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颈椎间盘钙化合并后纵韧带钙化症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哲辰 黄云鹏 +1 位作者 陈宣维 林建华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207-209,共3页
临床上,儿童椎间盘钙化症十分少见,而儿童椎间盘钙化合并后纵韧带钙化更为罕见[1-2]。目前普遍认为,儿童椎间盘钙化症是一个良性疾病,治疗方式以保守治疗为主,通常预后良好。为探讨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现分析1例病例并回顾既往文献,... 临床上,儿童椎间盘钙化症十分少见,而儿童椎间盘钙化合并后纵韧带钙化更为罕见[1-2]。目前普遍认为,儿童椎间盘钙化症是一个良性疾病,治疗方式以保守治疗为主,通常预后良好。为探讨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现分析1例病例并回顾既往文献,报道如下。患者,男,5岁,因颈部疼痛1周就诊。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疼痛,尚可忍受,颈部活动尤其是后伸时加重。1周来,疼痛逐渐加重,伴斜颈、颈部活动受限。患者无吞咽困难,无肢体无力或肢体感觉异常,无大小便障碍;起病前无明确颈部外伤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椎间盘 纵韧带 钙质沉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学习法在股骨头坏死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方善鸿 李哲辰 +1 位作者 蔡素清 陈鹏 《科教文汇》 2021年第1期111-112,共2页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无法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行动学习法”是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重要方式,是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趋势。将以“行动学习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股骨头坏死临床...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无法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行动学习法”是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重要方式,是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趋势。将以“行动学习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股骨头坏死临床实践教学中,可以激发规培生对骨科的兴趣,提高他们在骨科规培时的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学习法 股骨头坏死 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结核伴截瘫早期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3
作者 李哲辰 陈宣维 +1 位作者 吴文策 章宏杰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小于2周的胸椎结核伴截瘫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5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且术前抗结核时间不超过2周的胸椎结核伴截瘫患者19例临床资料。评价该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神经... 目的探讨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小于2周的胸椎结核伴截瘫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5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且术前抗结核时间不超过2周的胸椎结核伴截瘫患者19例临床资料。评价该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神经功能恢复、疼痛改善、术后并发症以及结核复发情况。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出院时VAS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所有病例Frankel评级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椎间植骨均取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无结核复发或其他部位新发结核病灶。结论在围术期强化抗结核药物治疗以及营养支持治疗的辅助下,术前抗结核治疗不足2周的胸椎结核伴截瘫患者可安全地度过围手术期,并取得良好的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结核 截瘫 手术时机 手术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骨方式在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手术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章宏杰 李哲辰 +3 位作者 王生淋 韦超 吴文策 林建华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173-178,共6页
目的 比较自体髂骨植骨、钛网植骨、Cage植骨3种不同植骨方式在单节段胸腰椎结核行后路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6年7月行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并获完整随访的97例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 比较自体髂骨植骨、钛网植骨、Cage植骨3种不同植骨方式在单节段胸腰椎结核行后路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6年7月行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并获完整随访的97例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植骨方式分为3组,其中A组(43例)采用自体髂骨植骨,B组(31例)采用钛网植骨,C组(23例)采用Cage植骨。对3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当天血红蛋白、白蛋白丢失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神经功能分级(Frankel分级)、Cobb角、椎间高度、植骨融合情况及并发症进行对比。所有患者术前规范抗结核治疗至少2周,术后规范抗结核治疗1年以上。 结果 97例患者随访15~84月,所有患者结核完全治愈并获得植骨融合,95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所改善。3组患者在术前、术后的疼痛评分、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当天血红蛋白丢失程度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手术时间长于B,C组(P<0.05);A组的术中、术后当天丢失的白蛋白情况显著高于B,C组(P<0.05);A组的Cobb角矫正度及恢复椎间高度能力小于B,C组(P<0.05)。A组的植骨融合时间与B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少于C组(P<0.05)。3组随访期间内固定在位、无松动,结核无复发,A组术后出现10例髂骨取骨区疼痛及2例髂骨取骨区切口感染,B组出现1例手术切口皮下积液。 结论 在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治疗中,3种植骨方式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钛网植骨、Cage植骨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白蛋白丢失及恢复脊柱矢状位序列及椎间高度具有优势,可避免取骨区并发症,但Cage植骨的骨融合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结核 脊柱 胸椎 腰椎 髂骨 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结核的不同入路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章宏杰 黄宇 +3 位作者 李哲辰 王生淋 吴文策 林建华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9年第3期179-181,共3页
近年来,我国结核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有研究者报道,脊柱结核占全身骨结核的50%以上,其中又以胸腰椎结核的发病率为最高[1]。胸腰椎结核可能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脊柱畸形和神经受损等,且易复发,因而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胸腰... 近年来,我国结核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有研究者报道,脊柱结核占全身骨结核的50%以上,其中又以胸腰椎结核的发病率为最高[1]。胸腰椎结核可能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脊柱畸形和神经受损等,且易复发,因而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治疗,最早可追溯到1957年方先之提出的“病灶清除”概念[2],1960年Hodgson推广“根治性病灶清除术”[3],1964年罗先正以“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4],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各种手术治疗方法都强调脊柱稳定的重要性[5]。同时,有学者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在内固定表面的黏附率远低于其他化脓性细菌,所形成的多糖生物膜明显少于普通细菌,对抗结核药物比较敏感。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结核 手术治疗 病灶清除术 入路 结核分枝杆菌 植骨融合 内固定术 医务工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的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哲辰 吴文策 +1 位作者 黄云鹏 陈宣维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7期731-733,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非嵌顿型半椎体导致的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的矫形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5-01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16例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结果 16例均...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非嵌顿型半椎体导致的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的矫形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5-01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16例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结果 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55(39~76)个月。术后即刻主侧凸Cobb角、上代偿性侧凸Cobb角、下代偿性侧凸Cobb角、节段后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但末次随访时主侧凸Cobb角、下代偿性侧凸Cobb角、节段后凸Cobb角矫正度数较术后即刻出现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胸椎后凸Cobb角、腰椎前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安全有效,能直接去除致畸因素,获得牢靠的固定、良好的畸形矫正及脊柱平衡,而且手术时机越早,矫形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 非嵌顿型半椎体畸形 半椎体切除术 椎弓根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合并神经损伤胸椎结核的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章宏杰 陈宣维 +5 位作者 吴文策 李哲辰 沈荣凯 林仁钦 王生淋 林建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7期686-689,共4页
目的比较单纯前路与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合并神经损伤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10-2015-11诊治的28例合并神经损伤的胸椎结核,13例行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路组),15例行单纯后路病灶... 目的比较单纯前路与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合并神经损伤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10-2015-11诊治的28例合并神经损伤的胸椎结核,13例行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路组),15例行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路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植骨融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以及疼痛改善程度、后凸畸形矫正程度。结果 28例均获得随访,前路组随访时间平均62.4(26~86)个月,后路组随访时间平均37.3(13~63)个月。前路组与后路组术后1年疼痛VAS评分、后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前路组与后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时间、术后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后凸畸形矫正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术后引流时间短于前路组,术后疼痛改善程度大于前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均可以有效治疗合并神经损伤的胸椎结核,但后路手术更为安全、微创,改善背部疼痛的效果也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结核 神经功能损伤 前路手术 后路手术 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