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尖瓣关闭不全及介入治疗的围术期处理研究进展
1
作者 蒙延海 李泽蒙 +1 位作者 王水云 张燕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2期177-182,共6页
三尖瓣关闭不全(TR)是一个未被充分认识的临床问题,与显著的病死率相关。患者往往在病程后期出现严重的右心衰竭、肺动脉高压和全身症状,几乎没有很好的治疗选择。近来年对以前治疗选择有限的TR患者使用经导管三尖瓣介入治疗的研究越来... 三尖瓣关闭不全(TR)是一个未被充分认识的临床问题,与显著的病死率相关。患者往往在病程后期出现严重的右心衰竭、肺动脉高压和全身症状,几乎没有很好的治疗选择。近来年对以前治疗选择有限的TR患者使用经导管三尖瓣介入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多。有关三尖瓣解剖、TR的病因和分类、三尖瓣介入治疗的围术期管理等需要进一步认识,本文综述了TR介入治疗的重要背景、解剖学考虑、介入治疗围术期处理等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关闭不全 经导管三尖瓣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侧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泽蒙 张燕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
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中,侧支的形成是特征性的表现。侧支维持着病变远端的心肌活力,对于后续的血运重建十分重要。了解侧支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过程,有助于理解侧支的形态学与功能学评价方法,从而及时地对CTO病变进行诊断... 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中,侧支的形成是特征性的表现。侧支维持着病变远端的心肌活力,对于后续的血运重建十分重要。了解侧支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过程,有助于理解侧支的形态学与功能学评价方法,从而及时地对CTO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本文拟综述CTO病变中侧支形成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形态和功能的评估方法,论述侧支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慢性完全闭塞 侧支 血运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提取物通过上调Max蛋白对口腔鳞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
3
作者 肖旭 李泽濛 +1 位作者 刘佩 李鹏程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1-1455,共5页
目的 分析槟榔提取物通过上调MYC关联因子X(Max)蛋白对口腔鳞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 将口腔鳞癌细胞分为对照组、低浓度槟榔提取物(低浓度)组、中浓度槟榔提取物(中浓度)组、高浓度槟榔提取物(高浓度)组,体外培养CAL127人口腔鳞... 目的 分析槟榔提取物通过上调MYC关联因子X(Max)蛋白对口腔鳞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 将口腔鳞癌细胞分为对照组、低浓度槟榔提取物(低浓度)组、中浓度槟榔提取物(中浓度)组、高浓度槟榔提取物(高浓度)组,体外培养CAL127人口腔鳞癌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测定Max相对表达量;通过进行划痕实验来检验胃癌细胞株的迁移能力;通过Transwell小室对口腔鳞癌细胞的侵袭个数进行观察;采用Western印迹测定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磷酸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PDGFR)β、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低、中浓度组相比,高浓度组Max表达均明显升高,口腔鳞癌细胞迁移能力及侵袭个数均明显降低(P<0.05)。高浓度组口腔鳞癌细胞处于G0/G1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低、中浓度组(P<0.05);高浓度组口腔鳞癌细胞处于S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中浓度组(P<0.05);高浓度组口腔鳞癌细胞处于G2/M期明显低于对照组、低、中浓度组(P<0.05)。高浓度组口腔鳞癌细胞增殖率较对照组及低、中浓度组明显降低,凋亡率较对照组、低、中浓度组明显升高(P<0.05)。高浓度组口腔鳞癌细胞PDGFB、p-PDGFRβ、CyclinD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及低、中浓度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槟榔提取物可能通过上调Max蛋白的表达而显著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槟榔提取物 迁移 侵袭 Max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F-β/Smad信号通路调控PTPRZ1对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干预效果
4
作者 刘佩 李泽濛 贺小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2-1155,共4页
目的 基于转化生长因子(TGF)-β/Smad信号通路调控酪氨酸磷酸酶Z1型受体(PTPRZ1)对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65只大鼠,10只为空白组,其余55只建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模型,最终有45只建模成功,分为模型组、上调组(转染10... 