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S1抗原与HBeAg联合检测用于预测HBV-DNA的水平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珉珉 洪丹妮 +1 位作者 朱勤爱 朱穗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7-640,共4页
目的:联合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血清前S1(PreS1)抗原和乙肝e抗原(HBeAg)两项指标,判断其与HBV-DNA定量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两步法)检测PreS1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法(一步法)检测HBe... 目的:联合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血清前S1(PreS1)抗原和乙肝e抗原(HBeAg)两项指标,判断其与HBV-DNA定量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两步法)检测PreS1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法(一步法)检测HBeAg,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BV-DNA。结果:在335例慢性HBV携带者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率为42.7%,HBeAg阳性率为36.4%,HBV-DNA阳性率为53.4%。在179例HBV-DNA阳性患者中,HBeAg阳性109例(60.9%);156例HBV-DNA阴性患者中,HBeAg阴性143例(91.7%)。在179例HBV-DNA阳性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89例(49.7%);在156例HBV-DNA阴性患者中,PreS1抗原阴性102例(65.4%)。PreS1和HBeAg双阳性的感染者HBV-DNA阳性率为93.8%(45/48);在PreS1和HBeAg双阴性的感染者中,HBV-DNA阳性率仅为22.0%(26/118)。结论:HBeAg与HBV-DNA的相关性比PreS1抗原与HBV-DNA的相关性高。PreS1和HBeAg双阳性的感染者HBV的复制程度高,而双阴性的感染者复制程度较低。因此,PreS1抗原与HBeAg联合检测可用于预测HBV-DNA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HBV携带者 PRES1抗原 乙肝病毒DNA 乙肝E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细胞融合的HIV进入抑制剂非感染性筛选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珉珉 李琳 +1 位作者 姜世勃 张嘉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6-580,共5页
目的:建立一个基于细胞-细胞融合的HIV进入抑制剂非感染性筛选方法。方法:将稳定表达HIV包膜蛋白gp160的效应细胞与含有或稳定表达HIV受体和辅助受体的靶细胞混合,观察合胞体的形成。用特异性的HIV进入抑制剂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目的:建立一个基于细胞-细胞融合的HIV进入抑制剂非感染性筛选方法。方法:将稳定表达HIV包膜蛋白gp160的效应细胞与含有或稳定表达HIV受体和辅助受体的靶细胞混合,观察合胞体的形成。用特异性的HIV进入抑制剂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比较了2种效应细胞与5种靶细胞的10种组合,发现将CHO-WT和MT-2细胞混合,可形成明显的合胞体。进一步发现特异性的HIV进入抑制剂能够抑制合胞体的形成,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这一方法能特异性地筛选作用在HIV进入阶段的抗HIV药物,操作简单方便,且无感染性,可望发展成为一个无感染性的多靶点高内涵药物筛选模型,用于天然和合成来源的小分子HIV进入抑制剂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进入抑制剂 细胞融合 合胞体形成 高内涵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重要岛屿恙虫病东方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珉珉 王珊珊 +4 位作者 李健 刘金华 苏建新 唐博恒 李曦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0期743-744,753,共3页
目的在广东省5岛屿开展恙虫病东方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血清分型,为制定恙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1998年5月~2003年8月在广东省南澎列岛、南澳岛、万山群岛、硇洲岛和雷州半岛等岛屿采集驻岛官兵、居民及啮齿动物血清,采用免... 目的在广东省5岛屿开展恙虫病东方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血清分型,为制定恙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1998年5月~2003年8月在广东省南澎列岛、南澳岛、万山群岛、硇洲岛和雷州半岛等岛屿采集驻岛官兵、居民及啮齿动物血清,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并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687份人血清中抗恙虫病抗体阳性95份,阳性率13.83%,其中岛屿居民抗体阳性率为26.91%,军人为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508份鼠血清,抗恙虫病东方体抗体阳性率为57.87%,其中褐家鼠为有时鼠种。恙虫病东方体血清型以Karp株为主,占50.90%。结论广东省5岛屿均为恙虫病疫源地,恙虫病东方体血清型以Karp株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岛屿 恙虫病 恙虫病东方体 血清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手术对炎症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谢娟 李汝峰 +1 位作者 陈婧 李珉珉 《广州医药》 2024年第5期463-471,477,共10页
