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处理靛蓝印染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培睿 张东辉 +3 位作者 李宗伟 李宗义 秦广雍 霍裕平 《精细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7-179,185,共4页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22株菌株,筛选得到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14株,其中FJ-7、FJ-15絮凝活性较高。将两株絮凝剂产生菌分别纯培养及以体积比1∶1比例混合培养,发现混合培养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优于各菌株的纯培养发酵液。利用此...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22株菌株,筛选得到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14株,其中FJ-7、FJ-15絮凝活性较高。将两株絮凝剂产生菌分别纯培养及以体积比1∶1比例混合培养,发现混合培养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优于各菌株的纯培养发酵液。利用此混合发酵液对靛蓝印染废水进行絮凝处理,考察了生物絮凝剂和助凝剂CaC l2的用量、废水pH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在混合菌发酵液和助凝剂CaC l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5%和4%、废水pH=8.0的最适脱色条件下,混合发酵液对靛蓝废水的脱色率可达8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凝剂 筛选 混合培养 靛蓝印染废水 脱色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凝絮体的形成过程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培睿 杨天佑 +2 位作者 李宗义 秦广雍 霍裕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0-152,共3页
采用序列间歇式反应器(SBR),对啤酒废水活性污泥凝絮体的形成过程及其微生态演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反应器活性污泥凝絮体的形成过程经历了4个阶段,即细菌增殖阶段、絮状体形成阶段、絮状体聚合阶段、凝絮体形成阶段.光学显微镜和扫描... 采用序列间歇式反应器(SBR),对啤酒废水活性污泥凝絮体的形成过程及其微生态演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反应器活性污泥凝絮体的形成过程经历了4个阶段,即细菌增殖阶段、絮状体形成阶段、絮状体聚合阶段、凝絮体形成阶段.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污泥表面附着有各种球菌、杆菌、丝状菌以及原、后生动物,凝絮体中微生物以微群落形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絮体 SBR 驯化 活性污泥 啤酒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离子注入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诱变效应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培睿 闫世梁 +3 位作者 张东辉 李宗义 秦广雍 霍裕平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3-196,共4页
采用30keV氮离子注入对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进行诱变选育,研究低能氮离子对微生物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FJ-7菌株的存活率曲线为典型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经5×1015ions·cm-2N+注入诱变处理,最终获得一株絮凝活性... 采用30keV氮离子注入对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进行诱变选育,研究低能氮离子对微生物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FJ-7菌株的存活率曲线为典型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经5×1015ions·cm-2N+注入诱变处理,最终获得一株絮凝活性高、遗传稳定性良好的突变株NIM-192。其发酵产絮凝剂曲线表明,突变株NIM-192的菌体生长速度稍慢于原始菌株,但其絮凝活性一直高于原始菌株,絮凝率比原始菌株提高了34.26%。这很可能是离子注入菌体后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使得菌体合成更多的絮凝剂,导致絮凝活性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注入 生物絮凝剂 诱变选育 诱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培睿 李宗义 +1 位作者 王鸿磊 王海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3期72-75,共4页
综合论述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SBR)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介绍了
关键词 废水处理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SBR 工作原理 处理工艺 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固型黄瓜酸奶的研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培睿 张晓伟 +1 位作者 王丽娜 郭孝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57-359,共3页
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黄瓜为辅料,研制新型保健凝固型黄瓜酸奶。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黄瓜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添加量黄瓜汁8%、蔗糖8%、奶粉12%,发酵剂接种量10%,在40℃条件下发酵培养3.5 h,所得酸... 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黄瓜为辅料,研制新型保健凝固型黄瓜酸奶。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黄瓜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添加量黄瓜汁8%、蔗糖8%、奶粉12%,发酵剂接种量10%,在40℃条件下发酵培养3.5 h,所得酸奶色泽微绿,酸甜可口,爽滑细腻,兼有发酵酸奶的特有滋味和黄瓜特有的清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固型 黄瓜汁 酸奶 工艺条件 乳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红曲霉15-1产桔霉素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培睿 张晓伟 +1 位作者 郭孝辉 余小娜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4-87,共4页
试验对不同温度对红曲霉15-1在YES培养基上产桔霉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HPLC法对桔霉素的生成量进行动态检测,结果表明,温度对红曲霉生长及桔霉素浓度有较大影响。在试验温度范围内,35℃有利于红曲霉的生长,此温度条件下桔霉素产量... 试验对不同温度对红曲霉15-1在YES培养基上产桔霉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HPLC法对桔霉素的生成量进行动态检测,结果表明,温度对红曲霉生长及桔霉素浓度有较大影响。在试验温度范围内,35℃有利于红曲霉的生长,此温度条件下桔霉素产量则相对较低,而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桔霉素还可被红曲霉分解利用,降解率可达76.22%。因此,红曲生产中可适当延长发酵时间,以降低红曲发酵产物中桔霉素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温度 桔霉素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啶及其衍生物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培睿 李宗义 秦广雍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4期96-97,F0004,共3页
