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静圆盘系统轴向力特性实验及预测方法研究
1
作者 张森 方浩楠 +3 位作者 高一鸣 张新民 曾继来 李华星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2-260,共9页
为了准确预测动静圆盘系统的轴向力特性,考虑其几何结构特点,将动静圆盘系统间隙流动简化为由圆周剪切流和径向压差流叠加而成的轴对称二维粘性层流运动,通过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建立了动静圆盘系统的轴向力预测模型。然后,利用改造... 为了准确预测动静圆盘系统的轴向力特性,考虑其几何结构特点,将动静圆盘系统间隙流动简化为由圆周剪切流和径向压差流叠加而成的轴对称二维粘性层流运动,通过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建立了动静圆盘系统的轴向力预测模型。然后,利用改造的离心泵综合性能实验台,对动静圆盘系统间隙流场压力分布特性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当过流流量一定时,动静圆盘系统间隙流场中任意半径处的压力变化量与入口压力的增减量相等;当入口压力一定时,过流流量增大使间隙入口处的局部压力损失增加,导致入口处流体压降的梯度增大,而其他半径处的压力分布曲线接近平行。此外,相比于过流流量,入口压力对动静圆盘系统轴向力的影响更为显著。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动静圆盘系统轴向力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对不同工况下的轴向力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者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5%。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预测模型能够对动静圆盘系统的轴向力特性进行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圆盘系统 轴向力 预测模型 NAVIER-STOKES方程 过流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壁自适应风洞低超音速实验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华星 贺家驹 +1 位作者 左培初 徐敏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A381-A387,共7页
低超音速三维模型实验是在二维柔壁自适应风洞中进行的。将Wedemeyer理论推广到超音速流动,建立了洞壁调整量的计算方法;解决了洞壁预调量效应的计算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洞壁自适应调整方案,它可用于堵塞比较大的模型实验和任意初始壁... 低超音速三维模型实验是在二维柔壁自适应风洞中进行的。将Wedemeyer理论推广到超音速流动,建立了洞壁调整量的计算方法;解决了洞壁预调量效应的计算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洞壁自适应调整方案,它可用于堵塞比较大的模型实验和任意初始壁面。按此洞壁调整方案所作实验结果表明,二维柔壁自适应风洞作超音速三维模型实验时,可有效地抑制压缩、膨胀波经洞壁反射后对气动数据的影响。其消波效果和三维自适应壁风洞的消波效果基本相同,主激波反射的消波效果甚至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实验 自适应壁风洞 洞壁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阵列神经网络技术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华星 高社生 杨波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6期366-368,共3页
将阵列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中,利用阵列神经网络分布式信息存储和并行处理数据的特点进行信息处理,减少了由于模型不符合和特征选择不当带来的误差,提高了多传感器系统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阵列神经罔络滤波器的 IN... 将阵列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中,利用阵列神经网络分布式信息存储和并行处理数据的特点进行信息处理,减少了由于模型不符合和特征选择不当带来的误差,提高了多传感器系统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阵列神经罔络滤波器的 INS/GPS/SAR 组合导航信息融合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阵列神经同络滤波器的 INS/GPS/SAR 组合系统的导航精度要比传统的卡尔曼滤波器的精度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神经网络 信息融合 组合导航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模型风洞实验的洞壁自适应方案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华星 卢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14期3470-3474,3634,共6页
提出了在二维柔壁自适应风洞中进行半模型实验的洞壁自适应方案,其特点是仅需在上下洞壁任意横向位置的一条流向测压线上测量壁压信息进行洞壁自适应调整;可根据实验模型的布局特征选择在水平面内可变形状的零洞壁干扰目标线,以改善模... 提出了在二维柔壁自适应风洞中进行半模型实验的洞壁自适应方案,其特点是仅需在上下洞壁任意横向位置的一条流向测压线上测量壁压信息进行洞壁自适应调整;可根据实验模型的布局特征选择在水平面内可变形状的零洞壁干扰目标线,以改善模型区残余干扰分布特性。在西北工业大学二维柔壁自适应风洞中的实验研究表明可显著提高自适应壁风洞的效率,降低对实验设备的技术要求,并改善气动数据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壁风洞 洞壁干扰 半模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二维柔壁风洞抑制三维模型低超音速实验的洞壁干扰
