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均匀构型TiB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组织性能研究
1
作者 戴昌晟 高义民 +3 位作者 缪喆宇 肖鹏 李烨飞 李强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52-59,68,共9页
本研究以Al B_(2)粉末作为硼源,以纯钛(TA1)粉末、Mo粉末为基体,通过真空热压烧结制备非均匀构型Ti B增强钛基复合材料。通过微观组织表征和力学性能测试,探讨了烧结时间和烧结温度的改变对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 本研究以Al B_(2)粉末作为硼源,以纯钛(TA1)粉末、Mo粉末为基体,通过真空热压烧结制备非均匀构型Ti B增强钛基复合材料。通过微观组织表征和力学性能测试,探讨了烧结时间和烧结温度的改变对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工艺参数的改变没有明显改变Ti B增强相的形貌和分布。随着烧结时间的延长,复合材料的致密度、晶粒尺寸增加,其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基体显微硬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基体显微硬度也增加。当烧结温度为1300℃,烧结时间为60 min时,元素扩散充分,复合材料有较高的致密度和强度,其抗拉强度、抗压强度、α-Ti基体硬度分别为922.1 MPa、1960.4 MPa、425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复合材料 TiB增强相 热压烧结法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火温度对2Cr10NiMo中铬合金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刘庆坤 刘宪民 +5 位作者 周长猛 巩传海 陈蕴博 赵梓翔 李烨飞 高义民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0-32,37,共4页
以2Cr10NiMo合金钢为研究对象,采用DSC曲线确定合金钢的淬火温度,研究不同回火温度对其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50℃油淬与水淬后,组织均为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随着回火温度从200℃升高至350℃,硬度从49.5 HRC降低至46.2 H... 以2Cr10NiMo合金钢为研究对象,采用DSC曲线确定合金钢的淬火温度,研究不同回火温度对其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50℃油淬与水淬后,组织均为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随着回火温度从200℃升高至350℃,硬度从49.5 HRC降低至46.2 HRC,冲击韧性则先升后降。350℃回火,合金钢出现低温回火脆性。250℃回火,冲击试样的断口有大量韧窝,属于韧性断裂。热处理态合金钢耐磨性与铸态的相当,磨损机制主要为显微切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Cr10NiMo 淬火 回火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合金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三体磨料磨损性能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烨飞 高义民 +1 位作者 史芳杰 王必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60,共5页
以回收的钨钴钛类硬质合金为增强颗粒,采用负压铸渗工艺制备了颗粒增强高铬铸铁基复合材料,并借助于金相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界面.由于铸渗过程中增强颗粒的部分熔解及W、C、Co和Fe等元素的扩散,在界面处产生了Fe... 以回收的钨钴钛类硬质合金为增强颗粒,采用负压铸渗工艺制备了颗粒增强高铬铸铁基复合材料,并借助于金相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界面.由于铸渗过程中增强颗粒的部分熔解及W、C、Co和Fe等元素的扩散,在界面处产生了Fe3W3C、Co3W3C等化合物,形成了明显的过渡层,从而确保了增强颗粒与基体之间为冶金结合.利用三体磨料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磨损过程分为4个阶段,复合材料的体积磨损量随着磨损试验的进行先下降后上升,其中在第3阶段达到最低值;复合材料的体积磨损量随着磨料粒度增大而逐渐增加.将制备的复合材料同工程中常用的热处理态高铬铸铁以及WC颗粒增强高铬铸铁基复合材料进行了耐磨性对比,发现其体积磨损量显著低于高铬铸铁,而与WC颗粒增强高铬铸铁基复合材料差别不大,显示出优异的性能价格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硬质合金颗粒 负压铸渗 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TiC-Co/Cr20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界面特性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烨飞 高义民 +2 位作者 王必辉 史芳杰 邸小波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5-718,共4页