肥胖是一种以慢性低度炎症为特征的进展性疾病,与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脂肪组织作为一种内分泌和免疫器官,可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及炎症因子,参与肥胖患者体内的代谢过程。减重手术是治疗病态性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 肥胖是一种以慢性低度炎症为特征的进展性疾病,与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脂肪组织作为一种内分泌和免疫器官,可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及炎症因子,参与肥胖患者体内的代谢过程。减重手术是治疗病态性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够调节机体内的炎症反应、有效改善代谢状态。但减重手术对于炎症因子的作用如何,目前国内外的文献证据仍有争议。本文将系统阐述肥胖与代谢性炎症的关系以及减重手术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旨在为肥胖代谢外科的诊疗过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手术 炎症因子 肥胖 脂肪组织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胆碱酯酶活性检测诊断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珉珉 卢松耀 郑仕富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1198-1199,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浆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检测63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74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以及100例健康者的血脂水平及血浆胆碱酯酶活性。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浆胆碱酯酶活性明显高于...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浆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检测63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74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以及100例健康者的血脂水平及血浆胆碱酯酶活性。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浆胆碱酯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单纯糖尿病患者胆碱酯酶活性则明显低于健康者(P<0.05)。结论胆碱酯酶活性检测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是反映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早期并发症的良好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酯酶类 糖尿病 高脂血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包膜蛋白的HIV进入抑制剂非感染性定量筛选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珉珉 夏承来 +2 位作者 毛芹超 姜世勃 刘叔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41-944,共4页
目的 HIV包膜蛋白能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融合,本项目旨在建立一种靶向包膜蛋白的HIV进入抑制剂非感染性定量筛选方法。方法将表达包膜蛋白gp120/gp41和Tat等HIV蛋白的HL2/3细胞与表达CD4和由HIV长末端重复片段(LTR)启动的β-半乳糖苷酶... 目的 HIV包膜蛋白能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融合,本项目旨在建立一种靶向包膜蛋白的HIV进入抑制剂非感染性定量筛选方法。方法将表达包膜蛋白gp120/gp41和Tat等HIV蛋白的HL2/3细胞与表达CD4和由HIV长末端重复片段(LTR)启动的β-半乳糖苷酶的HeLa-CD4-LTR-β-gal细胞混合,采用氯酚红β半乳糖苷(CPRG)为显色底物检测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用特异性的HIV进入抑制剂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HL2/3细胞与HeLa-CD4-LTR-β-gal细胞共育不能形成合胞体,但二者能发生膜融合,导致效应细胞表达的Tat蛋白与靶细胞中LTR结合,启动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CPRG方法能灵敏地检测细胞中β-半乳糖苷酶的含量。特异性的HIV进入抑制剂能够抑制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这一非感染性定量的方法能客观定量地筛选作用于HIV进入阶段的抗HIV药物,且操作方便、廉价、无感染性,用于天然和合成来源的小分子抗艾滋病药物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进入抑制剂 细胞融合 Β-半乳糖苷酶 药物筛选 氯酚红β半乳糖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和胃消痞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及胃动素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珉珉 文斌 贺松其 《新中医》 CAS 2014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药治疗中,引入精神因素的影响,采用动物模型实验,考察疏肝和胃消痞法对该病的疗效和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模型组、枳实消痞汤组、旋复代赭汤组、疏肝和胃消痞汤... 