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对长沙市1例人感染禽流感H5N6病毒A/Changsha/1/2022(H5N6)的遗传进化与分子特征进行分析,为防控人感染H5N6禽流感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第三代测序平台对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目的 对长沙市1例人感染禽流感H5N6病毒A/Changsha/1/2022(H5N6)的遗传进化与分子特征进行分析,为防控人感染H5N6禽流感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第三代测序平台对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NCBI)和全球共享禽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lobal Initiative on Sharing All Influenza Data, GISAID)数据库下载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利用Mega7软件构建遗传进化树并分析关键氨基酸变异位点。结果 对序列进行分析发现,本研究毒株属于H5亚型Clade2.3.4.4b分支。PB1与湖南省A/duck/Hunan/S40199/2021(H5N6)同源性为99.69%;PB2与A/Whooper swan/Sanmenxia/Y36/2020(H5N8)同源性为98.58%;其余序列与2021年广州发现的毒株A/Guangdong/1/2021(H5N6)高度同源。以上结果表明该病例是由重组的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导致。对毒株序列的氨基酸位点分析发现,裂解位点氨基酸组成为RERRRKR↓GLF,符合高致病性禽流感特征。HA序列中Q226L和G228S位点未发生突变,提示病毒保留结合禽类受体的特征,然而S127P、S137A、T160A、T192R、A267T的突变增加了病毒对人类的亲和性。NA蛋白茎部59-70位点缺失,提示该毒株能增强病毒在哺乳动物体内的毒力。内部基因PB1发生S622G突变,PB2发生K389R和V598T突变,PA发生N409S突变,M1发生N30D和T215A突变,NS1发生P42S突变,这些突变会增强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毒力。结论 本研究的长沙市人感染H5N6病毒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倾向于结合禽类受体,但关键氨基酸位点存在多处变异进而易于感染人类,应持续加强对禽流感H5N6病毒的监测与研究。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 对长沙市1例人感染禽流感H5N6病毒A/Changsha/1/2022(H5N6)的遗传进化与分子特征进行分析,为防控人感染H5N6禽流感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第三代测序平台对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NCBI)和全球共享禽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lobal Initiative on Sharing All Influenza Data, GISAID)数据库下载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利用Mega7软件构建遗传进化树并分析关键氨基酸变异位点。结果 对序列进行分析发现,本研究毒株属于H5亚型Clade2.3.4.4b分支。PB1与湖南省A/duck/Hunan/S40199/2021(H5N6)同源性为99.69%;PB2与A/Whooper swan/Sanmenxia/Y36/2020(H5N8)同源性为98.58%;其余序列与2021年广州发现的毒株A/Guangdong/1/2021(H5N6)高度同源。以上结果表明该病例是由重组的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导致。对毒株序列的氨基酸位点分析发现,裂解位点氨基酸组成为RERRRKR↓GLF,符合高致病性禽流感特征。HA序列中Q226L和G228S位点未发生突变,提示病毒保留结合禽类受体的特征,然而S127P、S137A、T160A、T192R、A267T的突变增加了病毒对人类的亲和性。NA蛋白茎部59-70位点缺失,提示该毒株能增强病毒在哺乳动物体内的毒力。内部基因PB1发生S622G突变,PB2发生K389R和V598T突变,PA发生N409S突变,M1发生N30D和T215A突变,NS1发生P42S突变,这些突变会增强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毒力。结论 本研究的长沙市人感染H5N6病毒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倾向于结合禽类受体,但关键氨基酸位点存在多处变异进而易于感染人类,应持续加强对禽流感H5N6病毒的监测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