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7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液态CO_(2)溶浸无烟煤的氧化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
6
1
作者
李珍宝
王凤双
+3 位作者
魏高明
马砺
安满林
俞树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30-335,共6页
作为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CO_(2)的循环再利用成为研究的热点。在矿山灾害防治技术领域,液态CO_(2)在煤自燃灾害防治和煤层瓦斯置换驱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低温液态CO_(2)(-56^-20℃)与煤体接触产生对流换热,煤体内部受到热应力作用产...
作为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CO_(2)的循环再利用成为研究的热点。在矿山灾害防治技术领域,液态CO_(2)在煤自燃灾害防治和煤层瓦斯置换驱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低温液态CO_(2)(-56^-20℃)与煤体接触产生对流换热,煤体内部受到热应力作用产生损伤破坏,煤体的孔裂隙发育及比表面积发生变化,氧化过程与空气中氧的结合能力改变,氧化性发生显著变化。为了分析液态CO_(2)低温损伤煤体后的氧化特征,以河南永城矿区无烟煤为对象,开展热重分析实验,研究了原煤样及液态CO_(2)处理煤样的氧化过程特征温度,采用FWO和KAS两种非等温方法计算了氧化动力学参数,分析了液态CO_(2)影响煤体氧化特征。结果表明:液态CO_(2)溶浸后无烟煤的临界温度和干裂温度比原煤样降低了2~8℃,增速温度、失重温度、着火温度、最大失重温度和燃尽温度提前了100~140℃,各特征温度对应的失重质量百分比较原煤样降低了0.8%~10.0%。煤样在失水失重、吸氧增重、热解和燃烧4个阶段的温度跨度区间均变小,煤样氧化活性增强,吸附氧气速度和吸氧量增加,燃烧反应速度加快。溶浸煤样的表观活化能在4个氧化阶段较原煤样均降低10~30 kJ/mol,指前因子ln A与表观活化能Ea表现为正相关性。液态CO_(2)溶浸处理煤体的自燃倾向性增加,加速了煤的氧化自燃进程。采用液态CO_(2)进行煤层瓦斯驱替或煤自燃灾害灭火后,应当更加注意防范煤自燃发火灾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动力学
无烟煤
热重分析
特征温度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煤层注液态CO_2压裂增透过程及裂隙扩展特征试验
被引量:
35
2
作者
文虎
李珍宝
+3 位作者
王振平
马砺
郭英
王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93-2799,共7页
针对我国煤层"高储低渗"的赋存特征,基于液态CO_2黏度低、阻力小、酸化解堵及相变增压的特点,采用液态CO_2进行煤层压裂增透现场试验,研究煤层压裂过程裂隙扩展规律。结果表明:压裂过程流量随着压力的增长呈现出"波动"特性,钻孔周...
针对我国煤层"高储低渗"的赋存特征,基于液态CO_2黏度低、阻力小、酸化解堵及相变增压的特点,采用液态CO_2进行煤层压裂增透现场试验,研究煤层压裂过程裂隙扩展规律。结果表明:压裂过程流量随着压力的增长呈现出"波动"特性,钻孔周围煤体受CO_2压力作用产生裂隙并向前延伸,压裂初期裂隙扩展速度较快,随后逐渐减小;压裂裂隙同时沿压裂孔轴向和径向扩展;压力及流量曲线在1.8,2.2 MPa处出现拐点,压裂过程分为3个阶段,各阶段煤体破坏形式依次为钻孔破碎区裂隙起裂—弱面扩展—微孔隙破坏。现场压裂试验结果表明压裂半径可达10~20 m,且与水力压裂相比在压裂安全性、时间和效果方面存在技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透
人工裂隙
液态CO2
压裂半径
扩展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预报煤自燃的气体指标优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
88
3
作者
邓军
李
贝
+2 位作者
李珍宝
张莹
关欣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59,79,共6页
通过煤自燃程序升温试验对峁底煤矿预报煤自燃气体指标进行试验研究,利用试验得到煤氧化热解过程中各阶段的气体组分和浓度,通过格氏火灾系数和链烷比等方法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依据指标气体优选原则,选取CO浓度、第二火灾...
通过煤自燃程序升温试验对峁底煤矿预报煤自燃气体指标进行试验研究,利用试验得到煤氧化热解过程中各阶段的气体组分和浓度,通过格氏火灾系数和链烷比等方法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依据指标气体优选原则,选取CO浓度、第二火灾系数R2、链烷比φ(C2H6)/φ(CH4)作为判断峁底煤矿煤自燃的主要气体指标;以CH4浓度、C2H4浓度、C2H6浓度、第一火灾系数尺。和第三火灾系数R,以及烯烷比作为辅助气体指标;峁底煤矿煤样的自燃临界温度为60—70℃,干裂温度为110~130℃。该方法对于快速有效判断煤炭自燃阶段和程度,预测预报煤层自燃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程序升温试验
格氏火灾系数
气体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常压下煤对N_2/CO_2/CH_4单组分气体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
19
4
作者
马砺
李珍宝
+2 位作者
邓军
李
贝
胡安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4-67,共4页
为了研究常压不同条件下煤样对N2/CO2/CH4单组分气体的吸附特性,以Langum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为依据,对其吸附阶段进行划分,选择长焰煤、气肥煤和无烟煤分别进行了单组分气体吸附试验,探讨不同试验条件对煤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
为了研究常压不同条件下煤样对N2/CO2/CH4单组分气体的吸附特性,以Langum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为依据,对其吸附阶段进行划分,选择长焰煤、气肥煤和无烟煤分别进行了单组分气体吸附试验,探讨不同试验条件对煤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压阶段,煤对单组分气体的吸附规律服从Langum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的第一阶段,吸附量与压力正相关;煤的变质程度、吸附温度及压力和吸附气体的种类是影响吸附量的主要因素,并在不同情况下对煤吸附量的影响程度不同;高低变质煤样对吸附量的影响大,而中等变质程度的影响小;温度是低压阶段影响吸附量的主要因素;吸附气体种类对吸附量的影响是由于其自身物化性质差异,相同试验条件下煤对3种单组分气体的吸附量从大到小为CO2、CH4、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吸附特性
煤
常压阶段
单组分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粒径煤样低温氧化过程升温速率规律研究
被引量:
18
5
作者
王凤双
杨胜强
+2 位作者
李珍宝
金双林
孙家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64,共3页
基于程序升温试验系统研究了柠条塔矿6种粒径煤样低温氧化过程的升温速率变化规律,对比分析可知:升温速率随煤样粒径的减小而增大;6个粒径煤样的升温速率曲线相似,均呈W形走势,并且各曲线存在明显的分阶段特征:常温至临界温度(小于65℃)...
