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I调节的三相数字锁相环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林才 陈艳峰 《新技术新工艺》 2012年第2期65-69,共5页
介绍了一种用于不间断电源的数字锁相环,基于PI调节控制,利用PI调节器输出的误差角频率与DSP定时器计数值的对应,产生定时器中断,在调节时加固定角度偏移,完成锁相。Matlab仿真证实了所用锁相环的快速响应与较高鲁棒性。基于TI公司的DSP... 介绍了一种用于不间断电源的数字锁相环,基于PI调节控制,利用PI调节器输出的误差角频率与DSP定时器计数值的对应,产生定时器中断,在调节时加固定角度偏移,完成锁相。Matlab仿真证实了所用锁相环的快速响应与较高鲁棒性。基于TI公司的DSP2812的锁相环程序,通过样机测试,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间断电源 DSP 数字锁相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不间断电源并机的同步均流控制 被引量:1
2
作者 廖慧 张波 +1 位作者 李林才 唐向兴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6-98,共3页
提出了大功率不间断电源(UPS)并机的一种同步均流控制方法,UPS通过追踪综合同步信号实现并机系统同步;通过调整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使其在稳态下负载电流均分,并且计算每个载波周期内输出电流与平均负载电流的瞬时值差,以此微调输出电压... 提出了大功率不间断电源(UPS)并机的一种同步均流控制方法,UPS通过追踪综合同步信号实现并机系统同步;通过调整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使其在稳态下负载电流均分,并且计算每个载波周期内输出电流与平均负载电流的瞬时值差,以此微调输出电压的瞬时值,大大增强了均流控制的动态性能。32位DSP TMS320F2812保证了锁相和采样精度,样机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间断电源 均流控制 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改性Cu/SiO_(2)催化剂的乙酸甲酯高效加氢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传明 李伟杰 +5 位作者 康金灿 林丽娜 李昌鑫 李林才 邹昊宇 朱红平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9,共9页
采用蒸氨法制备了镧(La)改性的负载型铜硅(Cu/SiO_(2))催化剂,并对其乙酸甲酯(MeOAc)气相加氢制乙醇(EtOH)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N2吸附-脱附(N2adsorption-desorption)、X射线粉末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 采用蒸氨法制备了镧(La)改性的负载型铜硅(Cu/SiO_(2))催化剂,并对其乙酸甲酯(MeOAc)气相加氢制乙醇(EtOH)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N2吸附-脱附(N2adsorption-desorption)、X射线粉末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光电子能谱(XPS)和原子发射光谱仪(AE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的表征,发现La物种的加入产生了较多的层状硅酸铜,增强了Cu和La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La物种的加入在结构方面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降低了铜物种的粒径,提高了铜物种的分散度;在电子还原调控方面提高了Cu+的含量,增强了催化剂吸附酰基和甲氧基的能力。与未改性的Cu/SiO_(2)催化剂相比,镧改性后Cu/SiO_(2)催化剂的乙酸甲酯加氢性能得到大幅提升;其中La掺杂量0.5%的Cu/SiO_(2)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乙酸甲酯转化率达98.5%,乙醇的总收率为9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甲酯 加氢 乙醇 Cu/SiO_(2) La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铝合金双曲率薄壁件拉深成形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冯苏乐 李林才 +3 位作者 罗益民 沈宏华 徐爱杰 杨学勤 《上海航天》 CSCD 2019年第2期104-110,共7页
为提高运载火箭贮箱的研制效率,利用有限元仿真技术对某运载火箭贮箱瓜瓣零件的成形工艺进行研究。采取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手段,分析了压边力、压边形式、压延筋、模具间隙等工艺参数对瓜瓣零件成形的影响,对拉深模结构形式及其工艺... 为提高运载火箭贮箱的研制效率,利用有限元仿真技术对某运载火箭贮箱瓜瓣零件的成形工艺进行研究。采取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手段,分析了压边力、压边形式、压延筋、模具间隙等工艺参数对瓜瓣零件成形的影响,对拉深模结构形式及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双曲面+单拉延筋"设计,当模具间隙设为18 mm时,成形零件的最大减薄率在10%以内,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瓜瓣零件 模具设计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重症恶阻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林才 冯文慧 《针灸临床杂志》 2002年第12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妊娠呕吐 重症恶阻 临床观察 针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检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林才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7期69-69,71,共2页
分析了水稻品种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正确选用优良水稻品种、加强对种子栽培技术的宣传、重视栽培技术研究、提高种田者的素养等方面总结了对策,以期为水稻品种检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品种检验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稻新品种比较试验报告
7
作者 李林才 刘明媛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2X期92-93,共2页
