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歌剧与我:拉玛五世的歌剧之旅
1
作者 司马勤 蒋海瑛(编译) 李正欣(编译) 《歌剧》 2025年第1期46-55,共10页
在泰国(旧称为“暹罗”)境外,朱拉隆功国王(1853-1910)最广为人知的形象可能是百老汇音乐剧《国王与我》(The King and I)中的年轻王储,他是在外国教师指导下接触西方生活方式的暹罗王室成员之一。那位著名的老师——她非常能歌善舞—... 在泰国(旧称为“暹罗”)境外,朱拉隆功国王(1853-1910)最广为人知的形象可能是百老汇音乐剧《国王与我》(The King and I)中的年轻王储,他是在外国教师指导下接触西方生活方式的暹罗王室成员之一。那位著名的老师——她非常能歌善舞——就是来自英国的安娜·李奥诺文斯夫人(Anna Leonowens)。理察·罗杰斯和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在创作音乐剧时,基于史实做了一些自由的处理——就像李奥诺文斯本人在她的回忆录中所写的那样--但实际上,朱拉隆功在课堂上确实很用功。即使在他以暹罗拉玛五世(当时该国的官方名称)的身份登上王位后,并将所学西方知识付诸实践时,他仍然是一名专注的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拉隆功 拉玛五世 王室成员 暹罗 文斯 音乐剧 西方知识 罗杰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诗人及独立斗士在舞台上展现一生
2
作者 司马勤 蒋海瑛(编译) 李正欣(编译) 《歌剧》 2025年第2期68-75,共8页
美国表演艺术行业的顶流奖项被人们统称为EGOT,分别由四大奖项——艾美奖(Emmy,电视类)、格莱美奖(Grammy,录音类)、奥斯卡奖(Oscar,电影类)和托尼奖(Tony,舞台剧类)的首字母组合而成。这个“大满贯”榜单也许不是官方的,但的确是令人... 美国表演艺术行业的顶流奖项被人们统称为EGOT,分别由四大奖项——艾美奖(Emmy,电视类)、格莱美奖(Grammy,录音类)、奥斯卡奖(Oscar,电影类)和托尼奖(Tony,舞台剧类)的首字母组合而成。这个“大满贯”榜单也许不是官方的,但的确是令人望尘莫及的。迄今为止,只有27人榜上有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卡奖 艾美奖 托尼奖 舞台剧 大满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待一场歌剧“弥赛亚”
3
作者 司马勤 李正欣(编译) 《歌剧》 2024年第1期80-87,共8页
不久之前——好吧,从今天算起,那是几年前的事了——我曾提出疑问,为什么歌剧世界里没有像亨德尔的《弥赛亚》(Messiah)或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Nutcracker)那样的,在音乐厅和芭蕾舞台搬演的“圣诞必选剧目”。当然,有不少歌剧的情... 不久之前——好吧,从今天算起,那是几年前的事了——我曾提出疑问,为什么歌剧世界里没有像亨德尔的《弥赛亚》(Messiah)或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Nutcracker)那样的,在音乐厅和芭蕾舞台搬演的“圣诞必选剧目”。当然,有不少歌剧的情节与圣诞有关,其中包括《波希米亚人》(Laboheme)这部可说是史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德尔 歌剧作品 《弥赛亚》 《胡桃夹子》 舞台搬演 柴可夫斯基 弥赛亚 音乐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别让丑角入场:寻找真正的真实主义
4
作者 司马勤 蒋海瑛(编译) 李正欣(编译) 《歌剧》 2024年第3期44-53,共10页
一个多世纪以来,波特罗·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Cavalleria Rusticana,1889)和鲁杰罗·莱翁卡瓦洛的《丑角》(I Pagliacci,1892),一直像美国人在早餐中将花生酱配果冻一样搭配在一起——或者,以其他国家的饮食习惯为例,类似... 一个多世纪以来,波特罗·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Cavalleria Rusticana,1889)和鲁杰罗·莱翁卡瓦洛的《丑角》(I Pagliacci,1892),一直像美国人在早餐中将花生酱配果冻一样搭配在一起——或者,以其他国家的饮食习惯为例,类似猪肉配卷心菜或香肠配土豆泥完全不可分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习惯 花生酱 卷心菜 土豆泥 马斯卡尼 果冻 香肠 鲁杰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返璞归真:瓦格纳主义前的瓦格纳
