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范与重构:潮汕浸礼差会女性传教人员社会性别演变(1860—1903)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期耀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2-89,163,共8页
海外传教过程中,女性传教人员的社会性别在不断的失范中得到重构。晚清时期潮汕浸礼差会女性传教人员社会性别的重构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社会性别规范,不过并未突破,都是在原有框架内达成。对于美国社会而言,女性传教人员社会性... 海外传教过程中,女性传教人员的社会性别在不断的失范中得到重构。晚清时期潮汕浸礼差会女性传教人员社会性别的重构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社会性别规范,不过并未突破,都是在原有框架内达成。对于美国社会而言,女性传教人员社会性别的失范与重构成为整个国家女性社会性别变动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她们的女性独立意识。而女性传教人员塑造的中国女传道、女信徒的形象也为美国社会性别重构提供了中国参照。在失范与重构中,满足了女性传教人员的传教热情,扩展了传教事业。不过重构活动由男性主导,仍是在男权社会的总框架下进行,女性往往处于失语状态,无法全面参与和决定自身社会性别的重构,对她们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压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失范 重构 美北浸礼会 潮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二十年来近代中国英语教学史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期耀 罗颖 《新余高专学报》 2008年第6期105-107,共3页
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稳步发展,我国的英语教学得到了蓬勃发展,国内对于近代中国英语教学史的研究也日益活跃起来。从近代中国英语教学史的宏观研究、教学机构、教学法及其评价四个方面对近二十年来国内的研究状况进行... 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稳步发展,我国的英语教学得到了蓬勃发展,国内对于近代中国英语教学史的研究也日益活跃起来。从近代中国英语教学史的宏观研究、教学机构、教学法及其评价四个方面对近二十年来国内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归纳了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其启示,提出了一些今后研究值得注意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英语教学 官办学校 教会学校 英语教学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北浸礼会对粤闽赣交界地区客语人群的传教活动(1880-1907)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期耀 《嘉应学院学报》 2015年第12期5-11,共7页
美北浸礼会传教士早期对粤闽赣交界地区客语人群的传教活动经历了从揭阳门口岭中心到嘉应城中心,再到嘉应城和河婆双中心的历程。同时也是客家教会不断进行自身建构,并最终与潮语教会完全区分的过程。除了直接传教,传教士还通过医疗和... 美北浸礼会传教士早期对粤闽赣交界地区客语人群的传教活动经历了从揭阳门口岭中心到嘉应城中心,再到嘉应城和河婆双中心的历程。同时也是客家教会不断进行自身建构,并最终与潮语教会完全区分的过程。除了直接传教,传教士还通过医疗和教育手段传播基督教,宗教效果并不明显,且引发了种种问题。另外,传教士还在客家话学习和客家话圣经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与潮汕社会一样,教会被客语人群视为一种社会资源组织,成为在各种社会竞争中保护和提升自我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北浸礼会 客语人群 嘉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世界——义和团运动11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4
作者 李期耀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9-192,共4页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义和团运动的研究取得了相当进展。值义和团运动110周年之际,为交流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推进对义和团运动的研究,中国史学会、山东大学、上海大学、中国义和团研究会联合主办了“义和团运动110周...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义和团运动的研究取得了相当进展。值义和团运动110周年之际,为交流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推进对义和团运动的研究,中国史学会、山东大学、上海大学、中国义和团研究会联合主办了“义和团运动11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本次讨论会于2010年10月17日至21日在山东大学和上海大学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讨论会 义和团运动 中国史学会 综述 世界 山东大学 上海大学 201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潮汕浸礼教会建构的历史进程
