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白痢沙门菌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志科 李村院 +4 位作者 张秋雨 刘洋 马亚茹 王月丽 陈创夫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3-28,共6页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高效和简便的鸡白痢沙门菌套式PCR检测方法,根据沙门菌侵袭蛋白基因invA的高度保守区域,利用Primmer 5.0软件设计2对特异性的套式引物,以提取的沙门菌DNA为模板克隆invA基因,将其连入T载体并计算拷贝数作为套式PCR的...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高效和简便的鸡白痢沙门菌套式PCR检测方法,根据沙门菌侵袭蛋白基因invA的高度保守区域,利用Primmer 5.0软件设计2对特异性的套式引物,以提取的沙门菌DNA为模板克隆invA基因,将其连入T载体并计算拷贝数作为套式PCR的模板,在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建立最佳的套式PCR反应条件,确定其上、下游引物用量分别为0.3μL,套式PCR的第1次退火温度为57.4℃,第2次为53.5℃。应用该方法对已构建好的不同浓度的标准阳性质粒作为模板进行检测,其灵敏度为102拷贝数/20μL,远高于常规PCR的106拷贝数/20μL。用建立的套式PCR方法对从新疆石河子某鸡场采集的25样品进行检测,与传统的诊断方法比较符合率达95.00%。建立的鸡白痢沙门菌套式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可行、特异性强、准确率高等特点,为鸡沙门菌病的早期诊断和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白痢沙门菌 套式PCR 常规PCR invA基因 灵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生物学》课程体系“金课”建设思路探讨
2
作者 王秀爽 吴鹏 +2 位作者 李村院 夏米 西丁·阿不都热依木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7期0117-0120,共4页
《动物生物学》课程体系是生物科学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将课程打造为“高阶性、创新性、有挑战度”的“金课”的目标下,本文剖析了课程在体系构成、教学内容目前存的问题,从理论课、实验课、实习课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方面提出见解... 《动物生物学》课程体系是生物科学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将课程打造为“高阶性、创新性、有挑战度”的“金课”的目标下,本文剖析了课程在体系构成、教学内容目前存的问题,从理论课、实验课、实习课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方面提出见解。《动物生物学》课程体系“金课”建设的实践,将有助于激发学习生物学知识、探索生命科学奥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技能和创新思维,实现学生自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学 金课 课程建设 教改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生物学课程融入思政育人研究
3
作者 王秀爽 夏米西丁·阿不都热依木 +1 位作者 吴鹏 李村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2期213-216,共4页
本文旨在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在思政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对动物生物学课程进行深入的思政改革,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思政教育在各专业课程中的融入成为必然趋势。动物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 本文旨在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在思政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对动物生物学课程进行深入的思政改革,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思政教育在各专业课程中的融入成为必然趋势。动物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课程,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通过分析当前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并结合实践案例,阐述思政元素如何自然融入专业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育人 动物生物学 课程改革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美利奴羊TLR4基因多态性的PCR-SSCP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会敏 罗成 +3 位作者 齐江姣 王元元 李村院 高剑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7-31,共5页
为了研究中国美利奴羊TOLL样受体(TLR4)基因第3外显子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单氨基酸多态性(SAPS)。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NCBI上公布的有关绵羊的TLR4序列进行下载并用Seq Man对下载的绵羊TLR4基因外显子进行多态性比对分析,然后采... 为了研究中国美利奴羊TOLL样受体(TLR4)基因第3外显子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单氨基酸多态性(SAPS)。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NCBI上公布的有关绵羊的TLR4序列进行下载并用Seq Man对下载的绵羊TLR4基因外显子进行多态性比对分析,然后采用PCR-SSCP并结合测序的方法对119只中国美利奴羊TLR4基因的外显子3的扩增片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在中国美利奴羊第3外显子1 180 bp处有1个突变位点,由G突变成T,氨基酸由天冬氨酸(D)变成酪氨酸(Y),即该位点为有义突变。在1 537 bp处也有1个突变位点,即由G突变成了A,氨基酸由丙氨酸(A)变成苏氨酸(T),在TLR4第3外显子的其他位点并没有SNPS位点,说明中国美利奴羊TLR4基因上的第3外显子区域有2个多态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利奴羊 TLR4基因 多态性 生物信息学方法 PCR-SSCP 外显子 突变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gdf 11基因敲除小鼠及其表型鉴定
