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急症与择期手术治疗的病理比较及门脉高压症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文淑 潘登 +8 位作者 李志伟 俞祥海 张宇 孙艳玲 杨建法 徐晨 吴建中 任波 赵景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7-349,共3页
目的比较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PTH)急症与择期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EED)治疗患者围术期肝功能、并发症及肝脏病理改变的差异,并探讨肝硬化PTH肝内微循环改变的细胞生物学机制。方法128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肝硬化PTH行EED病例,其中28例... 目的比较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PTH)急症与择期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EED)治疗患者围术期肝功能、并发症及肝脏病理改变的差异,并探讨肝硬化PTH肝内微循环改变的细胞生物学机制。方法128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肝硬化PTH行EED病例,其中28例因食管胃贲门、底部静脉破裂大出血行急症EED,100例作择期EED治疗。对急症组与择期组的围术期肝功能、影像学资料、术中活检肝组织病理改变作比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中肝星状细胞(HSC)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微管蛋白α、β以及肝组织内皮素1(ET1)的表达变化与肝硬化PTH间的关系。结果急症EED组术前(1周内)门静脉内径和大出血率及术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择期EED组(分别P<0.05,P<0.01),而术后4周肝功能指标比较,除急症EED组ALT、AST高于择期EED组外,两组间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等指标无明显差异;急症EED组85.7%为活动期肝硬化,明显高于择期EED组的21.00%(P<0.01),两组肝组织内均存在门静脉分支及窦周纤维化,肝动脉及门静脉不同程度弹力纤维断裂,血管基底膜非均匀性增厚;与正常对照及CHB肝组织比较,两组肝组织内αSMA强阳性HSC数量均明显增多,HSC及部分肝细胞内微管蛋白α和微管蛋白β表达明显上调,ET1主要见于H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肝硬化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急症 临床 病理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23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文淑 孙艳玲 +7 位作者 潘登 赵妮娜 张宇 周光德 徐晨 李志伟 闫慧颖 赵景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38-639,641,共3页
目的 评估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EED)加脾切除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PH)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并探讨慢性淤血性脾肿大 (CCS)的脾纤维化机制。方法 分析 2 32例肝硬化PH并脾功能亢进实施EED加脾切除术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 ,并... 目的 评估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EED)加脾切除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PH)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并探讨慢性淤血性脾肿大 (CCS)的脾纤维化机制。方法 分析 2 32例肝硬化PH并脾功能亢进实施EED加脾切除术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 ,并采用组织病理观察、抗波形蛋白(Vm)、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及CD6 8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CCS脾纤维化改变。结果  2 32例术后 (出院时)外周血PLT、WBC、PTA及血清Alb指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 (P<0 0 1或P <0 0 5 ) ,仅 2 5 9%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 ,经处理后均痊愈出院。切除脾脏体积 14 2 3 6 7± 738 6 9cm3 ,CCS脾组织内Vm阳性成纤维细胞、α SMA阳性肌纤维母细胞明显增多 ,CD6 8阳性巨噬细胞比例增加。结论 EED加脾切除术是解除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缓解PH、减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注重围手术期及术中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巨噬细胞系统的活化 ,成纤维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肝硬化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脾切除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对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文淑 魏振满 +5 位作者 蔡兰萍 唐丽 任红业 王海滨 李雅 赵雨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乙肝疫苗接种免疫效果的影响及免疫对策。方法选择4个免疫预防接种中心的76例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并以70例同期接受预防接种、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个体作为对照(对照组)。观察2组完成1个标准乙肝疫苗...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乙肝疫苗接种免疫效果的影响及免疫对策。方法选择4个免疫预防接种中心的76例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并以70例同期接受预防接种、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个体作为对照(对照组)。观察2组完成1个标准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程序后1、12、24个月的抗HBs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ELISA法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2、IL-4和IL-10水平。