基于程序升温试验系统研究了柠条塔矿6种粒径煤样低温氧化过程的升温速率变化规律,对比分析可知:升温速率随煤样粒径的减小而增大;6个粒径煤样的升温速率曲线相似,均呈W形走势,并且各曲线存在明显的分阶段特征:常温至临界温度(小于65℃),氧化升温速率缓慢增大;临界温度至干裂温度(65~105℃),氧化升温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大于干裂温度(大于105℃),氧化升温速率持续稳定增长。从煤氧复合微观机理分析出各阶段参与反应的活性基团、化学键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是造成升温速率呈现阶段性特征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燃
低温氧化
干裂温度
升温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地温环境对煤自燃极限参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21
6
作者
马砺
雷昌奎
+2 位作者
王凯
任立峰
李珍宝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9-92,共4页
针对深井高地温环境对煤自燃极限参数的影响问题,利用程序升温实验研究的方法,进行煤样恒温40℃处理后程序升温和常温条件下程序升温的实验设计,研究煤样的自燃特性,计算两组煤样的耗氧速率、CO产生率、CO2产生率和放热强度,得出煤自燃...
针对深井高地温环境对煤自燃极限参数的影响问题,利用程序升温实验研究的方法,进行煤样恒温40℃处理后程序升温和常温条件下程序升温的实验设计,研究煤样的自燃特性,计算两组煤样的耗氧速率、CO产生率、CO2产生率和放热强度,得出煤自燃极限参数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显示:处理后升温的煤样耗氧速率、CO产生率、CO2产生率和放热强度均高于常温条件下升温的煤样,煤自燃极限参数中最小浮煤厚度和下限氧浓度值均减小,上限漏风强度值增大,并且变化率随煤温近似呈线性增长趋势,说明高地温导致煤体的氧化放热性增强,更容易蓄热升温,自燃危险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高地温
耗氧速率
放热强度
极限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液态CO_2溶浸作用下煤体孔隙结构损伤特性研究
被引量:
9
7
作者
文虎
李珍宝
+2 位作者
王旭
马砺
王伟峰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53,共5页
为分析液态CO_2作用后煤体的孔隙结构变化,开展了3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的液态CO_2溶浸实验,采用压汞法测试了煤样溶浸前后的孔容分布,分析了低温液态CO_2溶浸作用下煤体的损伤特性。结果表明:液态CO_2溶浸煤体后大孔孔容增加,中、小、微...
为分析液态CO_2作用后煤体的孔隙结构变化,开展了3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的液态CO_2溶浸实验,采用压汞法测试了煤样溶浸前后的孔容分布,分析了低温液态CO_2溶浸作用下煤体的损伤特性。结果表明:液态CO_2溶浸煤体后大孔孔容增加,中、小、微孔孔容减小,溶浸过程中存在微孔→小孔→中孔→大孔的转化;液态CO_2溶浸过程主要为温度应力对煤体的损伤作用,损伤后总孔容降低,这是由于煤体孔隙破坏后形成宏观裂隙网络,损伤效应包括原生孔隙转化及新孔隙生成;低温作用下形成煤体基质收缩应力及水结冰膨胀挤压应力,形成拉伸、剪切、挤压等综合破坏及孔隙扩容作用,进一步增加了煤体的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容变化
温度应力
结构损伤
液态CO2
煤基质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刍议
被引量:
38
8
作者
邓军
李
贝
+4 位作者
李
海涛
张莹
徐志胜
李珍宝
关欣杰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66,共6页
矿山安全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保护国家财产和矿工生命安全的重要屏障,我国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从我国矿山应急救援体制的演变、救援队伍的发展以及矿山应急救援保障几个方面,对我国当前矿山应急救援发展现...
矿山安全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保护国家财产和矿工生命安全的重要屏障,我国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从我国矿山应急救援体制的演变、救援队伍的发展以及矿山应急救援保障几个方面,对我国当前矿山应急救援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当前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我国应探索多功能应急救援机制,不断完善救援配套法及标准化建设;完善资金保障体系;创新矿山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和发展矿山企业救援志愿者;扶持科技装备重点项目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救援体系
安全生产
应急救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氯盐阻化剂抑制煤初次和二次氧化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19
9
作者
马砺
任立峰
+2 位作者
艾绍武
李珍宝
任晓东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8,共5页
为了研究阻化剂对煤样初次与二次氧化特性的影响,选用KCl、Ca Cl2、Mg Cl2和Na Cl等4种常用阻化剂对原煤样和初次氧化煤样分别进行处理,通过程序升温实验,研究阻化剂对煤的两次氧化过程自燃特性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阻化剂对初次...
为了研究阻化剂对煤样初次与二次氧化特性的影响,选用KCl、Ca Cl2、Mg Cl2和Na Cl等4种常用阻化剂对原煤样和初次氧化煤样分别进行处理,通过程序升温实验,研究阻化剂对煤的两次氧化过程自燃特性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阻化剂对初次氧化煤样的阻化率影响较大,对二次氧化煤样的耗氧速率影响较大,对两种煤样自燃的临界温度均有较大的提高;阻化剂对煤的初次氧化和二次氧化过程均有较好的阻化作用,对初次氧化煤样的阻化效果更明显;4种常见的氯盐类阻化剂对煤样两次氧化过程阻化能力大小的排序均为Mg Cl2>Ca Cl2>Na Cl>K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化剂
煤自燃
初次氧化
二次氧化
氧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瓦斯煤层注液态CO_2压裂增透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
6
10
作者
马砺
魏高明
+3 位作者
李珍宝
张继兵
吴鹏
李
秀山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1,共6页
基于液态CO_2的低温冻结及相变增压特性能够有效致裂煤体,可以达到煤层增透的目的。在淮南矿区张集北矿17246工作面开展了煤层注液态CO_2压裂增透技术工业性试验,沿工作面走向布置2个压裂钻孔、12个抽采钻孔,分2个阶段进行压裂试验,压...