目的: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药治疗中,引入精神因素的影响,采用动物模型实验,考察疏肝和胃消痞法对该病的疗效和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模型组、枳实消痞汤组、旋复代赭汤组、疏肝和胃消痞汤组及多潘立酮组,大鼠制备应激致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观测疏肝和胃消痞方对大鼠甲基橙胃残留率、墨汁推进率的影响,检测胃窦一氧化氮(NO)含量、血浆胃动素水平。结果:实验开始时,各组粪便正常。动物于造模第6天开始出现饮食下降,大便稀软,毛发枯槁,活动频度下降表现。模型组大鼠甲基橙胃残留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墨汁推进率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枳实消痞汤组、旋复代赭汤组、疏肝和胃消痞汤组治疗后情况均有好转,其中疏肝和胃消痞汤组效果最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多潘立酮组效果相当。枳实消痞汤组、旋复代赭汤组的甲基橙胃残留率及墨汁推进率也有改善,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枳实消痞汤组在这两个指标上与疏肝和胃消痞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旋复代赭汤组墨汁推进率上与疏肝和胃消痞汤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胃窦中NO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治疗后,枳实消痞汤组、旋复代赭汤组、疏肝和胃消痞汤组、多潘立酮组胃窦NO含量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疏肝和胃消痞汤组效果最为明显,与多潘立酮组效果相当。胃动素含量也有类似的效果。枳实消痞汤组在胃动素含量上与疏肝和胃消痞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旋复代赭汤组与疏肝和胃消痞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在消痞、降逆的基础上增加疏肝和胃的方药,采用疏肝和胃消痞协同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精神因素 疏肝和胃消痞方 肝郁脾虚 胃动素 一氧化氮(NO)
原文传递
经宫内传播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珉珉 王珊珊 +1 位作者 刘叔文 王小宁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47-548,共2页
目的:探讨经宫内传播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在母亲与子代间的基因型别一致性,进一步确定HCV母婴传播的分子学基础。方法:选择6对母亲与胎儿抗-HCV与HCVRNA(ribonucileicacid)均阳性者为研究对象,以PCR技术检测母亲与胎儿H... 目的:探讨经宫内传播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在母亲与子代间的基因型别一致性,进一步确定HCV母婴传播的分子学基础。方法:选择6对母亲与胎儿抗-HCV与HCVRNA(ribonucileicacid)均阳性者为研究对象,以PCR技术检测母亲与胎儿HCVRNA的基因型别。结果:6对母亲与胎儿的HCVRNA基因型均一致,其中5对基因型别属Ⅱ型,1对属Ⅲ型。结论:母亲与胎儿所携的HCV基因型别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分型 宫内传播 核糖核酸 母婴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科研样品引起的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珉珉 曹燕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594-596,共3页
关键词 科研 样品 实验室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教育在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珉珉 张明娇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第12期15-16,共2页
远程教育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一种新型教育途经,其优势在于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提供更多学习机会、扩大教学规模以及降低教学成本。临床检验诊断学具有独立的学科结构,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学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文... 远程教育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一种新型教育途经,其优势在于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提供更多学习机会、扩大教学规模以及降低教学成本。临床检验诊断学具有独立的学科结构,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学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将介绍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教育现状、远程教育系统的运用、组织与实施,并进一步探索信息时代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教学的模式、方法、体系及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教育 临床检验诊断学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进入抑制多肽VIR576可抑制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的体外活化:一种潜在的双功能杀微生物剂(英文)