5
作者 司马勤 李正欣(编译) 《歌剧》 2024年第9期80-89,共10页
应该说我也算得上有些年纪了,所以我还记得多年前指挥家罗杰·诺林顿(Roger Norrington)提出了一个在当年算得上激进的概念:他参考了考古研究以还原古乐器,并按时间顺序演奏贝多芬的全套交响曲。
关键词 瓦格纳 贝多芬 返璞归真 考古研究 时间顺序 交响曲 古乐器 指挥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美酒佳肴为音乐增色
6
作者 司马勤 李正欣(编译) 蒋海瑛(编译) 《歌剧》 2024年第5期52-61,共10页
大概四分之一个世纪前,乔治·斯提尔(George Steel)只用四个字就在纽约古典音乐圈中掀起了一次革命,方法极为简单。当年他接管了哥伦比亚大学米勒剧院(Miller Theatre)后,将那个从前只搬演毫不起眼的演出季的场馆,彻底改造为一个充... 大概四分之一个世纪前,乔治·斯提尔(George Steel)只用四个字就在纽约古典音乐圈中掀起了一次革命,方法极为简单。当年他接管了哥伦比亚大学米勒剧院(Miller Theatre)后,将那个从前只搬演毫不起眼的演出季的场馆,彻底改造为一个充满活力、现代味浓厚的“无贝多芬地带”。当一个备受赞誉的音乐网站询问斯提尔吸引观众来看新作品演出的诀窍时,他回答道:“免费酒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伦比亚大学 音乐网站 美酒佳肴 古典音乐 提尔 对酒当歌 吸引观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鲜血液:新生代在舞台上闪亮
7
作者 司马勤 蒋海瑛(编译) 李正欣(编译) 《歌剧》 2024年第8期62-71,共10页
经过了20年的光景,你可能会说香港地区的歌剧已经成为它自身成功的“牺牲品”。2003年,中国香港歌剧院(Opera Hong Kong)成立,它确保了这座城市每年至少有两部(有时是三部歌剧)的上演。在此之前,接受过系统歌剧训练的本地歌唱家,甚至偶... 经过了20年的光景,你可能会说香港地区的歌剧已经成为它自身成功的“牺牲品”。2003年,中国香港歌剧院(Opera Hong Kong)成立,它确保了这座城市每年至少有两部(有时是三部歌剧)的上演。在此之前,接受过系统歌剧训练的本地歌唱家,甚至偶尔还有外籍声乐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指导 中国香港 新鲜血液 歌剧院 牺牲品 新生代 香港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演出界的“瞬息全宇宙”
8
作者 司马勤 李正欣(编译) 《歌剧》 2024年第12期60-69,共10页
周前,我在伦敦欣赏了黄若的歌剧《蝴蝶君》U(M.Butterfly)的英国首演(及现场录音)。这部歌剧改编自黄哲伦于1988年获得托尼奖的百老汇同名话剧,而伦敦的演出确实令人振奋,是艺术家们难得的一次聚首:指挥与作曲家再度合作,大部分在圣达... 周前,我在伦敦欣赏了黄若的歌剧《蝴蝶君》U(M.Butterfly)的英国首演(及现场录音)。这部歌剧改编自黄哲伦于1988年获得托尼奖的百老汇同名话剧,而伦敦的演出确实令人振奋,是艺术家们难得的一次聚首:指挥与作曲家再度合作,大部分在圣达菲歌剧院参与过该剧世界首演的歌唱家也联袂登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奖 现场录音 圣达菲 百老汇 《蝴蝶君》 歌剧院 黄哲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艰巨的任务:把巴赫《咖啡清唱剧》磨成歌剧
9
作者 司马勤 李正欣(编译) 《歌剧》 2024年第4期54-63,共10页
