肩皮瓣6例,带蒂与吻合血管联合移植超长胸三角皮瓣4例,游离肩胛旁皮瓣1... 颈前瘢痕挛缩严重影响头颈部功能及外形。1980年以来,应用胸三角等邻近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62例,采用带蒂胸三角皮瓣26例,颈胸皮瓣25例,颈肩皮瓣6例,带蒂与吻合血管联合移植超长胸三角皮瓣4例,游离肩胛旁皮瓣1例。60例全部成活,2例部分感染坏死。经1年~10年随访,颈部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应用邻近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成功率高,皮瓣质地、颜色与颈部相似,修复后皮瓣无臃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带蒂与吻合血管超长的胸三角皮瓣联合移植,是修复面颌颈部大范围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 瘢痕 邻近皮瓣 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