采用负压铸渗工艺研制具有颗粒增强耐磨复合层的高铬铸铁基复合材料,分别通过XRD、EDX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界面的成分特点和物相组成。WC-TiC-Co增强颗粒均匀分布于复合层中,且基体与增强颗粒界面为冶金结合。由于增强颗粒的部分... 采用负压铸渗工艺研制具有颗粒增强耐磨复合层的高铬铸铁基复合材料,分别通过XRD、EDX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界面的成分特点和物相组成。WC-TiC-Co增强颗粒均匀分布于复合层中,且基体与增强颗粒界面为冶金结合。由于增强颗粒的部分溶解以及W、C、Ti、Co、Fe、Cr等元素的互扩散,在复合材料界面区域形成了含有Fe、W、Co等元素的多种化合物。考察了所研制复合材料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界面 负压铸渗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增强高铬铸铁基复合材料界面及摩擦学特性 被引量:8
5
作者 李烨飞 高义民 +4 位作者 王必辉 史芳杰 刘伟 易大伟 尹宏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2009年第5期331-336,共6页
以机械破碎的废弃钨钴钛类硬质合金为增强颗粒,采用负压铸渗工艺制备颗粒增强高铬铸铁基复合材料,通过金相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材料的显微结构和物相组成,利用销-盘式两体磨料磨损试验机研究该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并将其与工程中常... 以机械破碎的废弃钨钴钛类硬质合金为增强颗粒,采用负压铸渗工艺制备颗粒增强高铬铸铁基复合材料,通过金相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材料的显微结构和物相组成,利用销-盘式两体磨料磨损试验机研究该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并将其与工程中常用的热处理态Cr20高铬铸铁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由于在铸渗过程中增强颗粒的部分熔解以及W、C、Ti、Co、Fe、Cr等元素的互扩散,在界面处形成了含Fe、W、Co等元素的多种化合物,确保界面的冶金结合;该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比热处理态Cr20高铬铸铁材料有显著提高,且当加载载荷从0.4kg增大到2kg时,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表现得更为突出,相对耐磨性是热处理态高铬铸铁的3.5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硬质合金 界面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铁基耐磨材料研究简述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烨飞 李书文 王怡然 《铸造技术》 CAS 2022年第6期389-400,I0026,共13页
磨损作为3种失效方式之一,广泛存在于各种机械运动部件中,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针对磨损的研究,除了改进机械结构,良好的润滑外,材料本身的耐磨性至关重要。钢铁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材料,其磨损性能的研究较为系统。本文针对铁基... 磨损作为3种失效方式之一,广泛存在于各种机械运动部件中,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针对磨损的研究,除了改进机械结构,良好的润滑外,材料本身的耐磨性至关重要。钢铁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材料,其磨损性能的研究较为系统。本文针对铁基耐磨材料,从成分分类方面介绍了3大类,共9小类中国国内关于铁基耐磨材料的发展历程,强化研究和未来趋势,并对铁基耐磨材料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磨材料 耐磨钢 耐磨铸铁 铁基复合材料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_(2)陶瓷/Crl5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郑巧玲 李烨飞 +3 位作者 王国亮 陈志 高义民 赵四勇 《铸造技术》 CAS 2021年第6期486-489,共4页
利用前驱体法制备了三维连通TiB_(2)陶瓷预制体,结合铸渗工艺成功制备了三维连通Ti8_(2)陶瓷增强Crl5基复合材料。采用电子探针和热力学计算,结合XRD测试研究了界面反映问题。结果表明,Crl5基体与Ti8_(2)增强相结合良好,无明显的孔洞或... 利用前驱体法制备了三维连通TiB_(2)陶瓷预制体,结合铸渗工艺成功制备了三维连通Ti8_(2)陶瓷增强Crl5基复合材料。采用电子探针和热力学计算,结合XRD测试研究了界面反映问题。结果表明,Crl5基体与Ti8_(2)增强相结合良好,无明显的孔洞或缝隙。在过渡区,陶瓷增强体与基体之间发生了Ti、B、Fe、Cr、C等元素的扩散及界面反应。在浇注过程中,在高温和氧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界面反应,在复合材料界面处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了Ti_(3)B_(4)、Fe_(2)Ti和TiC等过渡层物相,界面表现为冶金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_(2)陶瓷 金属基复合材料 界面 冶金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材料基础课程线下多维度教学模式探究——基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理念的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巧艳 郑巧玲 +2 位作者 高圆 王继平 李烨飞 《大学教育》 2022年第5期105-108,共4页