5
作者 李期耀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28-34,95,共7页
晚清时期,潮汕地区浸礼教会建构的历史进程先以礐石堂为中心点向外扩散到各个县,然后通过每个县向下传播发展出许多个面,最后通过教会联系塑造出一个跨县域的图景。教会网络在不断扩展的进程中被赋予新的内容,挑战了地方社会原有的权力... 晚清时期,潮汕地区浸礼教会建构的历史进程先以礐石堂为中心点向外扩散到各个县,然后通过每个县向下传播发展出许多个面,最后通过教会联系塑造出一个跨县域的图景。教会网络在不断扩展的进程中被赋予新的内容,挑战了地方社会原有的权力框架。有些平信徒利用自己的血缘、地缘等本土关系网络,以教会为平台,逐渐将基督教嵌入到社区结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潮汕 美北浸礼会 教会建构 地方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胡美医师《道一风同》中的长沙生活 被引量:2
6
作者 高秀峰 李期耀 《长沙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6-7,共2页
湘雅医学院第一任院长胡美在中美文化交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06年至1927年,他一直居住在长沙,对当时的长沙有颇多观察和了解。他同时是雅礼学堂和湘雅医院的创始人,他使近代长沙人的医学观念中加入了西医的东西,为近代长沙医疗事... 湘雅医学院第一任院长胡美在中美文化交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06年至1927年,他一直居住在长沙,对当时的长沙有颇多观察和了解。他同时是雅礼学堂和湘雅医院的创始人,他使近代长沙人的医学观念中加入了西医的东西,为近代长沙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文化交流 胡美 湘雅医学院 道一风同 文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体育学术共同体的建构:以体育学术期刊为中心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期耀 王娟 《四川体育科学》 2018年第3期10-15,共6页
随着1916年体育学科以体育专修科的形式在中国创立,体育学人开始通过出版学术刊物和成立学术组织建构体育学术共同体。国立东南大学体育系主任麦克乐借鉴美国体育界的做法首先在1922年创办《体育季刊》,专门发表体育学术文章。然后又仿... 随着1916年体育学科以体育专修科的形式在中国创立,体育学人开始通过出版学术刊物和成立学术组织建构体育学术共同体。国立东南大学体育系主任麦克乐借鉴美国体育界的做法首先在1922年创办《体育季刊》,专门发表体育学术文章。然后又仿照美国的形式创立全国性的中华全国体育研究会。1930年代两份同名《体育季刊》先后在北平和南京创办,接续了麦氏建构中国体育学术共同体的伟业。1936年成立的中华体育学会则将这种努力提升到新的高度。这些建构体育学术共同体的努力一定程度上使得大部分中国体育学者初具学术共同体的意识,推动了体育学术和体育学科在中国的发展。由于受到中国体育学术发展缓慢、战争、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这种努力时常中断,建构的程度长期处于初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学术共同体 麦克乐 吴蕴瑞 体育学术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高等体育师范教育的起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期耀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3-99,共7页
以体育教育为视角,采用历史文献分析法,从办学思想、招生情况、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成果等方面对起源于中华民国初期的高等体育师范教育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华民国初期的高等体育师范教育在办学思想上受到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军国民... 以体育教育为视角,采用历史文献分析法,从办学思想、招生情况、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成果等方面对起源于中华民国初期的高等体育师范教育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华民国初期的高等体育师范教育在办学思想上受到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军国民思想、国粹主义的深刻影响,课程设计注重体育原理和体育项目的平衡,除了培养师资的目的外,兼有健康体育和塑造国民的愿景,提高了中国体育和体育教育的水平,创造了现代中国体育史上的诸多辉煌,更多毕业生成为各级学校体育教师,对中国体育事业影响至今。研究结果在指导思想、区域特色、课程设计、师资培养与聘任等方面为处于全球化浪潮且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借鉴与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体育师范教育 体育思想 体育史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原文传递
晚清潮汕中美文化融通中的基督徒丧葬礼
9
作者 李期耀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29,共7页
