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苦荞白粉病病原鉴定及其系谱分析
1
作者
李梅方
唐国文
+3 位作者
刘正杰
王一
李成云
董玉梅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3,共10页
【目的】鉴定和分析苦荞白粉病病原菌,并确定其在白粉菌系谱中的位置。【方法】通过孢子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核糖体大亚基(ribosomal large subunit,LSU)序列系统发育树...
【目的】鉴定和分析苦荞白粉病病原菌,并确定其在白粉菌系谱中的位置。【方法】通过孢子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核糖体大亚基(ribosomal large subunit,LSU)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对苦荞白粉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多序列比对和聚类分析。【结果】苦荞白粉病病原菌鉴定为蓼白粉菌(Erysiphe polygoni);经ITS多序列比对和聚类分析发现该白粉菌(607 bp,MW494930.1)与甜荞上的白粉菌(E.polygoni,KP076437.1)相似性为100.00%,与大黄、酸模、蓼、竹节蓼、珊瑚藤等蓼科植物上的16个菌株ITS扩增片段相似性均高于98.83%;基于LSU序列扩增获得1条长度为910 bp的片段(OK490143),与酸模上的白粉菌(E.polygoni,MT361769.1)序列相似性为99.89%。【结论】本研究将侵染苦荞的白粉菌鉴定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白粉菌目(Erysiphales)白粉菌属(Erysiphe)蓼白粉菌(E.polygoni)。研究结果可为苦荞白粉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白粉菌
病原鉴定
系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咖啡锈病发生规律调查及施药适期研究
2
作者
马关润
马红英
+3 位作者
刘成
罗琴
李梅方
白学慧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为筛选出防治咖啡锈病的有效杀菌剂,明确其施药适期,以提高防治效果,笔者调查咖啡锈病发生规律,在温室采用先接种后施药和先施药后接种的方法测试4种杀菌剂的防治效果,并验证筛选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咖啡锈病发生盛期为10月...
为筛选出防治咖啡锈病的有效杀菌剂,明确其施药适期,以提高防治效果,笔者调查咖啡锈病发生规律,在温室采用先接种后施药和先施药后接种的方法测试4种杀菌剂的防治效果,并验证筛选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咖啡锈病发生盛期为10月至翌年3月。叶片接种夏孢子后72 h喷施4种杀菌剂,一定浓度的4种杀菌剂均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接种病原菌后10 d施用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WG)3000倍液和25%嘧菌酯悬浮剂(SC)1500倍液,治疗效果分别为94.19%和83.87%;75%戊唑·嘧菌酯WG 3000倍液和25%嘧菌酯SC 1500倍液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预防持效期分别为15 d和10 d。间隔9 d施药3次后田间防治39 d和68 d,75%戊唑·嘧菌酯WG 3000倍液相对防效分别为92.00%和81.08%,25%嘧菌酯SC 1500倍液的相对防效分别为88.29%和69.05%。可依据咖啡锈病的发生规律适时选用75%戊唑·嘧菌酯WG和25%嘧菌酯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锈病
发生规律
施药适期
药剂筛选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苦荞白粉病病原鉴定及其系谱分析
1
作者
李梅方
唐国文
刘正杰
王一
李成云
董玉梅
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出处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3,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23YFD1400800)。
文摘
【目的】鉴定和分析苦荞白粉病病原菌,并确定其在白粉菌系谱中的位置。【方法】通过孢子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核糖体大亚基(ribosomal large subunit,LSU)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对苦荞白粉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多序列比对和聚类分析。【结果】苦荞白粉病病原菌鉴定为蓼白粉菌(Erysiphe polygoni);经ITS多序列比对和聚类分析发现该白粉菌(607 bp,MW494930.1)与甜荞上的白粉菌(E.polygoni,KP076437.1)相似性为100.00%,与大黄、酸模、蓼、竹节蓼、珊瑚藤等蓼科植物上的16个菌株ITS扩增片段相似性均高于98.83%;基于LSU序列扩增获得1条长度为910 bp的片段(OK490143),与酸模上的白粉菌(E.polygoni,MT361769.1)序列相似性为99.89%。【结论】本研究将侵染苦荞的白粉菌鉴定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白粉菌目(Erysiphales)白粉菌属(Erysiphe)蓼白粉菌(E.polygoni)。研究结果可为苦荞白粉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
苦荞白粉菌
病原鉴定
系谱分析
Keywords
powdery mildew of tartary buckwheat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pedigree analysis
分类号
S435.17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咖啡锈病发生规律调查及施药适期研究
2
作者
马关润
马红英
刘成
罗琴
李梅方
白学慧
机构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瑞丽市第一民族中学
出处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基金
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咖啡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202202AE090002)。
文摘
为筛选出防治咖啡锈病的有效杀菌剂,明确其施药适期,以提高防治效果,笔者调查咖啡锈病发生规律,在温室采用先接种后施药和先施药后接种的方法测试4种杀菌剂的防治效果,并验证筛选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咖啡锈病发生盛期为10月至翌年3月。叶片接种夏孢子后72 h喷施4种杀菌剂,一定浓度的4种杀菌剂均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接种病原菌后10 d施用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WG)3000倍液和25%嘧菌酯悬浮剂(SC)1500倍液,治疗效果分别为94.19%和83.87%;75%戊唑·嘧菌酯WG 3000倍液和25%嘧菌酯SC 1500倍液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预防持效期分别为15 d和10 d。间隔9 d施药3次后田间防治39 d和68 d,75%戊唑·嘧菌酯WG 3000倍液相对防效分别为92.00%和81.08%,25%嘧菌酯SC 1500倍液的相对防效分别为88.29%和69.05%。可依据咖啡锈病的发生规律适时选用75%戊唑·嘧菌酯WG和25%嘧菌酯SC。
关键词
咖啡锈病
发生规律
施药适期
药剂筛选
防治效果
Keywords
coffee leaf rust
occurrence regularity
appropriate spraying time
fungicide screening
control effect
分类号
S763.15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苦荞白粉病病原鉴定及其系谱分析
李梅方
唐国文
刘正杰
王一
李成云
董玉梅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咖啡锈病发生规律调查及施药适期研究
马关润
马红英
刘成
罗琴
李梅方
白学慧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