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惠州地区严重创伤救治规范体系的建立和推广
1
作者 陈创造 唐银 +6 位作者 李王安 林才 施志国 曾贤梁 陈仪 高咏萱 薛倩茹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710-713,共4页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建立“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复苏—损害控制手术—重症创伤管理—创伤康复”一体化严重创伤救治规范体系,通过创伤回顾审核及构建创伤数据库推动创伤中心的高质量发展,规范救治和持续改进使笔者医院严重创伤患...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建立“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复苏—损害控制手术—重症创伤管理—创伤康复”一体化严重创伤救治规范体系,通过创伤回顾审核及构建创伤数据库推动创伤中心的高质量发展,规范救治和持续改进使笔者医院严重创伤患者病死率仅为4.88%。创办“惠州市初级创伤生命支持培训班”、“惠州市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培训班”,向基层医院推广笔者医院严重创伤救治规范体系,总体提高全市严重创伤综合救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救治规范 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某地市级医院创伤中心建设成效动态观察
2
作者 孙洋 展思东 +1 位作者 李王安 张艳玲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6-178,202,共4页
目的:研究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建设成效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4年间2666例创伤绿色通道患者资料,以时间先后分为2组,比较组间与创伤中心建设成效相关的数据。结果:2组之间一般资料、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创伤... 目的:研究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建设成效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4年间2666例创伤绿色通道患者资料,以时间先后分为2组,比较组间与创伤中心建设成效相关的数据。结果:2组之间一般资料、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创伤严重程度构成比、完成第一次CT检查时间、手术室启动时间、绿色通道时间、收入急诊创伤外科住院患者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研究期间,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中心急诊手术启动时间有所延长;创伤绿色通道患者损伤严重程度有所提高;完成影像学检查速度、治疗方案决策能力、处理严重创伤住院患者的能力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创伤中心 创伤中心建设 成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功能区胶质瘤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王安 荆国杰 +2 位作者 蔡淑宜 姚晓腾 林才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77-78,共2页
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功能区胶质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2例大脑功能区胶质瘤病例资料,均实施显微外科切除术,其中19例病人采取体表投影定位肿瘤、设计切口,3例病人采用神经导航辅助设计切口;9例采用术中B超辅助定位肿瘤... 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功能区胶质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2例大脑功能区胶质瘤病例资料,均实施显微外科切除术,其中19例病人采取体表投影定位肿瘤、设计切口,3例病人采用神经导航辅助设计切口;9例采用术中B超辅助定位肿瘤边界及判断残余肿瘤。结果功能区胶质瘤全切除19例(86.4%),次全切除3例(13.6%)。术前合并颅高压征象者在术后均得到缓解。3例术前失语,术后逐渐改善2例;15例术前肢体偏瘫的病人均在术后1~3个月内逐渐好转。无手术死亡及发生严重并发症病例。结论在切除大脑功能区胶质瘤时娴熟使用显微外科技术损伤小、并发症少、全切除率高,有条件时术中应更多辅助神经导航和B超等定位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功能区 大脑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下早期亚低温治疗重度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王安 荆国杰 +5 位作者 姚晓腾 李毅毅 景英朝 刘克君 吕一帆 赵冬青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509-510,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下早期亚低温治疗在重度弥漫性轴索损伤(SDAI)病人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3例SDAI病人随机分为2组,常温组(20例)入院后床边行锥颅脑室外置管颅内压监测,予气管切开、脱水、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早期亚...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下早期亚低温治疗在重度弥漫性轴索损伤(SDAI)病人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3例SDAI病人随机分为2组,常温组(20例)入院后床边行锥颅脑室外置管颅内压监测,予气管切开、脱水、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早期亚低温组(23例)入院后6h内行亚低温治疗,持续3~7d,其余治疗同常温组。记录两组病人治疗后3个月GOS评分并作比较。结果两组病人均得到较好的颅内压监测,常温组平均颅内压〉20mmHg17例,大多数病人需较长时间使用脱水药物治疗;早期亚低温组平均颅内压〉20mmHg4例,经短时间使用脱水药后即降低。与常温组比较,早期亚低温组的病死率明显降低(x2=4.083,P=0.0433),恢复良好率明显提高(旷=4.098,P=0.0429)。结论在持续颅内压监测下早期实施亚低温治疗能明显提高SDAI病人的生存率,改善其预后,是一种较理想的SDAI综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颅内压监测 低温 人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镁逆转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王安 杨应明 +3 位作者 蔡楚伟 许燕凯 陈伟强 张琦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1497-1499,共3页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枕大池一次注血法”复制兔SAH模型,治疗组予硫酸镁静脉输入,单纯注血组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前和术后全程观察实验动物的饮食及神经功能变化情况,利用HE染色...