您曾在看歌剧时打瞌睡吗?我在纽约最钟爱的小歌剧团之一似乎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决:演出期间,何不找个借口为观众送上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当然,这个案例比较特别:(1)演出的作品是巴赫的《咖啡清唱剧》(Coffee Cantata);(2)整部作品时长... 您曾在看歌剧时打瞌睡吗?我在纽约最钟爱的小歌剧团之一似乎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决:演出期间,何不找个借口为观众送上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当然,这个案例比较特别:(1)演出的作品是巴赫的《咖啡清唱剧》(Coffee Cantata);(2)整部作品时长只有半个小时;(3)现场歌剧院(On Site Opera)是个到处“游荡”的歌剧团,没有固定演出场所;(4)这场演出是在一家咖啡馆里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唱剧 演出场所 巴赫 歌剧 咖啡馆 案例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剧院不眠夜:年轻观众初尝意大利的音乐传承
10
作者 司马勤 李正欣(编译) 《歌剧》 2024年第6期38-47,共10页
在涉足花天酒地的音乐评论界之前,我在书籍出版社上班。当年我在兰登书屋(Random House)最要好的一位同事得知我对于儿童文学一无所知,觉得很震惊(孩提时代的我很早就开始阅读不少难度高的、成年人看的书籍)。有一天,她送了一本自己小... 在涉足花天酒地的音乐评论界之前,我在书籍出版社上班。当年我在兰登书屋(Random House)最要好的一位同事得知我对于儿童文学一无所知,觉得很震惊(孩提时代的我很早就开始阅读不少难度高的、成年人看的书籍)。有一天,她送了一本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的书给我:《天使雕像》(这是中文出版时选用的书名,原书名为From the Mixed-up Files of Mrs.Basil E.Frankweiler,直译应为《巴塞尔·E.弗兰克韦勒夫人的乱糟糟的文件摘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登书屋 孩提时代 音乐传承 巴塞尔 儿童文学 年轻观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你付了多少?:门票销售新点子
11
作者 司马勤 李正欣(编译) 《歌剧》 2024年第10期54-63,共10页
当你在对号入座的座位上花去的时间占据了清醒时刻的三分之一时——无论是在飞机机舱还是演出场地,难免会一时糊涂,把两者混淆。曾经有一次,我赶在临开场时冲进北京保利剧院的剧场里,但坐定下后的动作却是把两手伸到座位下,寻觅机舱安... 当你在对号入座的座位上花去的时间占据了清醒时刻的三分之一时——无论是在飞机机舱还是演出场地,难免会一时糊涂,把两者混淆。曾经有一次,我赶在临开场时冲进北京保利剧院的剧场里,但坐定下后的动作却是把两手伸到座位下,寻觅机舱安全带。多年来,我发现座位礼仪的某些细节是全球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出场地 门票销售 三分之一 安全带 座位 对号入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台动物:与四条腿的朋友们共享聚光灯
12
作者 司马勤 李正欣(编译) 《歌剧》 2024年第11期58-67,共10页
“永不跟儿童或动物合作。”——W.C.菲尔兹如果你跟一群演员在一起,大多数人都会同意美国喜剧演员威廉·克拉克·杜肯菲尔德(William Clark Duckenfield)的名言:他们(我指的是,儿童与动物)完全不可预测,经常抢尽风头。谁会愿... “永不跟儿童或动物合作。”——W.C.菲尔兹如果你跟一群演员在一起,大多数人都会同意美国喜剧演员威廉·克拉克·杜肯菲尔德(William Clark Duckenfield)的名言:他们(我指的是,儿童与动物)完全不可预测,经常抢尽风头。谁会愿意跟他们同台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剧演员 同台演出 聚光灯 不可预测 克拉克 菲尔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世师表:娜迪亚·布朗热唯一一部歌剧难得再次登上舞台
13
作者 司马勤(Ken Smith) 蒋海瑛(编译) 李正欣(编译) 《歌剧》 2024年第2期60-69,共10页
你偶尔会在抽尼里发现一些东西。可能你未曾注意过它就在那里,也可能你知道它的存在,但以前从未真正在乎过它。众所周知,这样的发现也许会改变世界,虽然通常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问题是,因为个别幸运儿曾经从牡蛎中取出“蒙尘遗珠”,这... 你偶尔会在抽尼里发现一些东西。可能你未曾注意过它就在那里,也可能你知道它的存在,但以前从未真正在乎过它。众所周知,这样的发现也许会改变世界,虽然通常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问题是,因为个别幸运儿曾经从牡蛎中取出“蒙尘遗珠”,这种幸运驱使着其余的人满怀希望,坚持做着大浪淘沙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怀希望 万世师表 布朗热 在乎 可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埃德·韦伯挥之不去的魅影 被引量:1