目的 基于转化生长因子(TGF)-β/Smad信号通路调控酪氨酸磷酸酶Z1型受体(PTPRZ1)对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65只大鼠,10只为空白组,其余55只建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模型,最终有45只建模成功,分为模型组、上调组(转染10μl PTPRZ1过表达慢病毒悬液)、下调组(转染10μl PTPRZ1沉默慢病毒悬液)各15只,7 d后观察大鼠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下调组、上调组PTPRZ1表达量、颊黏膜评分、Ⅰ、Ⅲ型胶原水平及TGF-β1、Smad2、Smad3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张口度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上调组PTPRZ1表达量、颊黏膜评分、Ⅰ、Ⅲ型胶原水平、TGF-β1、Smad2、Smad3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张口度水平明显下降(P<0.05);下调组PTPRZ1表达量、颊黏膜评分、Ⅰ、Ⅲ型胶原水平、TGF-β1、Smad2、Smad3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张口度水平明显上升(P<0.05);与上调组相比,下调组PTPRZ1表达量、颊黏膜评分、Ⅰ、Ⅲ型胶原水平、TGF-β1、Smad2、Smad3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张口度水平明显上升(P<0.05)。结论 下调PTPRZ1可改善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大鼠临床症状,调节胶原水平,其机制可能与TGF-β/Smad信号通路被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通路 酪氨酸磷酸酶Z1型受体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223与IgE在小鼠鼻腔息肉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邓启华 牟忠林 +5 位作者 汪奕龙 冯勇军 王明婧 林丽英 李泽濛 卢大松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第7期1161-1167,共7页
目的探索miRNA-223与IgE在小鼠鼻腔息肉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与意义。方法 qPCR检测miR-223和IgE的差异表达;食物藏球实验检测的嗅觉能力;HE染色检测鼻粘膜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鼻粘膜组织中MPO和OMP的表达;ELISA检测鼻腔灌洗... 目的探索miRNA-223与IgE在小鼠鼻腔息肉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与意义。方法 qPCR检测miR-223和IgE的差异表达;食物藏球实验检测的嗅觉能力;HE染色检测鼻粘膜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鼻粘膜组织中MPO和OMP的表达;ELISA检测鼻腔灌洗液中细胞因子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鼻粘膜组织中IgE蛋白的表达。结果 miR-223和IgE在鼻息肉患者和鼻息肉小鼠鼻粘膜组织中表达上调(均P<0.001),miR-223inhibitor能抑制miR-223和IgE的表达(均P<0.05);与control组相比,LPS组出现明显的嗅觉障碍、鼻腔中有息肉形成以及MPO+细胞增加和OMP+细胞减少,鼻腔灌洗液中IgE、TNF-α、IL-6的含量增加和鼻粘膜组织中IgE蛋白表达上调(均P<0.01);与LPS组相比,miR-223inhibitor组小鼠的嗅觉障碍缓解、鼻腔粘膜息肉数量减少以及MPO+细胞减少和OMP+细胞增加,鼻腔灌洗液中IgE、TNF-α、IL-6的含量较少和鼻粘膜组织中IgE蛋白表达下调(均P<0.05)。结论 miR-223和IgE在鼻息肉中高表达,且低表达miR-223能显著降低IgE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23 IGE 鼻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RNA-Snail载体的构建及其病毒的包装
6
作者 李泽濛 郑根建 +3 位作者 周岚 罗文 云蔓 李鹏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3-837,共5页
目的:构建一种抑制Snail基因表达的腺相关病毒载体系统。方法:在GenBank中获取Snail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2条Snail基因的shRNA,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将腺相关病毒(AAV)载体与shRNA(TUD)相结合,构建p AAV-U6-shRNA-Snail-TUD-EGFP... 目的:构建一种抑制Snail基因表达的腺相关病毒载体系统。方法:在GenBank中获取Snail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2条Snail基因的shRNA,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将腺相关病毒(AAV)载体与shRNA(TUD)相结合,构建p AAV-U6-shRNA-Snail-TUD-EGFP表达质粒和p AAV-RC及p AAV-Helper质粒共转染至AVV-293细胞中,包装生成携带sh Snail-TUD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 AAV-U6-shRNA-Snail-TUD-EGFP。将重组病毒感染至口腔鳞癌细胞Tca8113和Cal-27中,实时定量PCR检测sh Snail对细胞内Snail基因的沉默效果,并测定病毒感染滴度。结果:DNA测序证明构建的shRNA-Snail基因沉默子序列正确并成功克隆到腺病毒表达载体上;AAV-293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提示共转染成功。感染口腔鳞癌细胞Tca8113和Cal-27细胞后,能显著下调口腔鳞癌细胞Tca8113和Cal-27细胞内的Snail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重组AAV感染滴度为4.4×1010/ml。结论:包装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 AAV-U6-shRNA-Snail-TUD-EGFP可抑制细胞Snail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相关病毒 shRNA—Snail 口腔鳞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西孟旦联合浅低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协同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露露 蒙延海 +1 位作者 李泽蒙 张燕搏 《中国医药》 2023年第12期1778-1782,共5页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联合浅低温治疗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协同保护作用。