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枕大池一次注血法”复制兔SAH模型,治疗组予硫酸镁静脉输入,单纯注血组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前和术后全程观察实验动物的饮食及神经功能变化情况,利用HE染色及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各组处理后第5天兔基底动脉血管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1)单纯注血组兔摄食量逐渐下降、神经功能障碍逐渐加重;治疗组摄食量稍有下降,神经功能障碍较轻,且逐渐好转。(2)单纯注血组兔基底动脉血管管径显著小于正常组(P<0.01),而经硫酸镁处理后,治疗组血管管径明显大于单纯注血组(P<0.05),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部分管径甚至大于正常组。(3)单纯注血组血管壁增厚、结构紊乱,内皮细胞紧密连接消失,内弹力膜皱折、虫蚀样改变,平滑肌细胞变性、核扭曲等。治疗组上述结构改变较轻。结论:硫酸镁能明显逆转SAH后的脑血管痉挛,且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痉挛 硫酸镁 实验研究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逆转 神经功能障碍 超微结构改变 细胞紧密连接 神经保护作用 基底动脉 血管管径 血管形态学 血管壁增厚 治疗组 正常组 防治作用 静脉输入 生理盐水 变化情况 实验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认知干预对中重型颅脑损伤后认知障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王安 姚晓腾 +1 位作者 吕一帆 荆国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1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认知干预对中重型颅脑损伤后认知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5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认知康复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LOTCA)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测。2组均给... 目的探讨早期认知干预对中重型颅脑损伤后认知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5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认知康复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LOTCA)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测。2组均给予神经外科专科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认知康复组同时进行针对认知障碍的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由同一位神经科医师采用LOTCA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评测。结果治疗3个月后,认知康复组定向、知觉、视运动组织、思维运作及注意与集中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认知干预可明显改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干预 颅脑损伤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颅骨缺损修补术前后CT脑灌注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王安 荆国杰 +4 位作者 姚晓腾 钟兰生 陈新坚 吕一帆 刘克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0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行修补术前后脑血流灌注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20例重型颅脑外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在修补术前和术后2周行64排螺旋CT脑灌注扫描,记录修补术前后双侧大脑皮层、基底节区等相关区域血流灌注图像上... 目的研究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行修补术前后脑血流灌注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20例重型颅脑外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在修补术前和术后2周行64排螺旋CT脑灌注扫描,记录修补术前后双侧大脑皮层、基底节区等相关区域血流灌注图像上CBV、CBF、MTT及TTP等参数值,同时在上述2个时间点对患者神经症状变化情况进行评估。作手术前后自身对照分析。结果术后全部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好转;修补术前患侧皮质区CBF显著低于健侧;术后患侧皮质区CBF较术前明显上升;患侧基底节区脑血流相关数值在术后较术前无明显改善。结论颅骨修补术可提高患侧皮层区的脑血流灌注,进而改善相应受损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CT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在经蝶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王安 杨应明 +2 位作者 蔡楚伟 许燕凯 陈伟强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6年第5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经蝶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垂体腺瘤患者实施导航指引的经蝶入路手术。结果神经导航系统能准确指引手术进行,术中无一例损伤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并发症少。结...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经蝶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垂体腺瘤患者实施导航指引的经蝶入路手术。结果神经导航系统能准确指引手术进行,术中无一例损伤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并发症少。结合术中镜下所见、术后复查影像及随访资料,肿瘤全切率达90.5%,复发率仅4.8%。结论经蝶入路的垂体瘤导航手术能提供实时的三维解剖信息,准确指导手术进行,安全性好,肿瘤全切除率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 垂体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经蝶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聚糖与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李王安 周瑞莉 +1 位作者 林金涨 陈玮莹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286-288,共3页