5
作者 李华星 贺家驹 +1 位作者 左培初 徐敏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90-195,共6页
基于超音速流动无约束化过程的分析,建立了洞壁自适应迭代调整方案以及最小干扰壁对比实验方案.进行了洞壁自适应技术的实验研究,首次在二维柔壁自适应凤洞中达到了国外三维自适应壁风洞消除洞壁干扰的效果。文中分析了二维柔壁风洞... 基于超音速流动无约束化过程的分析,建立了洞壁自适应迭代调整方案以及最小干扰壁对比实验方案.进行了洞壁自适应技术的实验研究,首次在二维柔壁自适应凤洞中达到了国外三维自适应壁风洞消除洞壁干扰的效果。文中分析了二维柔壁风洞进行三维模型超音速实验的技术特点。探讨了提高其技术潜力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音速实验 洞壁干扰 自适应壁风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音速自适应风洞的任意初始壁方案
6
作者 李华星 贺家驹 +1 位作者 左培初 徐敏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27-530,共4页
提出一种新的二维柔壁自适应风洞进行跨音速三维模型实验时,基于任意初始壁状态的洞壁调整方案,讨论了在较高跨音速实验Ma数的实验条件下,采用洞壁预调效应处理的洞壁自适应方案的实验结果。
关键词 风洞试验 跨音速流 风洞壁干扰 自适应风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样本均值的随机加权估计及应用
7
作者 李华星 高社生 王海维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6-348,共3页
研究了随机变量序列{Xn,n≥1}为NA相协样本条件下,均值X-n的随机加权逼近。用n(Hk(x)-X-n)的条件分布去模拟n(X-n-μ)的分布,证明了该分布的随机加权逼近及其收敛性,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仿真分析。
关键词 分位点过程 NA相协样本 随机加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加权估计的相合性及其在数据融合中的应用
8
作者 李华星 高社生 王海维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0-252,共3页
首先在X1,X2,…,Xn独立同分布(iidF)的情况下,给出了分位点过程n1/2{Fn-1(g)-F-1(g)}分布的随机加权估计;其次证明了n1/2{Fn-1(g)-F-1(g)}的随机加权逼近的相合性;最后将随机加权估计应用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中。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 首先在X1,X2,…,Xn独立同分布(iidF)的情况下,给出了分位点过程n1/2{Fn-1(g)-F-1(g)}分布的随机加权估计;其次证明了n1/2{Fn-1(g)-F-1(g)}的随机加权逼近的相合性;最后将随机加权估计应用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中。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随机加权估计优于文献[4]所给出的Bootstrap逼近,提高了估计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位点过程 随机加权估计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激励器诱导射流的湍流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鑫 黄勇 +2 位作者 阳鹏宇 唐坤 李华星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6-786,共11页
为了进一步掌握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机理,完善等离子体激励器数学模型,提升等离子体激励器扰动能力,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在静止空气下开展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诱导射流特性研究.实验时,将非对称布局激励器布置在平板模型上,随... 为了进一步掌握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机理,完善等离子体激励器数学模型,提升等离子体激励器扰动能力,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在静止空气下开展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诱导射流特性研究.实验时,将非对称布局激励器布置在平板模型上,随后将带有激励器的模型放置在有机玻璃箱内,从而避免环境气流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基于激励器诱导流场,分析了激励电压对诱导射流特性的影响,揭示了较高电压下诱导射流近壁区的拟序结构,获得了卷起涡、二次涡等拟序结构的演化发展过程,计算了卷起涡脱落频率,阐述了卷起涡与启动涡的区别,初步探索了卷起涡的耗散机制.结果表明:(1)层流射流不能完全概括等离子体诱导射流特性,激励电压是影响射流特性的重要参数.当电压较低时,诱导射流为层流射流;当电压较高时,诱导射流的雷诺数提高,射流剪切层不稳定,层流射流逐渐发展为湍流射流.(2)等离子体诱导湍流射流包含着卷起涡、二次涡等拟序结构;在固定电压下,这些涡结构存在恒定的卷起频率.(3)当激励电压较高时,流动不稳定使得卷起涡发生了拉伸、变形,引起了流场湍动能增大,从而加速了卷起涡的耗散.研究结果为全面认识激励器射流特性,进一步挖掘激励器卷吸掺混能力,提升激励器控制能力积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特性 射流 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 拟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翼离心风机气动噪声的降噪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胜利 席德科 +2 位作者 李华星 陆森林 张仲寅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6-170,共5页
