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O_2薄膜的光催化特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文漪 李文军 +3 位作者 武正簧 赵君芙 孙彦平 蔡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低压下利用四异丙醇钛水解法制备了 Ti O2 薄膜 ,将 Ti O2 固定化并尽可能保留其尺寸效应 .联系制膜条件和膜的表性 ,研究了 Ti O2 薄膜的光催化活性 .利用 Raman、XRD、AFM和 UV-vis等手段探讨了不同膜厚、晶型、衬底对膜催化活性的影... 低压下利用四异丙醇钛水解法制备了 Ti O2 薄膜 ,将 Ti O2 固定化并尽可能保留其尺寸效应 .联系制膜条件和膜的表性 ,研究了 Ti O2 薄膜的光催化活性 .利用 Raman、XRD、AFM和 UV-vis等手段探讨了不同膜厚、晶型、衬底对膜催化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 ,Ti O2由非晶型转变为锐钛矿 ,光催化活性提高 ;随着 Ti O2 薄膜厚度的增加 ,催化活性降低 .在玻片、Si、Sn O2 、Al为基片所制 Ti O2 薄膜中 ,以 Al为基片的 Ti 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薄膜 光催化特性 低压化学气相沉积 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CVD水解法制备TiO_2薄膜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文漪 李刚 +2 位作者 蔡峋 孙彦平 赵君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1-334,共4页
本文利用LPCVD法水解四异丙醇钛 (TTIP)制备TiO2 薄膜 ,研究了制备过程中水解TTIP的反应动力学。通过对沉积温度和沉积率关系的研究 ,计算出TTIP水解反应表观活化能为 5 9 85kJ mol。沉积温度不仅影响反应速率 ,还对TiO2 薄膜结构、表... 本文利用LPCVD法水解四异丙醇钛 (TTIP)制备TiO2 薄膜 ,研究了制备过程中水解TTIP的反应动力学。通过对沉积温度和沉积率关系的研究 ,计算出TTIP水解反应表观活化能为 5 9 85kJ mol。沉积温度不仅影响反应速率 ,还对TiO2 薄膜结构、表面形貌有决定性的作用。XRD和Raman分析表明 :TTIP水解法制备TiO2 薄膜 ,薄膜结构主要依赖于沉积温度。 180℃~ 2 2 0℃沉积TiO2 薄膜为非晶态 ,2 40℃~ 3 0 0℃沉积为锐钛矿和非晶态混杂结构。在水分压对TTIP水解反应影响的研究中发现 ,水分压为零时 ,TTIP发生热解反应 ,TiO2 沉积率不为零 ,热解反应 2 40℃无锐钛矿特征峰出现。这说明水解反应制备TiO2 有利于降低锐钛矿的生长温度。氧分子的加入可以消除TiO2 薄膜表面的“针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CVD法 水解 四异丙醇钛 制备 TiO2 二氧化钛薄膜 光催化剂 化学气相沉积 有机污染物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S光伏材料的发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文漪 蔡珣 陈秋龙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3,7,共4页
CuInSe2(CIS)是一种光伏特性仅次于单晶硅的材料。CIS薄膜太阳能电池多年来保持着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世界记录,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关注。综述了近年来对CIS材料的理论与试验研究,系统总结了CIS材料制备方法、材料微观结构对光伏特性的... CuInSe2(CIS)是一种光伏特性仅次于单晶硅的材料。CIS薄膜太阳能电池多年来保持着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世界记录,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关注。综述了近年来对CIS材料的理论与试验研究,系统总结了CIS材料制备方法、材料微观结构对光伏特性的影响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光电材料 化合物半导体 C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巴山冷杉林花粉与植物关系及其森林植被之演替 被引量:42
4
作者 李文漪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86-194,共9页
在神衣架巴山冷杉林中,冷杉花粉数量与其植物盖度接近。在林外,冷杉花粉数量迅速下降,至10km以外则仅有个别出现。用在表土中所取R值对化石花粉组合谱进行了校正。说明现代的巴山冷杉林乃是由栎—桦林演变而来,时间约在300—400BP。
关键词 冷杉林 花粉 植物 森林 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滦河平原更新世植被及其地理环境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文漪 梁玉莲 《地理研究》 1985年第4期47-54,共8页
根据孢粉分析,本文提出河北东部滦河下游平原地区,第四纪更新世时期的植被,主要由温带针叶和阔叶落叶树木及大量耐旱耐寒的草本植物所组成。植被发展过程可以分出四个温暖阶段和四个寒冷阶段。共温暖期的平均气温可能比现代略低。寒冷... 根据孢粉分析,本文提出河北东部滦河下游平原地区,第四纪更新世时期的植被,主要由温带针叶和阔叶落叶树木及大量耐旱耐寒的草本植物所组成。植被发展过程可以分出四个温暖阶段和四个寒冷阶段。共温暖期的平均气温可能比现代略低。寒冷期、草原植被曾有广泛分布,很可能处于冻土带或冰绿带的自然地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环境 第四纪 植被 孢粉组合 滦河 中更新世 上新世 早更新世 温暖期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土中松属花粉与植物间数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2