5
作者 王悦 李村院 +4 位作者 刘壮 安明轩 李晓悦 胡圣伟 倪伟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2,共6页
为了探讨敲除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基因对小鼠生长性状的影响,本试验根据gdf 11基因序列设计向导RNA(sgRNA)并利用规律成蔟的短间隔回文重复序列和CRISPR相关蛋白(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对该基因进行敲除,利用显微注射的方法获得gdf... 为了探讨敲除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基因对小鼠生长性状的影响,本试验根据gdf 11基因序列设计向导RNA(sgRNA)并利用规律成蔟的短间隔回文重复序列和CRISPR相关蛋白(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对该基因进行敲除,利用显微注射的方法获得gdf 11敲除型F0代小鼠,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测序鉴定子代小鼠基因型。繁育后观察F1代小鼠形态,并采用骨架染色方法观察不同基因型小鼠的性状。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gdf 11基因敲除小鼠,并且通过繁育得到了野生型(gdf 11^(+/+))、杂合型(gdf 11^(+/-))和纯合型(gdf 11^(-/-))3种基因型的小鼠;形态观察发现,与野生型小鼠相比,纯合型小鼠在围产期死亡且尾巴是截断的,骨架染色显示,野生型小鼠有13个胸椎和6个腰椎,纯合型小鼠有18个胸椎和9个腰椎。结果表明,敲除gdf 11基因可能会影响小鼠胚胎和中轴骨发育从而改变小鼠的生长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生长分化因子11 基因型鉴定 基因编辑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盲肠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鉴定与酶活分析
6
作者 李村院 李晓悦 +3 位作者 刘夏 夏咸柱 乔军 胡圣伟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8-34,共7页
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初筛培养基和LB发酵复筛培养基从马盲肠内容物中筛选具有高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通过16S rDNA测序分析对分离的纤维素降解菌进行分类鉴定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然后测定其酶活性、生长特征及理化特性,研究马盲肠纤维素分... 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初筛培养基和LB发酵复筛培养基从马盲肠内容物中筛选具有高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通过16S rDNA测序分析对分离的纤维素降解菌进行分类鉴定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然后测定其酶活性、生长特征及理化特性,研究马盲肠纤维素分解菌对提高饲料中纤维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马盲肠内容物中分离出66株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经过16S测序鉴定为10个物种,除了大肠杆菌(E.coli)之外,其余9种均为芽孢杆菌,分别是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高地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莫来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同温层芽孢杆菌(Bacillus stratosphericus)、维尔兹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漳州芽孢杆菌(Bacillus zhangzhouensis)。其中酶活最高的达到14.81 U/mL,最低的为1.91 U/mL。本研究从马盲肠内容物中分离出了酶活性高的纤维素分解菌66株,为进一步研究马盲肠消化机制提供了思路,并为饲料添加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肠 纤维素酶 16S rDNA测序 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纳米抗体融合蛋白真核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5
7
作者 郭涛 李村院 +6 位作者 刘开平 李晓悦 胡瑞瑞 李雅心 王小奎 倪伟 胡圣伟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21,共5页
为防控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病的流行,构建了靶向PEDV NB3-NB6-Fc纳米抗体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探究能否在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通过实验室保存的pUC57-NB3-NB6-Fc质粒,成功构建分泌表达载体pPIC9K-NB3-NB6-Fc,经SacⅠ酶将其线... 为防控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病的流行,构建了靶向PEDV NB3-NB6-Fc纳米抗体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探究能否在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通过实验室保存的pUC57-NB3-NB6-Fc质粒,成功构建分泌表达载体pPIC9K-NB3-NB6-Fc,经SacⅠ酶将其线性化并电转化入毕赤酵母GS115菌株。经过MD、梯度G418-YPD平板和PCR方法筛选多拷贝阳性重组转化子。经鉴定为阳性重组菌株用8 mL/L甲醇在29℃条件下诱导72 h,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上清液中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成功诱导出大小为53.2 ku的分泌型重组蛋白,经Swiss-model在线预测该蛋白具有相对紧密的空间结构。成功获得pPIC9K-NB3-NB6-Fc-GS115分泌表达菌株,可为PE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纳米抗体 融合蛋白 毕赤酵母 分泌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复制相关宿主细胞环状RNA的筛选 被引量:2
