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7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卫生资源地区青春期女孩监护人HPV及HPV疫苗知晓率与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卢林丽 党乐 +9 位作者 赵艳霞 郑睿敏 李成 赵宇倩 王岩 丁晗玥 方佳琦 刘静怡 庞海玉 朱兰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5年第4期7-14,共8页
目的本研究是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大规模宫颈癌防控研究,分析低卫生资源地区青春期女孩监护人对人乳头瘤病毒(HPV)及HPV疫苗的认知、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疫苗接种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于2022年7月至2024年4月采用横断面研... 目的本研究是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大规模宫颈癌防控研究,分析低卫生资源地区青春期女孩监护人对人乳头瘤病毒(HPV)及HPV疫苗的认知、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疫苗接种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于2022年7月至2024年4月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开展,在甘肃合作市、四川甘孜县和新疆托里县和山西武乡县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监护人基本人口学信息、HPV及HPV疫苗的知晓情况、接种意愿等。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有效问卷623份,监护人对HPV和HPV疫苗的知晓率分别为76.73%和88.60%。针对监护人HPV知晓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35~39岁比45岁及以上的监护人HPV知晓率高(OR=1.911,95%CI:1.039~3.513);汉族比少数民族高(OR=2.332,95%CI:1.489~3.653);与小学及以下学历的监护人相比,初中与高中及以上学历HPV知晓率较高(OR=4.553,95%CI:2.618~7.919、OR=5.282,95%CI:2.878~9.693);已婚状态比其他婚姻状态HPV知晓率高(OR=2.416,95%CI:1.333~4.380);男性低于女性监护人(OR=0.559,95%CI:0.351~0.889)。针对监护人HPV疫苗知晓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35~39岁及40~44岁的监护人与45及以上的监护人相比HPV疫苗知晓率较高(OR=2.430,95%CI:1.118~5.284、OR=2.778,95%CI:1.151~6.702)、初中与高中及以上学历较小学及以下学历高(OR=4.874,95%CI:2.477~9.588、OR=14.702,95%CI:5.699~37.928);汉族(OR=3.864,95%CI:1.943~7.684)的监护人知晓HPV疫苗的可能性较少数民族高;男性(OR=0.320,95%CI:0.173~0.593)监护人HPV疫苗知晓率相对女性较低。接种意愿方面,99.64%监护人愿意接种HPV疫苗,71.20%倾向二价疫苗。53.44%监护人可接受疫苗价格低于300元/每剂。监护人希望获取HPV疫苗信息的途径以医生咨询(86.41%)和权威讲座(81.70%)为主。结论研究表明,青春期女孩监护人对HPV及HPV疫苗认知水平及接种决策受性别、民族、学历等多因素影响,建议针对男性、少数民族及低学历人群制定更为精准宣教策略,并通过价格补贴等形式提升接种可及性,以提高我国HPV疫苗接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监护人 知晓率 接种意愿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想集团智能化转型的价值攀升路径及价值创造效果研究
2
作者 张莉娟 李成 《当代会计》 2025年第1期177-179,共3页
随着近年来智能制造成本的下降,以及算法、算力的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一种全新的劳动力,产生了巨大的价值。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智能化转型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有利地位和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有力手段。以联想集团为例,探索了其... 随着近年来智能制造成本的下降,以及算法、算力的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一种全新的劳动力,产生了巨大的价值。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智能化转型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有利地位和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有力手段。以联想集团为例,探索了其智能化转型的价值攀升路径,分析了其智能化转型的价值创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转型 价值攀升路径 价值创造 联想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解酶基因BGIOSGA023826在稻瘟菌侵染过程中的抗病表型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婕 赵龙缘 +5 位作者 潘凝辉 管丽蓉 杜云龙 李成 王云月 谢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4607-4618,共12页