根据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意见的“两性一度”标准,工程材料基础课程开展了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探索,致力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课程实施了研究性学习和拓展性学习,从多维度改革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开展了中性笔笔尖材料的组织与成分... 根据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意见的“两性一度”标准,工程材料基础课程开展了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探索,致力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课程实施了研究性学习和拓展性学习,从多维度改革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开展了中性笔笔尖材料的组织与成分分析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勇于实践探索,克服畏难的心理。通过拓展性学习,让学生阅读文献和查阅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和视野;通过了解铁碳相图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了解材料学科重要理论的发展历史,体会人类智慧的积累和沉淀历程;从我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学习各类材料的实际应用,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思维,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课程 研究性学习 拓展性学习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材料基础综合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圆 孙巧艳 +2 位作者 白宇 李烨飞 席生岐 《大学教育》 2022年第7期81-83,共3页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工程材料基础课程组进行了综合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课程组紧密结合课程重难点内容,设计了“急性子的钢与慢性子的铝合金热处理强化机制研究”这一综合性实验题目供学生探索研究。...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工程材料基础课程组进行了综合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课程组紧密结合课程重难点内容,设计了“急性子的钢与慢性子的铝合金热处理强化机制研究”这一综合性实验题目供学生探索研究。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通过分析碳钢和铝合金材料淬火前后硬度与组织的变化规律,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深入体会了材料成分—工艺—组织—性能这一课程主线,而且提高了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材料基础 综合性实验 创新实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OCs的工程材料基础课程建设初探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巧玲 李烨飞 +1 位作者 孙巧艳 高义民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6年第3期108-110,共3页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在线课堂形式,已在全球掀起高校教育改革的浪潮,作为国家精品课程,西安交通大学工程材料基础课程将积极参与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本文初步探讨了以翻转式教学为切入点,依靠实验技术中心和工程坊的优质...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在线课堂形式,已在全球掀起高校教育改革的浪潮,作为国家精品课程,西安交通大学工程材料基础课程将积极参与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本文初步探讨了以翻转式教学为切入点,依靠实验技术中心和工程坊的优质实践基地,引入SPOC教学理念等建设思路,探索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材料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凝固与成型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巧玲 李烨飞 +2 位作者 孙巧艳 高圆 王红洁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第9期38-40,共3页