11
作者 李珉珉 张瑞涛 +4 位作者 胡义平 李建军 姜世勃 李晓娟 刘叔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7-602,共6页
目的观察VIR576对CD4+T细胞活化的作用。方法分离DO11.10小鼠脾细胞并用OVA或ConA分别刺激,观察VIR576对抗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T细胞活化的影响;培养A2b CD4+T细胞株和磁珠分离的DO11.10小鼠脾脏CD4+CD25-效应性T细胞,分别用特异性抗原激... 目的观察VIR576对CD4+T细胞活化的作用。方法分离DO11.10小鼠脾细胞并用OVA或ConA分别刺激,观察VIR576对抗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T细胞活化的影响;培养A2b CD4+T细胞株和磁珠分离的DO11.10小鼠脾脏CD4+CD25-效应性T细胞,分别用特异性抗原激活,观察VIR576对抗原特性CD4+T细胞活化的影响。结果 VIR576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活化,但对非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的影响不显著,非特异性T细胞活化不需要TCR和CD3的交联。进一步研究发现,VIR576也可以下调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的活化。结论粘膜活化的CD4+T细胞对HIV-1高度易感,VIR576不仅具有抑制HIV进入的活性还能够抑制CD4+T细胞活化,提示VIR576是一种有开发潜能的预防HIV性传播的杀微生物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进入抑制多肽 GP41 融合多肽 VIR576 CD4’T细胞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研究
12
作者 李珉珉 刘叔文 +1 位作者 王珊珊 王小宁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290-1292,共3页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垂直传播机制。方法选择6对抗-HCV与HCV RNA均阳性的母亲与胎儿,2对父亲抗-HCV与HCV RNA阳性、母亲阴性的胎儿为研究对象,检测父、母亲与子代HCV的感染标志,同时比较两代间所携HCV的基因型别与HCV C/E1区的...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垂直传播机制。方法选择6对抗-HCV与HCV RNA均阳性的母亲与胎儿,2对父亲抗-HCV与HCV RNA阳性、母亲阴性的胎儿为研究对象,检测父、母亲与子代HCV的感染标志,同时比较两代间所携HCV的基因型别与HCV C/E1区的序列同源性。结果6对母亲与胎儿HCV RNA阳性,基因型均一致,其中5对基因型别属Ⅱ型,1对属Ⅲ型。母亲与子代间所携HCV C/E1区的序列同源性极高,与其他母亲间、胎儿间的HCV同源性显著差异。2对父亲HCV RNA 阳性其胎儿未检测到HCV RNA。结论母亲与子代间存在出生前期的HCV的垂直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垂直传播 检测 预防 母婴传播 父婴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垂直传播的丙型肝炎病毒血清抗体分型研究
13
作者 李珉珉 王珊珊 彭桂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427-428,共2页
目的 :探讨经垂直传播的丙型肝炎病毒 (HCV )在母亲与子代间的血清抗体型别的一致性。方法 :选择 6对母亲与胎儿抗 HCV与HCVRNA均阳性者为研究对象 ,以ELISA方法检测母亲与胎儿HCV血清抗体型别。结果 :6对母亲与胎儿血清抗体型别一致 ... 目的 :探讨经垂直传播的丙型肝炎病毒 (HCV )在母亲与子代间的血清抗体型别的一致性。方法 :选择 6对母亲与胎儿抗 HCV与HCVRNA均阳性者为研究对象 ,以ELISA方法检测母亲与胎儿HCV血清抗体型别。结果 :6对母亲与胎儿血清抗体型别一致 ,其中 5对属 1型 ,1对属 2型。结论 :母亲与胎儿所携HCV血清抗体型别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垂直传播 丙型肝炎病毒 血清抗体分型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和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14
作者 林俐红 查显丰 +2 位作者 李珉珉 吴勇 蒋亚斌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103例ACI患者及31例健康对照组血清Lp-PLA2和hs-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I患者血清Lp-PLA2和hs-CRP检测水平...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103例ACI患者及31例健康对照组血清Lp-PLA2和hs-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I患者血清Lp-PLA2和hs-CRP检测水平分别为(297.36±87.51)ng/m L和(18.27±5.46)m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88.37±34.69)ng/m L和(7.15±2.38)mg/L(均P<0.01).ACI患者病情越重,血清Lp-PLA2和hs-CRP水平越高(均P<0.01).