6
作者 李文漪 姚祖驹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0年第12期943-950,共8页
根据表土取样中松属(Pinus)花粉百分含量,及植被中松的百分含量统计,认为纯松林中,松粉占90%以上。无松地段,一般含量为30%以下。除产量外,对花粉散布影响最大因素是气流和地形。在松的混交林中,共生乔木种类花粉的行为直接影响松粉统... 根据表土取样中松属(Pinus)花粉百分含量,及植被中松的百分含量统计,认为纯松林中,松粉占90%以上。无松地段,一般含量为30%以下。除产量外,对花粉散布影响最大因素是气流和地形。在松的混交林中,共生乔木种类花粉的行为直接影响松粉统计效果。用幂回归计算得到的松粉与植物百分含量的拟合曲线,具有有效参考价值。尽管松粉产量巨大而又传布规律复杂,其数量规律可算是比较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属 花粉 植物 数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杉花粉散播效率问题 被引量:30
7
作者 李文漪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1年第10期792-800,共9页
根据对内蒙锡林河流域及新疆天山地区四个云杉(picea)林及林外150km距离内的表土取样,进行云杉花粉粒散播的数最规律及其机制的试验研究。工作表明,在云杉林内,云杉花粉含量至少为总数的一半,其最高值达80%以上。在林外30m,云杉花粉占30... 根据对内蒙锡林河流域及新疆天山地区四个云杉(picea)林及林外150km距离内的表土取样,进行云杉花粉粒散播的数最规律及其机制的试验研究。工作表明,在云杉林内,云杉花粉含量至少为总数的一半,其最高值达80%以上。在林外30m,云杉花粉占30%以上。而500m以外即可能降低至1%。但在距云杉林150km范围内,均有云杉花粉出现。只有在云杉花粉的含量大于15%时,才表明数十米范围内有云杉生长。文中讨论了风速和风向及地形因素对于云杉花粉传播数量和距离的影响。作者认为,云杉、松(Pinus)和冷杉(Abies)花粉的传播效率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 花粉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镀Cu-In合金硒化制CuInSe_2薄膜
8
作者 李文漪 蔡珣 +3 位作者 周之斌 茅及放 李刚 许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16-619,共4页
利用两源蒸镀 Cu- In合金膜 ,在半封闭石墨盒中硒化 ,制备了具有单一黄铜矿结构的Cu In Se2 ( CIS)薄膜 .实验研究了合金膜组分与薄膜结构、形貌的关系 .探讨了不同硒化温度对 CIS薄膜组织结构、成分和晶粒尺寸的影响 .结果表明 ,单一... 利用两源蒸镀 Cu- In合金膜 ,在半封闭石墨盒中硒化 ,制备了具有单一黄铜矿结构的Cu In Se2 ( CIS)薄膜 .实验研究了合金膜组分与薄膜结构、形貌的关系 .探讨了不同硒化温度对 CIS薄膜组织结构、成分和晶粒尺寸的影响 .结果表明 ,单一结构有利于 Cu- In合金膜的均匀和平整 .硒化过程中 ,随着硒化温度的升高 Cu的损失量增加 ,In的损失量相对减少 ;在 30 0°C硒化时开始出现 CIS黄铜矿结构 ,35 0°C硒化所得薄膜绝大多数为 CIS结构 ,5 0 0°C制得单一结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INSE2 真空蒸镀 硒化 光伏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第三纪-第四纪界线中的孢粉学问题
9
作者 李文漪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11-321,共11页
本文回顾了笫四纪下限的孢粉学研究。50年代初,Szafer在波兰南部工作中,提出了气候开始变冷的植物标志及其层位,此后,在俄罗斯平原南部,Zagwijn和Suc在欧洲西北部和地中海区域,以及Selli等(1977)在Vrica剖面的孢粉工作都提出过新的依据... 本文回顾了笫四纪下限的孢粉学研究。50年代初,Szafer在波兰南部工作中,提出了气候开始变冷的植物标志及其层位,此后,在俄罗斯平原南部,Zagwijn和Suc在欧洲西北部和地中海区域,以及Selli等(1977)在Vrica剖面的孢粉工作都提出过新的依据和观点,并将这一界线置于年代地层为2.4、2.3—2.1及1.9—1.7百万年前。在中国北方,上新世-更新世界线的孢粉工作,曾在渭河盆地、泥河湾盆地和河北平原东部进行过,从中看到,在Matuyama-Guass事件界线附近,存在气候变冷变干的植被标志。而在Olduval事件发生时期,代表寒冷干旱的植被更趋稳定。 孢粉记录说明,跟随气候摆动,植被发生的变化普遍而显著。然而,基于生物学、沉积学和气候学的统一的第四纪下限的时间层界线,可能是不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纪 第四纪 孢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山区更新世植被与环境变化的孢粉学证据 被引量:7
10
作者 许清海 阳小兰 +2 位作者 梁文栋 李文漪 崔之久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7-413,共7页
昆仑山垭口羌塘组和三岔河组的孢粉分析表明 ,羌塘高原的干旱环境在早更新世时已经确立 .孢粉反映的古气候以干湿变化为主 ,冷暖变化不明显 ,可能与青藏高原隆起有关 .在 2~ 1.8MaBP ,羌塘高原的古植被是以麻黄、藜科、蒿等为主的荒漠... 昆仑山垭口羌塘组和三岔河组的孢粉分析表明 ,羌塘高原的干旱环境在早更新世时已经确立 .孢粉反映的古气候以干湿变化为主 ,冷暖变化不明显 ,可能与青藏高原隆起有关 .在 2~ 1.8MaBP ,羌塘高原的古植被是以麻黄、藜科、蒿等为主的荒漠或草原荒漠植被 ,1.8~ 1.3MaBP气候变得比较温和稍湿 ,古植被演变成草原植被 ,在 1~ 0 .6 8MaBP ,本区在构造抬升和冰期气候控制之下植被极不发育 .0 .6 8~ 0 .6 5MaBP可能为一小间冰段 ,古植被为蒿、藜科、麻黄和众多草本植物组成的草原植被 ,羌塘组和三岔河组缺失 6 5 0~ 35 0kaBP的沉积 ,可能仍为荒漠植被 .倒数第二次间冰期时期 ,在三岔河组的沟谷里可能生长着云、冷杉组成的暗针叶林 .随后 ,古气候明显变干 ,针叶林消失 ;6 0kaBP之后 ,气候进一步变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 第四纪 孢粉分析 更新世 植被 环境变化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昆仑山垭口区的植被与环境 被引量:8
