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珊瑚挥发油对越南槐圆斑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1
作者 丘卓秋 蒋妮 +3 位作者 詹鑫婕 宋利沙 李林轩 黄琦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89-93,244,共6页
探明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挥发油对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圆斑病病原菌(Didymella glomerata)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理。通过测定菌落直径及菌丝体质量,研究挥发油对越南槐圆斑病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通... 探明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挥发油对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圆斑病病原菌(Didymella glomerata)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理。通过测定菌落直径及菌丝体质量,研究挥发油对越南槐圆斑病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测定电导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初步探讨挥发油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草珊瑚挥发油对越南槐圆斑病病原菌具有显著抑菌活性,EC_(50)为271.00 mg/L;挥发油质量浓度2 000 mg/L、作用72 h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菌落扩展和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00%、95.00%;处理的电导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挥发油质量浓度2 000 mg/L、处理72 h的电导率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54倍和4.74倍;MDA含量在处理96 h达到最大值,是对照的3.11倍;处理还原糖含量变化不大,对照还原糖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比处理72 h降低了52.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 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 挥发油 圆斑病病原菌(Didymella glomerata)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和种植地貌青蒿的品质分析
2
作者 覃雅 韦莹 +4 位作者 潘丽梅 李林轩 冯世鑫 张坤 张占江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11期1947-1952,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喀斯特山地和传统平地上种植青蒿的表型特征和有效成分含量变化,确定青蒿的最适种植环境及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直接测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2种地貌上种植的5个采收日期青蒿的表型特征,以及青蒿...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喀斯特山地和传统平地上种植青蒿的表型特征和有效成分含量变化,确定青蒿的最适种植环境及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直接测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2种地貌上种植的5个采收日期青蒿的表型特征,以及青蒿素、青蒿酸、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结果:同一采收日期,在喀斯特山地上种植的青蒿呈全株矮且宽、根系稀疏且为浅根系的生长状态,而在传统平地种植的青蒿呈枝繁叶茂、株高茎壮、根系茂密且为深根系的生长状态;传统平地种植的青蒿总黄酮、总多酚、青蒿素、青蒿酸含量高于喀斯特山地种植的青蒿。喀斯特山地和传统平地上种植青蒿的总黄酮、青蒿素、青蒿酸含量均在7月末最高,总多酚含量的变化趋势与青蒿表型特征的变化趋势相似。结论:传统平地上种植的青蒿表型特征及青蒿素等成分含量的最高值均优于喀斯特山地上种植的青蒿,7月下旬为青蒿的最佳采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 采收期 喀斯特山地 平地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化山豆根组织培养条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林轩 韦坤华 +2 位作者 唐美琼 黄永才 缪剑华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4-517,共4页
目的:建立和优化山豆根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为保护山豆根的野生资源,发展人工资源和探讨育种新途径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对影响山豆根组织培养的激素进行优化研究。结果:培养基MS+6-BA(1.5mg/L)+NAA(0.2 mg/L)利于诱导出芽,可... 目的:建立和优化山豆根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为保护山豆根的野生资源,发展人工资源和探讨育种新途径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对影响山豆根组织培养的激素进行优化研究。结果:培养基MS+6-BA(1.5mg/L)+NAA(0.2 mg/L)利于诱导出芽,可用于初代培养;MS+6-BA(1.5 mg/L)+IBA(0.2 mg/L)+NAA(0.1mg/L)利于丛生芽继代增殖,增殖倍数6.5(30 d);MS+NAA(1.5 mg/L)+IBA(0.5 mg/L)适于诱导生根获得再生植株,生根率97%;生根苗移栽于排水良好的沙床上,成活率达90%。结论:本试验优化的山豆根离体培养条件,为山豆根快速繁殖和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豆根 组织培养 繁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豆根毛状根培养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林轩 韦坤华 +3 位作者 姚绍嫦 唐美琼 韦范 缪剑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期27-31,共5页