1试验目的 通过对参试品种的考察、比较、分析,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高抗、优质新品种,以便进行指导性的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 试验报告 品种比较 早稻 大面积推广 试验目的 参试品种 新品种 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晚新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8
作者 李林才 裴敬平 《现代农业科技(种子与种苗)》 2005年第7期50-51,共2页
通过本试验,了解不同品种在我地的适应性、丰产性、抗病性,为选出优质、高产的晚稻新品种提供依据。
关键词 试验总结 品种比较 适应性 丰产性 抗病性 新品种 优质 晚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林才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5期36-36,38,共2页
棉花生长调节剂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以棉太金处理即蕾花期施棉太金1号90 mL/hm2,盛花期施棉太金2号180 mL/hm2,打顶后施棉太金3号270 mL/hm2效果最好。缩节胺多次处理次之,AFD处理排次第3,缩节胺3次处理相对不太理想。由于3种调节... 棉花生长调节剂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以棉太金处理即蕾花期施棉太金1号90 mL/hm2,盛花期施棉太金2号180 mL/hm2,打顶后施棉太金3号270 mL/hm2效果最好。缩节胺多次处理次之,AFD处理排次第3,缩节胺3次处理相对不太理想。由于3种调节剂棉花实际产量比对照增长明显,3种调节剂在生产上都有其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生长调节剂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数学复习课中问题变式有效应用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林才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年第30期68-68,共1页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初中数学复习课中的问题变式的各种教学策略手段。帮助学生从中探讨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初中学习 复习课 问题变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目标教学管理机制 全面推行目标教学管理
11
作者 李林才 林桂贤 《现代中小学教育》 1999年第2期57-58,共2页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们自1996年起,系统地构建目标教学管理机制,全面推行目标教学管理,宗旨是:以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指示为指针,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为前提,研究素质教育规律,探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最佳途...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们自1996年起,系统地构建目标教学管理机制,全面推行目标教学管理,宗旨是:以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指示为指针,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为前提,研究素质教育规律,探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最佳途径,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育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教学管理 管理机制 教学目标 全面推行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学生素质 目标管理 农安县 管理体系 德育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复杂结构钛合金薄壁件超声振动切削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贵林 李林才 +1 位作者 朱俊辉 王致远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5-157,161,共4页
为了实现轻量化设计,航天器常采用复杂结构钛合金薄壁件作为承载、连接和定位元件,但是这类零件在切削过程中容易产生刀具磨损和变形,导致加工精度低,难以满足工作要求。基于钛合金薄壁件切削特性研究,采用超声振动金刚石车削方式控制... 为了实现轻量化设计,航天器常采用复杂结构钛合金薄壁件作为承载、连接和定位元件,但是这类零件在切削过程中容易产生刀具磨损和变形,导致加工精度低,难以满足工作要求。基于钛合金薄壁件切削特性研究,采用超声振动金刚石车削方式控制切削力、装夹力引起的加工变形和残余应力,通过在线补偿修正刀具磨损误差;对壁厚(3~5)mm的典型星载钛合金薄壁件进行椭圆形超声振动切削,尺寸精度达到5μm,圆度误差为2.83μm,满足加工精度和稳定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薄壁件 超声振动 加工变形 刀具磨损 圆度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种试验管理体系构建探讨
13
作者 李林才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0期308-308,313,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设新型农村、拓宽农民增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对品种试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各方面努力,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品种试验管理体系,具有划时代...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设新型农村、拓宽农民增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对品种试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各方面努力,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品种试验管理体系,具有划时代意义。该文分析了品种试验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出了品种试验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品种试验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试验管理 体系 构建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重症恶阻