14
作者 司马勤 李正欣(编译) 《歌剧》 2020年第8期48-57,共10页
坦白说,我有点挂念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那些免费直播视频。我知道这个想法听起来有点怪,因为大家经常拿这个项目来开玩笑——整个想法听起来好像大有所为,甚至让人们觉得很谦恭:音乐剧界的传奇大人物... 坦白说,我有点挂念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那些免费直播视频。我知道这个想法听起来有点怪,因为大家经常拿这个项目来开玩笑——整个想法听起来好像大有所为,甚至让人们觉得很谦恭:音乐剧界的传奇大人物邀请全球观众欣赏的他多部杰作,费用全免,同时鼓励大家慷慨解囊,向扶持因新冠疫情而失业的戏剧从业人员的慈善机构捐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埃德 慈善机构 音乐剧 观众欣赏 魅影 大人物 有所为 韦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捷克国宝艺术家、故乡之子雅纳切克的大庆典 被引量:1
15
作者 司马勤 李正欣(编译) 《歌剧》 2018年第12期72-79,共8页
我至今还在为10月在北京看到的一个节目而感到困惑。由北京国际音乐节与阿姆斯特丹话剧团、比利时透明歌剧院(Muziektheater Transparant)等多家机构联合制作、由曾获托尼奖的导演伊沃·冯·霍夫(Ivo van Hove)执导的《消失人... 我至今还在为10月在北京看到的一个节目而感到困惑。由北京国际音乐节与阿姆斯特丹话剧团、比利时透明歌剧院(Muziektheater Transparant)等多家机构联合制作、由曾获托尼奖的导演伊沃·冯·霍夫(Ivo van Hove)执导的《消失人的日记》(The Diary of One who Disappeared),这是根据莱奥什·雅纳切克(Leo?Janá?ek)同名声乐组曲所改编的舞台演出。说实话,“舞台演出”这个字眼从戏剧文学的角度来看不太恰当。冯·霍夫在组曲的22首歌曲之间(原作是谱写给男高音、女低音与三重唱的不凡之作)穿插了多封作曲家亲自撰写的书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纳切克 艺术家 国宝 捷克 庆典 故乡 阿姆斯特丹 国际音乐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国家歌剧院《莱茵的黄金》:政府削减资助局势下的淘金热
16
作者 司马勤 李正欣(编译) 《歌剧》 2023年第4期68-77,共10页
这些年来,最令我逗笑的演出评论之一,出自查尔斯·麦切纳(Charles Michener)之手。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任职《纽约观察报》(New York Observer)的他,是一位颠扑不破、钟爱抱怨的老派乐评家。他没有留意到大都会歌剧院为了迎合观众... 这些年来,最令我逗笑的演出评论之一,出自查尔斯·麦切纳(Charles Michener)之手。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任职《纽约观察报》(New York Observer)的他,是一位颠扑不破、钟爱抱怨的老派乐评家。他没有留意到大都会歌剧院为了迎合观众的需求,把非周末(即周一至周四)的演出场次由晚上8时开演提前了半个小时至7时30分,因此他错过了一部歌剧的第一幕演出。他在专栏里花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控诉大都会歌剧院为迟到观众特设的“等候区”没有好的配套服务:座椅不舒适、视频屏幕的扩音糟糕之极,以及歌剧院员工对待迟到者的态度更加恶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会歌剧院 演出场次 英国国家歌剧院 淘金热 迟到者 观察报 三分之一 配套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蝴蝶》双城记:仍然跨越不同文化的普契尼歌剧
17
作者 司马勤 李正欣(编译) 《歌剧》 2023年第7期50-61,共12页
