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片状纳米聚对苯二胺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廷希 袁成前 +5 位作者 赵玉花 隋鹏 高苏苏 孔娜 陈泉良 魏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83-1585,1589,共4页
以盐酸为掺杂剂,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溶液聚合,合成了片状结构的聚对苯二胺。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热分析(TGA/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产物的结构、结晶性、热稳定性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 以盐酸为掺杂剂,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溶液聚合,合成了片状结构的聚对苯二胺。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热分析(TGA/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产物的结构、结晶性、热稳定性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的聚对苯二胺纳米片具有一定的结晶性和良好的热稳定性,聚对苯二胺的形貌与n(HCl)∶n(p-PDA)的比例有关,当n(HCl)∶n(p-PDA)=0.8时最易形成片状纳米聚对苯二胺。讨论了聚对苯二胺纳米片可能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胺 纳米片 溶液聚合 结晶性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传输材料联苯喹喔啉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廷希 隋鹏 +3 位作者 高苏苏 孔娜 袁成前 赵玉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3-15,24,共4页
通过联苯甲酰与氨基的缩合反应合成了联苯喹喔啉,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热性能和电性能。将联苯喹喔啉作为电子传输层,制作了ITO/α-NPD/Alq/DDPQL/LiF/Al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性能在13.5V时最高亮度为12100cd/m2,在13.0V时最大电流... 通过联苯甲酰与氨基的缩合反应合成了联苯喹喔啉,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热性能和电性能。将联苯喹喔啉作为电子传输层,制作了ITO/α-NPD/Alq/DDPQL/LiF/Al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性能在13.5V时最高亮度为12100cd/m2,在13.0V时最大电流效率为4.97cd/A,外部量子效率为1.92%,最低驱动电压为3.5V。表明该化合物具备优良的电子传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电子传输材料 缩合反应 联苯喹喔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氮杂大环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廷希 乔聪震 +1 位作者 焦贺贺 程延祥 《化学研究》 CAS 2003年第4期4-6,共3页
合成了四氮杂大环化合物,Tetraazamacrocycliccompound,6,12,19,25 tetramethyl 7,11:20,24 dinitrilo dibenzo[b,m][1,4,12,15]tetra azacyclo docosine(TMCD).TMCD作为电子传送材料,探讨了它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制作了结... 合成了四氮杂大环化合物,Tetraazamacrocycliccompound,6,12,19,25 tetramethyl 7,11:20,24 dinitrilo dibenzo[b,m][1,4,12,15]tetra azacyclo docosine(TMCD).TMCD作为电子传送材料,探讨了它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制作了结构为:玻璃基板/ITO阳极/NPD/Alq/TMCD/LiF/Al阴极的器件.评价的结果显示: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538nm的绿色发光来源于Alq层.它的最大外部量子效率为0.84%,视感效率为1.30lm/W.最先提出了四氮杂大环化合物做为电子传送材料,可应用于电致发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氮杂大环化合物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电子传送材料 外部量子效率 发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廷希 宋慧 +5 位作者 张成祥 高丽 姜琳 韩永芹 王延敏 王清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CAS 2016年第3期19-24,共6页
介绍了聚吡咯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了聚吡咯的聚合机理、制备方法、应用范围等,同时也介绍了聚吡咯复合材料的主要类别及应用领域,最后对聚吡咯及其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聚吡咯 聚合机理 制备 复合材料 应用
原文传递
作为电子传送材料的新型含吡啶大环化合物合成与性质(英文)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廷希 黄仁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8-670,共3页
合成并表征了新型含吡啶大环化合物-TMCD衍生物,包括二甲基TMCD、四甲基TMCD、二萘TM-CD,研究发现这些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是有用的电子传送材料。
关键词 含吡啶大环化合物 TMCD衍生物 有机致电发光 电子传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接枝类高吸水树脂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廷希 陈泉良 +4 位作者 魏萌 袁成前 赵玉花 苏文 郝国庆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CAS 2012年第6期58-61,74,共5页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用可溶性淀粉与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新型高吸水树脂。讨论了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淀粉用量、氮气氛围等因素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反...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用可溶性淀粉与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新型高吸水树脂。讨论了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淀粉用量、氮气氛围等因素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以AA质量为标准,可溶性淀粉用量为20%,引发剂用量为0.5%,交联剂用量为0.05%,AA中和度为75%,反应温度为65℃,在氮气保护下所得产物在蒸馏水中吸水率最大,达1 059.1 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吸水树脂 可溶性淀粉 丙烯酸类 接枝共聚
原文传递
丙烯酸类共聚物超吸水树脂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廷希 孔娜 +3 位作者 高苏苏 隋鹏 袁成前 赵玉花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CAS 2012年第3期79-81,84,共4页