对低/无应答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三角肌肌内注射和皮下+三角肌肌内注射两种方式,以20μg基因重组酵母疫苗进行再次免疫,观察抗HBs阳转率和GMT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在完成1个标准乙肝疫苗接种程序后1个月,血清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2.1%和98.6%(P<0.05),抗HBs GMT分别为106.78mU/ml和167.14mU/ml(P<0.01),低/无应答率分别为19.7%和7.1%。2型糖尿病组血清IFN-γ、IL-2和IL-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低/无应答2型糖尿病患者于完成标准疫苗接种后第1个月采用20μg疫苗复种,皮下+三角肌肌内注射和单纯肌内注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73.3%和60.0%(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是影响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免疫效果的因素之一,其机制可能与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相对减低有关;采用皮下+三角肌肌内注射20μg重组酵母疫苗能够显著提高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乙肝疫苗接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糖尿病 2型 疫苗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Ⅰ期临床耐受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文淑 孙斌 +2 位作者 赵攀 魏振满 刘树红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5年第3期218-224,共7页
目的:评价健康受试者单次和多次口服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的临床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本研究共选取64例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其中54例受试者随机双盲法分配到单次给药试验组,共分7个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33、399、798、1197、1596、1995、2... 目的:评价健康受试者单次和多次口服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的临床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本研究共选取64例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其中54例受试者随机双盲法分配到单次给药试验组,共分7个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33、399、798、1197、1596、1995、2394 mg),每剂量组人数(试验药+安慰剂)分别为4(4+0)、4(4+0)、6(6+0)、10(8+2)、10(8+2)、10(8+2)和10(8+2)例;10例(8+2)受试者进入连续多次给药试验组,给药剂量为一次665 mg,3次/日,连续10 d。给药前后对全部入组受试者的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ECG、凝血功能进行定时检测,并记录生命体征。结果:64例受试者全部完成研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单次给药试验组46例受试者中有9例(19.6%)和安慰剂组8例受试者中有2例(25.0%)均出现了轻度不良反应;连续给药试验组8例受试者中有6例(75%)和安慰剂组2例中有1例(50%)出现轻度不良反应;上述出现的不良反应,受试者均转归,且研究者判断为与试验药物可能无关。结论:健康人体单日单次口服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不超过2394 mg或连续服药665 mg/次,3次/日,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建议Ⅱ期临床试验使用剂量不高于665 mg/次,3次/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 单次给药 多次给药 耐受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酒精性肝病对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文淑 蔡兰萍 刘树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3-49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性肝病对乙肝疫苗接种效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方法选取来自两个免疫接种中心的65例慢性酒精性肝病患者和40例同期接受预防接种、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个体,均按照标准的免疫程序(0、1、6个月)注射重组乙肝疫苗。采用化...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性肝病对乙肝疫苗接种效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方法选取来自两个免疫接种中心的65例慢性酒精性肝病患者和40例同期接受预防接种、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个体,均按照标准的免疫程序(0、1、6个月)注射重组乙肝疫苗。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抗HBs滴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含量。对低应答和无应答的慢性酒精性肝病患者分别以20μg和40μg重组酵母疫苗进行再免疫接种,检测复种后抗HBs滴度。结果慢性酒精性肝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在完成1个标准乙肝疫苗接种程序后1个月,血清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2.3%和97.5%(P<0.05),低/无应答率分别为21.55%和7.5%(P<0.05)。低/无应答的14例慢性酒精性肝病患者中,各有7例分别接受40μg和20μg重组酵母疫苗再接种,前者再接种后抗HBs的阳转率(85.71%)显著高于后者(71.43%,P<0.05)。乙肝疫苗接种前1周及完成接种后1个月时慢性酒精性肝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含量(分别为6.41%±2.34%、7.02%±2.83%)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分别为10.02%±1.83%、10.04%±2.14%,P<0.05)。结论慢性酒精性肝病可能是影响乙肝疫苗接种效果的因素之一,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含量有关。应用40μg重组酵母疫苗可提高慢性酒精性肝病患者乙肝疫苗接种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酒精性 肝炎疫苗 乙型 免疫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人体对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单次给药的耐受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文淑 孙斌 +2 位作者 赵攀 魏振满 刘树红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4年第12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不同剂量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组∶安慰剂组=4∶1)、单剂量递增设计,将5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受试者分为试验组46例、安慰剂组8例。