结合多年来从事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凝固成型实验教学的经验,重点分析了目前材料凝固成型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验室软硬件条件,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实验课程教学和考核思路,以促进和培养学生的实践... 结合多年来从事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凝固成型实验教学的经验,重点分析了目前材料凝固成型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验室软硬件条件,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实验课程教学和考核思路,以促进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材料凝固与成型实验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润滑条件下B_4C/hBN复相陶瓷与灰铸铁配副的摩擦学性能
12
作者 陈灿 宋蕾 +6 位作者 闻成语 潘武 郎禹 许自宽 覃超 李烨飞 高义民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968-1972,共5页
为了解决纯碳化硼陶瓷摩擦学性能不佳的问题,设计新型复相陶瓷碳化硼/六方氮化硼(B4C/hBN)并探究其摩擦学性能,在MMU-5G型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采用纯碳化硼(B4C)陶瓷和六方氮化硼(hBN,质量分数为30%)的B4C/hBN复相陶瓷分别与灰铸铁... 为了解决纯碳化硼陶瓷摩擦学性能不佳的问题,设计新型复相陶瓷碳化硼/六方氮化硼(B4C/hBN)并探究其摩擦学性能,在MMU-5G型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采用纯碳化硼(B4C)陶瓷和六方氮化硼(hBN,质量分数为30%)的B4C/hBN复相陶瓷分别与灰铸铁(HT)配副进行干摩擦、乳化液润滑及20#机油润滑下的摩擦磨损实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摩擦表面形貌;采用能谱仪(EDS)、X光电子能谱仪(XPS)、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磨面和磨屑的物质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干摩擦条件下,纯B4C陶瓷与HT配副时,摩擦因数高达0.5,而B4C/hBN复相陶瓷与HT配副摩擦因数降低至0.2,这是由于在复相陶瓷摩擦表面生成了由Fe2O3、Fe3O4、B2O3、hBN组成的连续的表面膜的润滑作用;在乳化液润滑条件下,hBN水解导致复相陶瓷剥落,使该配副未达到流体润滑,故纯B4C陶瓷与HT配副摩擦因数低于B4C/hBN复相陶瓷与铸铁配副;当采用20#机油为润滑剂时,2配副摩擦因数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相陶瓷 铸铁 化学摩擦 摩擦磨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r二元合金微观组织演化的质量密度场耦合动力学Monte-Carlo模拟研究
13
作者 史芳杰 李南 +7 位作者 郭峻铭 陈柏屹 李飒腾 刘浩良 郭建业 李乾武 李烨飞 肖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51-168,共18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将动力学Monte-Carlo粒子模拟与基于归一化Gauss函数基组的质量密度场空间粗粒化模型耦合的杂化模拟算法.采用该杂化模拟算法,系统对比研究了4种Cr原子含量分别为12.8%,20.0%,30.0%和40.0%的Fe-Cr合金中Cr相在温度... 本文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将动力学Monte-Carlo粒子模拟与基于归一化Gauss函数基组的质量密度场空间粗粒化模型耦合的杂化模拟算法.采用该杂化模拟算法,系统对比研究了4种Cr原子含量分别为12.8%,20.0%,30.0%和40.0%的Fe-Cr合金中Cr相在温度为673 K下的时效析出动力学机制,及其时效不同阶段微观组织形貌的演变规律.研究得出Fe-Cr(12.8%)合金富Cr相时效组织形貌呈现孤立颗粒状空间分布形态,时效机制属于形核-长大(NG)机制;对于Fe-Cr(30.0%)和Fe-Cr(40.0%),富Cr相时效形貌在形核-生长及熟化阶段均呈现为三维蠕虫状空间分布特征,时效机制属于条幅分解(SD)机制;对于Fe-Cr(20.0%)合金,其富Cr相组织演化特征介于NG和SD机制之间.研究进一步发现Cr原子短程序参量可用来分析富Cr相形核-生长阶段Fe-Cr合金原子尺度结构的演变,但对于时效熟化阶段微观结构组织变化不敏感.基于空间粗粒化后Fe-Cr合金微观组织形貌,进一步分析了4种Cr原子含量下Fe-Cr合金相变动力学参数如富Cr相体积分数、平均粒径及相颗粒数密度随时效时间演变.本文建立的质量密度场耦合动力学Monte-Carlo模拟方法,为开发多尺度算法模拟合金时效动力学机制及微观组织形貌演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R 合金 CR 沉积 动力学 Monte-Carlo 模拟 粗粒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综合计算实践的内容建设与能力培养
14
作者 席生岐 高圆 +3 位作者 王红洁 丁向东 牛靖 李烨飞 《实验室科学》 2021年第1期29-33,39,共6页
