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李琳琨 李春燕 +1 位作者 李琳杰 杨星烨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7期1237-124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在院受检人群中行全腹部CT增强检查者1066人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该受检人群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的不同类型、性别、各年龄段(青少年、青壮年、中老年)及3种类型...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在院受检人群中行全腹部CT增强检查者1066人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该受检人群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的不同类型、性别、各年龄段(青少年、青壮年、中老年)及3种类型的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即AMAⅠ型、Ⅱ型、Ⅲ型)的发生率。根据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的情况不同分肠系膜上动脉(SMA)压迫组、肠系膜上静脉(SMV)分支压迫组,分析组间性别、各年龄段、AMA类型之间的差异。结果:受检人群中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的发生率为33.40%,其中由SMA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的发生率为23.83%,由SMV分支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的发生率为9.57%。男性发生率43.30%,女性发生率56.70%。青少年发生率46.35%;青壮年发生率35.11%;中老年发生率18.54%。AMA为Ⅰ型发生率53.40%,角度平均(25.54±4.59)°;Ⅱ型发生率42.10%,角度平均(45.55±9.46)°;Ⅲ型发生率4.50%,角度平均(90.19±16.43)°。对SMA压迫组与SMV分支压迫组发生率差异性进行χ2检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及AMA类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多为SMA压迫所致,发生率可高达23.83%,其好发于青少年,AMA为Ⅰ型者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水平部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联合64排螺旋CT对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琳琨 杨星烨 李琳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联合64排螺旋CT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SMAS患者,行64排螺旋CT检查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并以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结...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联合64排螺旋CT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SMAS患者,行64排螺旋CT检查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并以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标准对照,进行一致性分析,计算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结果:腹部CT检查,仅6例图像表现较为典型,表现为十二指肠水平段以上扩张;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中,15例患者可见典型“笔杆征”。64排螺旋CT诊断SMAS阳性33例、阴性27例、误诊11例、漏诊18例;上消化道造影诊断SMAS阳性38例、阴性22例、误诊8例、漏诊10例;联合检查诊断阳性38例、阴性22例、误诊2例、漏诊4例。联合检查诊断SMAS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64排螺旋CT、上消化道造影单一检查,误诊率、漏诊率均低于64排螺旋CT、上消化道造影单一检查,除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指标外,余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术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80)。结论:联合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和64排螺旋CT检查可以提高SMAS的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64排螺旋CT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李琳琨 李春燕 +1 位作者 李琳杰 杨星烨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11期2053-205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在院受检人群中行全腹部CT增强检查者1066人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该受检人群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的不同类型、性别、各年龄段(青少年、青壮年、中老年)及3种类型...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在院受检人群中行全腹部CT增强检查者1066人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该受检人群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的不同类型、性别、各年龄段(青少年、青壮年、中老年)及3种类型的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即AMAⅠ型、Ⅱ型、Ⅲ型)的发生率。根据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的情况不同分肠系膜上动脉(SMA)压迫组、肠系膜上静脉(SMV)分支压迫组,分析组间性别、各年龄段、AMA类型之间的差异。结果:受检人群中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的发生率为33.40%,其中由SMA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的发生率为23.83%,由SMV分支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的发生率为9.57%。男性发生率43.30%,女性发生率56.70%。青少年发生率46.35%;青壮年发生率35.11%;中老年发生率18.54%。AMA为Ⅰ型发生率53.40%,角度平均(25.54±4.59)°;Ⅱ型发生率42.10%,角度平均(45.55±9.46)°;Ⅲ型发生率4.50%,角度平均(90.19±16.43)°。对SMA压迫组与SMV分支压迫组发生率差异性进行χ^(2)检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及AMA类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多为SMA压迫所致,发生率可高达23.83%,其好发于青少年,AMA为Ⅰ型者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水平部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