肿瘤的浸润与转移是其恶性表现之一 ,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 ,探讨肿瘤的浸润与转移的机制一直是一个热点课题。蛋白聚糖 (PGs)的正常表达与代谢是维持细胞外基质稳定的重要大分子之一 ,而在肿瘤组织中 ,PGs发生了异常表达 ... 肿瘤的浸润与转移是其恶性表现之一 ,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 ,探讨肿瘤的浸润与转移的机制一直是一个热点课题。蛋白聚糖 (PGs)的正常表达与代谢是维持细胞外基质稳定的重要大分子之一 ,而在肿瘤组织中 ,PGs发生了异常表达 ,具体表现在其质与量的异常改变。为了阐明PGs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浸润与转移之间存在的相关性 ,有关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就国外PGs与肿瘤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聚糖 肿瘤转移 肿瘤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外伤性额叶血肿12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李王安 荆国杰 +3 位作者 姚晓腾 李毅毅 刘克君 吕一帆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35-35,共1页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外伤性额叶血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单侧外伤性额叶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神经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治疗。结果术后CT复查示血肿消失11例,少量血肿残留1例,1周后复查血肿消失。随访12例...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外伤性额叶血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单侧外伤性额叶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神经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治疗。结果术后CT复查示血肿消失11例,少量血肿残留1例,1周后复查血肿消失。随访12例,时间3个月,病人恢复良好。结论神经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外伤性额叶血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叶血肿 外伤性 入路 眶上锁孔 神经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的分子机制(英文)
11
作者 李王安 杨应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3期151-153,共3页
目的:从脑血管调节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血管壁炎症反应、血管细胞增殖以及基因激活等方面探讨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相关分子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8-01/2004-12的相关文章,检索词“subarachnoidhemorrhage,cerebralischemi... 目的:从脑血管调节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血管壁炎症反应、血管细胞增殖以及基因激活等方面探讨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相关分子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8-01/2004-12的相关文章,检索词“subarachnoidhemorrhage,cerebralischemia,temporal,molecularbiolo-g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研究目的有关的文献,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实验,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实验对象为动物。排除标准重复性实验。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0篇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的分子机制的随机和未随机试验,14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6篇试验均为重复研究。资料综合:①在体外实验中发现氧自由基可损伤脑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其中机制包括提高内皮细胞的渗透压、升高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升高1,4,5-三磷酸肌醇水平和使细胞去极化。②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去极化,舒张功能受损,可能与细胞能量代谢衰竭导致离子泵的功能障碍,或是钾通道受到抑制导致细胞膜去极化和血管收缩有关。③脑血管的炎症反应可能在血管的持续收缩中起着重要作用。④血管细胞增殖和基因的激活可促进脑血管痉挛的缓解。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是多因素的,可能与内皮的损害、平滑肌的细胞内离子泵功能的紊乱和蛋白激酶C的激活、血管壁炎症反应以及血管细胞的增殖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缺血 暂时性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NA与兔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血管痉挛发生发展的关系
12
作者 李王安 荆国杰 +1 位作者 姚晓腾 林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5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兔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复制兔SAH模型并于首次注血后第5天取材,利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分别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血...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兔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复制兔SAH模型并于首次注血后第5天取材,利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分别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管形态学改变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结果 SAH组兔基底动脉血管管径显著小于假手术组及正常组;而痉挛血管壁的PCNA表达则显著增多(P<0.05)。结论兔实验性SAH后基底动脉PCNA表达明显增多,细胞增殖及其导致的血管壁增厚在脑血管痉挛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辅助“锁孔”入路精准切除颞叶海绵状血管瘤
13