试验组受试者分别... 目的:探讨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不同剂量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组∶安慰剂组=4∶1)、单剂量递增设计,将5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受试者分为试验组46例、安慰剂组8例。试验组受试者分别单剂量口服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133、399、798、1197、1596、1995、2394 mg,给药后定时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心电图、凝血功能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4例受试者均完成研究,试验组46例受试者中有9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占试验组受试者的19.6%);安慰剂组8例受试者中,2例发生了不良反应(占安慰剂组受试者的25-0%),不能除外与试验药物的可能关系,其他受试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健康人体单次服用133~2394 mg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较为安全,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 耐受性 单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6例肝移植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对策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文淑 于丽莎 李文蕙 《传染病信息》 2007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室护理特点、关键性步骤与相应对策。方法对66例实施原位肝移植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所采用的术式,除3例(4.55%)为背驮式外,其余63例(95.45%)均为经典式。术中均未采用体外转流技术。结果本组肝移...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室护理特点、关键性步骤与相应对策。方法对66例实施原位肝移植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所采用的术式,除3例(4.55%)为背驮式外,其余63例(95.45%)均为经典式。术中均未采用体外转流技术。结果本组肝移植手术成功率100%。本组病例手术室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充分了解肝移植术中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的护理特点,做到主动性、预见性护理与配合;不同手术阶段恰当处理低温与保温之间的矛盾,做到科学保温;注意皮肤、出入量、用药及管道等项护理指标的有效实施。结论依据肝移植手术的特点和要求,严格和专业化手术室护理与配合是保证肝移植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护理 手术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抗旱耕作法保水作用效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文淑 荣建东 庞立铁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7年第11期849-850,共2页
对坡耕地地膜覆盖、深松耕法、传统压种和平翻耕法对比试验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深松耕法均具有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在试验区内,可以大力推广这两种耕作措施。
关键词 耕作方法 土壤水分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纤维化机制的研究
9
作者 李文淑 刘旺霞 +4 位作者 赵景民 周光德 王松山 孙艳玲 杨建法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10-713,共4页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以突触素 (SYN)标记 36例AIH患者肝穿刺标本的肝星状细胞(HSC)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SC、Ⅰ型胶原 (ColⅠ)、Ⅳ型胶原(ColⅣ)及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 1(MT MMP 1)的表达 ,原位分...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以突触素 (SYN)标记 36例AIH患者肝穿刺标本的肝星状细胞(HSC)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SC、Ⅰ型胶原 (ColⅠ)、Ⅳ型胶原(ColⅣ)及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 1(MT MMP 1)的表达 ,原位分子杂交方法(ISH)检测MT MMP 1mRNA及组织型金属蛋白酶 1(TIMP 1)mRNA的表达。结果  36例AIH肝组织内SYN阳性HSC主要分布于汇管区、细胞纤维间隔及肝小叶炎症活动部位 ,尤其活动性界面炎部位往往呈聚集性分布 ,周围易见胶原纤维沉积 ,SYN阳性HSC数量与AIH肝组织活动指数 (HAI,Knodell)呈正相关关系。ColⅠ、ColⅣ的表达量随AIH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ColⅣ主要分布于活动性炎症区域并随塌陷窦壁呈聚集性分布 ,ColⅠ主要见于纤维间隔及汇管区内 ,为S5~ 6期 (Knodell)AIH肝组织内主要的细胞外基质 (ECM)成分。MT MMP 1及其mRNA阳性细胞主要见于汇管区周围界面炎及细胞纤维间隔边缘部位间质细胞内 ,周围少部分肝细胞亦呈阳性表达。MT MMP 1及其mRNA表达与AIH肝组织HAI密切相关 ,且随AIH肝纤维化分期而增强 ,于S4~ 5期 (Knodell)表达量最高 ,其后有所下降。AIH肝组织内TIMP 1的表达随肝纤维化的进展大致呈递增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肝纤维化机制 肝星状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232例围手术期及术中护理体会
10
作者 李文淑 张宇 +1 位作者 赵妮娜 吴建中 《传染病信息》 2005年第2期93-94,共2页
本文对23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实施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EED)加脾切除术治疗病例手术前、术中及术后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探讨EED加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PHT门静脉高压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关键环节及注意事宜.
