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业权制度的本质是吸引社会投资 被引量:1
1
作者 樊少江 李显冬 《矿产勘查》 2024年第S01期448-452,共5页
近年来,融资难已是普遍现象,矿业融资则更是因其高风险、周期长而寸步难行。矿业融资难关键不在于没有融资渠道,而在于理论不清晰无法开展融资。为解决矿业融资中的理论争议,本文分析了矿业权双重属性。本文认为矿业权制度资源属性决定... 近年来,融资难已是普遍现象,矿业融资则更是因其高风险、周期长而寸步难行。矿业融资难关键不在于没有融资渠道,而在于理论不清晰无法开展融资。为解决矿业融资中的理论争议,本文分析了矿业权双重属性。本文认为矿业权制度资源属性决定了其战略意义,财产属性决定了其促进与资本结合的经济属性,而其财产属性应当隐含吸引社会投资的基本意向。风险投资与矿业结合,以矿业对赌的形式出现,便是实现矿业权经济属性的绝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引社会投资 矿业风险投资 矿业对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矿产资源法》修改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显冬 杨城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3年第4期4-9,共6页
《矿产资源法》修改中绕不开的几个理论问题:变矿业权行政审批为权属登记以凸显其物权属性;注重公法规制与私法调整的关系平衡;明确探矿权人之优先权即依申请可直接取得采矿权;变矿业权主体资格的行政审批为核准进入制度;建立更宽松的... 《矿产资源法》修改中绕不开的几个理论问题:变矿业权行政审批为权属登记以凸显其物权属性;注重公法规制与私法调整的关系平衡;明确探矿权人之优先权即依申请可直接取得采矿权;变矿业权主体资格的行政审批为核准进入制度;建立更宽松的矿业权市场配置制度以促进其商品化流转;从矿业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方式解决矿业用地问题;参照世界通行规则来革新现行的矿业税费征收制度;依法治矿完善现行矿法中法律责任之有关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法 矿业权 公权与私权 矿业税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业权物权变动与行政审批之效力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显冬 刘宁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4,共5页
本文通过对司法实践有关案例所提出的法律难题的法理分析,来发掘和探讨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矿业权转让行政审批与登记效力的区分。矿业权转让是典型的市场行为,但合法的矿业权转让合同却要经过申请、审批、登记、发证等多个行政法律环... 本文通过对司法实践有关案例所提出的法律难题的法理分析,来发掘和探讨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矿业权转让行政审批与登记效力的区分。矿业权转让是典型的市场行为,但合法的矿业权转让合同却要经过申请、审批、登记、发证等多个行政法律环节。不同的法律行为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会产生的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审批登记 物权登记 矿业权转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无讼”观与移植法律在当代中国的碰撞与融合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显冬 姜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6-119,共4页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无讼”观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其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且至今仍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法律意识。中国现行的法律主要移植于西方,因此传统“无讼”观与移植法律的冲突在本质上是中西法文...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无讼”观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其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且至今仍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法律意识。中国现行的法律主要移植于西方,因此传统“无讼”观与移植法律的冲突在本质上是中西法文化之间的差异在诉讼观念上的反映。应该深入发掘“无讼”观与现代法治精神相符合的合理内核,使其能够促进移植法律在中国的适用,以实现法的现实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讼"观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移植法律 调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准物权理论以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显冬 牟彤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4年第2期8-13,共6页
我国自然资源产权相关法律制度基本成型,但传统物权制度在自然资源领域必须不断改革。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的必要性体现在:(1)"社会的集体行动"构建了所有权的交换规则;(2)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社会基础性;(3)自然资... 我国自然资源产权相关法律制度基本成型,但传统物权制度在自然资源领域必须不断改革。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的必要性体现在:(1)"社会的集体行动"构建了所有权的交换规则;(2)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社会基础性;(3)自然资源在经济活动之中所具有的经济稀缺性;(4)"定纷止争"、"物尽其用"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根本原则。自然资源准物权与典型的用益物权存在明显的差别;"准用益物权"完全可以诠释自然资源使用中的非典型物权特征。未来统一物权登记应将准用益物权列为独立的类型,明确自然资源产权之归属通过合理分配权利义务以在公法规制下实现社会整体收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产权 物权 准物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业权制度中法律关系之理论解构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显冬 朱茜 张雨嫣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8年第1期14-18,共5页