8
作者 侯晓旭 李村院 +10 位作者 蔡晓桃 李晓悦 刘芝瑾 张翔宇 姚洋 贾婷婷 杨会丹 龚美璠 贾志豪 倪伟 胡圣伟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0-35,共6页
为了明确环状RNA(circRNA)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复制中的作用,用BVDV NADL感染牛肾细胞(MDBK)并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获得大量差异表达circRNA,对高通量测序数据进行筛选,共获得了12个上调的circRNA,通过RNase R消化、荧光定量PC... 为了明确环状RNA(circRNA)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复制中的作用,用BVDV NADL感染牛肾细胞(MDBK)并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获得大量差异表达circRNA,对高通量测序数据进行筛选,共获得了12个上调的circRNA,通过RNase R消化、荧光定量PCR验证及通路分析,初步认为circ-0027407具有抑制病毒复制的可能性。在RNA干扰试验中,设计的干扰片段显著降低了circ-0027407的表达量,降低幅度约为66.1%,使用干扰载体转染MDBK细胞后感染病毒,发现干扰circ-0027407会显著增加病毒复制,提高了约113.2%。说明circ-0027407对BVDV感染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牛肾细胞 环状RNA 高通量测序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 mmu-circ-Pax3.1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初步验证 被引量:2
9
作者 曹洋 尤双 +4 位作者 姚洋 李村院 陈创夫 倪伟 胡圣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865-2870,共6页
试验旨在探讨利用环状RNA表达载体在体外表达环状RNA mmu-circ-Pax3.1的可行性。利用反向PCR及测序证实mmu-circ-Pax3.1的存在,将其对应的线性序列克隆到环状RNA表达载体pc DNA3.1(+)CircRNA Mini Vector中,构建重组载体pc DNA3.1(+)Cir... 试验旨在探讨利用环状RNA表达载体在体外表达环状RNA mmu-circ-Pax3.1的可行性。利用反向PCR及测序证实mmu-circ-Pax3.1的存在,将其对应的线性序列克隆到环状RNA表达载体pc DNA3.1(+)CircRNA Mini Vector中,构建重组载体pc DNA3.1(+)CircRNA-mmu-Pax3.1,经PCR、酶切、测序等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利用脂质体2000转染试剂将重组质粒转染到293细胞中,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转染情况。最后利用RT-PCR检测正常细胞组、空载体组及试验组中环状RNA mmu-circ-Pax3.1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环状RNA mmu-circ-Pax3.1表达载体,可在293细胞中高效转录mmu-circ-Pax3.1。试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环状RNA mmu-circ-Pax3.1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法转染293细胞,使其高效转录,为深入研究mmu-circ-Pax3.1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载体构建 293细胞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兔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CRISPR/Cas9载体的构建和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尤双 曹洋 +6 位作者 李村院 魏军昌 李晓悦 张翔宇 姚洋 胡圣伟 倪伟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6期34-36,共3页
家兔是研究基因功能和疾病模型的重要模式动物,但目前的兔遗传操作体系急需改进,建立成熟高效兔基因敲除平台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系统对家兔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简称MSTN)基因的敲除效率,构建了Cas9/gRN... 家兔是研究基因功能和疾病模型的重要模式动物,但目前的兔遗传操作体系急需改进,建立成熟高效兔基因敲除平台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系统对家兔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简称MSTN)基因的敲除效率,构建了Cas9/gRNA表达质粒p Cas9/gRNA。将Cas9/gRNA质粒转染到兔纤维细胞,经DNA测序发现p Cas9/gRNA诱导MSTN基因发生碱基缺失和点突变,基因突变效率为23%。结果表明,利用CRISPR/Cas9系统可在兔成纤维细胞中高效介导MSTN基因突变,为进一步建立高效的基因敲除兔平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生长抑制素 CRISPR/Cas9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对布鲁菌侵染小鼠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及吞噬能力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齐江姣 罗成 +4 位作者 李村院 王元元 周光普 谭君 高剑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共6页