基于液态CO_2的低温冻结及相变增压特性能够有效致裂煤体,可以达到煤层增透的目的。在淮南矿区张集北矿17246工作面开展了煤层注液态CO_2压裂增透技术工业性试验,沿工作面走向布置2个压裂钻孔、12个抽采钻孔,分2个阶段进行压裂试验,压注液态CO_2共计4.0 t。对Y1、Y2压裂钻孔的压力、流量及泵压进行在线监测,实测压裂后连续26 d瓦斯抽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压裂液流量随压力升高呈现波动特性,试验工艺系统稳定;抽采支管的瓦斯纯流量是压裂前的2.1~3.2倍,瓦斯浓度是压裂前的1.6~3.1倍,累计26 d的瓦斯抽采总量为32 288.57 m3,与普通密置钻孔抽采瓦斯技术相比,经液态CO_2压裂后煤层瓦斯抽采效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煤层
液态CO2
压裂增透
瓦斯浓度
瓦斯纯流量
抽采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煤导热系数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9
11
作者
马砺
魏高明
+1 位作者
李珍宝
秦晓阳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34,共4页
导热系数是影响煤体热传导的重要参数。为了研究煤在不同温度及含水率条件下的传热特性,采用LFA457型激光导热仪,测试了不同温度、不同含水率条件下不粘煤、气煤两种煤样的导热系数,并采用邓氏灰色理论将煤导热系数与其内在影响因素进...
导热系数是影响煤体热传导的重要参数。为了研究煤在不同温度及含水率条件下的传热特性,采用LFA457型激光导热仪,测试了不同温度、不同含水率条件下不粘煤、气煤两种煤样的导热系数,并采用邓氏灰色理论将煤导热系数与其内在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为-50^-30℃时,煤的导热系数快速减小;温度为-30^+10℃时,煤的导热系数快速增大;温度为+10^+50℃时,煤的导热系数呈缓慢增大趋势;随着煤含水率的增加导热系数开始快速增大,然后趋于平稳。灰色关联分析表明,煤内在因素中的固定碳、灰分、挥发分是影响煤导热系数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系数
温度
含水率
内在因素
灰色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低渗透性煤层注液态CO_2置换驱替CH_4试验
被引量:
5
12
作者
马砺
魏高明
+2 位作者
王世斌
李珍宝
刘新民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83,共8页
针对低渗透性煤层瓦斯难以抽采的问题,结合液态CO_2低温、低黏、渗流阻力小、相变增压等特性,提出低渗透性煤层注液态CO_2置换驱替CH_4技术。在韩城矿区桑树坪二号井开展煤层注液态CO_2置换驱替CH_4工业性试验,开发了压注工艺系统,确定...
针对低渗透性煤层瓦斯难以抽采的问题,结合液态CO_2低温、低黏、渗流阻力小、相变增压等特性,提出低渗透性煤层注液态CO_2置换驱替CH_4技术。在韩城矿区桑树坪二号井开展煤层注液态CO_2置换驱替CH_4工业性试验,开发了压注工艺系统,确定了压注关键性参数,判定了CO_2置换驱替CH_4技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液态CO_2压注时压力呈现波动特性,起始升压速率较快,达到2.5MPa左右时趋于稳定;压注管路瞬时流量为0.6~1.4m^3/h,累计压注液态CO_2为6.0m^3;以压注过程中检验孔内CO_2体积分数为指标,判定试验有效影响半径达到18m。试验区域瓦斯抽采体积分数是原始体积分数的2.5倍,抽采纯量是原始纯量的3.5倍,相比瓦斯抽采效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性煤层
液态CO2
影响半径
瓦斯抽采
置换驱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O_2对矿井多组分可燃性气体抑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6
13
作者
陈晓坤
丁园月
+1 位作者
程方明
李珍宝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47,共5页
为研究CO2对矿井多组分可燃性气体的抑爆特性,应用FLACS软件对不同浓度配比的CH4、CO、C2H6、H2混合气体及添加CO2以后的爆炸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CO2对多组分可燃性气体抑爆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O2对可燃性气体爆炸有抑制作用...
为研究CO2对矿井多组分可燃性气体的抑爆特性,应用FLACS软件对不同浓度配比的CH4、CO、C2H6、H2混合气体及添加CO2以后的爆炸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CO2对多组分可燃性气体抑爆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O2对可燃性气体爆炸有抑制作用,且CO2的添加量越大,抑爆效果越好;随着CO2的加入,混合气体爆炸特征参数均会受到影响,且主要影响CH4气体,对H2、C2H6、CO浓度配比为0.1∶0.3∶0.8的混合气体爆炸的影响较单一CH4的影响更大;同时,CO2的添加减缓了上述配比混合气体压力场、温度场、产物浓度场的变化,延缓了爆炸反应的时间,降低了爆炸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抑爆
瓦斯爆炸
可燃性气体
多组分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场煤仓自燃火灾异类信息无线监测装置研究
被引量:
5
14
作者
文虎
李珍宝
+1 位作者
马砺
王伟峰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1-123,共3页
针对电厂煤仓自燃火灾监测难度大、监测信息单一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由温度及O2、CO、CO2、CH4、C2H4、C2H6浓度异类信息采集单元、无线收发基站、实时监测信息显示及报警装置、监测中心等组成的无线感知网络异类信息监测装置,能够实现准...
针对电厂煤仓自燃火灾监测难度大、监测信息单一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由温度及O2、CO、CO2、CH4、C2H4、C2H6浓度异类信息采集单元、无线收发基站、实时监测信息显示及报警装置、监测中心等组成的无线感知网络异类信息监测装置,能够实现准确判定煤的自然发火程度、精准定位火源点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煤仓
自燃
无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矿井等积孔评价通风难易程度指标探讨
被引量:
9
15
作者
马砺
雷昌奎
李珍宝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6-119,共4页
矿井通风难易程度是通风系统设计、评价和优化的重要指标。分析了原等积孔由于通风路线增长,需风量增大而风压增加有限导致失效的问题。基于缪尔格等积孔评价方法和已有的等积孔修正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修正方法,综合考虑了自然风压、...