明清以降,中西文化交流成为中国史和世界史的重要面向。作为人生仪式中最重要的礼仪,丧葬礼的重构逐渐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开埠通商后,美北浸礼会传教士将美国的丧葬礼元素输入潮汕。晚清潮汕浸礼会信徒的丧葬礼主要基于宗教信仰和世... 明清以降,中西文化交流成为中国史和世界史的重要面向。作为人生仪式中最重要的礼仪,丧葬礼的重构逐渐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开埠通商后,美北浸礼会传教士将美国的丧葬礼元素输入潮汕。晚清潮汕浸礼会信徒的丧葬礼主要基于宗教信仰和世俗生活的双重考虑,以当地传统丧葬礼为底本,祛除违背教会条规的部分,嵌入基督教仪式。嵌入的基督教仪式不仅参照了传教士丧葬礼的实例,而且作了精心的在地化处理,生长出中国自己的基督教丧葬礼仪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交流 基督教 丧葬礼 潮汕 晚清
原文传递
全球化与地方化:潮汕浸礼教会组织框架研究(1860—1901)
10
作者 李期耀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2-249,共8页
传教时代以来,基督教从欧美向亚非拉地区扩展,成为近代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内容。进入具体地方语境的基督教不断增加自己的地方特点,遂成当代世界基督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潮汕浸礼教会组织框架的构建经历了从新约... 传教时代以来,基督教从欧美向亚非拉地区扩展,成为近代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内容。进入具体地方语境的基督教不断增加自己的地方特点,遂成当代世界基督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潮汕浸礼教会组织框架的构建经历了从新约教会模式到礐石堂中心,再到全体传教士大会框架下各传教站为中心的过程。全球元素与地方元素在各个阶段互相影响。总体上看,全球化不断推进,地方化在有所后退的情况下将自己内化为全球化图景中的一部分,实际上保留了地方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地方化 美北浸礼会 潮汕
原文传递
“同化”与坚持:略论在美所见两种基督教早期中文书籍
11
作者 李期耀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9-213,共5页
翻译圣经及著译其它传教中文书籍是早期来华基督教传教士主要的传教工作。这批早期中文传教书籍在保留传教实质内容的同时,大都采用传统中文书籍的排版、分卷、页码计算、图像绘制和叙述方式等,具有明显的中西融合的特点。但在阐述具体... 翻译圣经及著译其它传教中文书籍是早期来华基督教传教士主要的传教工作。这批早期中文传教书籍在保留传教实质内容的同时,大都采用传统中文书籍的排版、分卷、页码计算、图像绘制和叙述方式等,具有明显的中西融合的特点。但在阐述具体传播内容的时候,则会有两种类型。《天路历程土话》在保留故事主要内容的前提下,完全采用中国传统绣像小说的绘图,并单独成册,观图就能了解故事的梗概。而《奉劝真假人物论》则在论证教义,引述中国方面知识的同时,也引入西方知识。两书都试图用中西融合的方式达至传播基督教的初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路历程土话》 俾士 《奉劝真假人物论》 憐为仁
原文传递
《日本陆军的轨迹(1931—1945)》翻译出版
12
作者 李期耀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6-66,共1页
日俄战争后,日本陆军的假想敌一直是俄国及之后的苏联,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才最终转为南进,这一转变过程值得探究。全书从两条线索展开论述:一条是,以永田铁山及以其为核心的一夕会成员备战国家总体战的战略构想,如何通过人事安排、... 日俄战争后,日本陆军的假想敌一直是俄国及之后的苏联,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才最终转为南进,这一转变过程值得探究。全书从两条线索展开论述:一条是,以永田铁山及以其为核心的一夕会成员备战国家总体战的战略构想,如何通过人事安排、政治斗争等手段在陆军中央获得主导地位,并在与政府的博弈中占据上风;另一条是,这种战略构想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与外交如何互动,与欧洲战场如何相互影响,具体如何决策、如何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出版 人事安排 欧洲战场 总体战 日俄战争 太平洋战争 假想敌 两条线索
原文传递
《南京大屠杀:日军士兵战地日记》翻译出版
13
作者 李期耀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7-137,共1页
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为了继续侵略中国并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军发动了淞沪战役,并乘势占领了南京。占领南京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大屠杀,犯下了血腥暴行。本书收集了对俘虏实施批量屠杀的日军... 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为了继续侵略中国并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军发动了淞沪战役,并乘势占领了南京。占领南京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大屠杀,犯下了血腥暴行。本书收集了对俘虏实施批量屠杀的日军第十三师团山田支队19名基层军官、士兵的战地日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出版 大屠杀 基层军官 战地日记 国民政府 日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