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击输电线路上行先导起始与发展特性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志钊 曾嵘 +3 位作者 庄池杰 陈赦 廖永力 高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076-2082,共7页
上行先导是分析雷电绕击输电线路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雷电放电的随机性,鲜有输电线路上行先导的直接影像资料,因而上行先导是否存在是电力系统防雷研究的一个热点。现有的上行先导仿真计算模型主要由棒-板及热力学的结论间接推导所得,... 上行先导是分析雷电绕击输电线路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雷电放电的随机性,鲜有输电线路上行先导的直接影像资料,因而上行先导是否存在是电力系统防雷研究的一个热点。现有的上行先导仿真计算模型主要由棒-板及热力学的结论间接推导所得,缺乏实际输电线路的实验依据。在昆明国家特高压实验基地对输电线路上行先导起始及其发展特性开展了模拟试验研究,经过仿真分析,设计并采用5~8m的板棒-线间隙进行模拟试验,施加最高达3.6MV、200/2 000μs波前的冲击电压,利用最高拍摄速度为106帧/s的高速摄像机对放电过程的放电形态进行观测,利用3dB带宽范围为0~6.5MHz的同轴分流器进行了电流测量。通过500余次试验及其结果分析,发现在该试验条件下,导线和地线上明显有上行先导产生,其发展速度约为1.2~3cm/μs,与正极性操作波下棒-板间隙放电的先导速度基本一致。仿真分析发现,大多数自然雷情况下,输电线路临界半径处场强高于上行先导起始场强的时间比该文试验工况中更长,因此推断自然雷击输电线的过程中上行先导是很有可能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击 上行先导 长间隙放电 观测平台 输电线路场强 先导发展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云下空间电荷对直流输电线路上行先导起始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志钊 曾嵘 +2 位作者 庄池杰 廖永利 高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58-1364,共7页
以往在分析直流输电线路上行先导的起始过程时,一般只考虑了雷云、下行先导以及直流运行电压对输电线路附近电场的影响,而未充分考虑输电线路周围早已存在的空间电荷对原来电场所带来的畸变。为此,对上行先导起始前的一系列放电过程进... 以往在分析直流输电线路上行先导的起始过程时,一般只考虑了雷云、下行先导以及直流运行电压对输电线路附近电场的影响,而未充分考虑输电线路周围早已存在的空间电荷对原来电场所带来的畸变。为此,对上行先导起始前的一系列放电过程进行了研究,包括雷云所导致的地表空间电荷层、直流运行电压所引起的离子流电荷层等,并比较了这些过程对上行先导起始特性的影响。分析发现,上行先导起始前线路周围空间电荷的分布主要决定于运行电压及雷云,2者在输电线路周围所产生的空间电荷密度可超过10 nC/m3;相对来说,因雷云所导致的空间电荷层的电荷密度只有约1 nC/m3,故雷云对上行先导起始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另外,因下行先导只有在发展至较低高度时,才能产生与运行电压、雷云相当的影响,故下行先导对空间电荷分布的作用甚微。基于上述分析,建立了考虑离子流影响后的上行先导起始模型,并对实际的上行先导起始过程进行了仿真。与传统模型比较发现,考虑离子流影响后,下行先导必须发展至更低的高度才能使导线周围电场强度满足上行先导起始条件,导致上行先导的起始时间延后,这说明了直流输电线路的离子流有碍上行先导的起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蔽失效 上行先导 直流运行电压 离子流 地表空间电荷层 起始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电下直流运行电压对输电线路上行先导起始与发展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志钊 曾嵘 +2 位作者 庄池杰 廖永利 高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44-1351,共8页
在分析上行先导发展过程时,许多仿真模型虽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直流运行电压的影响,但其依据主要由棒-板间隙下的试验结果、热力学及电磁学间接外推所得,其适用性并未得到验证。为此,在昆明国家特高压试验基地,就直流运行电压对输电线路... 在分析上行先导发展过程时,许多仿真模型虽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直流运行电压的影响,但其依据主要由棒-板间隙下的试验结果、热力学及电磁学间接外推所得,其适用性并未得到验证。为此,在昆明国家特高压试验基地,就直流运行电压对输电线路上行先导起始与发展特性的影响展开了试验研究。经过仿真分析,设计并采用7m的板棒-导线间隙,并对该间隙施加最高达4MV的200/2 000μs负极性冲击电压,对导线施加最高达800kV的正极性直流运行电压,以此模拟了雷电下的上行先导起始与发展情况。采用最高拍摄速度为1 000 000帧/s的高速摄像机对放电过程的形态进行了观测,同时利用频率响应范围为0~6.5MHz的同轴分流器进行了电流测量。