针对多翼离心风机气动噪声的主要噪声源提出降噪方案。首先,对于多翼离心风机涡流噪声的降噪,主要通过优化叶轮、蜗壳的结构几何参数和在叶轮出口加装旋转扩压器等方式进行。其次,对于多翼离心风机旋转噪声的降噪,主要通过改变蜗舌形式... 针对多翼离心风机气动噪声的主要噪声源提出降噪方案。首先,对于多翼离心风机涡流噪声的降噪,主要通过优化叶轮、蜗壳的结构几何参数和在叶轮出口加装旋转扩压器等方式进行。其次,对于多翼离心风机旋转噪声的降噪,主要通过改变蜗舌形式进行。最后对优化进出口安装角的叶轮和在叶轮出口加装旋转扩压器这两种降噪措施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风机与原型相比达到显著的降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多翼离心风机 气动噪声 降噪 实验研究 叶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SDBD等离子体激励防/除冰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孟宣市 惠伟伟 +2 位作者 易贤 蔡晋生 李华星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49,I0001,共20页
层流控制、复合材料、全电驱动等创新性航空技术的应用给传统防/除冰方法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高电压驱动的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新概念防/除冰方法因其没有复杂的机械构造和潜在的气动耗损,从而有潜力成为下一代飞行器采用的防... 层流控制、复合材料、全电驱动等创新性航空技术的应用给传统防/除冰方法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高电压驱动的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新概念防/除冰方法因其没有复杂的机械构造和潜在的气动耗损,从而有潜力成为下一代飞行器采用的防/除冰方法。该综述从飞行过程中的结冰与防/除冰研究、等离子体空气动力与热激励特性研究、等离子体激励防/除冰研究等三个方面,对等离子体防/除冰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等离子体防/除冰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包括:1)以等离子体空气动力与热激励为主要因素的多物理场耦合机制;2)等离子体激励下多物理场非平衡相变演化规律与防/除冰机理。上述科学问题的研究包含了等离子体物理特性、流动控制机理、结冰机理、防/除冰规律等众多流体力学前沿方向,等离子体防/除冰研究的难点在于涉及多物理场耦合和多时间尺度,因此,相应的数值模拟方法与实验观测技术成为解决上述科学问题的关键突破点。探索等离子体激励防/除冰机制以及解决面向工程应用的技术问题,是下一步需要聚焦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等离子体发生器 除积冰 防结冰 流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SDBD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7
12
作者 孟宣市 宋科 +1 位作者 龙玥霄 李华星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1-916,共16页
纳秒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在高速、高雷诺数下的流动控制领域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文章对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流动控制发展的起源、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综述。分别从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两方面进行,主要以气动激励机理探索、现象研究以... 纳秒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在高速、高雷诺数下的流动控制领域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文章对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流动控制发展的起源、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综述。分别从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两方面进行,主要以气动激励机理探索、现象研究以及流动控制机理为主线进行相关文献的总结归纳。目前,纳秒脉冲等离子体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集中在电场激励-气动诱导过程的机理探索与流动控制应用机理研究两方面,研究的难点在于涉及多时间尺度、多物理场耦合。注重解决多时间尺度、多物理场耦合问题的数值模拟算法、实验技术将成为解决上述科学问题的关键突破点。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为激励器及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优化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放电 等离子体 流动控制 多物理场 多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迎角分离流场在等离子体控制下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健磊 李华星 +2 位作者 孟宣市 刘锋 罗时钧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38,共5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大迎角主动流动控制方法。采用圆锥-圆柱组合体模拟飞行器前体,在靠近圆锥尖端处镶嵌了一对马蹄形单电极介质阻挡放电(Single-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等离子体激励器在...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大迎角主动流动控制方法。