关键词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护理体会 术中 围手术期护理 脾切除术 治疗病例 护理资料 关键环节 手术前 PHT 注意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耕作方法保水增产效应研究
11
作者 李文淑 荣建东 庞立铁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7年第11期851-853,共3页
通过对深松耕法、保水剂、地膜覆盖及增施有机肥4种耕作方法多年定位观测,结果表明:4种耕作方法明显优于传统耕作方法,土壤含水率高4%~10%,产量高3%~30%。是黑龙江省干旱地区可以选择的保墒蓄水增产耕作栽培形式。
关键词 旱地 耕作方法 土壤含水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鳖甲软肝片抗肝纤维化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4
12
作者 赵景民 周光德 +8 位作者 李文淑 王松山 孙艳玲 杨建法 潘登 张玲霞 郭顺根 牛建昭 陈菊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60-562,共3页
目的 研究复方鳖甲软肝片 (FFBJRGP)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 ,为FFBJRGP的临床应用及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Chevallier半定量计分系统、酶图法、免疫组织化学、核酸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等技术方法 ,系统观测高、中、低剂... 目的 研究复方鳖甲软肝片 (FFBJRGP)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 ,为FFBJRGP的临床应用及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Chevallier半定量计分系统、酶图法、免疫组织化学、核酸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等技术方法 ,系统观测高、中、低剂量FFB JRGP治疗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后各时间段肝组织内关键性纤维化指标的变化 ,包括主要细胞外基质 (ECM)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剂(TIMPs)表达量及酶活性 ,肝星状细胞 (HSC)的活化与增殖状况 ,以及MMP和膜型MMP(MT MMP)mRNA的表达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不同剂量FFBJRGP治疗 3个月、6个月结束时及停药后 3个月和 6个月肝组织Chevallier纤维化评分均明显减少(P <0 0 1或P <0 0 5 )。各观察时间段肝组织内TIMP 1和TIMP 2表达量不同程度减少 ,其中高、中治疗剂量组于治疗 3个月结束时降至最低 ,而MMP 2、MMP 13酶降解活性达高峰 ,并维持较高水平至停药后 3个月 ,MMPs和MT MMPs酶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上调 ,肝组织内TGF β1及其mRNA表达、α SMA阳性HSC数量显著减少 ;Ⅰ、Ⅲ、Ⅳ型胶原降解幅度与MMPs及MT MMPs表达量及酶活性大致呈平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植物 药用 机制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鳖甲软肝片抗肝纤维化机制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88
13
作者 周光德 李文淑 +6 位作者 赵景民 孙艳玲 潘登 杨建法 郭顺根 张玲霞 陈菊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63-564,共2页
目的 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 (FFBJRGP)抗人体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6 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FFBJRGP治疗前、后(治疗 6个月 )肝穿组织 ,采用Ishak评分系统进行组织学疗效评价。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 (TUNEL)POD法和α SMA单抗免疫... 目的 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 (FFBJRGP)抗人体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6 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FFBJRGP治疗前、后(治疗 6个月 )肝穿组织 ,采用Ishak评分系统进行组织学疗效评价。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 (TUNEL)POD法和α SMA单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双标记显示肝组织内活化肝星状细胞(HSC)的凋亡状况。结果 与治疗前穿刺肝组织比较 ,FFBJRGP治疗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程度均有明显改善 (均P <0 0 1) ,肝组织内活化HSC数量明显减少 ,而凋亡的活化HSC数量则显著增加 (均P <0 0 1)。结论 抑制HSC活化、促进活化HSC凋亡可能为FFBJRGP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植物 药用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946例行肝穿刺检查肝病病例的临床病理、流行病学及转归的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赵景民 周光德 +8 位作者 孙艳玲 周先志 赵雨来 李文淑 潘登 杨建法 刘树红 黄春 张玲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83-1187,共5页