【目的】月亮谷(Acuce)是云南重要的地方水稻种质资源,也是目前元阳哈尼梯田的主栽品种,种植历史已逾百年,却未曾有过稻瘟病大流行的发生。探索其对稻瘟病的抗性机制,明确参与抗性反应过程功能基因的种类、数量、表达特征及其表型效应,... 【目的】月亮谷(Acuce)是云南重要的地方水稻种质资源,也是目前元阳哈尼梯田的主栽品种,种植历史已逾百年,却未曾有过稻瘟病大流行的发生。探索其对稻瘟病的抗性机制,明确参与抗性反应过程功能基因的种类、数量、表达特征及其表型效应,有助于保护和利用水稻地方品种。【方法】以前期月亮谷-稻瘟菌互作转录组中筛选到与抗病表型高度相关的候选基因BGIOSGA023826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然后通过构建过表达载体进行农杆菌遗传转化,获得过表达植株,并进行过表达植株阳性鉴定和抗病表型分析,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过表达植株PR基因表达分析,以及通过酶联免疫测定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候选基因BGIOSGA023826为一个水解酶基因,编码354个氨基酸,是不稳定疏水蛋白且不存在跨膜域,不属于膜蛋白,为非分泌性蛋白;与日本晴相比,BGIOSGA023826过表达植株对稻瘟病的抗性显著增强;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接种后,与日本晴相比,PR基因PR1b、OsNPR1、OsAOS2和转录因子基因WRKY45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R1b及茉莉酸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OsAOS2在12 hpi表达量持续上调;转录因子基因WRKY45表达量在24 hpi显著上调,至36 hpi时达到峰值,比日本晴上调近2倍;内源激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JA含量在12 hpi升高至263.88 pmol·L^(-1),到36 hpi时达到高峰304 pmol·L^(-1);水杨酸(SA)含量在24 hpi升高至186.5 pmol·L^(-1),36 hpi时达到峰值198.88pmol·L^(-1);活性氧(ROS)含量也持续上升,且当ROS在36 hpi达到峰值时,丙二醛(MDA)含量也从40.43 nmol·g^(-1)增至53.94 nmol·g^(-1);而过表达植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各接种时段活性差异不大,但在日本晴中呈现上升趋势。【结论】明确了水解酶基因BGIOSGA023826与PR基因及内源激素含量在稻瘟菌侵染初期的时空表达关系,证明其参与了月亮谷对稻瘟菌侵染的抗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水稻地方品种 抗病相关基因 遗传转化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日宇航业绩承诺衍生风险研究
4
作者 李成 王立杰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4年第1期79-81,共3页
业绩承诺制度作为保障企业并购重组中企业并购方以及中小股东权益的强制性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对企业决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标的企业对于完成业绩承诺的追求诱发了企业承诺衍生风险。本文通过研究明日宇航在完成业绩承诺指标过程中... 业绩承诺制度作为保障企业并购重组中企业并购方以及中小股东权益的强制性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对企业决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标的企业对于完成业绩承诺的追求诱发了企业承诺衍生风险。本文通过研究明日宇航在完成业绩承诺指标过程中的衍生风险,探讨如何在应收款型、经营短视以及财务舞弊等方面识别业绩承诺衍生风险;分别从并购前的信息收集、业绩承诺指标设置和业绩承诺期间的监管等三方面探索科学的防范手段和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绩承诺 衍生风险 明日宇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在蛋鸡饲粮中有效能值的测定及其净能预测模型的构建
5
作者 潘敏慧 李成 +6 位作者 张海军 班志彬 陈思淼 梁浩 闫晓刚 赵晓东 赵敬慧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44-2355,共12页
本试验采用间接测热法结合套算法测定不同来源玉米在产蛋高峰期海兰褐蛋鸡饲粮中的有效能值并建立基于理化指标的玉米净能(NE)预测模型。选取54周龄体重为(1898.32±114.12)g、产蛋率为(90.74±1.31)%的海兰褐蛋鸡共72只,随机分... 本试验采用间接测热法结合套算法测定不同来源玉米在产蛋高峰期海兰褐蛋鸡饲粮中的有效能值并建立基于理化指标的玉米净能(NE)预测模型。选取54周龄体重为(1898.32±114.12)g、产蛋率为(90.74±1.31)%的海兰褐蛋鸡共72只,随机分为6个组(1个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组和5个玉米替代比例为30%的试验饲粮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试验鸡在舍内笼养,预试期10 d,正试期12 d,其中正试期分为3期,每期4 d(适应1 d,呼吸测热3 d)。每期试验中,从每组中选择4只试验鸡,称重后分别放入呼吸测热装置的12个代谢室(每个代谢室2只),每2个代谢室对应l种饲粮,间接测热和消化代谢试验同时进行。结果显示:1)5种玉米的表观代谢能(AME)分别为15.09、14.18、14.67、14.33和14.28 MJ/kg DM,NE分别为10.90、10.33、10.82、10.47和10.44 MJ/kg DM,NE/AME分别为72.17%、72.84%、73.71%、72.99%和73.11%。2)玉米的NE预测方程为NE=-0.001+0.57×AME+0.606×粗脂肪+0.088×粗纤维(R 2=0.987,P<0.01)。交叉验证显示本试验所得蛋鸡玉米的NE预测模型准确性较高,利用该模型可根据AME、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预测玉米的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净能 间接测热法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白粉病病原鉴定及其系谱分析