采用圆锥-圆柱组合体模拟飞行器前体,在靠近圆锥尖端处镶嵌了一对马蹄形单电极介质阻挡放电(Single-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等离子体激励器在不同状态下对大迎角模型前体的非对称气动载荷的控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等离子体激励器的开闭可以使得圆锥-圆柱组合体在大迎角下出现的侧力改变方向。还对通过调节单侧等离子体激励器的激励电压实现圆锥前体侧力系数在正负极值间连续变化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的实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极介质阻挡放电(SDBD) 等离子体激励器 主动流动控制 大迎角 细长旋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速风洞的消声降噪改造设计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任栋 席德科 +2 位作者 白存儒 陆森林 李华星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0-84,共5页
对搬迁改造中的西北工业大学低(变)湍流度风洞进行了降噪设计研究。根据低速风洞噪声的机理及频率特性和该风洞的结构形式及风扇转速,采用两种降噪方法——主动降噪和被动降噪,对风洞进行降噪设计。主动降噪设计方法包括风扇动力段的气... 对搬迁改造中的西北工业大学低(变)湍流度风洞进行了降噪设计研究。根据低速风洞噪声的机理及频率特性和该风洞的结构形式及风扇转速,采用两种降噪方法——主动降噪和被动降噪,对风洞进行降噪设计。主动降噪设计方法包括风扇动力段的气动、结构及振动的声学优化设计,被动降噪设计则采用在风洞洞体上安装微穿孔板,利用共振吸声技术进行降噪。结果表明:结合上述措施,55m/s风速下,相同测点和相同运行条件下,风洞噪声值下降约30%;76m/s最大设计风速下,风洞环境噪声被控制在78dB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 减振 降噪 消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迎角下前体涡流动的等离子体控制特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孟宣市 李华星 +2 位作者 唐花蕊 罗时钧 刘锋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2-406,共5页
应用一对单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对20°顶角圆锥-圆柱组合体圆锥段分离涡流场进行了主动控制研究。实验在3.0 m×1.6 m低速风洞中进行,迎角35°~70°,基于圆锥段底面直径的雷诺数为5.0×104。实验结果包括7... 应用一对单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对20°顶角圆锥-圆柱组合体圆锥段分离涡流场进行了主动控制研究。实验在3.0 m×1.6 m低速风洞中进行,迎角35°~70°,基于圆锥段底面直径的雷诺数为5.0×104。实验结果包括7个测量截面周向压力分布、由周向压力分布推断得到的截面处空间涡结构以及积分得到的截面当地力和圆锥段力。实验结果表明:(1)在35°~50°迎角范围内,圆锥段流场只有一对非对称的主涡,圆锥段分离涡流动呈现近似锥型流特性,随着迎角增大,圆锥段侧向力系数符号不变;(2)在50°~70°迎角范围内,圆锥段流场呈现多涡结构,圆锥段分离涡流动不再呈现锥型流特性,此时随着迎角增大,圆锥段侧向力系数会发生多次变号;(3)等离子体控制使得圆锥段对涡流场中第1个新涡出现的迎角推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圆锥体 大迎角空气动力学 非对称分离涡 等离子体 主动流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激励器控制圆柱绕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鑫 黄勇 李华星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96-1405,共10页
为了发展新型移动附面层控制技术,提升流动控制效率,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开展了基于对称布局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圆柱绕流控制研究,获得了静止空气下,对称布局激励器诱导流场的演化过程,评估了来流条件下等离子体控制效果,通过等离子... 为了发展新型移动附面层控制技术,提升流动控制效率,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开展了基于对称布局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圆柱绕流控制研究,获得了静止空气下,对称布局激励器诱导流场的演化过程,评估了来流条件下等离子体控制效果,通过等离子体诱导涡实现了虚拟移动附面层控制,分析了诱导涡随时间演化的过程,揭示了圆柱绕流等离子体控制机理.结果表明:(1)在静止空气下,对称布局激励器在刚启动瞬间,会在暴露电极两侧诱导产生一对旋转方向相反的启动涡;随着时间的推移,启动涡逐渐向远离壁面的方向运动;随后,激励器在暴露电极两侧产生了两股速度近似相等,方向相反的诱导射流,诱导射流在柯恩达效应的影响下,朝壁面方向发展.(2)当激励电压峰峰值为19.6 kV,激励频率3 kHz时,施加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后,圆柱脱落涡得到了较好抑制,圆柱阻力系数减小了21.8%;(3)在来流作用下,对称布局激励器在靠近来流一侧,诱导产生了较为稳定的涡结构.诱导涡通过旋转、运动,促进了壁面附近低能气流与主流之间的掺混,抑制了圆柱绕流流场分离,实现了"虚拟移动附面层控制"效果.与传统移动附面层控制技术相比,基于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新型移动附面层控制技术不需要复杂、笨重的机构,不会带来额外的阻力,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附面层控制 流动控制 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 风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低噪声地铁风机气动设计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胜利 席德科 +2 位作者 李华星 陆森林 张仲寅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6-218,共3页