目的研究1980年1月-2008年6月中国大陆肝脏疾病患者的主要疾病构成谱,临床病理学及流行病学特点,以及部分肝病患者的转归。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与病理学和血清学实验室再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1980年1月-2008年6月主要来自中国大陆31个省市... 目的研究1980年1月-2008年6月中国大陆肝脏疾病患者的主要疾病构成谱,临床病理学及流行病学特点,以及部分肝病患者的转归。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与病理学和血清学实验室再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1980年1月-2008年6月主要来自中国大陆31个省市的25 946例行肝穿刺(简称肝穿)的肝病患者(含1 448例罹患肝病的军人)进行临床、病理、实验室分析研究,并对其中的1 32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为期0.5~18年动态肝穿(2~8次肝穿)随访,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的转归状况。结果本组研究病例中男女比为3∶1,年龄范围41d^91岁(32.3±14.4岁),肝病分布以18~37岁为高峰,其中冀、豫、京、鲁、晋为前5位肝病病例来源地。本组病例诊断肝脏疾病谱涵盖100余种,其中感染与非感染性肝病组分别占73.05%和26.95%。该两大类肝病于2000年后均呈总体上升趋势,其中非感染性肝病升幅更为显著。本组的随访资料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是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的首位相关性肝病,丙型肝炎为肝硬化、肝癌的次位相关性肝病;0.26%的甲型肝炎和0.51%的戊型肝炎病理上存在慢性化病变;1 322例慢性乙型肝炎随访患者中,转归为肝硬化、肝癌的比例分别为15.36%(203例)和1.06%(14例),演变间隔时间分别为46.37±16.93个月和60.29±39.15个月,肝纤维化上升1个S期以上的比例占14.22%(188例),纤维化进展间隔时间为22.20±20.65个月,而肝纤维化程度下降1个S期以上和稳定病例分别占33.36%(441例)和36.01%(476例)。结论本研究基本明确了近28年间中国大陆居民的肝病疾病谱及发病状况,其中不乏疑难或少见病例。本研究阐述了中国大陆主要肝病的一般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并从临床病理角度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慢性乙型肝炎的转归及演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病理学 临床 预后 流行病学 活组织检查 针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Wilson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肝纤维化机制探讨 被引量:25
15
作者 孙艳玲 赵景民 +6 位作者 李文淑 杨建法 潘登 周光德 赵雨来 张鸿飞 朱世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0-302,共3页
目的探讨Wilson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肝纤维化机制。方法对48例临床资料完整并行肝穿刺检查的Wilson病例做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析。采用光镜观察、电镜观察、Rhodanine/Rubeanicacid铜染色及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染色探讨Wilson病的病理... 目的探讨Wilson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肝纤维化机制。方法对48例临床资料完整并行肝穿刺检查的Wilson病例做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析。采用光镜观察、电镜观察、Rhodanine/Rubeanicacid铜染色及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染色探讨Wilson病的病理学特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肝组织内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TIMP2的表达,并以原位末端标记与αSMA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法观测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与凋亡状况。结果本组患者发病年龄10.0±3.8岁,有家族史者29.2%,K F环阳性68.8%,血清铜蓝蛋白和铜氧化酶异常分别为93.0%和95.0%,血清ALT、AST、ALP、及GGT均值分别为正常上限值3.6、3.0、2.7和2.0倍。肝脏主要病变表现为汇管区及小叶内不同程度慢性炎症及界面炎,肝细胞小泡/微泡或大、小泡混合性脂肪变性,77.0%肝细胞内呈较弥漫性铜颗粒沉积,以腺泡I带肝细胞为甚,可见大而不整的凋亡小体、糖原核肝细胞、Mallory小体及嗜伊红颗粒肝细胞;超微观察示肝细胞内可见肿胀或怪异线粒体,溶酶体颗粒增多,并见泡状圆形包涵体。本组病例均存在不同程度肝纤维化,表现为早期汇管区扩大,中期纤维间隔形成及晚期肝硬化改变。活动性病变肝组织内,尤其在铜颗粒沉积明显区域活化HSC数目明显增加,凋亡减少,TIM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 病理学 临床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冠状病毒致多器官感染的在体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景民 周光德 +9 位作者 孙艳玲 王松山 貌盼勇 杨建法 潘登 孟二红 李文淑 周先志 王业东 张泰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97-698,I006,I007,共4页