通常我们提起歌剧《蝴蝶夫人》,雅典不会是从脑海中冒出来的第一个城市。可是,《蝴蝶夫人》却在希腊国家歌剧院(Greek National Opera,简称GNO)常规剧目单中独占鳌头。1940年秋天,正是《蝴蝶夫人》开启了该歌剧院的首个演出季(在当年早... 通常我们提起歌剧《蝴蝶夫人》,雅典不会是从脑海中冒出来的第一个城市。可是,《蝴蝶夫人》却在希腊国家歌剧院(Greek National Opera,简称GNO)常规剧目单中独占鳌头。1940年秋天,正是《蝴蝶夫人》开启了该歌剧院的首个演出季(在当年早些时候,希腊国家歌剧院搬演了施特劳斯的轻歌剧《蝙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夫人》 《蝴蝶》 普契尼歌剧 双城记 施特劳斯 《蝙蝠》 歌剧院 轻歌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走于舞台与银幕的空间--叶锦添艺术人生访谈
18
作者 司马勤 李正欣(编译) 《歌剧》 2023年第3期52-65,共14页
多年来,叶锦添为各种戏剧冲突设计了绝妙的舞美:盛宗亮歌剧《红楼梦》的最后一幕,贾府被熊熊烈火烧毁,场面壮观;李安电影《卧虎藏龙》中的竹林比剑场景令影迷赞叹,也让这位资深设计师赢得了2001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奖。对于叶锦... 多年来,叶锦添为各种戏剧冲突设计了绝妙的舞美:盛宗亮歌剧《红楼梦》的最后一幕,贾府被熊熊烈火烧毁,场面壮观;李安电影《卧虎藏龙》中的竹林比剑场景令影迷赞叹,也让这位资深设计师赢得了2001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奖。对于叶锦添个人而言,最具戏剧性的时刻发生在2022年的莫斯科大剧院,当时他正作为舞美服装设计参与导演弗朗索瓦·吉拉尔(Fran?ois Girard)的新版《罗恩格林》制作。首演后,在庆祝莫斯科大剧院与大都会歌剧院历史性合作的宴会上,俄乌发生冲突的新闻突如其来,访俄的国际制作团队不得不在第一时间匆匆撤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斯科大剧院 大都会歌剧院 《卧虎藏龙》 叶锦添 艺术人生 戏剧冲突 最后一幕 熊熊烈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不妥协——解锁《费岱里奥》的新钥匙
19
作者 司马勤 李正欣(编译) 《歌剧》 2023年第9期40-49,共10页
西方音乐的历史长流中最大的讽刺之一是,尽管贝多芬一这位被作家安东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在大概60年前,他那本反乌托邦的畅销小说《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中称之为“路德维希.范老兄”的作曲家一在交响乐的领域雄霸... 西方音乐的历史长流中最大的讽刺之一是,尽管贝多芬一这位被作家安东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在大概60年前,他那本反乌托邦的畅销小说《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中称之为“路德维希.范老兄”的作曲家一在交响乐的领域雄霸天下,但在歌剧院他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音乐 《发条橙》 畅销小说 反乌托邦 路德维希 贝多芬 歌剧院 雄霸天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位作曲家,两部歌剧:芬芳的“花园”歌剧还是“贴身”绸缎的戏剧
20
作者 司马勤 李正欣(编译) 《歌剧》 2022年第2期62-73,共12页
早在上一个千禧年时——那也只不过就是20年前,但谁还在细数着过日子呢?——《美国音乐》年刊的编辑约稿,请我撰写一篇展望21世纪音乐未来景象的文章,但主题并不是预测将来会“听到”怎样的音乐。由于《美国音乐》的读者大多是音乐界专... 早在上一个千禧年时——那也只不过就是20年前,但谁还在细数着过日子呢?——《美国音乐》年刊的编辑约稿,请我撰写一篇展望21世纪音乐未来景象的文章,但主题并不是预测将来会“听到”怎样的音乐。由于《美国音乐》的读者大多是音乐界专业人士,因而我这篇文章所涉及的是作曲家、演奏家、经纪人、主办方与乐评人未来将何去何从,以及建构出整个行业将要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评人 经纪人 千禧年 专业人士 发展的方向 约稿 21世纪 主办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