作者 李王安 荆国杰 +3 位作者 姚晓腾 林才 刘克君 赵冬青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第3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颞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例颞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实施神经导航辅助显微切除手术,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术前诊断明确,均在神经导航辅助下经"锁...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颞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例颞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实施神经导航辅助显微切除手术,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术前诊断明确,均在神经导航辅助下经"锁孔"入路暴露病灶并全切。1例颞底海绵状血管瘤合并发育性静脉畸形患者,在导航精准指引下完整切除病灶的同时未损伤静脉畸形。术前癫痫发作9例,术后在药物治疗6个月后逐渐停药癫痫未复发。3例术前合并出血的患者术后未再发生出血。患者术后症状改善且无新的神经功能障碍出现,无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导航指引下的"锁孔"入路手术能精准暴露颞叶海绵状血管瘤,病灶切除完整、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神经导航 “锁孔”入路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隙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的分子机制
14
作者 李王安 杨应明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35-236,245,共3页
蛛网膜下隙出血 (SAH)后诱发的脑血管痉挛 (CVS)是临床上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发病机制未明 ,至今尚无特效药物预防或治疗。本文主要就脑血管调节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和SAH诱发CVS相关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诱发 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隙出血 分子机制 治疗 分子生物学基础 CV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磁敏感成像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新坚 程传虎 +5 位作者 肖俊强 黄旭东 李王安 钟兰生 汪欣 赖海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8期96-98,105,共4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敏感成像(SW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DAI患者,均作MRI常规平扫及SWI扫描,入院后所有患者均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析SWI对DAI诊断价值,评估... 目的研究磁共振敏感成像(SW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DAI患者,均作MRI常规平扫及SWI扫描,入院后所有患者均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析SWI对DAI诊断价值,评估其与GC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DAI出血性病灶MR常规序列呈低信号或等信号,SWI低信号;病变附近有环样水肿带,T1WI低信号,T2WI、FLAIR序列、T2-FFE序列高信号,病灶形态不规则、大小不等。SWI序列共检出DAI病灶681个,高于MR常规各序列;SWI检出病灶总体积明显大于T2-FFE,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序列检出病灶数目及病灶总体积均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823、-0.766,P<0.05)。结论 SWI序列可检出更多DAI病灶,其所见DAI病灶数目、体积与GCS评分呈负相关,与预后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 磁敏感加权成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林才 姚晓腾 +2 位作者 李王安 荆国杰 曾春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16期20-21,共2页
目的观察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2014年10月30日医院收治的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2014年11月1日-2017年10月31日医院开展急诊绿色通道收治的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患者45... 目的观察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2014年10月30日医院收治的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2014年11月1日-2017年10月31日医院开展急诊绿色通道收治的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统计所有入组患者检查及检验开具时间、检查检验完成时间、相关科室会诊时间、到院时间、送手术时间、手术开始时间、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5 d及术后2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析观察组阶段开展急诊绿色通道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检查及检验开具时间、检查检验完成时间、相关科室会诊时间、到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送达手术室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受伤到手术开始时间、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GC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5 d、术后2周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通过开展急诊绿色通道可缩短救治时间,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绿色通道 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患者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的制作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小芬 李王安 +2 位作者 钟旭光 陈伟强 黄向莹 《实验动物科学》 2007年第4期73-75,6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枕大池二次注血法致脑血管痉挛兔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注血组(15只)和假手术组(15只),通过切开暴露寰枕关节间硬脊膜,改良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注血组穿刺枕大池注自体动脉血2 mL,假手术组则注等量... 目的探讨改良枕大池二次注血法致脑血管痉挛兔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注血组(15只)和假手术组(15只),通过切开暴露寰枕关节间硬脊膜,改良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注血组穿刺枕大池注自体动脉血2 mL,假手术组则注等量生理盐水。