目的 研究体内SARS冠状病毒(SARS CV)感染的靶细胞 ,为SARS CV致多器官损伤寻找依据。方法 依据SARS CV基因序列 ,合成 3个代表性寡核苷酸探针 ,采用核酸原位杂交和透射电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对 2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死亡病... 目的 研究体内SARS冠状病毒(SARS CV)感染的靶细胞 ,为SARS CV致多器官损伤寻找依据。方法 依据SARS CV基因序列 ,合成 3个代表性寡核苷酸探针 ,采用核酸原位杂交和透射电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对 2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死亡病例进行系统的SARS CV定位、分布及数量研究。结果 SARS病例多器官组织细胞中观测到SARS CV。肺组织内SARS CV主要位于终末细支气管黏膜上皮 ,Ⅰ、Ⅱ型肺泡上皮 ,部分巨噬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个别淋巴细胞胞质内 ,原位杂交示呈全浆型或包涵体型分布 ,肺组织内平均阳性细胞数为每个 2 0 0倍视野 80± 2 5个 ;电镜下病毒颗粒大小为 10 0~ 15 0nm ,低电子密度核心 ,日晕或花环状包膜 ;肾组织内大约 15 %肾小管上皮细胞呈SARS CV阳性 ,以髓质较多 ,肾上腺组织内少部分实质细胞及窦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呈阳性杂交信号 ;胃、肠黏膜上皮及腺上皮细胞内检测到SARS CV颗粒 ,其中浅表 2 / 3黏膜检出率较高 ;电镜下少数心肌细胞内可见较多SARS CV颗粒 ,原位杂交示阳性心肌细胞呈灶性分布 ;胸、腹腔淋巴结内组织细胞 ,窦内皮细胞及极少数淋巴细胞内见SARS CV ;此外 ,少数睾丸曲细精管上皮及间质细胞内检测到SARS CV。结论 SARS CV在体内存在多种靶细胞 ,SARS CV可致以肺脏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冠状病毒 多器官感染 靶细胞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冠状病毒对心脏及其传导系统影响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周光德 赵景民 +6 位作者 王松山 孙艳玲 潘登 杨建法 李文淑 于海丽 张泰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对心脏、尤其是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方法 应用HE、组织化学及核酸原位杂交等方法 ,对 6例SARS死亡患者的心脏组织及其中 1例死者的心脏传导系统进行病理研究。结果 SARS患者的心脏损伤表现为心肌...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对心脏、尤其是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方法 应用HE、组织化学及核酸原位杂交等方法 ,对 6例SARS死亡患者的心脏组织及其中 1例死者的心脏传导系统进行病理研究。结果 SARS患者的心脏损伤表现为心肌细胞空泡变性、萎缩和少数心肌细胞肌浆溶解 ,心肌间质轻度水肿、少量炎细胞浸润及轻度小血管炎 ;Macchiavello染色示心肌细胞胞质内偶见病毒包涵体 ;核酸原位杂交示少部分心肌细胞及心脏传导系统特化心肌细胞内呈现明确的冠状病毒 (SARS CoV)阳性杂交信号。结论 SARS CoV不仅能够感染心肌细胞 ,而且可感染心脏传导系统中的特化心肌细胞 ,可引起心脏轻度病毒性心肌炎性改变。该研究结果为解释临床上SARS患者心律失常和心肌酶谱异常提供了重要的病理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冠状病毒 心脏传导系统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的临床与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孙艳玲 赵景民 +1 位作者 孟欣 李文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62-665,共4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AIH-PBCO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7例临床资料完整、行肝穿刺检查的AIH-PBCOS病例进行临床资料、生化检查和血清自身抗体指标分析,并与117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和85例原发性胆汁...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AIH-PBCO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7例临床资料完整、行肝穿刺检查的AIH-PBCOS病例进行临床资料、生化检查和血清自身抗体指标分析,并与117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和8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作比较,采用HE染色、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染色,结合CK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探讨其病理学特点,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肝组织内CD3、CD4、CD8、CD20、CD25、CD57和CD68阳性细胞数量、比例和分布状况。结果该组AIH-PBCOS病例占总的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8·4%,男女比例为1∶8·5,平均发病年龄39·3岁,其中血清ANA与抗M2抗体双阳性病例占52·9%(9/17),所有病例血清ALT、AST、TBIL、ALP、γ-Glo、IgG和IgM均较明显升高。病理学观察见汇管区与肝腺泡内以单个核细胞为主的较多炎细胞浸润,其中易见浆细胞的聚积性浸润。可见不同时期小胆管损伤或细胆管反应性增生并侵蚀肝界板。肝组织内CD3+、CD4+、CD8+、CD20+、CD25+、CD57+及CD68+细胞数增加,其中CD3+、CD8+及CD68+细胞比例偏高,尤以损伤小胆管及肝细胞周围为著。