通过数百次试验发现,当线路上施加500kV正极性直流运行电压时,上行先导起始时间提前了21μs,平均发展速度增加了0.3cm/μs,这一结果说明,负极性雷电下较高的正极性直流运行电压有助于导线上行先导的发展。最后,进行了输电线路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说明,负极性雷电下正极性直流运行电压能使导线上行先导的起始时间提前,甚至早于地线;同时正极性直流运行电压也会使导线上行先导的发展速度增加,从而使它对下行先导的截击概率增大,增加了线路绕击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蔽失效 上行先导 直流运行电压 观测平台 输电线路电场强度 长间隙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血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化的探讨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志钊 葛玲 +1 位作者 穆国春 叶春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00年第1期31-32,共2页
猪血含蛋白质18%、血红素0.5%、是很好的蛋白质资源和有效的补铁剂,我国猪血资源丰富,年产量100多万t,居世界首位。在生猪屠宰比较分散的情况下,加强管理和卫生检疫,并在采血、稳定化处理和采用高新技术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才能实... 猪血含蛋白质18%、血红素0.5%、是很好的蛋白质资源和有效的补铁剂,我国猪血资源丰富,年产量100多万t,居世界首位。在生猪屠宰比较分散的情况下,加强管理和卫生检疫,并在采血、稳定化处理和采用高新技术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才能实现综合利用的产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血 综合利用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素的应用与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志钊 叶春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00年第5期12-14,共3页
本文简要介绍血红素的理化性质和它在食品药物方面的应用情况,并较详细地叙述血红素的生产技术。
关键词 血红素 应用 生产技术 理化性质 食品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盒装猪血豆腐生产工艺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志钊 叶春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1999年第6期30-31,共2页
猪血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全血含有18.9%的蛋白质,还含有易于被人体吸收的卟啉铁和其它有益的矿物质。本文介绍一种适合工业化生产和规模化销售的盒装猪血豆腐生产工艺,为更好利用国内丰富的猪血资源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猪血 豆腐 猪血豆腐 灭菌 配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定法测定芥茉及其制品的异硫氰酸酯
7
作者 李志钊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1990年第3期40-40,49,共2页
1.概述芥茉是一种香辛料,也是油料作物之一,作为以辣味为主的调味料,已有很长的应用历史。呈味物质主要是异硫氰酸酯类,一般以R—N=C=S来表示这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它们在芥茉种子中是以配糖体的形式存在,故此,并不呈现辣味。芥茉种子中... 1.概述芥茉是一种香辛料,也是油料作物之一,作为以辣味为主的调味料,已有很长的应用历史。呈味物质主要是异硫氰酸酯类,一般以R—N=C=S来表示这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它们在芥茉种子中是以配糖体的形式存在,故此,并不呈现辣味。芥茉种子中配糖体的含量约占种子重量的1—2%,在适当的水份存在下,由于其本身酶的作用,配糖体水解而产生具有强烈辛辣味的芥茉油。根据小岛等人以气相色谱分析的结果,确认黑芥菜种子中芥茉油的成份除异硫氰酸烯丙酯外,还含有其甲酯、乙酯、丁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茉籽 芥茉油 滴定法 异硫氰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防雷性能评估中的复杂地形地区模型 被引量:43
8
作者 耿屹楠 曾嵘 +3 位作者 李雨 余占清 何金良 李志钊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01-1505,共5页