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左西孟旦联合浅低温治疗组(LM组)、左西孟旦治疗组(L组)、浅低温治疗组(M组)、对照组(C组),每组5只,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联合浅低温治疗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协同保护作用。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左西孟旦联合浅低温治疗组(LM组)、左西孟旦治疗组(L组)、浅低温治疗组(M组)、对照组(C组),每组5只,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大鼠MIRI模型。不同组别大鼠给予相应剂量(12μg/kg)的左西孟旦或0.9%氯化钠溶液,在再灌注的同时以[0.3μg/(kg·min)]静脉输注2 h,并进行浅低温(33.0±0.5)℃或常温(37.0±0.5)℃干预维持2 h,观察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再灌注结束后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之后进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观察心肌梗死程度。结果再灌注2 h后,LM组、L组、M组平均动脉压及收缩压均高于C组[(87±8)、(76±7)、(74±4)mmHg(1 mmHg=0.133 kPa)比(63±7)mmHg;(121±9)、(101±10)、(100±10)mmHg比(86±5)mmHg],且LM组平均动脉压及收缩压均高于L组及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灌注2 h后,LM组、L组、M组LDH及CK-MB水平均低于C组[(1290±194)、(1590±205)、(1718±174)U/L比(2135±209)U/L;(1060±35)、(1356±214)、(1631±201)U/L比(2029±261)U/L],且LM组LDH及CK-MB水平均低于L组和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M组、L组、M组心肌梗死体积比均低于C组[(25±5)%、(38±4)%、(41±5)%比(63±9)%],且LM组心肌梗死体积比均低于L组和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左西孟旦联合浅低温治疗可减轻大鼠的MIRI,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心肌损伤及心肌梗死程度达到协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左西孟旦 浅低温 协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包剥脱术后近远期心脏舒张功能改善情况评估研究
8
作者 尚基高 蒙延海 +3 位作者 黄海波 李露露 李泽蒙 张燕搏 《中国医药》 2023年第11期1601-1604,共4页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获得二尖瓣环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以评估慢性缩窄性心包炎(CCP)患者心包剥脱术后近远期心脏舒张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因CCP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心包剥脱手术,并且...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获得二尖瓣环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以评估慢性缩窄性心包炎(CCP)患者心包剥脱术后近远期心脏舒张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因CCP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心包剥脱手术,并且术后收治于外科重症监护室的2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术中资料、术后资料和围手术期超声检查结果加以分析。结果25例患者年龄(43±16)岁,其中男15例、女10例,体重指数(21±4)kg/m2,CCP病程16(9,48)个月。25例患者均行完全心包剥脱术。术后1周、术后3个月时室间隔e′小于术前1周,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比值大于术前1周[(9.8±0.7)、(8.8±2.5)cm/s比(13.2±4.4)cm/s,(9.8±2.7)、(9.8±4.0)比(6.3±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1周、术后1周、术后3个月侧壁e′分别为(13±5)、(14±5)、(12±4)c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包剥脱术后早期开始室间隔e′即已出现持续下降趋势,室间隔e′/侧壁e′比值逐渐反转为正常的规律,借此可及时有效评估患者术后心脏舒张功能恢复情况,为患者术后早期和远期治疗及随访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心包剥脱术 经胸超声心动图 心脏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手术围术期监护:ERAS心脏协会、ERAS国际协会和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联合共识声明》解读 被引量:2
9
作者 蒙延海 常硕 +3 位作者 尚基高 李泽蒙 张燕搏 王水云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28-1734,共7页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可减少手术损伤\促进恢复,并在不同类型手术中改善术后结果。ERAS的核心原则之一是提供程序化的循证围术期干预措施。随着心脏手术ERAS相关干预措施的进步,国际多学科专家小组通过...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可减少手术损伤\促进恢复,并在不同类型手术中改善术后结果。ERAS的核心原则之一是提供程序化的循证围术期干预措施。随着心脏手术ERAS相关干预措施的进步,国际多学科专家小组通过获得潜在的ERAS元素列表,回顾文献,发布了ERAS每个主题领域的临床实践声明。2024版《心脏手术围术期监护:ERAS心脏协会、ERAS国际协会和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联合共识声明》由2019版《心脏手术围术期监护指南:ERAS协会建议》发展而来,共识声明小组由心脏外科医师、麻醉医师、重症监护医师和护士等多学科专家,基于个人的ERAS专业知识和经验形成。本文对2024版共识的变化和新的声明进行了解读,可为成人心脏手术患者最佳围术期实践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心脏手术 围术期 共识 解读
原文传递