为研究白介素2(IL-2)对被布鲁菌M5株侵染的巨噬细胞(MΦ)所释放的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NO)及吞噬能力的调节作用,通过对M5侵染的MΦ添加不同剂量的IL-2,用ELISA试剂盒检测MΦ(侵染的和未侵染的)在不同时间点所释放的细胞因子TNF-α... 为研究白介素2(IL-2)对被布鲁菌M5株侵染的巨噬细胞(MΦ)所释放的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NO)及吞噬能力的调节作用,通过对M5侵染的MΦ添加不同剂量的IL-2,用ELISA试剂盒检测MΦ(侵染的和未侵染的)在不同时间点所释放的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NO含量的变化;用CFU涂板法计算胞内活菌数,从而计算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以此来探讨IL-2对MΦ在被M5侵染后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IL-2作用于被M5侵染的MΦ所释放的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NO)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提高(P<0.05),且存在一定的含量和时间的依赖性;IL-2对巨噬细胞吞噬M5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促进作用,随着IL-2含量的增加,胞内活菌数亦增加,存在浓度依赖性。通过试验结果可知,IL-2可以促进MΦ活化,促进MΦ分泌TNF-α、IFN-γ和NO,增强机体免疫应答,为临床应用IL-2研究及治疗布鲁菌病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2 布鲁菌M5 肿瘤坏死因子 巨噬细胞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RNA-Zfp609对C2C12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壮 何茹月 +3 位作者 曹洋 李村院 张云峰 胡圣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35-1444,共10页
【目的】试验旨在探究circRNA-Zfp609调节C2C12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利用RT-PCR和测序分析小鼠骨骼肌组织和C2C12成肌细胞中circRNA-Zfp609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小... 【目的】试验旨在探究circRNA-Zfp609调节C2C12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利用RT-PCR和测序分析小鼠骨骼肌组织和C2C12成肌细胞中circRNA-Zfp609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小肠、骨骼肌组织及增殖12、24、36、48 h和分化0、1、3、5 d的C2C12成肌细胞中circRNA-Zfp609的相对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化0、1、3、5 d的C2C12成肌细胞中肌细胞生成素(MyoG)和肌球蛋白重链(MyHC)的相对表达量。用circRNA-Zfp609的干扰表达载体(siRNA)干扰细胞,通过CCK-8测定siRNA对C2C12成肌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iRNA干扰对circRNA-Zfp609、MyoG和MyHC相对表达量的影响。通过TargetScan 7.0和miRDB软件预测circRNA-Zfp609上与肌肉分化相关的miRNA位点,将筛选的miRNAs的过表达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验证circRNA-Zfp609与miRNA的互作关系。根据miRNAs对circRNA-Zfp609的互作,构建circRNA-Zfp609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载体并转染HEK293T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验证circRNA-Zfp609对miRNA的靶向关系。【结果】PCR和测序结果表明,小鼠骨骼肌中可表达circRNA-Zfp609;circRNA-Zfp609在小鼠骨骼肌中表达水平最高,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是肾脏、肺脏、心脏、肝脏、胃、脾脏和小肠。与12 h相比,在C2C12成肌细胞增殖的36和48 h circRNA-Zfp609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与分化第0天相比,在C2C12成肌细胞分化的第1、3和5天circRNA-Zfp609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MyoG、MyHC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与NC组相比,siRNA组C2C12成肌细胞的增殖率和circRNA-Zfp609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MyoG和MyHC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circRNA-Zfp609上有miR-150-5p、miR-327、miR-344g-3p和miR-615-5p 4种与肌肉分化相关的miRNAs。circRNA-Zfp609与miR-615-5p的吸附能力最强,具有靶向结合作用。circRNA-Zfp609可以作为分子海绵与调控肌肉分化相关的miR-615-5p相互作用。【结论】circRNA-Zfp609在小鼠的组织中广泛表达,在骨骼肌中表达水平最高;circRNA-Zfp609在C2C12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不同时期差异表达,circRNA-Zfp609上有4个与肌肉分化相关的miRNAs,其中miR-615-5p与circRNA-Zfp609具有靶向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与家畜骨骼肌生长发育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RNA-Zfp609 C2C12成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miR-615-5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羊骨骼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功能分析
13
作者 李雷 王悦 +4 位作者 李晓悦 刘开平 戴继鸿 李村院 胡圣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62-67,共6页