为探索定向培养山豆根植物细胞及器官获取有效药用成分的新途径,为山豆根有效药用成分的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采用共培养法研究发根农杆菌R1601感染诱导山豆根无菌苗子叶产生毛状根,并在此基础上从不同培养液、不同蔗糖浓度和外源激素对... 为探索定向培养山豆根植物细胞及器官获取有效药用成分的新途径,为山豆根有效药用成分的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采用共培养法研究发根农杆菌R1601感染诱导山豆根无菌苗子叶产生毛状根,并在此基础上从不同培养液、不同蔗糖浓度和外源激素对毛状根生长的影响方面筛选山豆根毛状根生长的最佳培养液。结果表明:利用发根农杆菌R1601感染山豆根无菌苗子叶16min,在MS+AS 100μmol/L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可诱导产生毛状根,且诱导率最高,达66.67%;1/2 MS+IAA 0.5mg/L+5%蔗糖的培养液最有利于山豆根毛状根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豆根 毛状根 农杆菌 培养液 药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枝莲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林轩 林伟 +3 位作者 李翠 韦丽勤 李荣峰 韦坤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40,F0002,共4页
药用植物半枝莲是一种应用范围广、使用量大和药效功能多的传统中药,近年研究表明其还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研究了不同激素及添加量对半枝莲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比例对半枝莲继代培养的影响不... 药用植物半枝莲是一种应用范围广、使用量大和药效功能多的传统中药,近年研究表明其还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研究了不同激素及添加量对半枝莲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比例对半枝莲继代培养的影响不同,半枝莲继代培养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2 mg/L+IAA 0.2mg/L;不同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比例对半枝莲根的生长影响也不同,半枝莲壮苗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MS+NAA1.0 mg/L+IBA 0.2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枝莲 继代培养 生根培养 分裂素 生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玩新岫——岫岩玉雕与潮玩的创意融合之旅
6
作者 夏晶晶 李林轩 +1 位作者 俞瑞杰 王娜 《天工》 2025年第6期71-73,共3页
旨在探讨岫岩玉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潮玩元素相结合,并借助智能AI软件进行创新设计与推广的大学生创新项目。通过对岫岩玉雕非遗的深入调研、潮玩市场的分析以及智能AI软件在设计流程中的应用阐述,揭示该项目的创新性、可行性及文化... 旨在探讨岫岩玉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潮玩元素相结合,并借助智能AI软件进行创新设计与推广的大学生创新项目。通过对岫岩玉雕非遗的深入调研、潮玩市场的分析以及智能AI软件在设计流程中的应用阐述,揭示该项目的创新性、可行性及文化与商业价值,为非遗传承与当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实践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岫岩玉雕 非物质文化遗产 智能设计 人工智能领域 设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天葵组织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林轩 唐美琼 +2 位作者 韦坤华 韦荣昌 白隆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6-68,共3页
分别以MS、1/2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青天葵根状茎繁殖和新球茎诱导的影响,进而优化青天葵组织培养繁殖技术。结果表明:MS+2.0 mg/L 6-BA+0.5 mg/L NAA+0.2 mg/L IAA利于根状茎增殖,增殖倍数为6.5;MS+1.5 mg/... 分别以MS、1/2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青天葵根状茎繁殖和新球茎诱导的影响,进而优化青天葵组织培养繁殖技术。结果表明:MS+2.0 mg/L 6-BA+0.5 mg/L NAA+0.2 mg/L IAA利于根状茎增殖,增殖倍数为6.5;MS+1.5 mg/L NAA+0.5 mg/L 6-BA+0.2 mg/L IBA适于诱导新球茎获得再生植株,诱导系数为11.5,球茎移栽发芽成活率达到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天葵 根状茎 球茎 诱导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芽大戟组织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林轩 韦莹 +2 位作者 黄浩 李翠 韦坤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62,共3页
优化红芽大戟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为保护红芽大戟的野生资源提供技术支撑。分别以MS和1/2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正交设计对影响红芽大戟组织培养的继代增殖和诱导生根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MS+1.5 mg/L6-BA+0.2 mg/L IAA+0.2 mg/L NAA+0... 优化红芽大戟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为保护红芽大戟的野生资源提供技术支撑。分别以MS和1/2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正交设计对影响红芽大戟组织培养的继代增殖和诱导生根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MS+1.5 mg/L6-BA+0.2 mg/L IAA+0.2 mg/L NAA+0.3 g/L活性炭有利于丛生芽继代增殖;1/2MS+0.75 mg/L IBA+0.2 mg/L PP333适于诱导生根获得再生植株;生根苗移栽于泥炭+珍珠岩(体积比1∶1)的混合基质上,成活率达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芽大戟 组织培养 继代增殖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草珊瑚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林轩 梁莹 +3 位作者 覃犇 谷筱玉 韦范 韦坤华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8期72-76,共5页
