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抄本《辨音纂要》初探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无未 崔剑昆 《文献》 2003年第1期119-133,共15页
一、<辨音纂要>体例及性质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明代抄本<辨音纂要>(以下简称<辨>)是一本迄今无人论及的韵书①.
关键词 辨音 纂要 中原雅音 藏明 《广韵》 《中原音韵》 正韵 琼林雅韵 文献价值 李无未
原文传递
高本汉“二手材料”构拟《广韵》之检讨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无未 秦曰龙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5-122,共8页
瑞典学者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使用"第二手资料"构拟《广韵》存在着相当大的局限性。例如:宽式音标与严式音标记音不协调;传统音韵文献使用上的"粗疏"影响到了结论的精确性;"抽样选字"方法获得虚假音... 瑞典学者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使用"第二手资料"构拟《广韵》存在着相当大的局限性。例如:宽式音标与严式音标记音不协调;传统音韵文献使用上的"粗疏"影响到了结论的精确性;"抽样选字"方法获得虚假音类;用"阿尔泰语系"语音材料违背语言亲属关系比较的原则等。这种状况是有其深刻历史原因的,毕竟当时条件下以"第二手资料"为始,逐步向"第一手资料"全面过渡,需要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结合新的研究成果与条件,我们应当扩大高本汉构拟《广韵》所用"第二手资料"的应用范围,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高本汉学说的理论与方法,努力取得汉语音韵学研究的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音韵学 高本汉 《中国音韵学研究》 《广韵》 第二手资料 构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北京官话语气词例释——以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课本为依据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无未 杨杏红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6-103,共8页
本文以日本明治时期的北京官话课本为依据,描写北京官话教科书中的语气词与同时期其他文献在词形、词音等方面的差别,并分析仅出现在北京官话课本中的语气词"呐""咯"的使用情况。文章最后指出日本明治时期的北京官... 本文以日本明治时期的北京官话课本为依据,描写北京官话教科书中的语气词与同时期其他文献在词形、词音等方面的差别,并分析仅出现在北京官话课本中的语气词"呐""咯"的使用情况。文章最后指出日本明治时期的北京官话课本中出现的语气词与同时期其他文献存有差异的原因,并认为应该动态地看待清末民初北京官话语气词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词 北京官话 明治时期 课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世姻缘传》“挺”字与今东北方言[tiη°]音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无未 禹平 《汉语学习》 CSSCI 1998年第3期22-23,共2页
《醒世姻缘传》“挺”字与今东北方言[ti]音李无未禹平近读刘禾先生《东北方言词探源例释》一文①,感到收获颇多,但对“打”字就是东北方言中“[t‘i]了一顿”的“挨[t‘i]”的词的本字的观点不敢苟同,认为... 《醒世姻缘传》“挺”字与今东北方言[ti]音李无未禹平近读刘禾先生《东北方言词探源例释》一文①,感到收获颇多,但对“打”字就是东北方言中“[t‘i]了一顿”的“挨[t‘i]”的词的本字的观点不敢苟同,认为有必要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我们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东北方言 “打” 《广韵》 《燕子赋》 对外汉语 语言学 中古音 普通话 《中原音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现代语言学理论体系的最初构建——日本《现代中国语学》(1908)的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无未 李逊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0-70,共11页
后藤朝太郎《现代中国语学》(1908),是日本乃至于世界范围内最早系统建构现代汉语现代语言学理论的著作。它从对重实用、轻理论倾向不满开始,认为只有系统建构汉语现代语言学理论体系,才能使汉语研究真正进入到一个科学的境地。"序... 后藤朝太郎《现代中国语学》(1908),是日本乃至于世界范围内最早系统建构现代汉语现代语言学理论的著作。它从对重实用、轻理论倾向不满开始,认为只有系统建构汉语现代语言学理论体系,才能使汉语研究真正进入到一个科学的境地。"序论"对汉语特质、汉文字和汉语的关系,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汉语现状加以讨论。"本论"是核心部分,对汉语标准语、北京官话音韵、北京官话文法、口语和文体语比较、汉语方言分布及特点等进行论述。"结论"论述了现代中国语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汉语进行历史观察的必要性等问题。重新认识《现代中国语学》在汉语语言学史上的学术价值,评估它在世界范围内的汉语语言学史研究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对今天建立科学的现代汉语语言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语学》(1908) 日本 清代汉语现代语言学理论 汉语语言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经直音》反切的来源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无未 王晓坤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5年第1期87-94,共8页