适应新工科形势要求,践行新材料的“材料基因组”创新研究模式,讨论并精选材料综合计算实践内容,培养学生在材料与零件创新设计中的新材料源头设计(结构与性能)计算、成形工艺仿真计算和服役与安全评估计算这一全链条、跨尺度材料开发... 适应新工科形势要求,践行新材料的“材料基因组”创新研究模式,讨论并精选材料综合计算实践内容,培养学生在材料与零件创新设计中的新材料源头设计(结构与性能)计算、成形工艺仿真计算和服役与安全评估计算这一全链条、跨尺度材料开发应用过程中的综合计算能力,减少材料开发研究与零件设计研究中炒菜式试错试验,使材料与零件创新设计的思路尽可能发散而不受束缚。项目研究选取相关典型计算案例,设计出开放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通过这些具体实验使学生掌握目前先进的材料计算软件,既补全了学生材料学科知识体系,也适应新工科形势下的材料教学与研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形势 “材料基因组”创新研究模式 全链条材料综合计算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钇对09CrCuSb合金耐硫酸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欣欣 高义民 +2 位作者 李匡 李烨飞 冯剑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9-74,共6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化学测试系统,研究了添加稀土元素钇对09CrCuSb合金(称为ND钢)耐硫酸露点腐蚀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0℃、质量分数为85%的硫酸溶液中腐蚀72h后,加钇合金的单位面积腐蚀质量损失低于未加钇合金在...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化学测试系统,研究了添加稀土元素钇对09CrCuSb合金(称为ND钢)耐硫酸露点腐蚀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0℃、质量分数为85%的硫酸溶液中腐蚀72h后,加钇合金的单位面积腐蚀质量损失低于未加钇合金在相同条件下的腐蚀质量损失,表明添加钇元素可提高合金的耐腐蚀能力。对腐蚀产物进行分析后发现,加钇合金的表层腐蚀产物结构细小、均匀、致密。此外,在合金中添加钇提高了腐蚀产物/合金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添加钇有利于减小合金的自腐蚀电流,提高极化电阻,从而增加电化学反应的阻力,促使合金腐蚀更快进入钝化区并且保持更小的维钝电流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硫酸露点腐蚀 09CrCuSb合金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0℃超超临界机组主蒸汽管道候选材料特性与服役性能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赵子龙 李生志 +5 位作者 马翔 杨行炳 文作伟 李烨飞 严靖博 张创举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2,共12页
主蒸汽管道具有服役温度较高、壁厚较大等特点,其不仅要求管道具有良好的持久强度及抗氧化性能,而且对管道候选材料的加工、焊接、疲劳强度等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国内外相关机构开发以Inconel740H、GH984G、CCA617、Haynes282、HR6W... 主蒸汽管道具有服役温度较高、壁厚较大等特点,其不仅要求管道具有良好的持久强度及抗氧化性能,而且对管道候选材料的加工、焊接、疲劳强度等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国内外相关机构开发以Inconel740H、GH984G、CCA617、Haynes282、HR6W等合金为代表的新型镍基与镍铁基高温合金因其优异的高温持久强度与抗氧化性能,被认为是先进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关键部件的主要候选材料。本文考虑主蒸汽管道的尺寸特点、应用环境等因素,详细综述了5种合金材料的成分与组织、持久性能、抗蒸汽氧化性能、抗疲劳性能、应力松弛、焊接性能与加工性能。综合分析得出:Inconel740H合金虽然已经用于火电机组高温部件,但是其焊接填充材料的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研究;Haynes282合金的热膨胀系数较低,焊接性能优于Inconel740H合金,是比较有潜力的主蒸汽管道候选材料;对于700℃超超临界机组主蒸汽管道候选材料,在实际投产前仍需要进行大量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主蒸汽管道 高温持久强度 抗氧化性能 焊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相含量对Ti(C,N)-304不锈钢金属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伟耀 高义民 +2 位作者 何林 李烨飞 刘志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9-166,共8页
采用传统粉末冶金的方法研究了Ti(C,N)硬质相含量对Ti(C,N)-304不锈钢金属陶瓷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了不同硬质相含量的金属陶瓷的微观组织、断口形貌、裂纹传播规律以及晶界微裂纹的产... 采用传统粉末冶金的方法研究了Ti(C,N)硬质相含量对Ti(C,N)-304不锈钢金属陶瓷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了不同硬质相含量的金属陶瓷的微观组织、断口形貌、裂纹传播规律以及晶界微裂纹的产生,并基于体视学原理分析了硬质相邻接度和粘结相平均自由程。使用阿基米德排水法、洛氏硬度计和三点弯曲法分别测量了金属陶瓷的致密度、硬度和抗弯强度,结果表明:随着硬质相含量的增加,金属陶瓷硬质相平均颗粒直径先减小后增大,在硬质相体积分数为75%时,达到最大致密度(98.4%)、硬度(HRA 89.2)和抗弯强度(1 291MPa);在裂纹传播过程中,以沿晶断裂为主,穿晶断裂为辅;大颗粒更容易发生穿晶断裂,且由于大颗粒存在尖角,容易导致应力集中形成微裂纹,不利于材料力学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304不锈钢金属陶瓷 硬质相含量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2Cr10NiMo合金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梓翔 高义民 +2 位作者 郑开宏 李烨飞 赵四勇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共5页
