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固相法合成LiMn_(0.6)Fe_(0.4)PO_(4)的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亨利 徐荣益 +1 位作者 王昭沛 李意能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磷酸锰锂(LiMnPO_(4))材料的电导率低且充放电过程易发生Jahn-Teller效应,导致电化学性能不理想。通过液-固相法合成磷酸锰铁锂(LiMn_(0.6)Fe_(0.4)PO_(4))正极材料,并对晶体结构、放电曲线特性、循环性能等进行分析。Fe均匀地掺入Mn位... 磷酸锰锂(LiMnPO_(4))材料的电导率低且充放电过程易发生Jahn-Teller效应,导致电化学性能不理想。通过液-固相法合成磷酸锰铁锂(LiMn_(0.6)Fe_(0.4)PO_(4))正极材料,并对晶体结构、放电曲线特性、循环性能等进行分析。Fe均匀地掺入Mn位形成固溶体,样品的常温电化学性能得到改善。在2.0~4.3 V循环,0.1 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56.5 mAh/g;以1.0 C倍率循环2000次,容量保持率超过80%。容量衰减主要源于循环过程中正极材料颗粒产生裂纹及颗粒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磷酸锰铁锂(LiMn_(0.6)Fe_(0.4)PO_(4)) 容量衰减 掺杂 液-固相法 固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铕掺杂改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薛山 刘璐 +3 位作者 戴建升 李晴 冯泽 李意能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7-73,共7页
橄榄石结构的LiFePO_(4)正极材料因其多重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但其较差的电导率和缓慢的锂离子扩散速率限制了其低温和倍率等性能。元素掺杂被认为是一种改善正极材料倍率、低温等性能的有效策略。采用固相法合成了... 橄榄石结构的LiFePO_(4)正极材料因其多重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但其较差的电导率和缓慢的锂离子扩散速率限制了其低温和倍率等性能。元素掺杂被认为是一种改善正极材料倍率、低温等性能的有效策略。采用固相法合成了稀土金属铕掺杂的Li Fe_(1-x)Eu_(x)PO_(4)/C正极材料,并研究了铕掺杂量对Li Fe PO_(4)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铕掺杂能够改善Li Fe PO_(4)/C的电化学性能,其中Li Fe_(0.97)Eu_(0.03)PO_(4)/C表现出最佳的倍率、低温和循环性能,其组成的纽扣电池在20C高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为95.1 m A·h/g(较Li Fe PO_(4)/C提升57.7%),在低温(-20℃、0.1C)下的放电比容量为81.5 m A·h/g(较Li Fe PO_(4)/C提升73.8%),1C下经200次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为96.43%(较Li Fe PO_(4)/C高出2.46%)。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铕的掺入能增大Li Fe PO_(4)的晶胞体积,降低Li和O原子之间的结合能,从而提高锂离子的扩散速率。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Li Fe_(0.97)Eu_(0.03)PO_(4)/C表现出最低的电荷转移电阻和最高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其锂离子扩散系数比未掺杂的Li Fe PO_(4)/C高出2个数量级,这解释了其出色的倍率、低温和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_(4) 锂离子电池 铕掺杂 倍率性能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磷酸锂中的锂含量
3
作者 李意能 徐荣益 者加云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期170-172,共3页
以磷酸锂为检测样品,分析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测试过程中影响测试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因素,对影响测试的主要因素:分析谱线、蠕动泵转速、高频功率、样品量、标准曲线等条件进行系统探索,得到了磷酸锂最佳测试条件,提高了测... 以磷酸锂为检测样品,分析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测试过程中影响测试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因素,对影响测试的主要因素:分析谱线、蠕动泵转速、高频功率、样品量、标准曲线等条件进行系统探索,得到了磷酸锂最佳测试条件,提高了测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锂 ICP 锂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化铁对磷酸铁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探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屈恋 李越珠 +3 位作者 李铭雅 王昭沛 陈燕玉 李意能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8-94,共7页
磷化铁(Fe_(2)P)作为磷酸铁锂生成过程中常见的副产物,其对磷酸铁锂(LiFePO_(4),LFP)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到目前为止研究地还不够深入。通过球磨法在LFP中掺入不同比例的Fe_(2)P来探究其对LFP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掺入Fe_... 磷化铁(Fe_(2)P)作为磷酸铁锂生成过程中常见的副产物,其对磷酸铁锂(LiFePO_(4),LFP)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到目前为止研究地还不够深入。通过球磨法在LFP中掺入不同比例的Fe_(2)P来探究其对LFP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掺入Fe_(2)P后,LFP材料的晶体结构无明显变化,颗粒形貌规整度较高,各主要元素分布均匀,并且LFP材料的离子电导率和电子电导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是当Fe_(2)P掺入量为0.5%(质量分数)时,在0.1C和0.5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了158.2、148.5 mA·h/g,相比纯LFP分别提升了8.90%和7.2%;CV曲线中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差值(ΔE)仅为0.264 V,说明Fe_(2)P的引入有利于改善LFP材料的极化,且前3次CV曲线的重合度高,表明材料具有高度的可逆性;电荷转移电阻(R_(ct))仅为41.56Ω,相比纯LFP降低了76.49%;锂离子扩散系数为8.20×10^(-9)cm^(2)/s,相比纯LFP提升了89.4%,同时对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的改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 磷化铁 阻抗 锂离子扩散系数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锂废液制备磷酸锂的工艺研究