来源于宋代时音和宋儒音的反切,透露的宋代语音信息令人振奋,无论是声母,还是韵母、声调,都冲破了旧语音系统的束缚,呈现了开放性的描写实际语音态势。由此可见,《九经直音》对研究宋代语音具有非常重大的价值,应该在近代汉语语... 来源于宋代时音和宋儒音的反切,透露的宋代语音信息令人振奋,无论是声母,还是韵母、声调,都冲破了旧语音系统的束缚,呈现了开放性的描写实际语音态势。由此可见,《九经直音》对研究宋代语音具有非常重大的价值,应该在近代汉语语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经直音 反切来源 审音意识 宋代语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学者对“声明”与汉字音声调关系的考订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无未 陈珊珊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138,共8页
日本学者在研究日本汉字音、汉语声调时, 非常重视佛教“声明”中“节博士”资料,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利用“节博士”资料构拟声调调值的理论与方法。因此, 在突出赖惟勤、金田一春彦等学者学术贡献的同时, 强调这些理论、方法对中国学... 日本学者在研究日本汉字音、汉语声调时, 非常重视佛教“声明”中“节博士”资料,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利用“节博士”资料构拟声调调值的理论与方法。因此, 在突出赖惟勤、金田一春彦等学者学术贡献的同时, 强调这些理论、方法对中国学者的借鉴作用以及总结考订得失,进一步开拓学术空间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声明” 日本汉字音 声调调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德国甲柏连孜《汉文经纬》(1881)到清末中日《汉文典》——近代东西方汉语语法学史“映射”之镜像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无未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1-637,共17页
德国康拉迪汉藏语系分类观念(1896)早于李方桂(1937)(1)41年,但其学术思想却来源于德国甲柏连孜《汉文经纬》(1881)。《汉文经纬》等欧洲学者著作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后藤朝太郎《现代支那语学》(1908)中国境内语言与方言分类,尤... 德国康拉迪汉藏语系分类观念(1896)早于李方桂(1937)(1)41年,但其学术思想却来源于德国甲柏连孜《汉文经纬》(1881)。《汉文经纬》等欧洲学者著作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后藤朝太郎《现代支那语学》(1908)中国境内语言与方言分类,尤其是汉语藏语同源关系研究影响不小;对猪狩幸之助《汉文典》(1898)、儿岛献吉郎《汉文典》(1903),以及中国来裕恂《汉文典》(1906)汉语文言语法理论体系建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参照作用。日本广池千九郎《应用支那文典》(1909)反思中日两国学者没有跳出甲柏连孜《汉文经纬》等欧洲学者著作学术范式现象,思考汉语文言语法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如何创新的问题,由此成为现代东亚汉语文言语法学理论意识觉醒的开端,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前后中日学者研究汉语文言语法走出创新之路提供了思考前提。本文认为,尽管甲柏连孜《汉文经纬》等欧洲学者著作对日本和中国东亚汉语文言语法研究发挥了"映射"和"辐射"的作用,但其汉语语法学学术思想之根还是在中国,由此发现,东西方汉语语法学学术意识已经实现了有效的"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经纬》 清末中日《汉文典》 东西方汉语语法学史 “映射”与“循环”
原文传递
《满洲土语研究》与20世纪30年代的东北方言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无未 冯炜 《东疆学刊》 CSSCI 2010年第2期58-65,共8页
《满洲土语研究》是日本最早的一部系统研究东北方言专著之一。剔除非学术"军事侵略"因素,它所收的词语构成与所记载的语音系统都体现了20世纪30年代东北方言的基本面貌。从研究东北方言发展史来看,这和今天东北方言存在明确... 《满洲土语研究》是日本最早的一部系统研究东北方言专著之一。剔除非学术"军事侵略"因素,它所收的词语构成与所记载的语音系统都体现了20世纪30年代东北方言的基本面貌。从研究东北方言发展史来看,这和今天东北方言存在明确的相承关系;同时,它对我们了解当时日本东北方言教学适应"战争侵略"实用需要的性质也很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洲土语研究》 东北方言史 日本东北方言“军用”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史研究基本理论范畴问题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无未 邸宏香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9-103,共5页
汉语史研究的事实发掘成果卓著,令人目不暇接,但理论滞后于实际的状况却愈显突出,主要症结在于汉语史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还没有确立起来,所以导致我们连汉语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的认识都十分模糊。范畴的概括化与系统化是一门学科成熟... 汉语史研究的事实发掘成果卓著,令人目不暇接,但理论滞后于实际的状况却愈显突出,主要症结在于汉语史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还没有确立起来,所以导致我们连汉语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的认识都十分模糊。范畴的概括化与系统化是一门学科成熟程度的标志。确立科学的汉语史研究理论范畴当遵循下面的一些原则:以汉语史研究科学体系为构建框架,突出汉语史科学范畴体系的特点,按相对稳定的定型化思维样式来表述。无论是从汉语史研究范畴属性、汉语史研究范畴认识类型,还是从汉语史研究范畴视野来看,汉语史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包括基本概念、分期理论、史料科学、理论模型、方法论、学术视野、学术评价、学术演化、学术关系、学术价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史 汉语史研究 基本理论范畴 “框架”与“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语音课本和工具书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无未 邸宏香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8-94,共7页
