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报道了一例异位侵袭性葡萄胎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过程及治疗方案。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提示24335 m IU/mL、超声提示左侧附件区异常回声(不除外滋养细胞疾病)及病检示(宫内组织)分泌期样宫内膜,左输卵管及左宫角、左阔韧...本文报道了一例异位侵袭性葡萄胎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过程及治疗方案。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提示24335 m IU/mL、超声提示左侧附件区异常回声(不除外滋养细胞疾病)及病检示(宫内组织)分泌期样宫内膜,左输卵管及左宫角、左阔韧带病灶查见水肿的绒毛组织并伴有滋养叶细胞增生,多系葡萄胎;免疫组化提示p53(+)、p57(-)、HCG(+),人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Ki-67(高表达),组织学类型符合完全性葡萄胎,CD34及弹力纤维染色提示一处血管内查见绒毛组织,符合侵袭性葡萄胎改变,确诊为侵袭性葡萄胎。治疗上采用了以手术为主、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策略。展开更多
文摘本文报道了一例异位侵袭性葡萄胎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过程及治疗方案。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提示24335 m IU/mL、超声提示左侧附件区异常回声(不除外滋养细胞疾病)及病检示(宫内组织)分泌期样宫内膜,左输卵管及左宫角、左阔韧带病灶查见水肿的绒毛组织并伴有滋养叶细胞增生,多系葡萄胎;免疫组化提示p53(+)、p57(-)、HCG(+),人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Ki-67(高表达),组织学类型符合完全性葡萄胎,CD34及弹力纤维染色提示一处血管内查见绒毛组织,符合侵袭性葡萄胎改变,确诊为侵袭性葡萄胎。治疗上采用了以手术为主、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策略。
文摘目的探讨潜能未定的克隆性造血(clonal hematopoiesis of indeterminate potential,CHIP)与肾功能不全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纳入2023年12月至2024年7月在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肾功能不全的CHD患者70例,根据Gensini评分中位数水平分为Gensini评分<44分组(34例)和Gensini评分≥44分组(36例),根据是否携带CHIP突变分为CHIP组(23例)、非CHIP组(47例),分别比较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HIP状态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与Gensini评分<44分组比较,Gensini评分≥44分组具有更高的CHIP携带率(17.6%vs 47.2%,P=0.008)以及NT-proBNP水平(767 vs 3480 ng/L,P=0.039)。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NT-proBNP后,CHIP携带仍与较高的Gensini评分相关(OR=3.935,95%CI:1.153~13.435,P=0.029)。进一步按CHIP分组结果提示,与非CHIP组患者比较,CHIP组患者具有较高的Gensini评分(48 vs 38,P=0.004)、更高的冠脉3支血管病变比例(52.2%vs 25.5%,P=0.040)和较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55.0%vs 58.0%,P=0.042)。结论CHIP是肾功能不全CHD患者严重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