用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作原料,以氢氧化铝为交联剂,过硫酸盐为引发剂,通过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高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酸-丙烯酰胺)(P(AA-AM))共聚物。讨论了其在蒸馏水和NaCl水溶液中的吸液性能,考察了单体配比、丙烯... 用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作原料,以氢氧化铝为交联剂,过硫酸盐为引发剂,通过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高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酸-丙烯酰胺)(P(AA-AM))共聚物。讨论了其在蒸馏水和NaCl水溶液中的吸液性能,考察了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等条件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合成丁艺为:n(AM):n(AA)为O.3-0.4,AA的中和度为70%,过硫酸钾和单体的质量比为0.2%-0.3%,氢氧化铝和单体的质量比为0.03%-0.05%,聚合温度为55-60℃。测得的吸水倍率为1050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吸水树脂 共聚物 吸水倍率 中和度 丙烯酸类
原文传递
以N,N-四(间联苯基)-4,4-联苯二胺为正孔传送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廷希 乔聪震 黄定国 《化学研究》 CAS 2003年第3期5-8,17,共5页
用新的路径成功地合成了N,N -四(间联苯基)-4,4 -联苯二胺(m TBPBz).以m TBPBz作为正孔传送材料,探讨了它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制作了结构为玻璃基板/ITO阳极(130nm)/m TBPBz(40nm)/Alq(60nm)/LiF(0.5nm)/Al阴极(100nm)的器... 用新的路径成功地合成了N,N -四(间联苯基)-4,4 -联苯二胺(m TBPBz).以m TBPBz作为正孔传送材料,探讨了它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制作了结构为玻璃基板/ITO阳极(130nm)/m TBPBz(40nm)/Alq(60nm)/LiF(0.5nm)/Al阴极(100nm)的器件.结果显示: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绿色发光来源于Alq层.10V时,它的最大亮度为9486cd/m2.证明了m TBPBz具有正孔传送性能,可作为电致发光材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四(间联苯基)-4 4’-联苯二胺 正孔传送材料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土/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廷希 郑砚萍 +1 位作者 李坤 陈泉良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CAS 2014年第3期56-59,共4页
制备了蒙脱土/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引发剂、交联剂、蒙脱土的用量对聚合物吸水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对所得树脂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引发剂、交联剂和蒙脱土的份额保持适当时,吸水率最高可达到727 g/g。
关键词 蒙脱土 丙烯酸 吸水树脂
原文传递
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吸水树脂的制备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廷希 魏萌 +5 位作者 赵玉花 袁成前 陈泉良 郝国庆 苏文 李坤 《胶体与聚合物》 2013年第2期67-69,共3页
采用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N,N’-亚甲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了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吸水树脂,探讨了单体配比(mAA/mAM)、交联剂和引发剂用量对树脂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5℃时... 采用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N,N’-亚甲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了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吸水树脂,探讨了单体配比(mAA/mAM)、交联剂和引发剂用量对树脂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5℃时,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吸水树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丙烯酸和丙烯酰胺质量比为4:1,交联剂和引发剂用量分别为聚合单体(丙烯酸和丙烯酰胺)总质量的0.02%和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丙烯酰胺 高吸水树脂 吸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廷希 张芬 +1 位作者 张剑兰 张伟伟 《科教导刊》 2013年第11期24-25,共2页
本文阐述了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结合山东科技大学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经验,在理论课程、实践教学、论文质量等课程体系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提高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质量提... 本文阐述了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结合山东科技大学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经验,在理论课程、实践教学、论文质量等课程体系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提高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质量提供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工程 专业硕士 创新能力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法制备聚苯胺及其表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廷希 赵玉花 +3 位作者 李善停 袁成前 隋鹏 高苏苏 《胶体与聚合物》 2011年第4期154-156,共3页
采用微乳液法合成了纳米聚苯胺,用FT-IR、XRD、TG-DSC和BET对所合成的聚苯胺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微乳液法制备的聚苯胺主链结构处于半氧化态,具有一定的结晶性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为350℃,比表面达到35.2m2/g。
关键词 纳米聚苯胺 微乳液法 热稳定性 结构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廷希 黄小文 +2 位作者 张剑兰 张强 韩永芹 《科技视界》 2016年第24期73-73,共1页
通过对高分子专业的实验课程进行整合优化,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探索实验室的管理运作模式,对实验进行优化组合,对实验耗材进行科学控制,在专业实验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并实现实验室本身的高效良性运作。
关键词 高分子 专业实验 改革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啶肼类衍生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李廷希 于文文 +1 位作者 付龙 黄仁和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19-122,共4页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电子传输材料研究远落后于该领域的其他材料,需要开发出新型的电子传输材料,提高电子传输效率,改善器件性能。以合成的Pybispy和Pybisqu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制作了结构为玻璃基板/ITO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电子传输材料研究远落后于该领域的其他材料,需要开发出新型的电子传输材料,提高电子传输效率,改善器件性能。以合成的Pybispy和Pybisqu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制作了结构为玻璃基板/ITO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铝电极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探讨了它们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性能,Pybispy和Pybisqu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器件的最大发光亮度分别达到了218和5980cd/m2。结果显示该系列化合物具有电子传输性能,可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电子传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肼类衍生物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电子传输材料 显示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酞菁铜羧酸掺杂聚苯胺薄膜制备表征及光电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延敏 张茂峰 +2 位作者 李廷希 郑华 刘欣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1-72,79,共3页