矿井通风难易程度是通风系统设计、评价和优化的重要指标。分析了原等积孔由于通风路线增长,需风量增大而风压增加有限导致失效的问题。基于缪尔格等积孔评价方法和已有的等积孔修正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修正方法,综合考虑了自然风压、外部漏风,以及用风地点风量、风速、温度和空气质量等多种因素对通风系统的影响。并对山东某矿通风难易程度进行了分析评价,评价结果符合矿井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通风
等积孔
通风难易程度
修正计算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巨野矿区煤自燃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
3
16
作者
马砺
任立峰
+1 位作者
王乃国
李珍宝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37,共5页
针对巨野矿区3号煤层自然发火严重的现状,选择巨野矿区3上和3下两煤层煤样,采用煤的物性参数测试、热重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等实验方法,进行巨野矿区3煤层的自燃特性及动力学参数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巨野矿区煤属于Ⅱ类自燃煤...
针对巨野矿区3号煤层自然发火严重的现状,选择巨野矿区3上和3下两煤层煤样,采用煤的物性参数测试、热重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等实验方法,进行巨野矿区3煤层的自燃特性及动力学参数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巨野矿区煤属于Ⅱ类自燃煤,煤的孔隙主要以大孔和中孔为主;煤在失水失重与吸氧增重阶段的活化能分别为94.49~123.61kJ/mol和231.50~241.08kJ/mol;煤分子中含有大量的羟基、甲基、亚甲基等活性官能团,这些活性官能团是导致巨野矿区煤自燃的关键化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煤活性官能团
特征温度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松散煤体注CO_2置驱CH_4效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
3
17
作者
马砺
魏高明
+1 位作者
李珍宝
王伟峰
《煤炭技术》
CAS
2018年第2期139-141,共3页
为了研究现场试验"液态CO_2致裂煤体-置驱瓦斯"过程中相变成气态CO_2气体置换与驱替煤体CH_4主要机理及其主导作用。利用自制实验装置,进行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煤体注CO_2气体置驱瓦斯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注气初期0~50 mi...
为了研究现场试验"液态CO_2致裂煤体-置驱瓦斯"过程中相变成气态CO_2气体置换与驱替煤体CH_4主要机理及其主导作用。利用自制实验装置,进行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煤体注CO_2气体置驱瓦斯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注气初期0~50 min,2种气体组分浓度迅速上升,此过程中置换效应明显;50~300 min,气体浓度变化逐渐趋于平稳,主要依据CO_2自身特性优势,将吸附在煤体吸附域中的CH_4气体驱替出来使其沿着煤体孔裂隙渗流扩散,这一过程中驱替效应占主导作用;300 min后处于置换与驱替效应相互作用的低效置驱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注CO2
置换效应
驱替效应
主导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煤田火区有害气体排放的环境影响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
10
18
作者
陈晓坤
桑长波
李珍宝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6年第2期55-59,共5页
煤田火区有害气体的排放非常显著,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基于目前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煤田火区有害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煤田火区有害气体排放的现场调查方案,分析了适用于煤田火区有害气体扩散计算的数学模型,提出煤田火区...
煤田火区有害气体的排放非常显著,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基于目前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煤田火区有害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煤田火区有害气体排放的现场调查方案,分析了适用于煤田火区有害气体扩散计算的数学模型,提出煤田火区有害气体排放的环境影响评估方法以及防治对策,并展望了其评估方法的应用前景,以为煤田火区区域大气污染的治理效果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田火区
有害气体
扩散模型
环境影响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全风网的矿井风温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
2
19
作者
易欣
吴奉亮
+2 位作者
王振平
李珍宝
郭英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9-92,共4页
为提高井下风温预测精度,基于风温与风量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了矿井全风网预测方法。针对多种热源、单一巷道风温预测模型进行分析,研究了风网中风量与风温的耦合关系及迭代解耦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分析软件。通过现场数据基础参数...
为提高井下风温预测精度,基于风温与风量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了矿井全风网预测方法。针对多种热源、单一巷道风温预测模型进行分析,研究了风网中风量与风温的耦合关系及迭代解耦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分析软件。通过现场数据基础参数测定与模拟计算风温,与实测风温对比,数据吻合较好,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对矿井全风网下的风温、自然风压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风网
风温
矿井热害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煤岩介质中无线通信频率及衰减机制研究
被引量:
2
20
作者
王伟峰
侯媛彬
+1 位作者
李珍宝
邓军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7-582,共6页
为给矿井煤岩体介质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基于麦克斯韦方程,建立了煤岩体介质中电磁信号衰减模型,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方法,得到煤岩体介质中电磁波的合理通信频段、衰减系数及趋肤深度等参数。结果表明:煤岩体的...