6
作者 李梅方 唐国文 +3 位作者 刘正杰 王一 李成 董玉梅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3,共10页
【目的】鉴定和分析苦荞白粉病病原菌,并确定其在白粉菌系谱中的位置。【方法】通过孢子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核糖体大亚基(ribosomal large subunit,LSU)序列系统发育树... 【目的】鉴定和分析苦荞白粉病病原菌,并确定其在白粉菌系谱中的位置。【方法】通过孢子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核糖体大亚基(ribosomal large subunit,LSU)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对苦荞白粉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多序列比对和聚类分析。【结果】苦荞白粉病病原菌鉴定为蓼白粉菌(Erysiphe polygoni);经ITS多序列比对和聚类分析发现该白粉菌(607 bp,MW494930.1)与甜荞上的白粉菌(E.polygoni,KP076437.1)相似性为100.00%,与大黄、酸模、蓼、竹节蓼、珊瑚藤等蓼科植物上的16个菌株ITS扩增片段相似性均高于98.83%;基于LSU序列扩增获得1条长度为910 bp的片段(OK490143),与酸模上的白粉菌(E.polygoni,MT361769.1)序列相似性为99.89%。【结论】本研究将侵染苦荞的白粉菌鉴定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白粉菌目(Erysiphales)白粉菌属(Erysiphe)蓼白粉菌(E.polygoni)。研究结果可为苦荞白粉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白粉菌 病原鉴定 系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添加剂对紫穗槐青贮发酵品质和体外发酵粗蛋白降解率的影响
7
作者 房晨 王宣力 +3 位作者 潘敏慧 金一 高青山 李成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7-15,共9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剂对紫穗槐青贮发酵品质和体外发酵粗蛋白降解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共设5个组,CK(对照)组无任何添加,各试验组,分别添加乳酸菌(LAB组)、糖蜜(M组)、乳酸菌+糖蜜(LAB-M组)、纤维素酶(CE组),每组3个重复。青...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剂对紫穗槐青贮发酵品质和体外发酵粗蛋白降解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共设5个组,CK(对照)组无任何添加,各试验组,分别添加乳酸菌(LAB组)、糖蜜(M组)、乳酸菌+糖蜜(LAB-M组)、纤维素酶(CE组),每组3个重复。青贮60 d后,测定青贮紫穗槐饲料的发酵品质,在体外发酵48 h时测定体外发酵粗蛋白降解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紫穗槐青贮发酵品质。结果表明:①在感官评定中,各试验组的总分均显著高于CK组(P<0.05),其中,LAB-M组的总分最高;②在费氏评分上,各试验组的总分均显著高于CK组(P<0.05),所有组丁酸评分均为满分;③各试验组的pH、丙酸、乳酸/乙酸值和氨态氮/总氮均与CK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LAB-M组的pH最低;④LAB-M组和M组显著降低了青贮紫穗槐的缩合单宁(con⁃densed tannin,CT)含量(P<0.05);⑤发酵48 h后,仅LAB-M组和CE组的体外发酵粗蛋白降解率与CK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⑥经过最后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得出综合排名为CE组>M组>LAB-M组>LAB组>CK组。综上所述,添加乳酸菌、糖蜜、乳酸菌+糖蜜、纤维素酶可以改善紫穗槐青贮发酵品质,其中糖蜜、纤维素酶、糖蜜+乳酸菌是适合用作提高紫穗槐发酵品质的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品质 纤维素酶 糖蜜 体外发酵 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天星茎腐病中一种新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8
作者 周云莹 Sauban Musa Jibril +4 位作者 王玲 朱玺燊 王一 张力敏 李成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2-999,共8页