对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建立草珊瑚的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草珊瑚外植体的最佳消毒灭菌方法为使用75%乙醇消毒30 s,再用无菌水涮洗1遍,然后置于0.1%HgCl2溶液(加1~2滴表面活性物质吐温-80)浸泡消毒... 对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建立草珊瑚的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草珊瑚外植体的最佳消毒灭菌方法为使用75%乙醇消毒30 s,再用无菌水涮洗1遍,然后置于0.1%HgCl2溶液(加1~2滴表面活性物质吐温-80)浸泡消毒8~9 min,用无菌水浸洗2次,每次浸洗5 min。草珊瑚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1.5 mg/L 6-BA+0.3 mg/L IAA+0.5 mg/L NAA;草珊瑚丛生芽继代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5 mg/L 6-BA+0.3 mg/L IBA。诱导草珊瑚生根的最适宜培养基为1/2MS+1.0 mg/L IBA+0.3 mg/L NAA。草珊瑚试管苗移栽的最佳基质为泥炭土+蛭石,比例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 繁殖 丛生芽 生根 外植体消毒 不定芽诱导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豆根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林轩 唐美琼 +2 位作者 梁莹 韦坤华 缪剑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1-183,共3页
以广豆根幼苗为试材,采用不同质量浓度PEG-6000模拟土壤干旱胁迫处理广豆根(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幼苗60d后,测定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探讨山豆根对干旱胁迫的适... 以广豆根幼苗为试材,采用不同质量浓度PEG-6000模拟土壤干旱胁迫处理广豆根(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幼苗60d后,测定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探讨山豆根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理,观测广豆根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经不同质量浓度PEG-6000胁迫后,广豆根MDA的含量显著提高,几种保护酶活性在不同浓度干旱胁迫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正常水分处理;在15%处理下CAT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处理;随着PEG浓度的增加,SOD活性表现出一直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豆根 干旱胁迫 生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强对吴茱萸生长动态和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林轩 邹蓉 唐辉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5-349,共5页
报道了不同生长光强(透光率分别为15%、30%、50%、100%)对吴茱萸的生长和光合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环境光强对吴茱萸苗期株高、地径和冠面积的影响较大,100%RI下的株高、地径和冠面积明显小于各遮荫处理,其中30%RI下吴茱萸的株... 报道了不同生长光强(透光率分别为15%、30%、50%、100%)对吴茱萸的生长和光合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环境光强对吴茱萸苗期株高、地径和冠面积的影响较大,100%RI下的株高、地径和冠面积明显小于各遮荫处理,其中30%RI下吴茱萸的株高、地径和冠面积最大,这表明苗期强光不利于吴茱萸的生长。随着光强的减弱,吴茱萸增大冠面积与株高有利于截获更多光能。10月下旬,100%RI下吴茱萸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11:30~14:30,吴茱萸的Pn、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与气孔导度均下降,表明此时的光合午休现象是由气孔部分关闭造成的。各遮荫处理下,吴茱萸的Pn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并无第二峰的出现,可能与遮荫条件下,下午光强较弱,环境温度较高,空气相对湿度较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特性 生长特性 吴茱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芙蓉的保育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林轩 范沾涛 +6 位作者 韦利月 杨立坚 梁莹 韦范 郭晓云 韦坤华 缪剑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3期412-418,共7页
木芙蓉为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我国传统名花,栽培历史十分悠久,具有较高的观赏、药用价值。在对木芙蓉种质资源现状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其迁地保育、回归保育及推广应用,旨在为木芙蓉保育实践及种质资源开发利用... 木芙蓉为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我国传统名花,栽培历史十分悠久,具有较高的观赏、药用价值。在对木芙蓉种质资源现状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其迁地保育、回归保育及推广应用,旨在为木芙蓉保育实践及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芙蓉 种质资源 迁地保育 回归保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豆根无菌播种产业化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林轩 梁莹 +2 位作者 秦双双 缪剑华 韦坤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10期1392-1396,共5页
目的:为推动广豆根种苗产业发展,获得规模化快速成苗生产技术。方法:以广豆根种子为外植体,按照种子-丛生芽-植株-炼苗移栽的繁育途径,对各阶段的培养基与其他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结果:结荚后生长90~120 d的种子在离体条件下均能萌发,其... 目的:为推动广豆根种苗产业发展,获得规模化快速成苗生产技术。方法:以广豆根种子为外植体,按照种子-丛生芽-植株-炼苗移栽的繁育途径,对各阶段的培养基与其他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结果:结荚后生长90~120 d的种子在离体条件下均能萌发,其中结荚150~180 d的种子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为95.7%;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5 mg·L^-16-BA+0.3 mg·L^-1 IAA+0.3 mg·L^-1 KT,增值倍数约为7倍/30 d;20 d后转入4000 lux光照下培养10 d,获得叶片展开、木质化程度较高的健壮枝条;将枝条转接到生根培养基1/2MS+1.0 mg·L^-1NAA+0.2 mg·L^-1 IBA+0.5g·L-1 AC上,培养20 d后转入炼苗棚炼苗10 d,生根率达到95%。在南宁地区,生根苗以3-5月和10-11月为最佳移栽期,以通过泥炭土、碳化稻谷壳和珍珠岩的质量比例为4∶4.5∶1.5混合后为基质,移栽成活率可达95%。结论: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建立了广豆根无菌播种规模化快速成苗生产技术,推动广豆根种苗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豆根 种子 丛生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TIR的三倍体罗汉果花粉直感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林轩 闫海锋 +2 位作者 蒋水元 孔德鑫 黄夕洋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5-99,共5页