血清Lp-PLA2水平与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82,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Lp-PLA2和hs-CRP水平升高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联合检测两者水平对判断患者病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介素2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邹敏 李珉珉 +2 位作者 李晓娟 周元平 刘叔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84-1286,1289,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接受不同治疗方案的慢乙肝患者的血清白介素21(IL-21)水平,探讨药物对IL-21表达的影响。方法 198例非活动性慢乙肝患者分为干扰素治疗组(IFN,n=38)、核苷类似物治疗组(NA,n=72)和未接受任何抗病毒治疗对照组(Con,n=88)。采... 目的通过检测接受不同治疗方案的慢乙肝患者的血清白介素21(IL-21)水平,探讨药物对IL-21表达的影响。方法 198例非活动性慢乙肝患者分为干扰素治疗组(IFN,n=38)、核苷类似物治疗组(NA,n=72)和未接受任何抗病毒治疗对照组(Con,n=88)。采用ELISA法定量测定IL-21。肝功能指标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BV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结果对照组和干扰素治疗组IL-21水平都显著高于核苷类似物治疗组(P<0.05),依次为(102.29±14.03)、(123.01±38.26)、(48.10±7.06)pg/ml。HBeAg阴性组(n=105)的IL-21水平显著高于HBeAg阳性组(n=93),依次为(114.83±19.88)pg/ml、(61.53±6.61)pg/ml(P<0.05)。IL-21与肝功能各项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免疫调节剂干扰素可能具有上调慢乙肝患者IL-21水平的作用,而核苷类似物具有下调作用。HBeAg阴性组的IL-21水平显著高于阳性组,表明HBeAg抗原表达时IL-21水平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慢性乙肝 白介素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自身抗体水平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飞 王前 +1 位作者 裘宇蓉 李珉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2-473,476,共3页
目的测定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自身抗体(ANA、抗ds-DNA、抗ENA)水平,并探讨两者与RA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等对40例初诊RA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IgG、Ig... 目的测定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自身抗体(ANA、抗ds-DNA、抗ENA)水平,并探讨两者与RA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等对40例初诊RA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IgG、IgM、IgA和类风湿因子(RF)及自身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用t检验和字2检验分析这些自身抗体与Ig水平的关系。结果RA患者血清IgA、IgG、IgM水平升高,与正常人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0例患者中有26例检出1种或多种自身抗体或RF,其中以RF检出率最高,为8例。患者中自身抗体或RF阳性组IgA水平高于阴性组(P<0.01);IgA水平高于正常参考范围上限组自身抗体阳性率(83.3%,15/18)高于IgA水平在正常参考范围以内组(50%,11/22;P<0.05)。结论RA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与自身抗体阳性关系密切,血清IgA水平升高者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IgA水平在参考范围以内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诊断 血清学 自身抗体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抗核抗体与IL-21的检测 被引量:4
17
作者 邹敏 李珉珉 +3 位作者 黄尚宝 李晓娟 周元平 刘叔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1-472,476,共3页
目的:检测丙肝病毒(HCV)感染者血清抗核抗体(ANA)、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探讨两者对HCV感染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96例HCV-IgG阳性血清以及30例健康者血清的ANA与IL-21水平;用日立7600生化仪检... 目的:检测丙肝病毒(HCV)感染者血清抗核抗体(ANA)、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探讨两者对HCV感染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96例HCV-IgG阳性血清以及30例健康者血清的ANA与IL-21水平;用日立7600生化仪检测所有样本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白蛋白(ALB)的含量。结果:HCV感染者肝功能明显异常,IL-21水平较对照组低。ANA阳性患者大部分肝功能较好。ALT≤40U/LALT>40U/L感染组均低于对照组IL-21水平。结论:ANA、IL-21的产生有助于HCV感染者控制肝炎的发展,降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抗核抗体 IL-21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毒大戟提取物通过NF-κB通路激活潜伏HIV 被引量:5
18