为给矿井煤岩体介质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基于麦克斯韦方程,建立了煤岩体介质中电磁信号衰减模型,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方法,得到煤岩体介质中电磁波的合理通信频段、衰减系数及趋肤深度等参数。结果表明:煤岩体的电性参数、孔隙率、温度、湿度是影响电磁信号衰减的主要因素;为保证电磁波在煤岩体介质中良好的传输性,通信频率≤1MHz;在单一有耗煤岩体介质中,电磁信号衰减系数大小为无烟煤>褐煤>肥煤>焦煤>贫煤,石灰岩>泥岩>粗砂岩>砂岩>细砂岩;井下电磁信号传输的有耗媒质为多元混合介质,为保证趋肤深度δ≥5 m,通信频率需满足f≤0.21 MHz.研究结果对确定适用于采空区的WSN最佳通信频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有耗媒质
频段
衰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液态CO_(2)溶浸无烟煤的氧化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
6
1
作者
李珍宝
王凤双
魏高明
马砺
安满林
俞树荣
机构
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西安科技大学安全学院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30-335,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51904138)
兰州理工大学红柳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062001)
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资助项目(2019A-018)
文摘
作为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CO_(2)的循环再利用成为研究的热点。在矿山灾害防治技术领域,液态CO_(2)在煤自燃灾害防治和煤层瓦斯置换驱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低温液态CO_(2)(-56^-20℃)与煤体接触产生对流换热,煤体内部受到热应力作用产生损伤破坏,煤体的孔裂隙发育及比表面积发生变化,氧化过程与空气中氧的结合能力改变,氧化性发生显著变化。为了分析液态CO_(2)低温损伤煤体后的氧化特征,以河南永城矿区无烟煤为对象,开展热重分析实验,研究了原煤样及液态CO_(2)处理煤样的氧化过程特征温度,采用FWO和KAS两种非等温方法计算了氧化动力学参数,分析了液态CO_(2)影响煤体氧化特征。结果表明:液态CO_(2)溶浸后无烟煤的临界温度和干裂温度比原煤样降低了2~8℃,增速温度、失重温度、着火温度、最大失重温度和燃尽温度提前了100~140℃,各特征温度对应的失重质量百分比较原煤样降低了0.8%~10.0%。煤样在失水失重、吸氧增重、热解和燃烧4个阶段的温度跨度区间均变小,煤样氧化活性增强,吸附氧气速度和吸氧量增加,燃烧反应速度加快。溶浸煤样的表观活化能在4个氧化阶段较原煤样均降低10~30 kJ/mol,指前因子ln A与表观活化能Ea表现为正相关性。液态CO_(2)溶浸处理煤体的自燃倾向性增加,加速了煤的氧化自燃进程。采用液态CO_(2)进行煤层瓦斯驱替或煤自燃灾害灭火后,应当更加注意防范煤自燃发火灾害的发生。
关键词
氧化动力学
无烟煤
热重分析
特征温度
表观活化能
Keywords
oxidation kinetics
anthracite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characteristic temperatur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分类号
TD325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层注液态CO_2压裂增透过程及裂隙扩展特征试验
被引量:
35
2
作者
文虎
李珍宝
王振平
马砺
郭英
王旭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南屯煤矿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93-279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资助项目(51574193)
陕西省工业科技攻关资助项目(2016GY-191)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资助项目(14JK1476)
文摘
针对我国煤层"高储低渗"的赋存特征,基于液态CO_2黏度低、阻力小、酸化解堵及相变增压的特点,采用液态CO_2进行煤层压裂增透现场试验,研究煤层压裂过程裂隙扩展规律。结果表明:压裂过程流量随着压力的增长呈现出"波动"特性,钻孔周围煤体受CO_2压力作用产生裂隙并向前延伸,压裂初期裂隙扩展速度较快,随后逐渐减小;压裂裂隙同时沿压裂孔轴向和径向扩展;压力及流量曲线在1.8,2.2 MPa处出现拐点,压裂过程分为3个阶段,各阶段煤体破坏形式依次为钻孔破碎区裂隙起裂—弱面扩展—微孔隙破坏。现场压裂试验结果表明压裂半径可达10~20 m,且与水力压裂相比在压裂安全性、时间和效果方面存在技术优势。
关键词
增透
人工裂隙
液态CO2
压裂半径
扩展特征
Keywords
permeability improvement
manual fracture
Liquid CO2
fracturing radius
propagation law
分类号
TD71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预报煤自燃的气体指标优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
88
3
作者
邓军
李
贝
李珍宝
张莹
关欣杰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煤矿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西安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59,79,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1CB411902)
教育部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资助项目(IRT0856)
国家自然基金重点资助项目(51134019)
文摘
通过煤自燃程序升温试验对峁底煤矿预报煤自燃气体指标进行试验研究,利用试验得到煤氧化热解过程中各阶段的气体组分和浓度,通过格氏火灾系数和链烷比等方法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依据指标气体优选原则,选取CO浓度、第二火灾系数R2、链烷比φ(C2H6)/φ(CH4)作为判断峁底煤矿煤自燃的主要气体指标;以CH4浓度、C2H4浓度、C2H6浓度、第一火灾系数尺。和第三火灾系数R,以及烯烷比作为辅助气体指标;峁底煤矿煤样的自燃临界温度为60—70℃,干裂温度为110~130℃。该方法对于快速有效判断煤炭自燃阶段和程度,预测预报煤层自燃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煤自燃
程序升温试验
格氏火灾系数
气体指标
Keywords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programmed temperature rise experiment
Grignard fire disaster coefficient
gas indexes
分类号
TD75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常压下煤对N_2/CO_2/CH_4单组分气体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
19
4
作者
马砺
李珍宝
邓军
李
贝
胡安鹏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4-67,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51204135)
文摘
为了研究常压不同条件下煤样对N2/CO2/CH4单组分气体的吸附特性,以Langum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为依据,对其吸附阶段进行划分,选择长焰煤、气肥煤和无烟煤分别进行了单组分气体吸附试验,探讨不同试验条件对煤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压阶段,煤对单组分气体的吸附规律服从Langum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的第一阶段,吸附量与压力正相关;煤的变质程度、吸附温度及压力和吸附气体的种类是影响吸附量的主要因素,并在不同情况下对煤吸附量的影响程度不同;高低变质煤样对吸附量的影响大,而中等变质程度的影响小;温度是低压阶段影响吸附量的主要因素;吸附气体种类对吸附量的影响是由于其自身物化性质差异,相同试验条件下煤对3种单组分气体的吸附量从大到小为CO2、CH4、N2。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吸附特性
煤
常压阶段
单组分气体
Keywords
safety engineering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coal
at- mospheric pressure stage
single component gases
分类号
X936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粒径煤样低温氧化过程升温速率规律研究
被引量:
18
5
作者
王凤双
杨胜强
李珍宝
金双林
孙家伟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张集煤矿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64,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4198
50834005)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资助项目(SKLCRSM11X01)
文摘