11
作者 许清海 阳小兰 +3 位作者 王子惠 张宁佳 李文漪 崔之久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87-393,共7页
昆仑山垭口区小南川剖面和雪水河热水剖面的孢粉分析揭示了该区44000aB.P.以来的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40000aB.P.前,推测昆仑山垭口区为典型的灌木荒漠植被,气候极端干燥。40000-30000aB.P.,气... 昆仑山垭口区小南川剖面和雪水河热水剖面的孢粉分析揭示了该区44000aB.P.以来的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40000aB.P.前,推测昆仑山垭口区为典型的灌木荒漠植被,气候极端干燥。40000-30000aB.P.,气候稍有好转。30000-24000aB.P.为草原荒漠,降水增加。24000-18000aB.P.为末次冰期极盛期,气候干冷。18000-13000aB.P.气候凉偏干。13000-8000aB.P.气候凉干。8000-6000aB.P.为全新世温暖期,但由于植被的滞后现象,本区仍为草原荒漠景观。6000-5000aB.P.,本区可能也存在着中全新世的降温事件。5000-3000aB.P.在全新世大暖期的影响下,小南川附近的植被演变成温性草原植被,并有人类的放牧活动。3000aB.P.以后,气候变凉,草原迅速地演变为灌木和小乔木荒漠植被,其中3000-1000aB.P.为凉干时期,1000aB.P.以后,可能有过一段凉湿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植物生态学 植被 环境 昆仑山垭口区 晚更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红桦林的孢粉学研究
12
作者 李文漪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1990年第2期56-63,共8页
本文是在鄂西神农架山区的红桦林中,进行的孢粉组合与植被关系,及其森林植被历史的实验研究。在孢粉统计中、计算了各种类成分的百分频度、浓度、“R”值及其置信区间。论证了由华山松林——红桦林的植被变化过程,各种植物成分间的生态... 本文是在鄂西神农架山区的红桦林中,进行的孢粉组合与植被关系,及其森林植被历史的实验研究。在孢粉统计中、计算了各种类成分的百分频度、浓度、“R”值及其置信区间。论证了由华山松林——红桦林的植被变化过程,各种植物成分间的生态关系。实验证明,研究当地现代花粉与植物间数量关系,以校正化石花粉数值,对于用孢粉学方法研究历史时期的植被与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桦林 孢粉学 R值 置信区间 森林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MOCVD法制备TiO_2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文军 李文漪 +4 位作者 赵君芙 吴争鸣 武正簧 赵小林 蔡炳初 《微细加工技术》 EI 2000年第3期63-69,共7页
以四异丙醇钛为原料 ,氧气作反应气体 ,高纯氮气作载气 ,采用低压MOCVD法在单晶Si基片上制备出了TiO2 薄膜。研究了基片温度和氧气流量对TiO2 薄膜沉积速率的影响 ,以及基片温度和退火温度对TiO2 薄膜的结构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和喇... 以四异丙醇钛为原料 ,氧气作反应气体 ,高纯氮气作载气 ,采用低压MOCVD法在单晶Si基片上制备出了TiO2 薄膜。研究了基片温度和氧气流量对TiO2 薄膜沉积速率的影响 ,以及基片温度和退火温度对TiO2 薄膜的结构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和喇曼光谱对TiO2 薄膜的结构进行分析。实验表明 :基片温度在1 1 0℃~ 2 5 0℃时制备的TiO2 薄膜是非晶态的 ,在 35 0℃~ 5 0 0℃时制备的TiO2 薄膜为锐钛矿和非晶态混杂结构 ,当基片温度超过 6 0 0℃时开始生成金红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CVD 二氧化钛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怀中国孢粉学和古植物演化学的奠基人徐仁院士
14
作者 刘东生 李文漪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3-494,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孢粉学 古植物演化学 徐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橄榄坝泥炭剖面孢粉分析
15
作者 阳小兰 王子惠 +3 位作者 李文漪 三浦修 石川慎吾 许清海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1998年第2期34-42,共9页