满天星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鲜切花配花之一,茎腐病是满天星的一种常见病害,严重时导致植株枯萎死亡,影响鲜花的观赏性和利用价值,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2021年3月,笔者在云南省昆明市海口镇发现满天星茎腐病,该病主要为害茎基部,表现为茎... 满天星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鲜切花配花之一,茎腐病是满天星的一种常见病害,严重时导致植株枯萎死亡,影响鲜花的观赏性和利用价值,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2021年3月,笔者在云南省昆明市海口镇发现满天星茎腐病,该病主要为害茎基部,表现为茎基部腐烂和萎蔫。为明确其病原,本研究对满天星茎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柯赫氏法则证明该分离物可造成满天星组培苗和盆栽苗表现出与田间病株相似的症状,经接种后获得的分离物与田间自然发病的分离物一致。通过形态学鉴定,分离物能产生大量致密的气生菌丝,颜色从白色到淡橙色或黄色不等,菌落背面有暗红色色素沉积。显微镜观察发现其分离物的分生孢子呈镰刀形,腹面较平直,背侧呈拱形,具有3~6个隔膜,分生孢子大小为(21.1~57.9)μm×(2.7~5.1)μm(n=100),未见小型分生孢子,形态学上与镰刀菌属病原真菌相似。通过对其ITS基因序列与形态学鉴定,将分离物初步确定为禾谷镰孢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为进一步确定亚种,使用翻译延伸因子(TEF-1α)序列进行测序,发现该分离物与南方镰孢菌(F.meridionale)的同源性达100%。因此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满天星茎腐病的病原确定为南方镰孢菌。目前国内尚未发现由南方镰孢菌侵染为害满天星茎部的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结果将为防治满天星病害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天星 茎基腐 南方镰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川草乌合剂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肖登 王建丁 +4 位作者 赵多明 王晓怀 张雪玲 王俊玲 李成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9期16-20,共5页
目的:探究复方川草乌合剂对小鼠的肝肾毒性及其镇痛抗炎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复方川草乌合剂低(0.33 g/mL)、中(0.66 g/mL)、高(1.32 g/mL)剂量组与正常+复方川草乌合剂高剂量组,每组8只。正常组小鼠... 目的:探究复方川草乌合剂对小鼠的肝肾毒性及其镇痛抗炎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复方川草乌合剂低(0.33 g/mL)、中(0.66 g/mL)、高(1.32 g/mL)剂量组与正常+复方川草乌合剂高剂量组,每组8只。正常组小鼠不造模,其余各组用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于小鼠足底皮下注射染毒造模,复方川草乌合剂各剂量组灌胃相应剂量复方川草乌合剂,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双蒸水。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小鼠机械刺激痛阈值和热辐射痛阈值;干预7天后观察各组小鼠肝脏及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胱甘肽氨基转移酶(glutathione aminotransferase,AST)、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肌酐(creatinine,CRE)、尿酸(uric acid,UA)、尿素氮(UREA)含量以及足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川草乌合剂以剂量依赖性提高CFA诱导小鼠的机械痛阈值和热辐射潜伏时间(P<0.05);正常组及正常+复方川草乌合剂高剂量组小鼠肝细胞呈放射状排列,未见明显异常,肝小叶结构清晰,肾小管整体结构完整;各组小鼠血清ALT、AST、DB、TB及CRE、UA、UREA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复方川草乌合剂中、高剂量组小鼠足组织IL-1β含量降低(P<0.05)。结论:复方川草乌合剂对CFA致慢性炎症性疼痛小鼠具有镇痛抗炎作用,且无耐受性,无明显肝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川草乌合剂 肝肾毒性 镇痛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某市居民用药现状调查与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晨恺 李鹏 +6 位作者 邓尚轩 张亚杰 杨舒婷 张彤宇 李泊羲 刘力宏 李成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8期122-126,共5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某市居民用药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改善居民用药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3年8月,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选取甘肃省某市18岁以上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横断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信息、用药知识、用药行为及合... 目的了解甘肃省某市居民用药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改善居民用药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3年8月,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选取甘肃省某市18岁以上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横断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信息、用药知识、用药行为及合理用药宣传教育活动的参与及需求情况。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来探索居民基本信息对用药风险的影响。结果甘肃省某市居民用药知识平均得分为(111.76±16.69)分,用药行为平均得分为(93.18±11.06)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民用药知识的影响因素是受教育程度、职业状况和家庭年收入(P<0.05);用药行为安全性受性别和户籍所在地的影响(P<0.05)。结论甘肃省某市居民用药知识和行为良好,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提示未来应加强对重点人群药物安全的教育,从而提高居民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药风险 用药知识 用药行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多糖和亚硒酸钠对镉致大鼠肝毒性的拮抗作用研究