山区地形复杂,土壤电阻率高,输电线路防雷形势尤为严峻。传统的评估方法没有深入考察局部地形的影响,仅仅区分山区与平原,往往导致评估与运行结果出入较大,为此,提出输电线路防雷性能评估应该充分考虑局部地形对防雷性能的影响。基于大... 山区地形复杂,土壤电阻率高,输电线路防雷形势尤为严峻。传统的评估方法没有深入考察局部地形的影响,仅仅区分山区与平原,往往导致评估与运行结果出入较大,为此,提出输电线路防雷性能评估应该充分考虑局部地形对防雷性能的影响。基于大量现场调研的结果,结合输电线路的高程图及导线与地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对山区架设的输电线路的局部地形进行分析,总结出8种山区局部地形,通过分析地形对雷击过程的影响,归纳出3种雷击跳闸严重的基本地形,其他的局部地形可以根据这3种基本地形得到。提出采用加权法计算山区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评估其防雷性能。采取基本地形与局部地形的两次加权的方法计算绕击跳闸率。计算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在计算地形复杂地区输电线路的防雷性能方面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击跳闸率 绕击 局部地形 上行先导 地面倾角 跨谷深度 加权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空气间隙放电研究的挑战与进展 被引量:40
9
作者 曾嵘 庄池杰 +3 位作者 余占清 陈赦 李志钊 陈维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945-2955,共11页
开展空气间隙放电的理论研究,是支撑我国特高压工程建设、提升电力系统雷击防护水平的现实需求。通过分析特高压下长空气间隙放电的工程需求,以及雷电绕击输电线路的先导发展模型、电气几何模型所面临的理论困境,归纳了当前长空气间隙... 开展空气间隙放电的理论研究,是支撑我国特高压工程建设、提升电力系统雷击防护水平的现实需求。通过分析特高压下长空气间隙放电的工程需求,以及雷电绕击输电线路的先导发展模型、电气几何模型所面临的理论困境,归纳了当前长空气间隙研究所面临的主要挑战——物理模型的内在复杂性、测试手段的局限性及数值求解方法的不确定性。同时,基于过去30多年测量、计算方法的长足进步,指出目前我国开展长空气间隙放电研究的重大机遇。另外,还简要总结了国内外长空气间隙放电研究的发展历程及流注先导模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成果,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在973项目的支持下,在长空气间隙放电的微观机理与宏观过程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与目标做了初步展望,包括:1)明晰不同尺度流注起始及发展的规律;2)更深入认识流注转化为先导的规律及机理;3)清晰描述先导的发展过程特征参数;4)建立更完备的长空气间隙击穿模型,能够更准确地预测长空气间隙的放电特性;5)建立更科学的雷击闪络先导发展模型及雷击闪络风险评估方法;6)提出工程实用的更优化的长空气间隙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空气间隙放电 流注 先导 流注起始特性 雷电上行先导 放电过程观测 放电过程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间隙放电物理参数测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0
作者 曾嵘 耿屹楠 +3 位作者 牛犇 余占清 李志钊 王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8-536,共9页
随着我国特高压输电建设的深入,空气间隙放电的机理研究日益迫切,针对空气间隙放电的电场、电流、流注放电形态等关键物理参数的测量研究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光电电场测量系统的研究进展,通过测试证实自主研制的瞬态... 随着我国特高压输电建设的深入,空气间隙放电的机理研究日益迫切,针对空气间隙放电的电场、电流、流注放电形态等关键物理参数的测量研究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光电电场测量系统的研究进展,通过测试证实自主研制的瞬态电场测量系统理论测量范围可达24kV/cm,雷电冲击与ns冲击下的时域动态响应试验证实电压与电场的相关系数为0.9946。采用同轴电阻与光电调制传输系统构成的放电电流测量系统,实现了放电起始几十ns级瞬态电流的准确测量,并建立了高速摄像系统研究放电形态。搭建了试验平台,并就流注放电起始阶段空间电场的跃升、瞬态放电电流、流注形态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测量系统能够满足放电关键物理参数的测量要求,为今后深入开展放电机理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间隙放电 测量 光电集成电场传感器 瞬态 电流测量系统 流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下流注起始特性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耿屹楠 庄池杰 +2 位作者 曾嵘 李志钊 余占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48-153,198,共6页