术后5 d取基底动脉标本形态学观察(常规HE染色,透视电镜观察)。结果改良枕大池二次注血法穿刺成功率高,不易损伤脑干,动物术中存活率高,且典型脑血管痉挛模型成功建立。结论应用改良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可成功建立稳定、可靠的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致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且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切开 枕大池注血 脑血管痉挛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日常生活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思苑 曾亿金 +2 位作者 袁群兰 李王安 陈仪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423-424,共2页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早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日常生活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早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40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40例),干预前后采用Barthel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美国...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早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日常生活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早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40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40例),干预前后采用Barthel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明显提高(P <0. 01),NIHSS评分明显下降(P <0. 01);干预后研究组患者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1),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1)。研究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早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外伤 针对性护理 日常生活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回顾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规范化接诊与院内救治流程改进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林才 荆国杰 +4 位作者 李王安 施志国 陈仪 曾贤梁 徐建安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323-325,共3页
目的分析视频回顾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规范化接诊与院内救治流程改进效果。方法选入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出车接诊120例多发伤患者数据,即损伤严重评分(ISS分数)多25分的患者,对就诊时间,将前60例患者予以基础方... 目的分析视频回顾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规范化接诊与院内救治流程改进效果。方法选入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出车接诊120例多发伤患者数据,即损伤严重评分(ISS分数)多25分的患者,对就诊时间,将前60例患者予以基础方式急救,而后通过视频录像对关键操作指标的时间进行记录,设定为对照组,将后60例患者设定为研究组,抢救后通过视频录像予以回顾,总结同时学习急救流程,强调时间点的有效掌控,提升创伤患者急救时效的观念。对比两组视频回顾的9个时间关键点,同时对视频回顾学习法前后的指标时间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除多功能监护时间对比无差异性(P>0.05),其余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急诊救治用时、抢救成功率、患者转运缺陷、抢救物品单元缺失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将视频回顾方法应用于诊疗中,有利于创伤急救时效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回顾严重多发伤 规范化 救治流程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皮瓣分离方法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5
20
作者 吕一帆 姚晓腾 +6 位作者 荆国杰 李王安 谢乙团 林才 刘克君 李毅毅 曾春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23期7-10,共4页
目的比较单层皮瓣法与双层皮瓣法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3例符合标准并拟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层皮瓣组20例,双层皮瓣组23例。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术前颞肌体积和术中去除骨瓣面... 目的比较单层皮瓣法与双层皮瓣法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3例符合标准并拟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层皮瓣组20例,双层皮瓣组23例。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术前颞肌体积和术中去除骨瓣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单层皮瓣组皮瓣分离时间(25.30±3.39)min,较双层皮瓣组(31.22±3.61)min明显缩短,术后晚期颞肌萎缩程度(6.81±1.61)cm3较双层皮瓣组(8.59±2.06)cm3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层皮瓣组骨瓣成型时间(30.00±2.51)min,较单层皮瓣组(41.22±3.61)min明显缩短,开颅术总时间(61.22±3.38)min,较单层皮瓣组(67.2±4.25)min明显减少,术后早期颞肌水肿程度(7.87±1.79)cm3,明显较单层皮瓣组(17.37±4.90)cm3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面神经额支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单层皮瓣法皮瓣分离时间较短,术后早期颞肌水肿程度较轻;双层皮瓣组开颅总时间明显缩短,对颞肌直接损伤小,术后颞肌萎缩程度轻;两种方法在面神经额支保护方面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分离方法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 单层皮瓣法 双层皮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