11
作者 肖登 张永欣 +2 位作者 王婷 王俊玲 李成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4期4-7,共4页
目的:探究枸杞多糖(LBP)和亚硒酸钠(Na_(2)SeO_(3))对镉(Cd)致大鼠肝毒性的拮抗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dCl_(2)组、LBP组、Na_(2)SeO_(3)组、LBP联合Na_(2)SeO_(3)组,每组8只。对照组不造模,其余四组腹腔注射CdCl_(2)... 目的:探究枸杞多糖(LBP)和亚硒酸钠(Na_(2)SeO_(3))对镉(Cd)致大鼠肝毒性的拮抗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dCl_(2)组、LBP组、Na_(2)SeO_(3)组、LBP联合Na_(2)SeO_(3)组,每组8只。对照组不造模,其余四组腹腔注射CdCl_(2)染毒。染毒1 h后,对照组和CdCl_(2)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LBP组、Na_(2)SeO_(3)组分别给予LBP、Na_(2)SeO_(3)灌胃,LBP联合Na_(2)SeO_(3)组给予LBP和Na_(2)SeO_(3)灌胃,每日染毒和灌胃各进行1次,共干预35 d。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病理改变,测定大鼠肝组织Cd含量;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B)及总胆红素(TB)的含量以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苹果酸脱氢酶(MDH)、琥珀酸脱氢酶(SDH)、铁调节蛋白(IRP-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dCl_(2)组、LBP组和Na_(2)SeO_(3)组相比,LBP联合Na_(2)SeO_(3)组肝细胞排列更紧密,细胞核更清晰可见,肝小叶中央静脉无淤血。相比CdCl_(2)组,LBP联合Na_(2)SeO_(3)组能降低Cd在大鼠肝脏的蓄积(P<0.05)。LBP联合Na_(2)SeO_(3)组与CdCl_(2)组相比,血清ALT、AST水平降低(P<0.05);LBP联合Na_(2)SeO_(3)组与CdCl_(2)组相比,大鼠肝脏组织中SOD、GSH-Px水平显著升高,MDA降低(P<0.05);LBP联合Na_(2)SeO_(3)组大鼠肝脏组织中MDH、SDH、IRP-1、GPX4的蛋白表达水平较CdCl_(2)组、LBP组和Na_(2)SeO_(3)组升高(P<0.05)。结论:LBP和Na_(2)SeO_(3)联合干预可能通过增强大鼠肝脏的抗氧化能力拮抗Cd诱导的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镉 枸杞多糖 亚硒酸钠 肝脏损伤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开放性能否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12
作者 李成 黄子敖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崛起,数字化转型作为其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已成为当下理论研究的热点。以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CEO开放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CEO开放性能够推动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CE...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崛起,数字化转型作为其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已成为当下理论研究的热点。以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CEO开放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CEO开放性能够推动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CEO权力在CEO开放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机制检验发现,CEO开放性通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增强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而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发现,CEO开放性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在经济发达地区更强。研究揭示了CEO开放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为公司高管治理和结构优化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开放性 数字化转型 CEO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配体蛋白聚糖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研究