流注是长空气间隙放电的主要过程,其起始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广泛的工程应用。以往对直流电压作用下流注起始特性的研究较多,对冲击电压特别是电压上升率较大的雷电冲击电压下流注起始特性研究很少。采用基于光电集成技术的高压侧... 流注是长空气间隙放电的主要过程,其起始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广泛的工程应用。以往对直流电压作用下流注起始特性的研究较多,对冲击电压特别是电压上升率较大的雷电冲击电压下流注起始特性研究很少。采用基于光电集成技术的高压侧电流测量系统与空间电场测量系统,对1 m棒–板间隙在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下流注起始特性进行研究,提出了新的流注起始观测手段,获得不同半径棒电极、不同电压上升率下的流注起始电压与场强,拟合得到考虑电压变化率的流注起始场强判据,并验证了所提出判据的广泛适用性。另外,还对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作用下流注起始时延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定量测量了流注的起始时延,为研究流注起始时延的概率分布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注 电压上升率 起始场强 起始时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盒装猪血豆腐生产工艺
12
作者 李志钊 叶春华 《适用技术之窗》 2000年第1期21-21,共1页
猪血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全血蛋白质含量为18.9%,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俱全,除苯丙氨酸及含硫氨基酸较低以外,其它均接近FAO/WHO推荐的模式,仅次于全蛋蛋白质。
关键词 猪血豆腐 生产工艺 采血 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先导通道三维空间结构研究的先导发展速度 被引量:6
13
作者 耿屹楠 庄池杰 +2 位作者 曾嵘 李志钊 余占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465-2472,共8页
先导发展长度与速度是描述先导发展过程的重要参数,也是近年国内外研究热点。电荷耦合高速摄像机的广泛应用为研究先导发展速度提供了有力工具。为定量研究先导发展速度,利用2台电荷耦合高速摄像机对长空气放电过程进行同步拍摄结果,利... 先导发展长度与速度是描述先导发展过程的重要参数,也是近年国内外研究热点。电荷耦合高速摄像机的广泛应用为研究先导发展速度提供了有力工具。为定量研究先导发展速度,利用2台电荷耦合高速摄像机对长空气放电过程进行同步拍摄结果,利用图像处理方法重建了长空气间隙放电先导通道发展过程的三维结构。对12m棒-板间隙在正极性操作冲击电压下先导发展过程进行观测后,基于先导通道三维空间结构的时域演变,将先导发展方式分为平稳发展与"突跳"2种方式。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先导发展的一维轴向速度、二维路径速度以及三维空间速度。研究结果表明,在12m棒-板间隙的先导平均一维轴向发展速度为1.8cm/μs,平均二维路径速度为2.03cm/μs,平均三维空间速度为2.3cm/μs;先导通道发生"突跳"时,先导通道长度瞬时剧烈增大,发展速度瞬时剧烈增大,发展速度分散性很大,在10~30cm/μ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空气间隙放电 先导 高速摄像机 三维空间结构 操作冲击电压 发展速度 突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脊椎结核的不典型MRI表现 被引量:17
14
作者 江魁明 李志钊 +2 位作者 董天发 彭希 王颖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6期428-431,共4页
目的 :探讨成人脊椎结核的不典型MRI表现 ,评价MRI对其病理特征的显示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 17例患者的MRI表现 ,其中 12例经病理证实 ,5例经抗结核治疗证实 ,结合X线平片、CT ,分析椎体、椎间盘、椎体周围软组织、椎管内硬膜外腔的... 目的 :探讨成人脊椎结核的不典型MRI表现 ,评价MRI对其病理特征的显示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 17例患者的MRI表现 ,其中 12例经病理证实 ,5例经抗结核治疗证实 ,结合X线平片、CT ,分析椎体、椎间盘、椎体周围软组织、椎管内硬膜外腔的形态、结构、MR信号变化及Gd DTPA增强后的强化形式。结果 :共 3 9个病椎 ,其中 13个虫蚀状骨质破坏 ,3 9个椎体骨炎 ;17例椎体周围软组织肿胀 ,并椎旁、椎前脓肿 7例 ;T2 WI病椎椎间盘邻近破坏终板裂隙状高信号 8个 ,Gd DTPA增强表现为裂隙状强化 ;病椎后硬膜外脓肿 8例 ,Gd DTPA增强后脓肿壁、后纵韧带线样强化。结论 :椎体骨炎、病椎虫蚀状骨质破坏、椎体周围软组织肿胀、T2 WI椎间盘邻近破坏终板裂隙状高信号、病椎后硬膜外脓肿、Gd DTPA增强检查椎体的环状或结节状、椎间盘裂隙状、后纵韧带线状强化等是AATS富有特征性的MRI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脊椎结核 MRI 病理特征 骨质破坏 影像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诊断胰腺癌及胰周血管的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志钊 宋亭 +2 位作者 江魁明 陈协辉 谭晓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胰腺癌的诊断及胰周血管侵犯的判断的价值。