新中国的矿业权制度随着"公法私法化"进程,从单一公法规制转变为公私法双重规制。矿业权的取得采行政许可方式,但引入合同方式表达双方权利义务,矿业权制度因此被称为"行政许可加合同"。行政许可解决的是经济管制问... 新中国的矿业权制度随着"公法私法化"进程,从单一公法规制转变为公私法双重规制。矿业权的取得采行政许可方式,但引入合同方式表达双方权利义务,矿业权制度因此被称为"行政许可加合同"。行政许可解决的是经济管制问题;合同涉及的是商品经济中的契约自由问题。可见,依"解禁说"解读矿业权制度中行政许可的本质只能是:在普遍禁止的原则下,为实现中国最大多数人最长远的最大利益方可将禁止予以解除。所以矿业权制度中的合同必须体现自然资源市场交换的一般规则。总之,经济管制与契约自由是矿业权制度改革的永恒主题,矿业权市场配置要囿于正当程序界定的社会公共利益之"篱笆墙",矿业权市场配置须依最大多数人最长远的最大利益为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权制度 法律关系 行政许可 契约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权“守护”下的矿业权流转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显冬 刘志强 《中国改革》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3-75,共3页
“矿”所意味的是公法调整的必然性,“业”所包含的是私权性和流转性,而这无疑地体现着我国《矿产资源法》修改完善的方向。
关键词 矿业权流转 《矿产资源法》 公权 修改完善 流转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土地使用权到期后其上房屋所有权的归属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显冬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5年第5期35-39,共5页
我国的经济体制决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由于现行法对于出让土地使用权规定了较短的期限,客观上会造成其与地上建筑物所有权的恒久性之间的冲突。而国家所有权优位等理念使得我国现行立法以“无偿收归”国有的方法解决这一冲突,... 我国的经济体制决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由于现行法对于出让土地使用权规定了较短的期限,客观上会造成其与地上建筑物所有权的恒久性之间的冲突。而国家所有权优位等理念使得我国现行立法以“无偿收归”国有的方法解决这一冲突,这很不利于公民财产权的保护。本文从传统“越界建筑权”及“主权利与从权利”的理论出发,提出了建立“法定续约权制度”以解决这一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使用权 地上建筑物 法定续约权 房屋所有权 国家所有权 建筑物所有权 公民财产权 经济体制 越界建筑 恒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法与私法在实现社会公平中的角色定位——以《物权法》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显冬 高健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7年第3期31-33,共3页
公法与私法在实现社会公平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是不同的:私法旨在实现个人公平,公法旨在实现社会公平;私法重形式公平,公法重实质公平;私法与公法在实现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基本环节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就分配环节而言,私法主要实现的是初次分... 公法与私法在实现社会公平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是不同的:私法旨在实现个人公平,公法旨在实现社会公平;私法重形式公平,公法重实质公平;私法与公法在实现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基本环节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就分配环节而言,私法主要实现的是初次分配的公平,公法则主要实现的是二次分配的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法与私法 社会公平 角色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重归属”到“重利用”——30年土地法律制度的巨大变革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显冬 吴蓓 《中国土地》 2008年第12期35-36,共2页
众所周知,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法律禁止土地流转。1982年宪法确认国有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以及集体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所有,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前期,宪法和《民法通则》对于城市公有土地与农村集体所有土地都是禁止流转的。当时在传统社... 众所周知,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法律禁止土地流转。1982年宪法确认国有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以及集体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所有,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前期,宪法和《民法通则》对于城市公有土地与农村集体所有土地都是禁止流转的。当时在传统社会主义公有制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物权概念在逻辑上一直是被否定的。而改革的起点就是源于与土地使用制度密不可分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法律制度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集体所有土地 社会主义公有制 变革 利用 计划经济时期 《民法通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理小产权房的法律路径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显冬 蔡晓仪 《行政管理改革》 2012年第9期56-61,共6页