吡啶及其衍生物由于难降解、毒性、致畸变等特性而引发的环境污染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受其污染的水和土壤环境的生物修复是目前环境治理领域的重要课题。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吡啶类化合物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对好氧和厌氧情况下的微... 吡啶及其衍生物由于难降解、毒性、致畸变等特性而引发的环境污染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受其污染的水和土壤环境的生物修复是目前环境治理领域的重要课题。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吡啶类化合物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对好氧和厌氧情况下的微生物代谢路径及共代谢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今后吡啶类化合物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及其衍生物 生物降解 代谢路径 共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固型枸杞蜂蜜酸奶的研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培睿 张晓伟 +1 位作者 王加华 田文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32-34,共3页
本文以脱脂奶粉、枸杞、蜂蜜、蔗糖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分为标准、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凝固型枸杞蜂蜜保健酸奶的最佳制作工艺。结果显示,脱脂奶粉、枸杞、蜂蜜、蔗糖、发酵剂的添加量分别为10%、7%、3%、4%和8%,在40℃发酵5 h,... 本文以脱脂奶粉、枸杞、蜂蜜、蔗糖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分为标准、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凝固型枸杞蜂蜜保健酸奶的最佳制作工艺。结果显示,脱脂奶粉、枸杞、蜂蜜、蔗糖、发酵剂的添加量分别为10%、7%、3%、4%和8%,在40℃发酵5 h,所得产品色泽粉红均一、质地细腻柔滑、口味酸甜适中,既有发酵乳的特有滋味又有枸杞蜂蜜的独特香味,是一种集色、香、味及营养保健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复合保健酸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蜂蜜 酸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香菇黄豆酱的制作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培睿 张晓伟 +1 位作者 王加华 余小娜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6-69,共4页
利用黄豆、米曲霉、香菇、红曲作为主要原料制作红曲香菇黄豆酱。结果表明:当米曲霉、红曲、香菇的添加量分别为2%,0.5%和20%,变温发酵10天时,所得产品色泽红润、黏稠适度、口感细腻、滋味鲜美,既具有浓郁的酱香味,又有香菇特有的鲜味,... 利用黄豆、米曲霉、香菇、红曲作为主要原料制作红曲香菇黄豆酱。结果表明:当米曲霉、红曲、香菇的添加量分别为2%,0.5%和20%,变温发酵10天时,所得产品色泽红润、黏稠适度、口感细腻、滋味鲜美,既具有浓郁的酱香味,又有香菇特有的鲜味,是一种集色、香、味及保健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复合黄豆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豆酱 米曲霉 香菇 红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霉桔霉素的检测和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培睿 张晓伟 曹依曼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0-105,共6页
红曲霉(Monascus)在我国已有一千年多的应用历史,其代谢产物红曲色素具有安全性高、着色力强、营养丰富的特点。但由于同时产生的桔霉素对人体健康所造成危害毒性的问题,使红曲产品的应用得到了限制。本文就红曲霉次生代谢产物桔霉素的... 红曲霉(Monascus)在我国已有一千年多的应用历史,其代谢产物红曲色素具有安全性高、着色力强、营养丰富的特点。但由于同时产生的桔霉素对人体健康所造成危害毒性的问题,使红曲产品的应用得到了限制。本文就红曲霉次生代谢产物桔霉素的检测和控制方法展开综述,比较了一些国家红曲相关产品中桔霉素的限量标准;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桔霉素的检测方法及其特点;并对控制桔霉素的传统方法和生物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桔霉素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促进红曲产业的更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桔霉素 检测方法 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茶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培睿 张晓伟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79-81,共3页
对红茶菌的微生物组成、发酵条件、代谢产物分析及发酵液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对红茶菌的产品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红茶菌 微生物组成 发酵条件 代谢产物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绿茶中茶多酚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培睿 王丽娜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71-74,共4页
以陈年绿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助提法研究绿茶中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超声功率、超声波时间、超声温度、乙醇浓度、液料比对茶叶中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 以陈年绿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助提法研究绿茶中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超声功率、超声波时间、超声温度、乙醇浓度、液料比对茶叶中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为40 W,超声波时间为40 min,超声温度为60℃,乙醇浓度为70%,液料比为25 mL·g^(-1),在此条件下,茶叶浸提中茶多酚的提取率为27.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绿茶 超声波 乙醇浸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靛蓝胭脂红脱色酵母菌的筛选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培睿 闫世梁 +2 位作者 李宗义 李宗伟 秦广雍 《染料与染色》 CAS 2007年第5期54-56,共3页