作者 潘晓彦 张明娇 +4 位作者 曾晓云 林健 李琳 李珉珉 赵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14-1618,共5页
目的研究狼毒大戟提取物对潜伏HIV激活的影响,探讨其激活潜伏HIV可能的机制以及清除HIV的作用。方法取新鲜狼毒大戟植物根部组织,液氮速冻并粉碎成末,冷冻干燥3 d后称取少量,采用丙酮一步法提取并浓缩。以甲醇-水为流动相,采用HPLC反相... 目的研究狼毒大戟提取物对潜伏HIV激活的影响,探讨其激活潜伏HIV可能的机制以及清除HIV的作用。方法取新鲜狼毒大戟植物根部组织,液氮速冻并粉碎成末,冷冻干燥3 d后称取少量,采用丙酮一步法提取并浓缩。以甲醇-水为流动相,采用HPLC反相C18柱分离,并通过MS鉴定后,得到狼毒大戟提取物(EFE)。以潜伏HIV细胞系J-Lat 10.6为激活模型,以TNF-α(10 ng/m L)作为阳性对照,EFE(50μg/m L)处理24 h后,采用FACS分析GFP阳性率以观测激活活性。采用不同浓度NF-κB抑制剂(Bay 11-7082)抑制EFE活性,并用WB检测2 h内p65入核水平,以及24 h内HIV蛋白p24随时间点变化情况。结果丙酮一步法可简便快速从狼毒大戟植物中提取得到EFE,经鉴定含prostratin及其类似物,分离后测得其中prostratin浓度为0.53 mmol/L。EFE(50μg/m L)作用24 h可产生约50%激活潜伏HIV活性,同时HIV蛋白p24水平随时间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NF-κB通路抑制剂(Bay 11-7082)可对EFE活性产生浓度依赖抑制作用,且2 h内胞核p65水平在EFE作用下增加明显。结论狼毒大戟提取物EFE含有效成分prostratin及其类似物,可产生较强激活潜伏HIV活性,其机制为通过激活NF-κB通路促进p65入核从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prostratin 潜伏HIV 狼毒大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硇州岛恙虫病疫源地的证实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珊珊 黄佳亮 +3 位作者 苏建新 彭桂福 王研 李珉珉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我国广东省硇洲岛位于粤西沿海隶属湛江市,为南亚热带气候,恙虫病发病率高,而国内并无该岛屿恙虫病疫源地特征的记载,本研究对该岛屿作为恙虫病疫源地进行全面的调查与研究。方法疫源地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与基因检测,宏观预防措... 目的我国广东省硇洲岛位于粤西沿海隶属湛江市,为南亚热带气候,恙虫病发病率高,而国内并无该岛屿恙虫病疫源地特征的记载,本研究对该岛屿作为恙虫病疫源地进行全面的调查与研究。方法疫源地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与基因检测,宏观预防措施的制定。结果该地区为南亚热带岛屿型疫源地,主要宿主是褐家鼠,主要媒介为地里纤恙螨。从宿主与媒介分离到的恙虫病东方体经基因鉴定主要流行株为Karp株同时还存在Kato株。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该岛居民恙虫病抗体20.6%阳性,部队人群阳性率2.86%。本研究确立了我国硇洲岛恙虫病疫源地类型,针对海岛特点制定了一套预防措施,全面落实预防措施后发病大大减少,尤其是确保了部队在野营、驻训期间没有病例。结论我国广东省硇洲岛是恙虫病疫源地,外来人群尤其要做好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恙虫病东方体 硇洲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 gp41融合多肽对CD3抗体激活的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贺龙刚 胡义平 +3 位作者 彭辉 李珉珉 刘叔文 李晓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观察HIV-1 gp41融合多肽(FP)能否影响CD3抗体激活的调节性T细胞(Treg)。方法:用免疫磁珠分离小鼠脾脏CD4+CD25+的Treg、CD4+CD25-的效应性T细胞(Teff),丝裂霉素C处理小鼠脾细胞获得APC。通过CCK-8法和羧基荧光素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 目的:观察HIV-1 gp41融合多肽(FP)能否影响CD3抗体激活的调节性T细胞(Treg)。方法:用免疫磁珠分离小鼠脾脏CD4+CD25+的Treg、CD4+CD25-的效应性T细胞(Teff),丝裂霉素C处理小鼠脾细胞获得APC。通过CCK-8法和羧基荧光素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检测FP对CD3抗体刺激的Teff增殖效应分析其对Treg抑制功能的影响;用ELISA检测FP对Treg激活后IL-10分泌的影响;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表面FP与TCR的分布。结果:通过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在CD3抗体刺激下Teff细胞有显著增殖效应;当Treg和Teff混合培养时,Treg能够明显抑制共培养的Teff增殖;当加入25μg/mL FP后,Treg+Teff组与Teff组细胞增殖没有明显变化;当FP浓度为5μg/mL时,Treg+Teff组比Teff组增殖显著降低。Treg未活化时IL-10分泌较低,经过CD3抗体刺激后其IL-10分泌显著增多,而当FP浓度为25μg/mL时IL-10显著下降,5μg/mL FP对IL-10分泌无显著影响。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发现Treg未活化时,T细胞受体(TCR)在细胞表面均匀分布,同时未见FP与TCR共分布;当Treg在CD3抗体刺激下,TCR活化形成半月形,且FP与活化的TCR在细胞表面共分布。结论:25μg/mL FP对Treg体外抑制功能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5μg/mL FP不影响Treg的抑制功能,可能与其抑制Treg细胞IL-10分泌以及阻断APC在Treg细胞跨膜区域活化信号的递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融合多肽 调节性T细胞 效应性T细胞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