小产权房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由来已久,其存废问题也争议不断。虽然中央对小产权房一贯持否定态度,但始终难有实质行动,因而小产权房问题一直处于灰色地带。近期,国土资源部明确表示将开展小产权房试点清理工作,由此引发了关于小... 小产权房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由来已久,其存废问题也争议不断。虽然中央对小产权房一贯持否定态度,但始终难有实质行动,因而小产权房问题一直处于灰色地带。近期,国土资源部明确表示将开展小产权房试点清理工作,由此引发了关于小产权房问题的新一轮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产权房 清理工作 路径分析 法律 国土资源部 改革开放 存废问题 否定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政特许经营中的双重法律关系——兼论市政特许经营权的准物权性质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显冬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4年第4期42-45,共4页
市政特许经营包含有多种法律关系 ,作为其基础法律关系的所谓“特许经营权”的授予是行政法律关系 ,即所谓的“行政合同” ;而作为其外部法律关系的大量的合同关系 ,说到底 ,是主体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 ,故“特许经营权”应是一种财产权... 市政特许经营包含有多种法律关系 ,作为其基础法律关系的所谓“特许经营权”的授予是行政法律关系 ,即所谓的“行政合同” ;而作为其外部法律关系的大量的合同关系 ,说到底 ,是主体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 ,故“特许经营权”应是一种财产权利 ,即新型的准物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许经营权 行政合同 准物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PPP法律系统规范的构建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显冬 李彬彬 《财政科学》 2016年第1期125-131,共7页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已开始建立有中国特色的PPP制度。但是从法律规范体系角度上考察,我国目前还未有专门针对PPP的立法,且PPP项目法律规范体系还尚未完全构建完毕。因此,如何找到我国PPP法律规范体系存在的困境,构建我国的PPP法...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已开始建立有中国特色的PPP制度。但是从法律规范体系角度上考察,我国目前还未有专门针对PPP的立法,且PPP项目法律规范体系还尚未完全构建完毕。因此,如何找到我国PPP法律规范体系存在的困境,构建我国的PPP法律规范系统,自然是理论研究和PPP项目实际运行的客观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 法律困境 法律系统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立矿业物权理念 构建和谐的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秩序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显冬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6年第3期59-62,共4页
矿业权作为公权与私权融合的结果,是公法私权化的产物,这既是矿产资源特殊性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基础。国家干预要充分尊重私法的自治,故其必须以矿业权私法规范为基础。矿业权是私权,具体而言是财产权中的准物... 矿业权作为公权与私权融合的结果,是公法私权化的产物,这既是矿产资源特殊性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基础。国家干预要充分尊重私法的自治,故其必须以矿业权私法规范为基础。矿业权是私权,具体而言是财产权中的准物权,自有其鲜明的物权特点。所以才要让矿业企业为自己的经营行为“买单”,但同时我们也要明确地方政府的公法人地位,调动其规范各种采矿行为的积极性。市场经济的关键就在于建立起以利益引导机制为特征的激励性的理管机制。因此我们一定要确立矿业权从归属到利用的物权理念,构建起和谐的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权 物权 秩序 矿产资源 开发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骗贷需多重关卡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显冬 孙莉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16,共3页
土地和房屋,是重要的抵押财产。以土地使用权或与土地使用权密切关联的房地产作为抵押,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物的担保方式,相对于保证贷款风险较小,在维护交易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00年以来,我国土地抵押贷款每年以40%左右的... 土地和房屋,是重要的抵押财产。以土地使用权或与土地使用权密切关联的房地产作为抵押,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物的担保方式,相对于保证贷款风险较小,在维护交易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00年以来,我国土地抵押贷款每年以40%左右的速度增加,占银行放贷的比重不断增大。但与此同时,以虚假土地使用权或房屋所有权抵押骗贷案件时有发生,给银行造成了巨大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骗贷 土地使用权 房屋所有权 抵押财产 土地抵押贷款 担保方式 贷款风险 交易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会损失赔偿理论的反思与突破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显冬 王稳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5-71,共7页