西双版纳橄榄坝泥炭剖面的放射性碳测年和孢粉分析研究表明,该沼泽泥炭堆积始于约7250aB.P.,当时橄榄坝盆地的植被是以千果榄仁和龙脑香科为代表的热带雨林植被,约5690aB.P.在气候变凉干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 西双版纳橄榄坝泥炭剖面的放射性碳测年和孢粉分析研究表明,该沼泽泥炭堆积始于约7250aB.P.,当时橄榄坝盆地的植被是以千果榄仁和龙脑香科为代表的热带雨林植被,约5690aB.P.在气候变凉干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热带雨林逐渐从盆地内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坝 孢粉分析 古植被 泥煤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TiO_2膜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郭清萍 武正簧 +2 位作者 赵君芙 李文漪 李文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3-16,共4页
以四异丙醇钛为原料,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研究TiO2薄膜的沉积条件。采用紫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TiO2膜的光学性质及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TiO2膜在可见光和近红外范围内的折光率为3.1... 以四异丙醇钛为原料,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研究TiO2薄膜的沉积条件。采用紫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TiO2膜的光学性质及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TiO2膜在可见光和近红外范围内的折光率为3.15,比用常压法制备的TiO2膜的折光率高出36.5%。因而,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是制备高折射率的TiO2膜更有效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CVD法 沉积条件 折光率 二氧化钛薄膜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理苯酚溶液的 TiO_2 光催化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武正簧 田芳 +2 位作者 赵君芙 李文漪 郭云霞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247-249,共3页
主要研究了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二氧化钛薄膜在光催化下对苯酚溶液的转化,得出了单位面积薄膜对苯酚溶液转化率的最佳条件,为实际处理含苯酚废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苯酚 二氧化钛薄膜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压法制备TiO_2薄膜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武正簧 李文漪 赵君芙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5期505-507,共3页
主要研究了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减压状态下制备TiO2薄膜,当温度和压力改变时,会影响薄膜的沉积率、晶型及表面形貌。并且根据阿龙尼乌斯公式算得在玻璃片上镀膜其表面反应的平均活化能为57.086kJ/mol.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二氧化钛 薄膜 减压法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压法制备TIO_2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武正簧 吴争鸣 李文漪 《真空与低温》 1999年第3期167-170,共4页
主要研究了减压法制备 T I O2 薄膜过程中氧气及水的变化对薄膜沉积率的影响; 对 T I O2 薄膜生长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为制备优制 T I O2 薄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二氧化钛 薄膜 减压法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D 法 TiO_2 薄膜的制备条件及光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郭清萍 武正簧 +2 位作者 赵君芙 武正榜 李文漪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240-243,共4页
以四异丙醇钛(简称TPT)为钛源物质,采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了TiO2膜,并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沉积条件是影响TiO2膜的沉积率和光学性质的重要因素。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TiO2薄膜的... 以四异丙醇钛(简称TPT)为钛源物质,采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了TiO2膜,并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沉积条件是影响TiO2膜的沉积率和光学性质的重要因素。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TiO2薄膜的透射率在68%~85%之间,折光率n=1.75~2.2,消光系数k=2×10-3~9×10-3,带隙能Eg=0.5~1.87eV,制得的TiO2膜均匀细密,膜厚为200nm~450nm。用x-ray扫描仪测得400℃~700℃时,TiO2膜为锐钛矿结构,400℃以下为无定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二氧化钛薄膜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