骨骼肌是家畜重要的器官,直接影响家畜的产肉量和品质。骨骼肌的生长取决于胎儿期纤维的数量和成年期的肥大程度,因此,研究骨骼肌胎儿期发育时的调控基因有助于改善家畜的生产性能。利用RNA-seq技术分析胎儿期和成年期哈萨克羊骨骼肌的... 骨骼肌是家畜重要的器官,直接影响家畜的产肉量和品质。骨骼肌的生长取决于胎儿期纤维的数量和成年期的肥大程度,因此,研究骨骼肌胎儿期发育时的调控基因有助于改善家畜的生产性能。利用RNA-seq技术分析胎儿期和成年期哈萨克羊骨骼肌的转录组数据,筛选出2692个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的基因使用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被显著富集的包括细胞周期、钙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ECM-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等在调控骨骼肌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功能的信号通路。且本研究筛选了5个与肌肉发育相关的候选基因:POSTN、MYL4、ARHGAP36、BCAT1和FBN2。不仅为绵羊的分子选育提供科学依据,并且为肌肉生长机制的深入研究、提高绵羊生产性能打下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骨骼肌 转录组 胎儿期 成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哈萨克羊和阿勒泰羊多脊椎性状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村院 詹倩茜 +4 位作者 李晓悦 王大伟 全仁哲 倪伟 胡圣伟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62,共4页
动物的脊椎变异尤其是多脊椎变异是一个与生产性能相关的重要性状。为给选育优质高产的新疆特色的多脊椎绵羊新品系做参考,本研究统计了屠宰后的569只哈萨克羊和218只阿勒泰羊的胸椎(T)和腰椎(L)的数量和比例。在哈萨克羊中共发现T1... 动物的脊椎变异尤其是多脊椎变异是一个与生产性能相关的重要性状。为给选育优质高产的新疆特色的多脊椎绵羊新品系做参考,本研究统计了屠宰后的569只哈萨克羊和218只阿勒泰羊的胸椎(T)和腰椎(L)的数量和比例。在哈萨克羊中共发现T13L7、T14L6、T14L5、T12L6、T12L7、T14L7这6种脊椎变异现象,在阿勒泰羊中发现T13L7、T14L6、T14L5、T12L6、T12L7这5种脊椎变异现象。其中T13L7、T14L6和T14L7为多脊椎性状,在哈萨克羊和阿勒泰羊中分别占26.01%和23.39%。对哈萨克羊的生产性能分析显示,胸椎或腰椎增加一个,胴体长度和胴体重量分别平均增加2.86 cm,1.94 kg或1.88 cm,1.56 kg,且多胸椎性状优于多腰椎性状。本研究表明,多脊椎现象广泛存在于新疆哈萨克羊和阿勒泰羊中,且相对于哈萨克羊而言,阿勒泰羊的多脊椎现象更倾向于多胸椎性状。本研究为高产优质的多脊椎的哈萨克羊和阿勒泰羊新品系的选育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羊 阿勒泰羊 多脊椎性状 胸椎 腰椎
原文传递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纳米抗体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小奎 郭涛 +6 位作者 李村院 李晓悦 胡瑞瑞 李雅心 张云峰 倪伟 胡圣伟 《生物技术》 CAS 2021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探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纳米抗体SH-Fc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情况,以期获得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从而进一步研究PEDV的治疗方法。[方法]利用相关生物学分析软件对目的蛋白进行理化性质,磷酸化位点及二、三级结构的分析。将p UC57-... [目的]探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纳米抗体SH-Fc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情况,以期获得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从而进一步研究PEDV的治疗方法。[方法]利用相关生物学分析软件对目的蛋白进行理化性质,磷酸化位点及二、三级结构的分析。将p UC57-SH-Fc质粒与酵母表达载体p PIC9K双酶切,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 PIC9K-SH-Fc,经SalⅠ酶线性化后电转入毕赤酵母GS115中,利用G418抗性筛选以及菌落PCR的方法鉴定阳性菌株,阳性菌株经过30℃、0.8%甲醇诱导72 h,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诱导表达后的上清液中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真核分泌表达载体p PIC9K-SH-Fc,成功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目的蛋白,表达产物分子量与理论值55.1k Da相符合。[结论]成功诱导SH-Fc蛋白的分泌表达,获得了分泌表达目的蛋白的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为后续研究PEDV的防治提供参考和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 毕赤酵母 纳米抗体 真核表达
原文传递
CD36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慧向 李村院 +3 位作者 张梦丹 刘莉 倪伟 胡圣伟 《生物技术》 CAS 2020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对CD36基因进行体外克隆表达,建立CD36基因eDNA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实验技术以及进行CD36蛋白三级结构的预测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方法]以人血液RNA为模板,RT-PCR扩增CD36的基因序列;并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CD36转... [目的]对CD36基因进行体外克隆表达,建立CD36基因eDNA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实验技术以及进行CD36蛋白三级结构的预测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方法]以人血液RNA为模板,RT-PCR扩增CD36的基因序列;并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CD36转化到大肠杆菌DE3中后,经过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验证。[结果]成功克隆了人CD36基因并构建出原核表达质粒,成功转人表达菌大肠杆菌DE3中后经IPTC诱导成功表达,且在1mmo/L的诱导剂浓度下培养6h表达量最佳。利用Phyre2和Abepred软件预测蛋白质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B细胞抗原表位评分大于0.85的CD36的B细胞抗原表位有8个。[结论]成功建立了人CD36基因的原核表达的实验技术,并对CD36的结构及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了预测,为后续研究CD36基因的功能和抗体制备提供方向和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6 原核表达 B细胞抗原表位 SDS-PAGE