成功制备了酞菁铜羧酸掺杂聚苯胺(PANI)薄膜。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说明酞菁铜羧酸的羧基和聚苯胺的氨基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即成功的对聚苯胺进行了掺杂。紫外可见光谱说明酞菁铜羧酸掺杂后PANI在紫外区有强吸收峰,在可见光区吸收变宽。光... 成功制备了酞菁铜羧酸掺杂聚苯胺(PANI)薄膜。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说明酞菁铜羧酸的羧基和聚苯胺的氨基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即成功的对聚苯胺进行了掺杂。紫外可见光谱说明酞菁铜羧酸掺杂后PANI在紫外区有强吸收峰,在可见光区吸收变宽。光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掺杂后酞菁铜使聚苯胺对光的敏感性增强,更容易受光子的激发,因而具有更优越的光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酞菁铜羧酸 掺杂 光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纤维基柔性还原氧化石墨烯、聚苯胺超级电容器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苏海波 朱朋莉 +2 位作者 李廷希 孙蓉 汪正平 《集成技术》 2017年第1期16-23,共8页
文章研究了一种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制备方法,以低成本的纸纤维材料为柔性基板,结合双电层电容碳材料氧化石墨烯和赝电容导电聚合物聚苯胺的互补优势,通过超声分散和真空抽滤的方法,实现了纸纤维基-聚苯胺-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的... 文章研究了一种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制备方法,以低成本的纸纤维材料为柔性基板,结合双电层电容碳材料氧化石墨烯和赝电容导电聚合物聚苯胺的互补优势,通过超声分散和真空抽滤的方法,实现了纸纤维基-聚苯胺-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Zahner电化学工作站对电极材料的循环伏安曲线、充放电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柔性电极材料在100次弯曲测试后,没有发生明显分层和活性物质剥落现象,在电流密度为1 A/g时比电容为458 F/g,10 A/g电流密度下比电容为250 F/g,经过1 00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电容仍能保持80%左右。这种高性能低成本的柔性复合电极材料在可穿戴式电子设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柔性复合电极 纸纤维 氧化石墨烯 聚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氧化H_2S生产不溶性硫磺的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仁和 李廷希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101-104,共4页
首次提出以H2S为原料,NOx+O2催化氧化H2S制备不溶性硫磺的新工艺,分析了该工艺的反应原理、工艺流程和不溶性硫的稳定性原理,并对该催化氧化的工艺条件和浸取剂的选取进行了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催化氧化剂HNO3、FeCl3浓度分别为15%~... 首次提出以H2S为原料,NOx+O2催化氧化H2S制备不溶性硫磺的新工艺,分析了该工艺的反应原理、工艺流程和不溶性硫的稳定性原理,并对该催化氧化的工艺条件和浸取剂的选取进行了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催化氧化剂HNO3、FeCl3浓度分别为15%~20%、8%;催化氧化反应温度为30~40℃;使用三种低毒混合溶剂为浸取剂,其沸点为80~90℃、有不易燃烧的优良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溶性硫磺 催化氧化 硫化氢 反应机理 稳定性 工艺条件 浸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电子封装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媛媛 张成祥 +2 位作者 赵国静 王清 李廷希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CAS 2017年第3期54-57,共4页
综述了环氧树脂作为电子封装材料的优点和研究进展,对环氧树脂作为电子封装材料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电子封装 环氧树脂改性
原文传递
简易的血清唾液酸动态监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道阳 文富强 +5 位作者 刘道传 王晓 任光国 屈志勇 李廷希 李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98-199,共2页
近年来有文献报道,血清唾液酸含量增高与恶性肿瘤相关;但血清唾液酸的传统测定方法繁琐,非一般实验室能开展,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F_(8836)化学比色法的吸光强度和血清唾液酸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γ=0.992)。我们采用F_(8836)
关键词 肺肿瘤 血清唾液酸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AMPS–淀粉–OMMT复合耐盐性吸水树脂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坤 陈泉良 +1 位作者 郑砚萍 李廷希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CAS 2014年第6期73-78,共6页
为优化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工艺、降低成本、提高耐盐性,以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接枝淀粉,添加经有机改性的钠基蒙脱土,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低成本的A... 为优化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工艺、降低成本、提高耐盐性,以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接枝淀粉,添加经有机改性的钠基蒙脱土,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低成本的AA/AMPS–淀粉–有机改性蒙脱土(OMMT复合耐盐性高吸水树脂。通过单因素实验法优化了工艺合成条件。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产物的组成和微观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经有机改性的蒙脱土的片层间距增大,而AMPS的添加可提高聚合物的耐盐性。制备的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材料在蒸馏水中的吸水率达到974 g/g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中的吸盐水率达到316 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树脂 有机改性蒙脱土 淀粉 丙烯酸 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 耐盐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