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通型毛母质瘤1例
1
作者 许雯 李心欣 +4 位作者 慕彰磊 胡宇晴 李厚敏 李文海 胡坚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44,共2页
1病历摘要.患者男,57岁。左前臂出现红色结节2年。患者2年前被蚊虫叮咬后左前臂伸侧出现红色粟粒大丘疹,无瘙痒及疼痛。随后丘疹缓慢增大,呈红色结节,中央出现破溃,挤压后可见白色不透明物质。曾自行外用莫匹罗星及夫西地酸乳膏治疗无... 1病历摘要.患者男,57岁。左前臂出现红色结节2年。患者2年前被蚊虫叮咬后左前臂伸侧出现红色粟粒大丘疹,无瘙痒及疼痛。随后丘疹缓慢增大,呈红色结节,中央出现破溃,挤压后可见白色不透明物质。曾自行外用莫匹罗星及夫西地酸乳膏治疗无效。为明确诊断,遂于2022年6月12日来我科就诊。患者儿时曾患“结核”,具体不详;5年前接受脑瘤手术,目前化疗中;过敏体质,过敏时表现为荨麻疹,过敏原不详,余无特殊,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母质瘤 穿通型 虫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线类型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微创修补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赵东峰 李厚敏 周庆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3期6-10,共5页
目的研究缝线类型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微创修补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均行微创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2-0聚乙醇酸可吸收手术缝线,对照组采用2-... 目的研究缝线类型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微创修补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均行微创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2-0聚乙醇酸可吸收手术缝线,对照组采用2-0普通丝线。比较两组溃疡愈合率、手术指标和临床指标、术后疼痛程度、肠道屏障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溃疡愈合率为97.44%,对照组为74.36%,两组溃疡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1级17例,2级19例,3级2例,4级1例;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1级9例,2级18例,3级8例,4级4例。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6%,低于对照组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26±0.76)、(2.54±0.97)、(6.56±1.31)d,短于对照组的(2.85±1.01)、(3.18±1.15)、(7.19±1.47)d(P<0.05)。术后3 d,观察组血清二胺氧化酶(DAO)(118.42±8.46)U/ml、D-乳酸(D-Lac)(23.19±2.08)μg/ml低于对照组的(139.53±9.85)U/ml、(29.47±2.77)μg/ml(P<0.05)。术后8周,观察组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分(125.45±9.65)分高于对照组的(107.91±8.37)分(P<0.05)。结论聚乙醇酸可吸收手术缝线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微创修补术中的使用能够促进溃疡愈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且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缝线类型 聚乙醇酸可吸收手术缝线 微创修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厚敏 冯燕娴 黄宇理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9-453,共5页
冠心病具有起病急、死亡率高的特点。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临床亟需能够寻求早期、无创、简便及准确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标志物。代谢组学是对生物体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中所有小分子质量代谢物进行定... 冠心病具有起病急、死亡率高的特点。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临床亟需能够寻求早期、无创、简便及准确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标志物。代谢组学是对生物体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中所有小分子质量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新兴的重要组学技术;近年来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受到很大关注,通过全面定量定性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及模型样本中多种小分子物质,来研究生物体受内、外环境干扰后其内源性代谢物质的变化及其规律,寻找到与疾病相关的代谢标志物群,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新思路、新途径。作者分别就代谢组学在描述冠状动脉疾病发展状态、数据处理方法、代谢标志物群、探索疾病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等几个方面的应用及进展进行回顾和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冠心病 生物标志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维A酸凝胶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厚敏 张建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85-686,共2页
外用维A酸类药物治疗痤疮有效。该文阐述了新近上市治疗痤疮的新药安素丝(异维A酸)的作用机制、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并介绍了其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同时与同类治疗痤疮的药物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 痤疮 维A酸 异维A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反应性及与血浆EETs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厚敏 冯燕娴 +2 位作者 黄宇理 李妙男 王洪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2-916,共5页