基于程序升温试验系统研究了柠条塔矿6种粒径煤样低温氧化过程的升温速率变化规律,对比分析可知:升温速率随煤样粒径的减小而增大;6个粒径煤样的升温速率曲线相似,均呈W形走势,并且各曲线存在明显的分阶段特征:常温至临界温度(小于65℃),氧化升温速率缓慢增大;临界温度至干裂温度(65~105℃),氧化升温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大于干裂温度(大于105℃),氧化升温速率持续稳定增长。从煤氧复合微观机理分析出各阶段参与反应的活性基团、化学键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是造成升温速率呈现阶段性特征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自燃
低温氧化
干裂温度
升温速率
Keywords
spontaneous combustion
low-temperature oxidation
xerochasy temperature
heating rate
分类号
TQ530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地温环境对煤自燃极限参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21
6
作者
马砺
雷昌奎
王凯
任立峰
李珍宝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9-92,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51204135
51404195)
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51134019)
文摘
针对深井高地温环境对煤自燃极限参数的影响问题,利用程序升温实验研究的方法,进行煤样恒温40℃处理后程序升温和常温条件下程序升温的实验设计,研究煤样的自燃特性,计算两组煤样的耗氧速率、CO产生率、CO2产生率和放热强度,得出煤自燃极限参数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显示:处理后升温的煤样耗氧速率、CO产生率、CO2产生率和放热强度均高于常温条件下升温的煤样,煤自燃极限参数中最小浮煤厚度和下限氧浓度值均减小,上限漏风强度值增大,并且变化率随煤温近似呈线性增长趋势,说明高地温导致煤体的氧化放热性增强,更容易蓄热升温,自燃危险性增大。
关键词
煤自燃
高地温
耗氧速率
放热强度
极限参数
Keywords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high ground temperature
oxygen consumption rate
heat release intensity
limit parameters
分类号
TD75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液态CO_2溶浸作用下煤体孔隙结构损伤特性研究
被引量:
9
7
作者
文虎
李珍宝
王旭
马砺
王伟峰
机构
教育部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53,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419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04192)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资助(14JK1476)
文摘
为分析液态CO_2作用后煤体的孔隙结构变化,开展了3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的液态CO_2溶浸实验,采用压汞法测试了煤样溶浸前后的孔容分布,分析了低温液态CO_2溶浸作用下煤体的损伤特性。结果表明:液态CO_2溶浸煤体后大孔孔容增加,中、小、微孔孔容减小,溶浸过程中存在微孔→小孔→中孔→大孔的转化;液态CO_2溶浸过程主要为温度应力对煤体的损伤作用,损伤后总孔容降低,这是由于煤体孔隙破坏后形成宏观裂隙网络,损伤效应包括原生孔隙转化及新孔隙生成;低温作用下形成煤体基质收缩应力及水结冰膨胀挤压应力,形成拉伸、剪切、挤压等综合破坏及孔隙扩容作用,进一步增加了煤体的渗透性。
关键词
孔容变化
温度应力
结构损伤
液态CO2
煤基质破坏
Keywords
pore volume change
temperature stress
structural damage
liquid carbon dioxide
coal matrix failure
分类号
TD71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刍议
被引量:
38
8
作者
邓军
李
贝
李
海涛
张莹
徐志胜
李珍宝
关欣杰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国家矿山应急救援(西安)研究中心
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西安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西安市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支队
出处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66,共6页
基金
教育部创新团队基金资助项目(IRT0856)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资助项目(2010ZDCTC-14)
陕西省教育厅基础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3JK0862)
文摘
矿山安全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保护国家财产和矿工生命安全的重要屏障,我国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从我国矿山应急救援体制的演变、救援队伍的发展以及矿山应急救援保障几个方面,对我国当前矿山应急救援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当前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我国应探索多功能应急救援机制,不断完善救援配套法及标准化建设;完善资金保障体系;创新矿山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和发展矿山企业救援志愿者;扶持科技装备重点项目等建议。
关键词
矿山救援体系
安全生产
应急救援
Keywords
mine rescue system
safety mining
emergency rescue
分类号
TD77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氯盐阻化剂抑制煤初次和二次氧化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19
9
作者
马砺
任立峰
艾绍武
李珍宝
任晓东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兖矿集团
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8,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204135)
文摘
为了研究阻化剂对煤样初次与二次氧化特性的影响,选用KCl、Ca Cl2、Mg Cl2和Na Cl等4种常用阻化剂对原煤样和初次氧化煤样分别进行处理,通过程序升温实验,研究阻化剂对煤的两次氧化过程自燃特性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阻化剂对初次氧化煤样的阻化率影响较大,对二次氧化煤样的耗氧速率影响较大,对两种煤样自燃的临界温度均有较大的提高;阻化剂对煤的初次氧化和二次氧化过程均有较好的阻化作用,对初次氧化煤样的阻化效果更明显;4种常见的氯盐类阻化剂对煤样两次氧化过程阻化能力大小的排序均为Mg Cl2>Ca Cl2>Na Cl>KCl。
关键词
阻化剂
煤自燃
初次氧化
二次氧化
氧化特性
Keywords
inhibitor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itial oxidation
secondary oxidation
oxidation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TD752.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瓦斯煤层注液态CO_2压裂增透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
6
10
作者
马砺
魏高明
李珍宝
张继兵
吴鹏
李
秀山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科技大学安全与科学工程学院
淮南矿业集团张集煤矿
出处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4193)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4JK1477)
文摘
基于液态CO_2的低温冻结及相变增压特性能够有效致裂煤体,可以达到煤层增透的目的。在淮南矿区张集北矿17246工作面开展了煤层注液态CO_2压裂增透技术工业性试验,沿工作面走向布置2个压裂钻孔、12个抽采钻孔,分2个阶段进行压裂试验,压注液态CO_2共计4.0 t。对Y1、Y2压裂钻孔的压力、流量及泵压进行在线监测,实测压裂后连续26 d瓦斯抽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压裂液流量随压力升高呈现波动特性,试验工艺系统稳定;抽采支管的瓦斯纯流量是压裂前的2.1~3.2倍,瓦斯浓度是压裂前的1.6~3.1倍,累计26 d的瓦斯抽采总量为32 288.57 m3,与普通密置钻孔抽采瓦斯技术相比,经液态CO_2压裂后煤层瓦斯抽采效率明显提高。
关键词
高瓦斯煤层
液态CO2
压裂增透
瓦斯浓度
瓦斯纯流量
抽采效率
Keywords
high gas coal seam
liquid CO2
fracturing antireflection
gas concentration
net gas flow
extraction efficiency
分类号
TD712.6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导热系数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9
11
作者
马砺
魏高明
李珍宝