本文从编撰类型、音系、标记符号、教学内容安排等方面介绍日本明治时期的北京官话语音课本和工具书,力图较为全面地展现其面貌,对它们的价值与影响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估,同时也指出其存在的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关键词 日本明治时期 北京官话语音 课本及工具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音通韵》的音系拟订问题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无未 秦曰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3-128,共6页
《五音通韵》是清代前期一部配有较完善韵图的等韵著作。它改良了反切,注重反映时音,计有19母12"摄",重视韵书与韵图的配合,是清代等韵著作中非常典型的一部,具有较高的语音史、音韵学史、韵书史以及文献学方面的价值。前人... 《五音通韵》是清代前期一部配有较完善韵图的等韵著作。它改良了反切,注重反映时音,计有19母12"摄",重视韵书与韵图的配合,是清代等韵著作中非常典型的一部,具有较高的语音史、音韵学史、韵书史以及文献学方面的价值。前人对它音系的构拟基本反映了明末清初北京语音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音位化构拟,这有益于对它与当时语音关系的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音通韵》 音系拟订 音位化构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语言学视阈下的汉语史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无未 《东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40,111-112,共5页
东亚语言学视阈下的汉语史研究,以东亚各国深厚的语言学学术积淀为基础,形成研究的固定的汉语史理论系统模式,具有十分广阔的学术前景。对东亚语言学视阈下汉语史研究理论、预期目标、总体框架、主要内容、前提、方法、手段等进行全面论... 东亚语言学视阈下的汉语史研究,以东亚各国深厚的语言学学术积淀为基础,形成研究的固定的汉语史理论系统模式,具有十分广阔的学术前景。对东亚语言学视阈下汉语史研究理论、预期目标、总体框架、主要内容、前提、方法、手段等进行全面论述,将为国内外汉语史研究者提供一个非常详实而科学的东亚语言学视阈下的汉语史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语言学视阈 汉语史研究 理论体系 预期目标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汉语教学课本中的“变调”符号问题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无未 岳辉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62,共6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处理对外汉语课本编写中的变调标记符号问题。无论是外国学者在汉语课本编写中对“变调”标记符号制订与使用的历史 ,还是中国学者在汉语语音研究中对“变调”标记符号的制订与使用的历史 ,都表明不能以汉语语音“变... 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处理对外汉语课本编写中的变调标记符号问题。无论是外国学者在汉语课本编写中对“变调”标记符号制订与使用的历史 ,还是中国学者在汉语语音研究中对“变调”标记符号的制订与使用的历史 ,都表明不能以汉语语音“变调”研究代替对外汉语教学语音“变调”教学。本文还探讨了对外汉语教学课本编写中“变调”标记符号的具体处理原则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调 标记符号处理 对外汉语课本编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书音义》的“协韵音”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无未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3年第1期71-76,共6页
《晋书音义》的“协韵音”不同于后世朱熹等人的“叶(协)韵”。它是用直音法为晋时诗文用韵注上当时的音读,起着区别两读或两读以上字音的作用,体现了何超对古今字音变化的确切认识,为今人研究上古到中古语音演变提供了客观依据。它与... 《晋书音义》的“协韵音”不同于后世朱熹等人的“叶(协)韵”。它是用直音法为晋时诗文用韵注上当时的音读,起着区别两读或两读以上字音的作用,体现了何超对古今字音变化的确切认识,为今人研究上古到中古语音演变提供了客观依据。它与钱大昕等人所说的“随意转读”字音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书音义 协韵 古今字 字音 语音演变 朱熹 音读 《广韵》 钱大昕 《说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学者的《韵镜》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无未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6,共12页