目的:评价ACS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反应性及与血浆EET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123例,根据其CYP2C19基因型分为快代谢型(CYP2C19*1/*1)、中等代谢型(CYP2C19*1/*2、CYP2C19*1/*3)和... 目的:评价ACS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反应性及与血浆EET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123例,根据其CYP2C19基因型分为快代谢型(CYP2C19*1/*1)、中等代谢型(CYP2C19*1/*2、CYP2C19*1/*3)和慢代谢型(CYP2C19*2/*2、CYP2C19*2/*3、CYP2C19*3/*3)3组,比较3组PAIR、EETs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LCR的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检测EETs水平预测CYP2C19基因型的效力。结果:CYP2C19基因快代谢型、中等代谢型和慢代谢型3组之间EETs水平、PA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代谢型组较中等代谢型、快代谢型有更高LCR发生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CYP2C19基因慢代谢型和人血浆EETs含量降低为LCR的危险因素。利用EETs预测CYP2C19基因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95%CI:0.791~0.965,P<0.05),提示效力较好。结论:CYP2C19基因慢代谢型为LCR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人血浆EETs水平升高为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低反应 血栓弹力图 CYP2C19 EE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并发皮肤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厚敏 桑菊花 +2 位作者 李若瑜 刘彦春 张建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9-231,共3页
报告1例艾滋病并发皮肤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女,34岁。因间歇性发热、贫血4个月,面部及躯干丘疹、斑块1个月就诊。皮损表现为面部、躯干以及四肢广泛分布的疣状增殖性丘疹、斑块,上覆蛎壳样痂屑。皮损真菌培养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 报告1例艾滋病并发皮肤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女,34岁。因间歇性发热、贫血4个月,面部及躯干丘疹、斑块1个月就诊。皮损表现为面部、躯干以及四肢广泛分布的疣状增殖性丘疹、斑块,上覆蛎壳样痂屑。皮损真菌培养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马尔尼菲青霉病。经多次HIV抗体和抗原检测,最终确诊为艾滋病。予抗真菌及抗病毒治疗,患者皮损消退,一般情况迅速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病 播散性 艾滋病 马尔尼菲青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外营养对老年胃癌病人术后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厚敏 贺伟 孟祥飞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2年第4期235-237,共3页
目的 :观察肠外营养 (PN)对老年胃癌病人术后的营养支持作用。 方法 :选择 2 0例术后应用PN治疗的老年胃癌病人作为PN组 ,并与同期未行PN治疗的 2 0例老年胃癌病人作对照。 结果 :①P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5 % (3/ 2 0 ) ,无死亡 ;... 目的 :观察肠外营养 (PN)对老年胃癌病人术后的营养支持作用。 方法 :选择 2 0例术后应用PN治疗的老年胃癌病人作为PN组 ,并与同期未行PN治疗的 2 0例老年胃癌病人作对照。 结果 :①P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5 % (3/ 2 0 ) ,无死亡 ;对照组为 4 5 % (9/ 2 0 ) ,病死率为 5 % (1/ 2 0 )。②PN组与对照组比 ,体重、肌酐 身高指数、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血清尿素氮、氮平衡等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③PN组血糖、三酰甘油、SGPT、AKP、γ GT等与对照组比均有显著升高。 结论 :PN可改善老年胃癌病人术后氮平衡和营养状况 ,降低蛋白质分解 ,减少术后并发症 ,但应掌握能量供给要适当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 胃癌 术后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特比萘芬联合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治疗足癣83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厚敏 桑菊花 张建中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8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观察口服特比萘芬联合外用特比萘芬治疗足癣的疗效。探讨口服抗真菌药联合外用抗真菌药治疗足癣的疗效。方法足癣患者83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5例,口服特比萘芬联合外用特比萘芬乳膏,疗程2周。对照组38例,局部外用特比萘芬乳膏,疗程... 目的观察口服特比萘芬联合外用特比萘芬治疗足癣的疗效。探讨口服抗真菌药联合外用抗真菌药治疗足癣的疗效。方法足癣患者83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5例,口服特比萘芬联合外用特比萘芬乳膏,疗程2周。对照组38例,局部外用特比萘芬乳膏,疗程4周。结果治疗完成4周后治疗组临床治愈率96%,真菌清除率98%;对照组分别为58%、68%。2组临床治愈率、真菌清除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疗法和单一外用药物治疗足癣均有效,但联合疗法起效快、疗程短、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比萘芬 联合疗法 足癣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真菌药物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厚敏 李若瑜 《传染病信息》 2005年第3期124-125,128,共3页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先进诊疗技术如器官移植等的推广,AIDS的流行,以及肿瘤放化疗的影响,严重真菌感染无论是在发生频率还是在致病菌种方面都在不断增加[1].与此相对应,临床所应用的抗真菌药物...