13
作者 王建丁 王婷 +4 位作者 肖登 张雪玲 马超 王俊玲 李成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2期9-17,共9页
目的探讨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在胃癌患者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细胞系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与GEPIA数据库分析SDC-1在胃癌组织与正常胃组织中的差异化表达水平,TIMER数据库分析胃癌肿... 目的探讨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在胃癌患者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细胞系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与GEPIA数据库分析SDC-1在胃癌组织与正常胃组织中的差异化表达水平,TIMER数据库分析胃癌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与SDC-1表达的关系,蛋白印迹法验证SDC-1在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通过质粒转染构建SDC-1敲除/过表达的胃癌细胞系,应用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染色(EdU)、集落形成、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EdU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共培养后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IHC结果显示,胃癌患者癌组织中SDC-1表达水平高于癌旁对照正常组织(P<0.05);GEPIA数据库中分析结果显示,相比正常胃黏膜组织,SDC-1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P<0.05)。TIMER数据库分析提示,SDC-1的表达水平与CD8^(+)T细胞、CD4^(+)幼稚T细胞、效应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M1巨噬细胞呈负相关关系,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呈正相关关系(P<0.05);蛋白印迹法结果显示,相比GES-1细胞,SDC-1在胃癌细胞中呈高表达;CCK8、EdU、集落形成、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干扰SDC-1后胃癌HGC-27细胞的增殖、迁移、集落形成和侵袭能力降低(P<0.05),MKN-45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而过表达SDC-1后胃癌AGS细胞的增殖、迁移、集落形成和侵袭能力提高(P<0.05);与过表达SDC-1的AGS细胞共培养后,AGS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增加(P<0.05)。结论SDC-1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呈高表达,高表达的SDC-1与胃癌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浸润相关;干扰SDC-1的表达可抑制胃癌细胞功能的发挥,过表达及共培养体系脱落型SDC-1能够促进胃癌细胞生长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配体蛋白聚糖1 胃癌 细胞功能 生物靶标 肿瘤微环境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健康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14
作者 李成 《安徽教育科研》 2025年第3期101-103,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在提升。食品制作与加工的方式在变化,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在变化,食品安全、身体健康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青少年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健康状况备受人们关注,科学的饮食与规律...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在提升。食品制作与加工的方式在变化,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在变化,食品安全、身体健康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青少年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健康状况备受人们关注,科学的饮食与规律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营养健康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本文以高中生物教材为依托,提出几种在教学中渗透营养健康教育的方法,为教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健康 高中生物 教学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避雨栽培模式对葡萄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和植株冠层温湿度的影响 被引量:68
15
作者 杜飞 朱书生 +6 位作者 王海宁 何霞红 杨敏 邓维萍 陈尧 李成 朱有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7-184,共8页