以四个品系的三倍体罗汉果雌株为材料,用五种不同的二倍体雄花分别对其授粉,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定了其子代果实的红外光谱,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了授粉雄花对子代果实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雄花授粉后... 以四个品系的三倍体罗汉果雌株为材料,用五种不同的二倍体雄花分别对其授粉,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定了其子代果实的红外光谱,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了授粉雄花对子代果实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雄花授粉后,雌株F302、F323和F322各子代果实红外光谱中1 050 cm-1波数附近甜苷物质特征吸收峰的峰高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雌株F311子代无籽果实的差异不显著;同时五种授粉雄花分别对雌株F302、F323、F322和F311子代果实在主成分二维投影图和聚类图中的排序也有明显的影响,但对不同品系雌株子代果实的排序影响不同,从而说明三倍体罗汉果的甜苷物质含量和整体成分含量均有较为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并且存在品种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三倍体罗汉果 果实 花粉直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米综合利用技术探讨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林轩 李硕 +1 位作者 王晓芳 黄鹏 《粮食加工》 2018年第1期30-33,共4页
分析了我国稻米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碎米加工产业链的不断发展,通过精深加工提高碎米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率,可以更高效地利用和转化副产品,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造福于人类。
关键词 碎米 多孔淀粉 麦芽糖醇 大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小麦粉白度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林轩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7,共2页
面制品对小麦粉的品质要求各不相同,但对小麦粉的白度都有较高的要求。简述了影响小麦粉色泽的一些主要因素,重点从原粮品质、强化工艺、操作技能等方面探讨、分析了提高小麦粉白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小麦粉 色泽 白度 提高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用小麦粉生产中的加工工艺与操作管理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林轩 李硕 王晓芳 《现代面粉工业》 2015年第3期9-14,共6页
针对专用小麦粉的特点,专用小麦粉生产,要依靠优质的专用小麦,与此同时要有相应的生产工艺相配套,没有相应的生产工艺,即使有品质优良的专用小麦,也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最佳工艺效果。在保证原粮品质的基础上,选用高效设备,采用先进的制... 针对专用小麦粉的特点,专用小麦粉生产,要依靠优质的专用小麦,与此同时要有相应的生产工艺相配套,没有相应的生产工艺,即使有品质优良的专用小麦,也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最佳工艺效果。在保证原粮品质的基础上,选用高效设备,采用先进的制粉工艺,是生产专用小麦粉的关键环节。在小麦制粉过程中,熟练掌控各系统的操作技能,各研磨系统运行的科学合理与否,是直接关系专用小麦粉品质和优质粉比率,是实现最佳制粉效果的重要措施与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麦粉 设备 工艺 操作 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小麦制粉企业的工艺技术管理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林轩 李硕 +1 位作者 王晓芳 黄鹏 《现代面粉工业》 2018年第1期5-9,共5页
分析了小麦制粉企业的工艺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从小麦的收购与仓储管理、小麦制粉工艺技术管理、小麦粉后处理工艺管理等方面对小麦制粉企业的工艺技术管理进行探索,认为小麦制粉企业只有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 分析了小麦制粉企业的工艺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从小麦的收购与仓储管理、小麦制粉工艺技术管理、小麦粉后处理工艺管理等方面对小麦制粉企业的工艺技术管理进行探索,认为小麦制粉企业只有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妥善处理好以上问题,才能加工出高品质的小麦粉,达到稳定小麦粉品质的效果,取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制粉 工艺技术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小麦制粉过程中探究提高小麦粉品质的途径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林轩 李硕 王晓芳 《现代面粉工业》 2012年第5期4-7,共4页
小麦制粉过程中,原粮的多样性,设备的不稳定性,操作的随意性,气候的多变性等不确定因素的共同存在,给稳定小麦粉品质和白度带来巨大困难。着重从原粮品质、清理效果、小麦调质、制粉工艺、技术特性的配备、操作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 小麦制粉过程中,原粮的多样性,设备的不稳定性,操作的随意性,气候的多变性等不确定因素的共同存在,给稳定小麦粉品质和白度带来巨大困难。着重从原粮品质、清理效果、小麦调质、制粉工艺、技术特性的配备、操作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探索性地提出了小麦制粉过程中稳定小麦粉品质与白度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制粉 小麦粉 品质 白度 提高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