秦晓阳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出处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34,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4193)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专项(14JK1477)
文摘
导热系数是影响煤体热传导的重要参数。为了研究煤在不同温度及含水率条件下的传热特性,采用LFA457型激光导热仪,测试了不同温度、不同含水率条件下不粘煤、气煤两种煤样的导热系数,并采用邓氏灰色理论将煤导热系数与其内在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为-50^-30℃时,煤的导热系数快速减小;温度为-30^+10℃时,煤的导热系数快速增大;温度为+10^+50℃时,煤的导热系数呈缓慢增大趋势;随着煤含水率的增加导热系数开始快速增大,然后趋于平稳。灰色关联分析表明,煤内在因素中的固定碳、灰分、挥发分是影响煤导热系数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导热系数
温度
含水率
内在因素
灰色系统理论
Keywords
thermal conductivity
temperature
moisture content
internal factor
grey system theory
分类号
TD75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TQ533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渗透性煤层注液态CO_2置换驱替CH_4试验
被引量:
5
12
作者
马砺
魏高明
王世斌
李珍宝
刘新民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科技大学安全与科学工程学院
韩城矿务局
出处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8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74193
51504186)~~
文摘
针对低渗透性煤层瓦斯难以抽采的问题,结合液态CO_2低温、低黏、渗流阻力小、相变增压等特性,提出低渗透性煤层注液态CO_2置换驱替CH_4技术。在韩城矿区桑树坪二号井开展煤层注液态CO_2置换驱替CH_4工业性试验,开发了压注工艺系统,确定了压注关键性参数,判定了CO_2置换驱替CH_4技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液态CO_2压注时压力呈现波动特性,起始升压速率较快,达到2.5MPa左右时趋于稳定;压注管路瞬时流量为0.6~1.4m^3/h,累计压注液态CO_2为6.0m^3;以压注过程中检验孔内CO_2体积分数为指标,判定试验有效影响半径达到18m。试验区域瓦斯抽采体积分数是原始体积分数的2.5倍,抽采纯量是原始纯量的3.5倍,相比瓦斯抽采效率提高。
关键词
低渗透性煤层
液态CO2
影响半径
瓦斯抽采
置换驱替
Keywords
low permeabilitycoal seam
liquid carbon dioxide
influence radius
gas extraction
displacement and replacement
分类号
TD71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O_2对矿井多组分可燃性气体抑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6
13
作者
陈晓坤
丁园月
程方明
李珍宝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4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4155)
文摘
为研究CO2对矿井多组分可燃性气体的抑爆特性,应用FLACS软件对不同浓度配比的CH4、CO、C2H6、H2混合气体及添加CO2以后的爆炸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CO2对多组分可燃性气体抑爆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O2对可燃性气体爆炸有抑制作用,且CO2的添加量越大,抑爆效果越好;随着CO2的加入,混合气体爆炸特征参数均会受到影响,且主要影响CH4气体,对H2、C2H6、CO浓度配比为0.1∶0.3∶0.8的混合气体爆炸的影响较单一CH4的影响更大;同时,CO2的添加减缓了上述配比混合气体压力场、温度场、产物浓度场的变化,延缓了爆炸反应的时间,降低了爆炸危险性。
关键词
CO2抑爆
瓦斯爆炸
可燃性气体
多组分气体
Keywords
explosion suppression of CO2
gas explosion
flammable gas
multicomponent gas
分类号
TD712.7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场煤仓自燃火灾异类信息无线监测装置研究
被引量:
5
14
作者
文虎
李珍宝
马砺
王伟峰
机构
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出处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1-123,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51204136)
西安科技大学培育基金(201353)
文摘
针对电厂煤仓自燃火灾监测难度大、监测信息单一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由温度及O2、CO、CO2、CH4、C2H4、C2H6浓度异类信息采集单元、无线收发基站、实时监测信息显示及报警装置、监测中心等组成的无线感知网络异类信息监测装置,能够实现准确判定煤的自然发火程度、精准定位火源点的功能。
关键词
电场煤仓
自燃
无线监测
Keywords
power plant coal bunker
spontaneous combustion
wireless monitoring
分类号
TD752.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矿井等积孔评价通风难易程度指标探讨
被引量:
9
15
作者
马砺
雷昌奎
李珍宝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煤矿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出处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6-119,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204135)
文摘
矿井通风难易程度是通风系统设计、评价和优化的重要指标。分析了原等积孔由于通风路线增长,需风量增大而风压增加有限导致失效的问题。基于缪尔格等积孔评价方法和已有的等积孔修正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修正方法,综合考虑了自然风压、外部漏风,以及用风地点风量、风速、温度和空气质量等多种因素对通风系统的影响。并对山东某矿通风难易程度进行了分析评价,评价结果符合矿井实际情况。
关键词
矿井通风
等积孔
通风难易程度
修正计算
评价方法
Keywords
mine ventilation
equivalent orifice
ventilation difficulty degree
correction calculation
evaluation method
分类号
TD72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巨野矿区煤自燃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
3
16
作者
马砺
任立峰
王乃国
李珍宝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兖矿集团博士后工作站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3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4193)~~
文摘
针对巨野矿区3号煤层自然发火严重的现状,选择巨野矿区3上和3下两煤层煤样,采用煤的物性参数测试、热重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等实验方法,进行巨野矿区3煤层的自燃特性及动力学参数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巨野矿区煤属于Ⅱ类自燃煤,煤的孔隙主要以大孔和中孔为主;煤在失水失重与吸氧增重阶段的活化能分别为94.49~123.61kJ/mol和231.50~241.08kJ/mol;煤分子中含有大量的羟基、甲基、亚甲基等活性官能团,这些活性官能团是导致巨野矿区煤自燃的关键化学结构。
关键词
煤自燃
煤活性官能团
特征温度
活化能
Keywords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active functional groups of coal
characteristic temperature
activation energy
分类号
P618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松散煤体注CO_2置驱CH_4效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
3
17
作者
马砺
魏高明
李珍宝
王伟峰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科技大学安全与科学工程学院
出处
《煤炭技术》
CAS
2018年第2期139-141,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5157419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04186)
+1 种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专项(14JK1477)
陕西省科技攻关(2016GY-191)
文摘
