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就业培训政策对渔民非农收入的影响
1
作者 李凤月 李庚键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246-251,共6页
基于2022年江西“十省百县千户”304份退捕渔民跟踪调研数据,检验就业培训政策的实施效果。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分析了就业培训对退捕渔民年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年限、健康情况、工作地和是否签订劳动合同会显著影响... 基于2022年江西“十省百县千户”304份退捕渔民跟踪调研数据,检验就业培训政策的实施效果。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分析了就业培训对退捕渔民年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年限、健康情况、工作地和是否签订劳动合同会显著影响退捕渔民参加培训,但是影响程度和方向有所不一;与未参加培训的退捕渔民相比,参加培训的渔民年非农收入相对较高,就业培训对渔民收入提升有明显作用,且提升效应在从事不同工作类型渔民的分组中具有异质性。对此提出以下建议:政府应采取加强培训普及力度、开展定制和差异化培训等相关政策,最大程度地发挥培训对退捕渔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并实施有序和合理的培训计划,进而提高渔民的生计稳定性,巩固“十年禁渔”政策的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捕渔民 就业培训 非农收入 倾向得分匹配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退捕渔民劳动力就地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凤月 李庚键 《中国渔业经济》 2024年第2期12-19,共8页
本文基于2022年“十省百县千户”退捕渔民跟踪调研数据,以转移方式为因变量,个体与家庭情况、劳动力转移资本、客观条件、主观因素为自变量,对影响渔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年龄、当地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因素对... 本文基于2022年“十省百县千户”退捕渔民跟踪调研数据,以转移方式为因变量,个体与家庭情况、劳动力转移资本、客观条件、主观因素为自变量,对影响渔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年龄、当地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因素对就地转移具有正向影响,而每周工作时间、渔村到县城中心距离、上一年家庭年净收入、捕捞经验对渔民劳动力就地转移具有负向影响。对此提出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完善就业补贴、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等政策建议,促使渔民劳动力合理有效地实现就地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禁渔 退捕渔民 转移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长江退捕渔民转产转业现状、瓶颈和路径优化——基于江苏三市的调查
3
作者 李凤月 李庚键 《上海农村经济》 2024年第7期29-31,共3页
长江禁渔政策实施四年来,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向好,鱼类种类和资源量逐步上升。与此同时,上岸渔民的转产转业现状也是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退捕渔民就业和生计保障问题不仅关乎渔民的切身利益和长江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更直接影响到渔村... 长江禁渔政策实施四年来,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向好,鱼类种类和资源量逐步上升。与此同时,上岸渔民的转产转业现状也是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退捕渔民就业和生计保障问题不仅关乎渔民的切身利益和长江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更直接影响到渔村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水生生物资源 三市 路径优化 可持续发展 鱼类种类 转产转业 渔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长江退捕渔民转产转业现状、瓶颈和路径优化
4
作者 李凤月 李庚键 《渔业致富指南》 2024年第7期13-17,共5页
为了保护水域生态环境,2020年开启了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以来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向好,鱼类种类和资源量逐步上升,十年禁渔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另一方面,由于捕捞业从长江上暂时消失,数以万计的渔民也因此失去原有的谋生手段,积... 为了保护水域生态环境,2020年开启了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以来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向好,鱼类种类和资源量逐步上升,十年禁渔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另一方面,由于捕捞业从长江上暂时消失,数以万计的渔民也因此失去原有的谋生手段,积极寻找新的谋生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域生态环境 水生生物资源 乡村振兴 路径优化 谋生手段 捕捞业 禁渔 显著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