方法21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病灶各期强化特点及血管受侵的情况,并与手术记录对照。结果21例胰腺癌均表现为胰腺肿块,平扫为等密度或等低混合密度病灶,增强后...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胰腺癌的诊断及胰周血管侵犯的判断的价值。方法21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病灶各期强化特点及血管受侵的情况,并与手术记录对照。结果21例胰腺癌均表现为胰腺肿块,平扫为等密度或等低混合密度病灶,增强后呈相对不均匀强化,境界模糊,以胰腺实质期显示最明显,17例CT发现血管受侵犯病例中,15例与手术探查相符。4例CT未发现血管受侵犯病例中,2例手术证实有血管受侵。结论64排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胰腺癌肿块,在三期增强造影中,可评估胰腺血管是否受侵犯,是目前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计算机断层 胰腺肿瘤 胰周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围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 被引量:8
16
作者 江魁明 董天发 李志钊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 探讨外围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EEM)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评价CT对EEM的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2 4例EEM临床、CT和术后病理资料 ,全组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2 4例EEM ,共发现病灶 5 1个 ,其中实块型 3个 ,囊... 目的 探讨外围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EEM)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评价CT对EEM的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2 4例EEM临床、CT和术后病理资料 ,全组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2 4例EEM ,共发现病灶 5 1个 ,其中实块型 3个 ,囊实混合型 4个 ,囊肿型 4 4个。实块型EEM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 ,其病理为大量增生的纤维组织夹杂微量的子宫内膜细胞、含铁血黄素和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 ;囊肿型EEM囊壁厚、毛糙 ,与周围结构粘连 ,囊液呈高密度或高低混杂密度 ,囊液分层征。囊壁病理为纤维组织 ,内衬子宫内膜组织 ,囊液为新旧不一的异位内膜经血 ;囊实混合型具有囊肿型和实块型CT表现及病理基础。结论 囊肿型、囊实混合型EEMCT表现具有特异性 ,实块型CT表现缺乏特异性 ,但结合与经期相关的临床表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理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内早孕的MRI表现 被引量:3
17
作者 江魁明 李冰 +2 位作者 彭唏 董天发 李志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0期1581-1584,共4页
目的 探讨宫内早孕的MRI表现 ,评价MRI对早孕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人流术后经病理证实的 3 5例宫内早孕的MRI、超声表现。结果 早孕胚胎、胎儿的MRI表现呈囊性结构 ;以蜕膜信号为参照 ,早早孕孕囊壁呈等T1、短T2信号 ,早中期、... 目的 探讨宫内早孕的MRI表现 ,评价MRI对早孕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人流术后经病理证实的 3 5例宫内早孕的MRI、超声表现。结果 早孕胚胎、胎儿的MRI表现呈囊性结构 ;以蜕膜信号为参照 ,早早孕孕囊壁呈等T1、短T2信号 ,早中期、早后期孕囊壁呈短T1、短T2信号 ;T1WI ,2 8例 (80 % )孕囊可见胚胎 /胎儿结构 ,T2WI上 16例胚胎 /胎儿结构与孕囊液呈高信号 ,不能区分 ;MRI显示早早孕、早中期的卵黄囊、胚外体腔、羊膜囊及胎心搏动不如超声 (P<0 .0 0 5 ) ;7例 (2 0 % )孕囊壁和蜕膜间点状慢性出血 ;2 9例 (82 .9% )子宫肌层和结合带T2WI出现结节状低信号。