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先进诊疗技术如器官移植等的推广,AIDS的流行,以及肿瘤放化疗的影响,严重真菌感染无论是在发生频率还是在致病菌种方面都在不断增加[1].与此相对应,临床所应用的抗真菌药物种类少,不良反应大,而且多数仅具抑菌作用,难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一代高效、广谱、低毒的抗真菌药物.目前,国际上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主要集中在降低多烯类抗真菌药物的毒副作用,筛选新结构和新作用机制药物,以及对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进行优化和开发等多个领域,已经从中筛选出多个广谱、高效、低毒的药物进入临床实验,部分已经在国外批准上市,其中的部分新药也会在近期相继在国内批准应用于临床治疗.本文就近年来抗真菌药物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药物 药物治疗新进展 广谱抗生素 临床治疗 免疫抑制剂 皮质类固醇 肿瘤放化疗 器官移植 诊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10
作者 李厚敏 马东伟 贺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2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原因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近12年来腹部手术后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及胃肠碘油或稀钡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经综合保守治...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原因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近12年来腹部手术后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及胃肠碘油或稀钡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经综合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可在术后3~5周内恢复正常。结论综合保守治疗是治疗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有效方法,应避免再次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排空障碍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大隐静脉股段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厚敏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2001年第3期235-235,共1页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 术式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术式探讨(附134例分析)
12
作者 李厚敏 尹贻碧 贺伟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2000年第6期537-537,共1页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外科手术 术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抗黑素细胞抗体及TGF-β水平的检测 被引量:9
13
作者 丁敏 张建中 +1 位作者 杜娟 李厚敏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93-995,999,共4页
目的研究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抗黑素细胞抗体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5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 目的研究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抗黑素细胞抗体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5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抗黑素细胞抗体和TGF-β水平,并与20例健康人对照。另外,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均予综合治疗,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Ig G和Ig A及C3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人对照组,血清抗黑素细胞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Ig M,C4和TGF-β水平与正常人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展期白癜风患者的血清抗黑素细胞抗体水平比较,治疗有效组显著高于治疗无效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血清TGF-β,lg G,Ig A,Ig M,C3和C4水平比较,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存在全身免疫异常,血清中抗黑素细胞抗体异常高表达可能与其临床疗效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白癜风 免疫球蛋白 补体 抗黑素细胞抗体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地区首例黑热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国平 陈方平 +6 位作者 冯莉娟 向选东 李厚敏 齐振华 万智 舒衡平 黄宾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5-246,共2页
关键词 湖南地区 诊断与鉴别诊断 黑热病 首例 传染性寄生虫病 杜氏利什曼原虫 再生障碍性贫血 恶性组织细胞病 组织胞浆菌病 非流行地区 传播媒介 散发病例 病例报道 确诊病例 地方性 全球化 血液病 易误诊 败血症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夫西地酸乳膏治疗细菌性皮肤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1
15
作者 蔡林 徐前喜 +5 位作者 陈雪 李厚敏 宋秋荷 张述华 张英 张建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0-130,共1页
为评价2%夫西地酸乳膏(商品名:奥络)对细菌性皮肤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笔者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外用2%夫西地酸乳膏治疗细菌性皮肤感染。并与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感染 皮肤 细菌性 夫西地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色性干皮病并发皮肤基底细胞癌及腮腺肿瘤1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厚敏 陈明亮 冯浩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2-223,共2页