机会损失虽以可能性的减损为表现,但其实质内涵在于当事人获取利益或避免损害有利条件的减损或灭失。以"条件"的客观性为依托,机会利益具有较为独立的价值。"有利条件的减损"这一客观视角的引入,使得机会损失中因... 机会损失虽以可能性的减损为表现,但其实质内涵在于当事人获取利益或避免损害有利条件的减损或灭失。以"条件"的客观性为依托,机会利益具有较为独立的价值。"有利条件的减损"这一客观视角的引入,使得机会损失中因果关系、主观过错的鉴别更具针对性,且对有利条件减损的救济也比单纯的概率赔偿更有说服力和可操作性。由此,可以较大程度地避免传统损害赔偿理论对机会损害赔偿理论的诘难和排斥,使其获得更宽的适用范围。本文基于"有利条件减损"的判断标准,对机会损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进行了限定,并提出机会损失的计算和赔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损失 有利条件 损害赔偿 比例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权与中国农村土地流转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显冬 倪淑颖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6年第9期19-22,共4页
农地流转"三权分置"理论以"明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合理内核传达出"坚持土地集体所有、保障农民根本权益、活化土地资源利用"的正确理念,为农地流转法律瓶颈之解决提供了重大参考。其关... 农地流转"三权分置"理论以"明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合理内核传达出"坚持土地集体所有、保障农民根本权益、活化土地资源利用"的正确理念,为农地流转法律瓶颈之解决提供了重大参考。其关于农地产权的制度架构本身没有问题,但逻辑用语却存在法理障碍,在法律上难以清楚表达。传统典权制度可在保持基本制度架构的同时,借由理念指导为"三权分置"提供法律范畴的外观依附。典权"有买卖之实而无买卖之名"的制度功能使其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制度构建模式,既能够解决公有制条件下私权主体进入土地市场的难题,又能够让农民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基础上更好地获得土地经营权流转收益的权利,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可借助于典权实现其制度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权 农村土地 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流转与典权之扬弃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显冬 金丽娜 倪淑颖 《国土资源情报》 2016年第6期14-21,共8页
研究目的:通过对典权制度设计的研究,具体解决中国现存的农地流转难题。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和文献梳理法。研究结论:(1)需要通过主体的扩大、客体的限定等对典权制度的具体设计予以扬弃。(2)扬弃典权中的绝卖制度,纳入农地不动产收储... 研究目的:通过对典权制度设计的研究,具体解决中国现存的农地流转难题。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和文献梳理法。研究结论:(1)需要通过主体的扩大、客体的限定等对典权制度的具体设计予以扬弃。(2)扬弃典权中的绝卖制度,纳入农地不动产收储使其得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权 农地流转 绝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权的法律定位及立法选择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显冬 高婷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27-29,共3页
在物权法制定中,矿权是否应当纳入物权法引发了争议。矿权是民事主体经由行政授权而取得的私权,应当定位为准物权。作为受私法保护的权利,矿权应当纳入物权法体系予以调整。同时矿权具有权利的特殊性,体现着浓厚的公法和程序法的色彩,... 在物权法制定中,矿权是否应当纳入物权法引发了争议。矿权是民事主体经由行政授权而取得的私权,应当定位为准物权。作为受私法保护的权利,矿权应当纳入物权法体系予以调整。同时矿权具有权利的特殊性,体现着浓厚的公法和程序法的色彩,很多内容需要通过特别法予以规定。公私法的融合可以对各种矿权社会关系进行更为周全的法律保护。将矿权纳入物权法调整不但有助于完善物权法律规范体系和矿权法律规范体系,也是现有法律法规体系和实践经验传承性的体现。在对矿权法律体系构建几种立法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合理的立法选择应是物权法的原则规定与特别法的具体规定相结合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权 法律定位 立法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后房屋修缮重建的法律问题与对策——以典权之重建修缮权为资源基础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显冬 孔德峰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4期30-33,共4页
汶川地震发生后,救灾工作已经逐渐由救援转向重建,与重建有关的法律问题也就日渐浮出水面。在全面分析地震所导致的建筑物毁损灭失的法律后果的基础上,运用法律手段重塑新的法律关系,以促进灾后建筑物重建,是需要法律人士认真思考并尽... 汶川地震发生后,救灾工作已经逐渐由救援转向重建,与重建有关的法律问题也就日渐浮出水面。在全面分析地震所导致的建筑物毁损灭失的法律后果的基础上,运用法律手段重塑新的法律关系,以促进灾后建筑物重建,是需要法律人士认真思考并尽快作出解答的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法学理论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固有法律中有关"典权之重建修缮权"相关传统习惯,可以为我们今后解决灾后建筑物重建及重塑有关法律关系,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后重建 法律问题 典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