在云南高原葡萄主要产区弥勒县进行了8种不同规格的避雨栽培模式对主要葡萄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对葡萄品质和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变化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凡是能有效避免雨水淋到葡萄植株上的避雨栽培模式均能有效地控制葡萄霜霉病、... 在云南高原葡萄主要产区弥勒县进行了8种不同规格的避雨栽培模式对主要葡萄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对葡萄品质和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变化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凡是能有效避免雨水淋到葡萄植株上的避雨栽培模式均能有效地控制葡萄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等重要病害的发生危害,但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差。各种模式的避雨栽培均能明显改变葡萄植株冠层的微气象条件。不同模式的避雨棚均能明显增加植株冠层的温度和昼夜温差,日最高温很少高于32℃。湿度监测结果表明,晴天各种避雨栽培模式下植株冠层的平均湿度均大于露天栽培,但植株冠层最高相对湿度均小于90%;雨天避雨栽培植株冠层的平均湿度小于露天栽培,相对湿度均小于95%,均不会导致棚内湿度过高而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各种避雨栽培模式对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的改变也不会影响葡萄植株和果实的生长,还能提升葡萄的含糖量和外观品质,增加商品价值。综合本文的研究表明,在云南省特殊的高原葡萄产区采用适宜的避雨栽培模式可以有效调控葡萄植株冠层微气候因子,从而达到控制葡萄病害,提升葡萄品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雨栽培 微气候环境 霜霉病 白粉病 白腐病 炭疽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酵母分泌蛋白组的计算机分析 被引量:29
16
作者 杨静 李成 +7 位作者 王云月 朱有勇 李进斌 何霞红 刘林 业艳芬 周晓罡 唐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6-522,共7页
结合计算机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采用组合的信号肽分析软件 SignalP v3.0、TargetP v1.01、Big-PI predictor 和 TMHMM v2.0 对已公布的 6 700 个酿酒酵母(Saccaromyces cerevieiae)基因的 N-端氨基酸序列进行信号肽分析,同时系统分... 结合计算机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采用组合的信号肽分析软件 SignalP v3.0、TargetP v1.01、Big-PI predictor 和 TMHMM v2.0 对已公布的 6 700 个酿酒酵母(Saccaromyces cerevieiae)基因的 N-端氨基酸序列进行信号肽分析,同时系统分析了信号肽的类型及结构。结果表明,在 6 700 个酿酒酵母蛋白中,163 个为Sec-信号肽分泌蛋白,经 Sec 途径分泌。在 163 个分泌蛋白中,有 47 个的信号肽没有典型的 N-区,仅有 H-区和C-区,其余 116 个分泌蛋白的信号肽包含完整的 3 个区,即 N-区、H-区和 C-区。比较了酿酒酵母与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分泌蛋白信号肽的氨基酸组成顺序,表明酿酒酵母与白假丝酵母菌的信号肽的氨基酸组成和顺序差异很大,两者信号肽长度分布范围、氨基酸种类及其出现频率大体一致。在酿酒酵母分泌蛋白中出现了少数氨基酸组成完全一致的信号肽,为进一步确认具有相同信号肽的分泌蛋白是否具有同源性,分别采用 BLAST 2SEQUENECES 和 CLUSTAL W 对具有相同信号肽的分泌蛋白进行了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具有相同信号肽的分泌蛋白同源性非常高,氨基酸组成也非常保守。由此可以推断,编码这些分泌蛋白的基因属于旁系同源基因(paralogous)。酿酒酵母作为一种模式生物,以其诸多的优点,被认为是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蛋白 信号肽 白假丝酵母菌 表达 宿主 白及 酿酒酵母 外源蛋白 氨基酸序列 氨基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溶菌酶基因水稻稻瘟病抗谱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许明辉 李成 +3 位作者 李进斌 谭学林 田文忠 唐祚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7-392,共6页
用来源于云南各地属于 4 8个稻瘟病菌 (Magnaporthegrisea)生理小种的 6 3个菌株 ,对受体品种南 2 9及其 10个T0 代转溶菌酶基因水稻植株繁衍的 36个T5代品系进行温室接种鉴定。结果表明 ,受体品种南 2 9对38.1%的菌株 (2 4个 )表现抗... 用来源于云南各地属于 4 8个稻瘟病菌 (Magnaporthegrisea)生理小种的 6 3个菌株 ,对受体品种南 2 9及其 10个T0 代转溶菌酶基因水稻植株繁衍的 36个T5代品系进行温室接种鉴定。结果表明 ,受体品种南 2 9对38.1%的菌株 (2 4个 )表现抗病 ,转基因品系对 72 %以上的菌株表现抗病 ,对稻瘟病的抗性比对照大幅度提高 ,证明溶菌酶基因对稻瘟病具有一定的广谱抗性 ;不同T0 代植株甚至同一植株繁衍的品系对稻瘟病的抗性并不相同。大田稻瘟病诱发鉴定结果证实 ,转基因水稻叶稻瘟和穗稻瘟抗性均比受体对照大幅度提高 ,但抗叶稻瘟的转基因品系不一定抗穗颈稻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稻瘟病菌 抗性 溶菌酶基因 转基因 抗病育种 接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丁质酶-葡聚糖酶双价基因导入滇型杂交稻恢复系提高稻瘟病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许明辉 唐祚舜 +5 位作者 谭亚玲 田颖川 李成 张树华 陈正华 田文忠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0-334,共5页