为了研究现场试验"液态CO_2致裂煤体-置驱瓦斯"过程中相变成气态CO_2气体置换与驱替煤体CH_4主要机理及其主导作用。利用自制实验装置,进行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煤体注CO_2气体置驱瓦斯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注气初期0~50 min,2种气体组分浓度迅速上升,此过程中置换效应明显;50~300 min,气体浓度变化逐渐趋于平稳,主要依据CO_2自身特性优势,将吸附在煤体吸附域中的CH_4气体驱替出来使其沿着煤体孔裂隙渗流扩散,这一过程中驱替效应占主导作用;300 min后处于置换与驱替效应相互作用的低效置驱阶段。
关键词
煤层注CO2
置换效应
驱替效应
主导作用
Keywords
carbon dioxide injection into coal seam
replacement effect
displacement effect
dominantfunction
分类号
TD71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田火区有害气体排放的环境影响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
10
18
作者
陈晓坤
桑长波
李珍宝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6年第2期55-59,共5页
文摘
煤田火区有害气体的排放非常显著,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基于目前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煤田火区有害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煤田火区有害气体排放的现场调查方案,分析了适用于煤田火区有害气体扩散计算的数学模型,提出煤田火区有害气体排放的环境影响评估方法以及防治对策,并展望了其评估方法的应用前景,以为煤田火区区域大气污染的治理效果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煤田火区
有害气体
扩散模型
环境影响评估方法
Keywords
coalfield fire area
harmful gas
diffusion model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method
分类号
X822.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7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全风网的矿井风温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
2
19
作者
易欣
吴奉亮
王振平
李珍宝
郭英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9-92,共4页
文摘
为提高井下风温预测精度,基于风温与风量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了矿井全风网预测方法。针对多种热源、单一巷道风温预测模型进行分析,研究了风网中风量与风温的耦合关系及迭代解耦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分析软件。通过现场数据基础参数测定与模拟计算风温,与实测风温对比,数据吻合较好,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对矿井全风网下的风温、自然风压进行预测。
关键词
全风网
风温
矿井热害
预测模型
Keywords
whole ventilation network
air temperature
mine thermal disaster
prediction model
分类号
TD727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岩介质中无线通信频率及衰减机制研究
被引量:
2
20
作者
王伟峰
侯媛彬
李珍宝
邓军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安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出处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7-58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04186)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专项(14JK1477)
西安科技大学教改专项(JG14094)
文摘
为给矿井煤岩体介质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基于麦克斯韦方程,建立了煤岩体介质中电磁信号衰减模型,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方法,得到煤岩体介质中电磁波的合理通信频段、衰减系数及趋肤深度等参数。结果表明:煤岩体的电性参数、孔隙率、温度、湿度是影响电磁信号衰减的主要因素;为保证电磁波在煤岩体介质中良好的传输性,通信频率≤1MHz;在单一有耗煤岩体介质中,电磁信号衰减系数大小为无烟煤>褐煤>肥煤>焦煤>贫煤,石灰岩>泥岩>粗砂岩>砂岩>细砂岩;井下电磁信号传输的有耗媒质为多元混合介质,为保证趋肤深度δ≥5 m,通信频率需满足f≤0.21 MHz.研究结果对确定适用于采空区的WSN最佳通信频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无线通信
有耗媒质
频段
衰减系数
Key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ossy medium
frequency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分类号
TD76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液态CO_(2)溶浸无烟煤的氧化动力学特征
李珍宝
王凤双
魏高明
马砺
安满林
俞树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煤层注液态CO_2压裂增透过程及裂隙扩展特征试验
文虎
李珍宝
王振平
马砺
郭英
王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预报煤自燃的气体指标优选试验研究
邓军
李
贝
李珍宝
张莹
关欣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
8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常压下煤对N_2/CO_2/CH_4单组分气体吸附特性研究
马砺
李珍宝
邓军
李
贝
胡安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不同粒径煤样低温氧化过程升温速率规律研究
王凤双
杨胜强
李珍宝
金双林
孙家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高地温环境对煤自燃极限参数的影响研究
马砺
雷昌奎
王凯
任立峰
李珍宝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液态CO_2溶浸作用下煤体孔隙结构损伤特性研究
文虎
李珍宝
王旭
马砺
王伟峰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中国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刍议
邓军
李
贝
李
海涛
张莹
徐志胜
李珍宝
关欣杰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3
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氯盐阻化剂抑制煤初次和二次氧化特性的实验研究
马砺
任立峰
艾绍武
李珍宝
任晓东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5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高瓦斯煤层注液态CO_2压裂增透技术试验研究
马砺
魏高明
李珍宝
张继兵
吴鹏
李
秀山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煤导热系数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马砺
魏高明
李珍宝
秦晓阳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7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低渗透性煤层注液态CO_2置换驱替CH_4试验
马砺
魏高明
王世斌
李珍宝
刘新民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CO_2对矿井多组分可燃性气体抑爆特性的影响
陈晓坤
丁园月
程方明
李珍宝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电场煤仓自燃火灾异类信息无线监测装置研究
文虎
李珍宝
马砺
王伟峰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矿井等积孔评价通风难易程度指标探讨
马砺
雷昌奎
李珍宝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5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巨野矿区煤自燃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马砺
任立峰
王乃国
李珍宝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松散煤体注CO_2置驱CH_4效应实验研究
马砺
魏高明
李珍宝
王伟峰
《煤炭技术》
CAS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煤田火区有害气体排放的环境影响评估方法研究
陈晓坤
桑长波
李珍宝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6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基于全风网的矿井风温预测方法研究
易欣
吴奉亮
王振平
李珍宝
郭英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煤岩介质中无线通信频率及衰减机制研究
王伟峰
侯媛彬
李珍宝
邓军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