miR-106b-5p靶向调控SIRT7/SMAD4信号通路对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机制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旭 李泽濛 +1 位作者 刘佩 李鹏程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56-267,共12页
该文探讨了miR-106b-5p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qRT-PCR检测OSCC组织与细胞系中mi R-106b-5p表达情况,将SCC15、OECM1细胞分为Control组、miR-NC组、miR-106b-5p mimics组、anti-miR-NC组、anti-miR-1... 该文探讨了miR-106b-5p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qRT-PCR检测OSCC组织与细胞系中mi R-106b-5p表达情况,将SCC15、OECM1细胞分为Control组、miR-NC组、miR-106b-5p mimics组、anti-miR-NC组、anti-miR-106b-5p、anti-miR-106b-5p+si-NC组、anti-miR-106b-5p+si-SIRT7组,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N-cadherin、MMP-9、SIRT7、SMAD4蛋白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与RIP实验验证miR-106b-5p与SIRT7的靶向关系。结果显示, miR-106b-5p在OSCC组织与细胞中表达水平升高(P<0.05),过表达mi R-106b-5p可显著促进O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EMT,抑制miR-106b-5p表达可显著抑制O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EMT(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与RIP实验证实, miR-106b-5p与SIRT7存在靶向关系(P<0.05);抑制SIRT7表达可逆转抑制miR-106b-5p表达对O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EMT的抑制作用(P<0.05)。总之, miR-106b-5p在OSCC组织与细胞中上调表达,抑制miR-106b-5p表达可通过调节SIRT7/SMAD4信号通路,抑制O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06b-5p 口腔鳞状细胞癌 迁移 侵袭 SIRT7 SMAD4
原文传递
《ESICM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指南:定义、分型和呼吸支持策略》解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理念与新方法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泽蒙 蒙延海 +1 位作者 李露露 张燕搏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19-926,共8页
目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仍然是威胁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2023年《欧洲危重病医学会ARDS指南:定义、分型和呼吸支持策略》(以下简称"2023指南")对2017年《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危重病医学会/危重... 目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仍然是威胁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2023年《欧洲危重病医学会ARDS指南:定义、分型和呼吸支持策略》(以下简称"2023指南")对2017年《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危重病医学会/危重病医学会临床实践指南:成人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以下简称"2017指南")进行了更新,包括定义、分型、呼吸支持策略3个主题的7个方面内容[即经鼻高流量氧疗(HFNO)、无创通气(NIV)、神经肌肉阻滞剂(NMBA)、体外生命支持(ECLS)、呼气末正压(PEEP)与肺复张(RM)、潮气量(VT)、俯卧位].2023指南回顾和总结了2017指南发表以来的各类文献,涵盖了ARDS和急性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也包括了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ARDS.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2023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对于成人ARDS非药物呼吸支持策略的新理念与新方法.本文对于2023指南中ARDS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以及新的推荐分级和新的证据等级进行了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指南解读
原文传递
心脏手术后消化道积气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尚基高 蒙延海 +3 位作者 黄海波 李露露 李泽蒙 张燕搏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0期1015-1019,共5页
目的分析心脏手术后消化道积气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患者临床特征。方法2021年6月1日—2022年5月3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心脏手术后消化道积气患者60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手术类型、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 目的分析心脏手术后消化道积气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患者临床特征。方法2021年6月1日—2022年5月3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心脏手术后消化道积气患者60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手术类型、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前肠系膜血管病变情况。患者从术后当天开始每天行床旁腹部X线片,出院当天行立位腹部X线片,记录消化道积气首次发生时间、积气程度达最重时间、积气部位;记录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及预后转归情况。