关键词 着色性干皮病 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3个家系角蛋白14/角蛋白5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臧东杰 周城 +5 位作者 金彦 孙青苗 陈周 李厚敏 杜娟 张建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检测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的基因突变情况,探讨EBS的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3个EBS家系的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DNA、通过PCR扩增角蛋白KRT14和KRT5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以表型正常家系成员及50... 目的:检测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的基因突变情况,探讨EBS的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3个EBS家系的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DNA、通过PCR扩增角蛋白KRT14和KRT5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以表型正常家系成员及5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全部患者均存在KRT14或KRT5基因的错义突变,分别为KRT14的c.1151T>C、c.1207G>T和KRT5的c.1261G>A,在家系中正常人及对照者未发现上述突变。结论:错义突变KRT14的c.1151T>C、c.1207G>T和KRT5的c.1261G>A可能分别为导致该3个家系临床表型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单纯型 角蛋白 基因突变 KRT14 KRT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毛霉病 被引量:3
18
作者 杜娟 李厚敏 +2 位作者 田珊 王晓艳 张建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42-645,共4页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毛霉病。患者男,57岁。右前臂埋置静脉套管针17d后局部出现红肿,迅速坏死并扩大。患者患2型糖尿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皮肤科检查示右前臂大片坏死区,上覆黑色焦痂及渗出。取黑痂及渗液行真菌镜检,镜下可见大量粗大、...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毛霉病。患者男,57岁。右前臂埋置静脉套管针17d后局部出现红肿,迅速坏死并扩大。患者患2型糖尿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皮肤科检查示右前臂大片坏死区,上覆黑色焦痂及渗出。取黑痂及渗液行真菌镜检,镜下可见大量粗大、无分隔、垂直分枝的菌丝,培养第2天即有棉花糖样菌落生长,初步诊断为皮肤毛霉病。皮损行组织病理检查,PAS染色示真皮及皮下组织可见较多粗大、无分隔菌丝,确诊为皮肤毛霉病。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泵入、坏死组织清创术、术后外敷两性霉素B脂质体溶液及外用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患者伤口愈合良好,随访4个月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霉病 皮肤 原发性 两性霉素B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真菌病患者甲微生物群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坚 张舒煜 +2 位作者 张文革 闫紫恒 李厚敏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研究甲真菌病患者甲微生物群的构成,为进一步阐明甲真菌病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7例甲真菌病患者及7例健康志愿者。取患者病甲的甲屑进行真菌镜检及培养鉴定;提取患者病甲、患者对侧健甲及健康人甲的DNA,对真菌rDNA... 目的研究甲真菌病患者甲微生物群的构成,为进一步阐明甲真菌病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7例甲真菌病患者及7例健康志愿者。取患者病甲的甲屑进行真菌镜检及培养鉴定;提取患者病甲、患者对侧健甲及健康人甲的DNA,对真菌rDNA ITS区及细菌16S rDNA V3-V4区PCR扩增,分析微生物群构成,并进行α多样性、β多样性、Simper分析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甲真菌病患者病甲的微生物群构成与对侧健甲及健康人甲存在差异。患者病甲的真菌菌群的丰富度高于对侧健甲。患者对侧健甲细菌菌群的多样性高于病甲及健康人甲,且患者对侧健甲细菌菌群的构成与患甲和健康人甲均有部分重叠。结论患者对侧健甲的细菌菌群构成具有由健康人甲向患者病甲转变的趋势。且在患者病甲的微生物群中,某些真菌和细菌菌属可能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真菌病 微生物群 测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珠蛋白基因5′远端新沉默子克隆及定点诱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宇 李厚敏 +1 位作者 杨友云 朱定尔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14-320,共7页
通过凝胶滞留分析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 ,鉴定出人类 β珠蛋白基因 5′旁侧远端帽位上游 - 2 1 32~ - 1 82 2 bp间存在一个活性沉默子片段 (31 0 bp) ,将其亚克隆至p UC- T载体中 ,然后采用人工设计的突变引物 ,将经 DNA足纹分... 通过凝胶滞留分析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 ,鉴定出人类 β珠蛋白基因 5′旁侧远端帽位上游 - 2 1 32~ - 1 82 2 bp间存在一个活性沉默子片段 (31 0 bp) ,将其亚克隆至p UC- T载体中 ,然后采用人工设计的突变引物 ,将经 DNA足纹分析确定的两个结合位点的核心基序 (β珠蛋白基因帽位上游 - 2 0 1 7~ - 2 0 1 1 bp间的“CTTCCGC”序列和 - 2 0 0 6~ -1 997bp间的“CACTTTATTT”序列 )分别定点诱变为“CTTAAGC”和“CACTTAAGTT”两个突变序列 ,从而构建成两种突变型 31 0 bp片段 ,可用于对活性沉默子位点的结构与功能及β珠蛋白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β珠蛋白基因 沉默子 定点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