《韵镜》传入日本700余年来,已经形成内涵非常丰富的"《韵镜》学",故有《韵镜》产生在中国,而"《韵镜》学"则形成在日本的说法。本文从七个方面对日本学者的《韵镜》研究情况进行详细总结,比较全面地介绍日本学者... 《韵镜》传入日本700余年来,已经形成内涵非常丰富的"《韵镜》学",故有《韵镜》产生在中国,而"《韵镜》学"则形成在日本的说法。本文从七个方面对日本学者的《韵镜》研究情况进行详细总结,比较全面地介绍日本学者研究《韵镜》的实绩。有资料的大量汇集,也有一定的客观评述,还有对日本"《韵镜》学"发达原因的追寻,力图使研究《韵镜》的学者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镜》 日本 汉语音韵学 中国 大矢透 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研究的基本问题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无未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83-88,共6页
日本六角恒广与中国王顺洪等学者对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的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仍然没有改变其研究的“冷清”状况。今后的研究,应该从存在的十个方面基本问题入手,深入研究,从而有所突破。文章对十个方面问题进行了阐述,... 日本六角恒广与中国王顺洪等学者对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的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仍然没有改变其研究的“冷清”状况。今后的研究,应该从存在的十个方面基本问题入手,深入研究,从而有所突破。文章对十个方面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具体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以期对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的研究有所启发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明治时期 北京官话教科书 基本问题 思路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示儿编》音注的浊音清化问题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无未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2-25,52,共5页
南宋《示儿编》音注的浊音清化问题李无未一、《示儿编》,又称《履斋示儿编》,由南宋人孙奕所作。《宋史》没有为孙奕立传。孙奕的生平事迹我们知之甚少。《四库提要》考证说:孙奕字季昭,号履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可能在宋宁... 南宋《示儿编》音注的浊音清化问题李无未一、《示儿编》,又称《履斋示儿编》,由南宋人孙奕所作。《宋史》没有为孙奕立传。孙奕的生平事迹我们知之甚少。《四库提要》考证说:孙奕字季昭,号履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可能在宋宁宗时当过侍从官。《示儿编自序》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音清化 《中原音韵》 九经直音 音注 全浊声母 《广韵》 混读 平分阴阳 孙奕 实际语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会话”词典的学术意义——以《日华会话辞典》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无未 孟广洁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7-165,共9页
关于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会话"课本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关于北京官话"会话"词典的研究却鲜为人知。日本明治时期,在"会话中心主义"的教学理论以及北京官话"会话"课本的双重影响之下,... 关于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会话"课本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关于北京官话"会话"词典的研究却鲜为人知。日本明治时期,在"会话中心主义"的教学理论以及北京官话"会话"课本的双重影响之下,一种新型的汉语词典,即以《日华会话辞典》为代表的北京官话"会话"词典应运而生。这类词典收词以口语会话中的常用词为主,以词为话题,引出会话,并配以丰富的引例来展示会话所需的基本句型。北京官话"会话"词典打破传统词典的功能,具有实用性,并最大限度地发挥着汉语教学的作用,是对北京官话"会话"课本的概括和总结,因此具有较高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华会话辞典》 “会话”词典 北京官话 日本明治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氏文通》与日本广池《中国文法》——清末中日汉语文言语法理论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无未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3-140,共8页
日本广池千九郎的《中国文法》晚出于《马氏文通》4年,并尝试对《马氏文通》进行学术批评。二者文言语法研究内容体例编排特点突出,语法理论体系各自有差异,但或多或少都与西方语法理论有关,同时也注意吸收中国传统训诂成果,尽管程度有... 日本广池千九郎的《中国文法》晚出于《马氏文通》4年,并尝试对《马氏文通》进行学术批评。二者文言语法研究内容体例编排特点突出,语法理论体系各自有差异,但或多或少都与西方语法理论有关,同时也注意吸收中国传统训诂成果,尽管程度有所不同。在语法研究方法上,二者划分词类皆以词义为标准,注意语法意义标准,同时也都考虑了汉语文言语法词类划分和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与《马氏文通》一样,广池的比较法也有共时比较、历时比较、中英比较、中日英比较等几类,甚至比前者更为明显。《中国文法》和《马氏文通》文言语法研究理论体系的建立,对我国汉语文言语法和白话语法理论体系的建立功绩巨大,对当今文言语法研究也有诸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中国文法》 汉语文言语法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