将含有菜豆 (Phaseoluslimensis)几丁质酶基因和烟草 (Nicotianatabacum) β 1,3 葡聚糖酶基因的pBLGC(16 5kb)质粒用基因枪法导入滇型杂交稻 (OryzasativaL .ssp .japonica)恢复系“南 2 9”中 ,总计获得 93个转化再生植株 ,以β 1,3... 将含有菜豆 (Phaseoluslimensis)几丁质酶基因和烟草 (Nicotianatabacum) β 1,3 葡聚糖酶基因的pBLGC(16 5kb)质粒用基因枪法导入滇型杂交稻 (OryzasativaL .ssp .japonica)恢复系“南 2 9”中 ,总计获得 93个转化再生植株 ,以β 1,3 葡聚糖酶基因制备探针对T1 代株系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 ,17个株系为杂交阳性 ,证实外源基因完整结构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 ;连续多代的PCR追踪检测证实外源基因已遗传至T4 代 ;对所获得的 6个PCR检测阳性T4代品系进行了稻瘟病菌 (Magnaporthegrisea)生理小种接种鉴定和稻瘟病大田诱发鉴定 ,结果表明 ,转基因品系对稻瘟病的抗性较受体对照大幅度提高 ,获得了稻瘟病新抗源 ,但不同品系稻瘟病抗性并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酶基因 葡聚糖酶基因 遗传转化 杂交稻 稻瘟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软腐病菌分子鉴定与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9
19
作者 修建华 姬广海 +2 位作者 王敏 杨云亮 李成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2-525,共4页
通过对分离的魔芋软腐病菌株和其它参试菌株的致病性测定、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性状观察和16S-23S rDNA转录间隔区PCR(ITS-PCR)分析,将测试的33株软腐病菌株主要分为3个组群。第1组群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 carotov... 通过对分离的魔芋软腐病菌株和其它参试菌株的致病性测定、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性状观察和16S-23S rDNA转录间隔区PCR(ITS-PCR)分析,将测试的33株软腐病菌株主要分为3个组群。第1组群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 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E.c.c.);第2组群为菊欧文氏杆菌(Erwinia chrysanthemi,E.ch.);还有一组未能确定的菌株。利用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通用引物BOX和J3进行Rep-PCR特异性扩增,引起软腐病的菌株E.c.c.和E.ch.(ITS-PCR鉴定)种内的Rep-PCR指纹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经聚类分析,在0.1水平上把E.c.c.13株区分为5个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腐欧文氏菌 致病性 CVP培养基 ITS—PCR Rep—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蚕豆间作控制病虫害与增产效应分析 被引量:33
20
作者 杨进成 刘坚坚 +6 位作者 安正云 朱有勇 李成 陈向东 卢玉娥 李红彦 甸兰芬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0-348,共9页
为系统探索农作物病虫害持续控制策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2002~2007年在云南省玉溪市进行36组小麦蚕豆间作与单作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和各组试验小麦蚕豆间作比单作对主要病虫害都有不同程度的持续控制效果,尤其对蚕豆... 为系统探索农作物病虫害持续控制策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2002~2007年在云南省玉溪市进行36组小麦蚕豆间作与单作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和各组试验小麦蚕豆间作比单作对主要病虫害都有不同程度的持续控制效果,尤其对蚕豆赤斑病和蚕豆斑潜蝇控制效果显著,而且因间作很好地改善了小麦和蚕豆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了蚕豆叶片面积,从而明显地提高增产和增收效益。间作对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蚕豆赤斑病的控制效果分别为30.40%~63.55%,25.60%~49.36%和31.51%~45.68%,对小麦蚜虫、蚕豆斑潜蝇、蚕豆蚜虫的控制效果分别为23.00%~37.20%,15.40%~64.oo%和17.40%~25.20%;增加蚕豆单株叶面积85.33~574.92cm2,增加蚕豆单株根瘤生物量1.53~7.27g;增加小麦产量0.28~0.63t/hm2,提高蚕豆产量2.14~5.72t/hm2,提高经济效益22.46%~34.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蚕豆 间作 持续控制 病虫害 增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