结论中国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群中存在少数(本组病例8·4%)AIH-PBCOS,该重叠综合征具有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双重病理特征性改变,细胞免疫为主的免疫性损伤可能是其主要的免疫病理损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48例中国军人肝穿病例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景民 孙艳玲 +3 位作者 周光德 李文淑 张玲霞 周先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01-905,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军人肝病患者的肝病疾病谱、发病状况、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预后转归,为我国军人肝脏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内外最新肝脏疾病诊疗标准指南,对1981年1月-2007年12月来自某大型医院收治的1448例军人肝穿... 目的研究中国军人肝病患者的肝病疾病谱、发病状况、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预后转归,为我国军人肝脏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内外最新肝脏疾病诊疗标准指南,对1981年1月-2007年12月来自某大型医院收治的1448例军人肝穿病例的临床、实验室、病理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评价和统计学分析,其中37·36%(541例)的病例进行了6个月~5年的临床随访,5·80%(84例)进行了二次肝穿临床病理追踪随访。结果该组男女比为13·63:1,年龄26·22±8·98(18~73)岁,陆、海、空、二炮及武警官兵分别占98·27%、0·62%、0·21%、0·41%和0·35%,其中鲁、豫、冀、川和苏籍官兵所占比例位居前五位,战士与军官之比为1:0·42。本组病例中肝病疾病谱涵盖30余种,急、慢性肝病之比为0·46:1,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62·02%,其中37·98%的病例肝穿前临床未提示诊断,后经肝穿病理确诊。本组病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及作业环境类毒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多种遗传代谢性肝病、酒精性肝病和其他肝病分别占69·75%、5·73%、2·35%、1·73%、1·66%、1·31%和17·47%。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感染性肝病中,感染途径包括战友间、亲属间、军营外饮食、创伤或患病输血(或血制品)及未明确分别为26·85%、12·14%、3·70%、0·85%及56·45%。本组病例中病毒性肝病组和非病毒性肝病组主要肝功能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分析结果为:ALT:390·83±218·95U/L,232·30±135·97U/L(P<0·05);AST:306·28±223·32U/L,153·2±120·13U/L(P<0·01);TBIL:40·75±15·68μmol/L,129·57±59·70μmol/L(P<0·01);ALP:137·9±55·38U/L,175·53±42·63U/L(P>0·05)和GGT:107·468±53·73U/L,115·7±60·78U/L(P>0·05)。本组病例出院时治疗状况分析,治愈67·47%、好转29·01%、无效2·00%、死亡1·52%。随访病例预后转归分析显示康复、好转、恶化、死亡分别占74·31%、23·84%、1·11%、0·74%。结论病毒性肝病、脂肪性肝病、药物及作业环境类毒物性肝病是过去27年来危害中国军人健康的主要肝病病种,且近10年来非病毒性肝病发病率呈上升态势;中国军人肝病患者的年龄、性别、兵种、职别及入伍地具有一定的结构特点。中国军人感染性肝病中主要感染途径为战友间、亲属间、军营外饮食等;肝穿病理检查是明确各类肝病,尤其是临床诊断未明或疑难性肝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几种主要肝病在血清学检查指标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我军各种肝病患者经规范化治疗后整体转归较好,对部队战斗力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军事人员 病理学 临床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肝纤维化伴Caroli病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熊璐 赵景民 +6 位作者 周光德 郭晓东 梁丽 赵雨来 李文淑 刘树红 韦立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肝纤维化伴Caroli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6例先天性肝纤维化伴Caroli病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HE染色和组织化学染色等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6例先天性肝纤维化伴Caroli病患者平均年龄为7.8岁,男女比例为2:4。... 目的探讨先天性肝纤维化伴Caroli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6例先天性肝纤维化伴Caroli病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HE染色和组织化学染色等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6例先天性肝纤维化伴Caroli病患者平均年龄为7.8岁,男女比例为2:4。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乏力(5/6),肝脾大(5/6)。3例患者伴有门脉高压,2例伴双肾实质弥漫性损害,1例伴肝功能异常。肝组织学特征为汇管区周围纤维化,纤维间隔中大量胆管上皮增生,管腔囊状扩张,胆管内胆汁淤积,炎细胞浸润,肝组织内可形成假小叶结构,但多数肝细胞排列尚有序。结论先天性肝纤维化伴Caroli病以青少年多见,汇管区纤维化、胆管增生扩张并结合临床资料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CAROLI病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