通过富集培养,从印染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分离出四株靛蓝胭脂红脱色酵母,挑选其中脱色效果较好的酵母Y-1菌株进行摇瓶脱色研究。在染料浓度为60mg/L的条件下,此菌株在脱色14小时,对靛蓝胭脂红的脱色率达到95.85%。染料降解产物的紫外-可见... 通过富集培养,从印染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分离出四株靛蓝胭脂红脱色酵母,挑选其中脱色效果较好的酵母Y-1菌株进行摇瓶脱色研究。在染料浓度为60mg/L的条件下,此菌株在脱色14小时,对靛蓝胭脂红的脱色率达到95.85%。染料降解产物的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表明,可见光区波长602nm处的吸收峰完全消失,紫外光区的吸收峰减弱。实验结果初步判断该酵母菌株对染料的脱色为生物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染料脱色 生物降解 靛蓝胭脂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废液培养香菇菌丝体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培睿 李宗义 +2 位作者 张昊 王鸿磊 王振宁 《食用菌》 2003年第2期19-20,共2页
作者以淀粉废液培养2株香菇进行了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与分析,发现以淀粉废液为主要碳源液体培养香菇比玉米粉有优势,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丰富,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种类齐全。
关键词 淀粉废液 香菇 菌丝体 营养成分 蛋白质 氨基酸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培睿 王振宇 赵更峰 《教师》 2010年第22期65-66,共2页
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应理论联系实际,以实验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实验课程是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传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整实验教学内容、丰富实验教学方法、改进考... 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应理论联系实际,以实验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实验课程是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传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整实验教学内容、丰富实验教学方法、改进考核方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N^+注入诱变选育及其培养条件研究
16
作者 李培睿 张东辉 +3 位作者 李宗伟 李宗义 秦广雍 霍裕平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71-1074,共4页
为获得高絮凝活性菌株,采用低能氮离子诱变方法,对生物絮凝剂产生菌FJ-7进行诱变选育,筛选得到一株絮凝活性高、遗传稳定性良好的突变株 NIM-192。发酵产絮凝剂曲线表明,其菌体生长速度稍慢于原始菌株,但絮凝活性一直高于原始菌株,絮凝... 为获得高絮凝活性菌株,采用低能氮离子诱变方法,对生物絮凝剂产生菌FJ-7进行诱变选育,筛选得到一株絮凝活性高、遗传稳定性良好的突变株 NIM-192。发酵产絮凝剂曲线表明,其菌体生长速度稍慢于原始菌株,但絮凝活性一直高于原始菌株,絮凝率比原始菌株提高了34.26%。进一步研究表明,蔗糖、葡萄糖、半乳糖是NIM.192产生絮凝剂的适宜碳源,酵母膏:尿素为1:1的混合氮源为最佳氮源,培养基起始 pH 为7~9时,发酵液的絮凝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注入 生物絮凝剂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诱变选育 絮凝活性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微生物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探索
17
作者 李培睿 张晓伟 +1 位作者 王加华 王丽娜 《广东化工》 CAS 2015年第17期193-194,共2页
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是本科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关系到学院的生存与发展。文章介绍了食品微生物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的人员组成、团队建设特色、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大情况及今后的建设计划等。通过教学团队建设,促进食品微... 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是本科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关系到学院的生存与发展。文章介绍了食品微生物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的人员组成、团队建设特色、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大情况及今后的建设计划等。通过教学团队建设,促进食品微生物系列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团队 食品微生物 系列课程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驯化过程中原生动物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宗义 李培睿 +2 位作者 王鸿磊 王海磊 吴小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3-105,共3页
本文采用SBR反应器对啤酒废水活性污泥进行培养和驯化 ,在活性污泥驯化过程中 。
关键词 啤酒废水 废水处理 生物处理 SBR反应器 活性污泥 驯化过程 原生动物 生态学 生态演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厌氧颗粒污泥的结构及其特征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宗义 王海磊 +2 位作者 程彦伟 王鸿磊 李培睿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6-59,共4页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naerobicSequencingBatchReactorASBR〉在处理啤酒废水过程中 ,能形成厌氧颗粒污泥。文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技术对成熟厌氧颗粒污泥的结构及微生物群落等进行跟踪观察 ,结果显示 ,颗粒污泥结构复杂 ,...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naerobicSequencingBatchReactorASBR〉在处理啤酒废水过程中 ,能形成厌氧颗粒污泥。文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技术对成熟厌氧颗粒污泥的结构及微生物群落等进行跟踪观察 ,结果显示 ,颗粒污泥结构复杂 ,细菌以微群落形式分布 ,其中产甲烷菌占一定比例。同时也探讨了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厌氧颗粒污泥 啤酒废水 优势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酶/HBT介质系统对靛蓝染料及废水脱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刘晓波 闫世梁 +2 位作者 李宗伟 李培睿 李宗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7-30,共4页
以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1126发酵所得漆酶粗酶液与1-羟基苯并三唑(HBT)组成的漆酶/HBT介质系统对靛蓝染料进行脱色实验,分别考察了温度、转速、pH和HBT与漆酶的加入量等条件对靛蓝染料脱色的影响。最终确定的优化脱色条件为:温度60... 以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1126发酵所得漆酶粗酶液与1-羟基苯并三唑(HBT)组成的漆酶/HBT介质系统对靛蓝染料进行脱色实验,分别考察了温度、转速、pH和HBT与漆酶的加入量等条件对靛蓝染料脱色的影响。最终确定的优化脱色条件为:温度60℃,转速200r/min,pH4.5,100mL靛蓝染料"溶液"中粗酶液和HBT溶液分别加入2mL。以上述脱色条件对靛蓝印染废水进行脱色实验,反应80min,脱色率可达9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HBT介质系统 靛蓝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