5
作者 李意能 徐荣益 者加云 《中国金属通报》 2021年第14期166-167,共2页
以氢氧化锂废液、磷酸、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液相法合成磷酸锂,研究了影响产物收率的主要因素:物料配比、氢氧化锂废液浓度、磷酸浓度、反应溶液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实验结果表明,以氢氧化锂废液、磷酸、氢氧化钠为原料合成磷酸锂... 以氢氧化锂废液、磷酸、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液相法合成磷酸锂,研究了影响产物收率的主要因素:物料配比、氢氧化锂废液浓度、磷酸浓度、反应溶液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实验结果表明,以氢氧化锂废液、磷酸、氢氧化钠为原料合成磷酸锂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将磷酸加水稀释至80%后加入反应器中,缓慢滴加入经EDTA除杂和电渗析浓缩至6%的氢氧化锂废液,加氢氧化钠调节反应溶液pH至11,在90℃下加热反应3h,待物料冷却至室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处理,所得磷酸锂收率高达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锂废液 磷酸锂 合成 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氟化铵法净化锰矿浸出液并制备电池级磷酸锰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耀滔 徐荣益 +2 位作者 张胜象 王昭沛 李意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608-612,共5页
采用直接酸浸法,使用硫酸对锰含量为22%左右的碳酸锰矿进行直接浸出处理,最佳浸出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为2h,硫酸浓度为15%,反应温度为60℃,反应液固比为5∶1,锰浸出率达到97.8%。改进了氟化沉淀法去除钙镁的工艺,利用共沉淀法强化了过... 采用直接酸浸法,使用硫酸对锰含量为22%左右的碳酸锰矿进行直接浸出处理,最佳浸出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为2h,硫酸浓度为15%,反应温度为60℃,反应液固比为5∶1,锰浸出率达到97.8%。改进了氟化沉淀法去除钙镁的工艺,利用共沉淀法强化了过滤强度及氟化物残留量,提高净化效果,最佳除杂工艺条件为:pH=5、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1.5h, NH_(4)F用量为理论用量值的4倍,Ba(OH)_(2)用量为浸出液中MnSO_(4)总量的0.2%,在此条件下,浸出液中钙、镁残留量均小于10×10^(-6),锰损率仅为3.4%。采用并流加料方式进行反应结晶,得到的七水磷酸锰产品符合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锰源的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锰矿 酸浸 除杂 共沉淀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掺杂对磷酸铁锂加工性能的改善
7
作者 王昭沛 李意能 +1 位作者 刘其峰 陈振绳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5期94-97,共4页
磷酸铁锂(LiFePO_(4))材料由于价格低廉、循环性能良好和热稳定性高等特点,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然而,材料也存在着容量难以完全发挥、倍率性能较差和加工性能差等缺陷,阻碍了材料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基于此,我们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一系... 磷酸铁锂(LiFePO_(4))材料由于价格低廉、循环性能良好和热稳定性高等特点,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然而,材料也存在着容量难以完全发挥、倍率性能较差和加工性能差等缺陷,阻碍了材料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基于此,我们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铈(Ce)掺杂量的LiFePO_(4),并考察其电化学和材料加工性能。结果显示:Ce掺入量为0.5%的LiFePO_(4)的电化学性能明显改善,同时材料加工性能也得到显著改善,其出料粘度为9874 mPa·s,恢复率为94.1%,压实密度为2.496 g·cm^(-3)。形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Ce后的LiFePO_(4)(尤其是Ce掺入量为0.5%),颗粒尺寸增大,球形度提升,颗粒之间的粘连程度得到改善,并且出现不同大小颗粒分布的特点。这些变化可能共同导致Ce掺杂LiFePO_(4)材料加工性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 金属离子掺杂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材料加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锂——硝酸铵体系锂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8
作者 徐荣益 李意能 者加云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期161-161,183,共2页
本文研究了等离子体光谱法、烧失法、滴定法三种锂含量的检测方法,根据每种方法的检测特性,得到了各测试方法的最佳测试条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指出了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锂含量 检测方法 等离子体光谱法 烧失法 滴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铁渣制备磷酸铁的工艺研究
9
作者 徐荣益 李意能 者加云 《中国金属通报》 2021年第12期285-286,共2页
以磷铁废渣为原料,用硝酸对磷铁废渣进行消解获得磷铁浸出液,用P204萃取剂对磷铁浸出液进行萃取除杂,获得高纯度磷铁浸出液,然后通过沉淀法制备出高纯磷酸铁。探究了P204萃铁、除杂过程中相比、萃取时间、反萃液组成对萃铁除杂过程的影... 以磷铁废渣为原料,用硝酸对磷铁废渣进行消解获得磷铁浸出液,用P204萃取剂对磷铁浸出液进行萃取除杂,获得高纯度磷铁浸出液,然后通过沉淀法制备出高纯磷酸铁。探究了P204萃铁、除杂过程中相比、萃取时间、反萃液组成对萃铁除杂过程的影响,并研究了磷酸铁制备过程中磷铁比、溶液pH对制备磷酸铁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204萃铁过程最佳相比为Vo:Va=1:1,萃取时间6min,反萃液磷含量7%;P204除杂过程最佳相比为Vo:Va=1:1,萃取时间6min,反萃液硝酸浓度6%;磷酸铁制备过程的最佳实验条件为磷铁比1.1:1,反应pH=1,所制备的磷酸铁纯度高,晶型好,收率高达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铁渣 P204 萃取 磷酸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