结论 MRI对宫内早孕诊断有极高的敏感性、特异性 ,显示胚胎细微结构不如超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初期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扫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叶振中 汪青山 +3 位作者 陈利军 李志钊 何卫 陈时洪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9期93-94,共2页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急性PE的72例患者进行CTPA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技术(VR)。结果 72例患者中确诊为PE患者29例,共累及476处肺动脉及...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急性PE的72例患者进行CTPA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技术(VR)。结果 72例患者中确诊为PE患者29例,共累及476处肺动脉及分支,其中,右肺动脉主干36处,左肺动脉主干42处,肺叶动脉157处,肺段动脉203处,亚段动脉38处。CTPA征象分为直接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内混合性、附壁性、中心性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胸腔积液等。结论 64排CTPA具有准确、快速、无创伤等优点,可立体、直观地观察到肺动脉血栓的大小、分布及范围,并可观察患者的肺内间接改变,是临床诊断及观察疗效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肺栓塞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诊断膝关节平台骨折的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志钊 宋亭 江魁明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8年第5期235-236,共2页
目的探讨MRI在膝关节平台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2例膝关节外伤病人的MRI图像及X线平片所见,对所有图像进行对比。结果MRI图像除能显示X线平片提示的膝关节骨折、移位等情况外,还能很好显示骨折端骨髓水肿、骨挫伤及骨软骨骨折... 目的探讨MRI在膝关节平台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2例膝关节外伤病人的MRI图像及X线平片所见,对所有图像进行对比。结果MRI图像除能显示X线平片提示的膝关节骨折、移位等情况外,还能很好显示骨折端骨髓水肿、骨挫伤及骨软骨骨折等改变,为临床提高膝关节外伤的诊治率提供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骨折 膝关节外伤 MRI/影像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肿瘤核DNA含量、p53蛋白表达与其CT表现、预后的关系
20
作者 江魁明 李维枢 +3 位作者 肖国宏 董天发 李志钊 宋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观察卵巢上皮性肿瘤(EOT)患者核DNA含量、p53蛋白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与其CT表现、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8例EOT患者核DNA含量、p53蛋白表达与其CT表现作对照分析。随访26例卵巢上皮癌患者,按瘤核的倍体性分为异倍体肿瘤(AT)组(n=19)... 目的:观察卵巢上皮性肿瘤(EOT)患者核DNA含量、p53蛋白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与其CT表现、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8例EOT患者核DNA含量、p53蛋白表达与其CT表现作对照分析。随访26例卵巢上皮癌患者,按瘤核的倍体性分为异倍体肿瘤(AT)组(n=19)、二倍体肿瘤(DT)组(n=7),按肿瘤p53蛋白表达分p53蛋白(+)组(n=15)、p53蛋白(-)组(n=11);分析核DNA含量、p53蛋白表达与卵巢上皮癌患者CT表现及生存期的关系。结果:EOT的囊壁≥3 mm与<3mm患者、囊壁有结节与无结节患者、肿瘤边界毛糙与光滑患者间的DNA指数(DI)、AT患者数、p53蛋白阳性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的26例卵巢上皮癌患者AT组“肿瘤实质强化程度”高于DT组(P<0.01),p53蛋白(+)组与p53(-)组间无显著差异;随访病例中DT患者生存期显著长于AT患者(P<0.05),p53蛋白(-)患者显著长于p53蛋白(+)患者(P<0.01);随访中有12例p53蛋白(+)的AT组卵巢癌患者术后生存期均小于48个月。结论:EOT患者核DNA含量、p53蛋白表达与其CT表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AT和(或)p53蛋白(+)卵巢上皮癌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肿瘤 腺和上皮 DNA P53蛋白 体层摄影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