结果60例患者中男性36例(60.0%),年龄≥65岁32例(53.3%),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31例(51.7%)。术前肠系膜血管无病变者38例(63.3%),有病变者22例(36.7%),其中1支14例(23.3%),2支8例(13.3%);肠系膜血管病变类型:单纯腹腔干8例(13.3%),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6例(10.0%),腹腔干+肠系膜下动脉1例(1.7%),肠系膜上动脉4例(6.7%),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1例(1.7%),肠系膜下动脉2例(3.3%)。手术类型主要为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6例(43.3%),单纯瓣膜置换术10例(16.7%);体外循环时间:单纯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30.4±42.3)min,单纯瓣膜置换术(141.5±55.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单纯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0.6±25.6)min,单纯瓣膜置换术(101.5±55.2)min。60例患者消化道积气首次发生时间为术后第0(0,2.0)天,积气程度达最重时间为术后第3.0(1.5,4.0)天;积气部位:小肠+结肠53例,胃+结肠6例,胃+小肠+结肠1例。术后发生心房颤动26例(43.3%),低氧血症22例(36.7%),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4例(23.3%),肝功能不全9例(15.0%),肺部感染7例(11.7%),延迟拔管(>48 h)6例(10.0%),谵妄4例(6.7%),胸腔血性引流液过多3例(5.0%),胃出血2例(3.3%),肾功能不全1例(1.7%)。60例患者ICU治疗时间为5.0(4.0,6.0)d,住院时间为18.0(13.3,25.8)d;采取禁食水、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消化道积气减轻后尽早经口进食,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心脏手术后消化道积气患者多为男性、高龄、术前心功能差、肠系膜动脉多无狭窄,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延长,术后心房颤动、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可能增加消化道积气的发生风险;胃肠减压、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后尽早经口进食,积极治疗并发症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消化道积气 急性胃肠损伤 X线
原文传递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后维生素K与非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高危心房颤动患者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13
作者 李露露 蒙延海 +2 位作者 曲开勇 李泽蒙 张燕搏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25年第4期534-540,共7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后,合并高危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应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n-vitamin K antagonist oral anticoagulant,NOAC)和维生素K拮抗剂(v... 目的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后,合并高危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应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n-vitamin K antagonist oral anticoagulant,NOAC)和维生素K拮抗剂(vitamin K antagonist,VKA)的抗凝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医学生物文献服务系统及维普数据库,收集所有关于NOAC和VKA在合并高危AF患者TAVI后应用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1月。根据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和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利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包含2459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应用VKA患者相比,应用NOAC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明显降低[RR=0.74,95%CI(0.58,0.94),P=0.01]。亚组分析表明,随访时间<1年时,NOAC和VKA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57,95%CI(0.17,1.88),P=0.35];随访时间≥1年时,VKA组的全因死亡率高于NOA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0.73,95%CI(0.57,0.95),P=0.02]。两组患者在早期卒中[RR=0.50,95%CI(0.19,1.28),P=0.15]、随访期卒中[RR=1.04,95%CI(0.88,1.22),P=0.64]及出血[RR=0.94,95%CI(0.73,1.21),P=0.61]、严重或危及生命的大出血[RR=0.80,95%CI(0.49,1.31),P=0.38]、急性肾损伤[RR=0.51,95%CI(0.16,1.59),P=0.24]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应用VKA相比,在合并高危AF患者TAVI后应用NOAC可降低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特别是在长期抗凝治疗中可能产生更多获益,但研究结果仍需要进一步循证医学证据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 维生素K拮抗剂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 心房颤动 系统评价/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