原文传递
发情期和乏情期哈萨克羊垂体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功能预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琳 李村院 +4 位作者 李晓悦 徐越仁 全仁哲 倪伟 胡圣伟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0,共6页
垂体是哺乳动物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主要通过调控激素合成来调节动物发情。为了研究绵羊垂体系统在发情状态和乏情状态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本研究使用RNA-seq技术分析了发情期和乏情期哈萨克羊垂体前叶的转录组数据。通过比较转录组... 垂体是哺乳动物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主要通过调控激素合成来调节动物发情。为了研究绵羊垂体系统在发情状态和乏情状态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本研究使用RNA-seq技术分析了发情期和乏情期哈萨克羊垂体前叶的转录组数据。通过比较转录组数据发现:在发情期和乏情期的哈萨克羊垂体中共筛选出了3 211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包含298个上调的和2 913个下调的基因。利用GO和KEGG富集分析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发现:它们被显著地富集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孕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等调控发情的信号通路上,提示这些基因在调控哈萨克羊发情状态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研究丰富了绵羊的转录组资源,为今后深入研究绵羊季节发情机制、提高绵羊繁殖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垂体 转录组 发情期 乏情期
原文传递
表达靶向牛病毒性腹泻病毒shRNA的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制备和鉴定
18
作者 魏军昌 陈创夫 +7 位作者 乔军 侯晓旭 马齐蔓 姚洋 李村院 李晓悦 倪伟 胡圣伟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46,共6页
为了获得具有抗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能力的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采用组织块和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shRNA转基因表达载体转染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经抗性筛选获得抗性细胞克隆,利用PCR方法对获得的... 为了获得具有抗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能力的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采用组织块和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shRNA转基因表达载体转染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经抗性筛选获得抗性细胞克隆,利用PCR方法对获得的细胞克隆进行鉴定,用BVDV侵染转基因细胞,利用real-time PCR和病毒滴定测定法分析不同细胞克隆抑制BVDV复制的能力。结果显示:试验成功构建了靶向BVDV表达shRNA的转基因表达载体pNeo-2loxp-u6-sh BVDV,经抗性筛选共获得22个抗性细胞克隆;22个细胞克隆中12个细胞克隆含有目的基因,为转基因细胞,其中5个转基因细胞克隆具有明显的抗BVDV复制的能力,最高抗病毒效率达到90.7%。结论:在细胞水平能有效抑制BVDV病毒增殖的转基因绵羊胚胎成纤维细胞的获得,为进一步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制备转基因绵羊提供了合适的供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NA 转基因细胞 BVDV 抗病毒
原文传递
靶向肠道M细胞的PEDV COE基因的蛋白表达与纯化
19
作者 崔玉莹 戴继鸿 +8 位作者 李村院 郭涛 李晓悦 姚瑞 胡瑞瑞 刘开平 米桃桃 倪伟 胡圣伟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05-1212,共8页
为构建靶向肠道微折叠细胞(microfold cell, M细胞)的猪病毒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COE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重组蛋白,用于后续将PEDV抗原靶向M细胞引发黏膜免疫应答来制备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将M细胞... 为构建靶向肠道微折叠细胞(microfold cell, M细胞)的猪病毒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COE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重组蛋白,用于后续将PEDV抗原靶向M细胞引发黏膜免疫应答来制备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将M细胞靶向肽Col基因插入至PEDV COE基因的C端,设计引物扩增COE和COE-Col基因序列,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COE和pET-32a(+)-COE-Col。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TransB(DE3)中进行IPTG诱导和SDS-PAGE验证蛋白表达后,使用HisTrapFF Crude亲和层析柱纯化并浓缩。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PEDV COE和插入靶向肽Col的COE-Col基因并分别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转化TransB(DE3)诱导后表达成功,纯化后在约35 kDa(COE)和37 kDa(COE-Col)均得到单一的蛋白条带,复性浓缩后质量浓度提高,为后续利用M细胞激发的黏膜免疫治疗PEDV及其他疾病提供方向和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M细胞 靶向肽Col基因 COE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