14
作者 李林才 冯文慧 《中国社区医师》 2003年第2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针刺 治疗 重症恶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编程控制器在交流提升机电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红岩 李家泉 +1 位作者 李林才 张会芳 《中州煤炭》 2005年第4期8-9,共2页
分析了矿井提升机采用继电器电控系统在应用中普遍存在的技术缺点和容易产生故障的原因,提出采用PLC电控系统替代继电器电控系统,论述了实现各种保护的技术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可编程控制器 交流提升机 电控系统 继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余和平 李林才 《园艺与种苗》 CAS 2014年第3期26-29,共4页
[目的]研究安徽省地区棉花的最佳施肥量。[方法]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棉花肥效试验,探索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得到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结果]根据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N 264.75 kg/hm... [目的]研究安徽省地区棉花的最佳施肥量。[方法]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棉花肥效试验,探索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得到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结果]根据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N 264.75 kg/hm2,P2O590.45 kg/hm2,K2O359.55 kg/hm2,最佳产量4013.40 kg/hm2。综合分析不同的施肥量,当地中等肥力田氮、磷、钾推荐量分别为N 301.65 kg/hm2、P2O589.55 kg/hm2、K2O 391.65 kg/hm2。[结论]研究结果为科学指导棉花施肥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3414”肥效试验 推荐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压缩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冬冬 李林才 +2 位作者 句媛媛 吴刘仓 肖清泰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4,共8页
针对复杂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存在参数规模大、运算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一种有效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压缩算法.该算法引入因子分析的思想对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压缩:首先将四维的卷积核权重张量转化为二维的矩阵形式,计算相关矩阵,并对其... 针对复杂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存在参数规模大、运算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一种有效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压缩算法.该算法引入因子分析的思想对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压缩:首先将四维的卷积核权重张量转化为二维的矩阵形式,计算相关矩阵,并对其进行奇异值分解;其次,通过控制累积方差贡献率,确定适当的因子数量,计算因子载荷矩阵;最后,重构出更具代表性的卷积核.通过在Catdog、CIFAR10、CIFAR100三个数据集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压缩算法能够在保证卷积神经网络精度的前提下,使AlexNet、ResNet的参数压缩率达到30.7%~68.2%,运行时间减少17.53%~37.21%.从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算法在压缩率和运算效率方面的优势,为基于因子分析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压缩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压缩 因子分析 卷积神经网络 图像分类
原文传递
N,O-配体钴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环氧丙烷羰化酯化的催化性能
18
作者 李泽辉 邹昊宇 +2 位作者 李林才 赵怡玲 朱红平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907-3915,共9页
合成了9种N,O-配体化合物L^(1)~L^(9).化合物L^(1)~L^(4)分别与0.5 equiv.Co_(2)(CO)_(8)发生氧化还原配位反应生成中性单核钴化合物1~4;L^(5)~L^(7)分别与1 equiv.Co_(2)(CO)_(8)发生歧化和氧化还原配位反应;L8与5/6 equiv.Co_(2)(CO)_... 合成了9种N,O-配体化合物L^(1)~L^(9).化合物L^(1)~L^(4)分别与0.5 equiv.Co_(2)(CO)_(8)发生氧化还原配位反应生成中性单核钴化合物1~4;L^(5)~L^(7)分别与1 equiv.Co_(2)(CO)_(8)发生歧化和氧化还原配位反应;L8与5/6 equiv.Co_(2)(CO)_(8)以及1.2equiv.MeOH和0.4 equiv.H_(2)O发生歧化和氧化还原配位反应;L^(9)与0.5 equiv.Co_(2)(CO)_(8)发生歧化配位反应生成同钴核离子对化合物5~9.这些化合物中的阴离子均为[Co(CO)4]-.相应地,化合物8中的阳离子是三核钴簇,其它化合物中的阳离子都是单核钴.化合物1~9通过FT-IR谱学表征和元素分析数据确定,其中1和8进一步经过X射线单晶结构确认.考察了化合物1~9催化环氧丙烷(PO)羰化酯化的性能,获得42.6%~99.0%的PO转化率和34.1%~88.6%的β-羟基丁酸甲酯(HMB)总产率.研究了8和9随时间变化的催化反应,推测了同钴核离子对协同作用的催化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O-配体钴化合物 羰化酯化催化性能 环氧丙烷(PO) β-羟基丁酸甲酯 同钴核离子对催化机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