为大型球磨机用衬板设计了一种2Cr10NiMo低碳中铬合金钢材料。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得到该合金钢的热力学平衡相和相变温度,据此制定了衬板的热处理工艺,探究了淬火温度和淬火的冷却方式对该合金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5... 为大型球磨机用衬板设计了一种2Cr10NiMo低碳中铬合金钢材料。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得到该合金钢的热力学平衡相和相变温度,据此制定了衬板的热处理工艺,探究了淬火温度和淬火的冷却方式对该合金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50℃保温油淬+250℃低温回火后,该合金钢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此时,合金钢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洛氏硬度约达到50 HRC,冲击韧性为38 J/cm^2。冲击试样的断口有大量韧窝和解理台阶,属于韧性断裂和准解理断裂的混合型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Cr10NiMo 热处理 组织 冲击韧性 冲击断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2-和B19'-NiTi表面原子弛豫、表面能、电子结构及性能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璐 李烨飞 +4 位作者 郑巧玲 刘庆坤 高义民 李博 周长猛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63,共10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系统研究了B2-和B19'-NiTi合金所有低指数表面的表面能、表面结构稳定性、表面电子结构等性质.计算结果表明两种NiTi合金所有低指数表面的原子弛豫主要集中在表面2-3个原子层,且以Ti原子为终止原...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系统研究了B2-和B19'-NiTi合金所有低指数表面的表面能、表面结构稳定性、表面电子结构等性质.计算结果表明两种NiTi合金所有低指数表面的原子弛豫主要集中在表面2-3个原子层,且以Ti原子为终止原子表面构型的原子振荡最为剧烈,Ni和Ti原子共同终止表面构型的原子振荡最小;价电荷密度沿着表面构型向真空层方向快速衰减;表面能计算结果显示其与配位数成反相关.B2-和B19'-NiTi合金的非密排且非化学计量比表面的表面能取决于Ti的化学势,表面能数值较高;而密排面的表面构型符合化学计量比,其表面能较低,表现出卓越的化学稳定性;其中以B2-NiTi(101)密排面的表面稳定性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稳定性 表面能 电子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相增强2024Al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路向前 高义民 +4 位作者 周璇 鲁宁斌 汪勇 刘庆坤 李烨飞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72,共5页
为了提高2024Al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通过球磨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制备了TiB_(2)-C_(f)(Ni)/2024Al复合材料。使用SEM对所制备材料的微观组织进行表征;使用XRD对材料的物相组成进行表征;使用维氏硬度计对复合材料的硬度进行测... 为了提高2024Al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通过球磨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制备了TiB_(2)-C_(f)(Ni)/2024Al复合材料。使用SEM对所制备材料的微观组织进行表征;使用XRD对材料的物相组成进行表征;使用维氏硬度计对复合材料的硬度进行测试;使用拉伸试验机对所制备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且通过拉伸断口的SEM形貌分析了所制备材料的断裂机理。结果表明:在TiB_(2)-C_(f)(Ni)/2024Al中,碳纤维和TiB_(2)均匀分布在铝基体中,其析出相Al_(2)Cu、Al_(2)CuMg的尺寸比2024Al、TiB_(2)/2024Al、C_(f)(Ni)/2024Al析出相的尺寸更加细小。TiB_(2)-C_(f)(Ni)/2024Al的硬度达到115.8 HV,抗拉强度为345.0 MPa,断裂伸长率为8.5%,相比于2024Al的分别提高27.5%、33.9%和12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2 碳纤维 2024Al 铝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