主要对地铁风机设计中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首先,对各型地铁风机的原理及设计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其次,编写了高效低噪声地铁风机C语言设计程序,并设计了一款10号地铁风机;最后,对所设计的风机用CATIA建立三维模型,并用FLUENT软... 主要对地铁风机设计中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首先,对各型地铁风机的原理及设计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其次,编写了高效低噪声地铁风机C语言设计程序,并设计了一款10号地铁风机;最后,对所设计的风机用CATIA建立三维模型,并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与程序设计比较结果显示,所使用的设计方法、编制的C语言设计程序以及所使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均是可靠的、实用的,可以用于地铁风机的实际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低噪声 地铁风机 空气动力 设计及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风机用翼型气动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森 席德科 李华星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5-169,共5页
可逆翼型气动性能的优劣对可逆风机性能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取了形式不同的三种翼型,即对称翼型、S型翼型和常规非对称翼型,利用X-foil软件对上述三种翼型的气动性能进行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在较大的攻角范围内,常规非对称翼型... 可逆翼型气动性能的优劣对可逆风机性能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取了形式不同的三种翼型,即对称翼型、S型翼型和常规非对称翼型,利用X-foil软件对上述三种翼型的气动性能进行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在较大的攻角范围内,常规非对称翼型的升力特性和升阻比特性都明显优于另外两种翼型。为了比较三种翼型在可逆风机中的应用效果,通过调整设计参数使采用三种翼型设计的叶片具有相同的弦长和扭曲变化规律,然后在标准风管式出气试验台上进行了空气动力性能实验。研究表明:在选取的三种翼型中,采用对称翼型设计的可逆风机叶轮最为理想,其额定工况点的实验性能满足设计要求,且具有良好的反风性能,同时正、反风工况下都有较宽的高效工作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风机 可逆翼型 气动特性 实验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桨滑流与机翼之间气动干扰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刘 白俊强 +1 位作者 李华星 朱军 《航空计算技术》 2012年第2期87-91,共5页
基于多参考系方法,利用RANS方程对某型螺旋桨飞机的全机有滑流和无滑流空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滑流在机翼干扰作用下的发展趋势,机翼气动特性在滑流作用下的改变,滑流对飞机失速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螺旋桨旋转卷起的涡流... 基于多参考系方法,利用RANS方程对某型螺旋桨飞机的全机有滑流和无滑流空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滑流在机翼干扰作用下的发展趋势,机翼气动特性在滑流作用下的改变,滑流对飞机失速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螺旋桨旋转卷起的涡流经机翼时被切割成上下两部分,形成了绕机翼的横向二次流,机翼的存在改变了滑流的涡量分布和涡的结构。在弦向,滑流影响最严重的部位是机翼前缘,滑流旋转效应改变了机翼绕流的当地迎角,加速效应增加了桨后气流的速度,这是引起机翼气动特性改变的主要原因。虽然滑流的诱导作用使机翼外段提前发生了分离,但是其推迟了机翼根部分离现象的发生,改善了飞机的失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桨滑流 多参考系 气动干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式布局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诱导启动涡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鑫 黄勇 +2 位作者 王万波 唐坤 李华星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90-299,共10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等离子体激励器控制能力,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技术,以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有、无来流条件下等离子体诱导启动涡的实验研究,获得了来流对启动涡发展演化及生存时间的影响.与传统非对称布局介质阻... 为了进一步提高等离子体激励器控制能力,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技术,以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有、无来流条件下等离子体诱导启动涡的实验研究,获得了来流对启动涡发展演化及生存时间的影响.与传统非对称布局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相比,本文采用整个平板金属模型作为植入电极的对称布局方式开展研究.在金属模型表面粘贴聚酰亚胺胶带作为绝缘介质.将铜箔作为暴露电极沿平板展向布置,使激励器诱导气流沿流向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对称布局式激励器会在暴露电极两侧产生一对方向相反的启动涡.在顺流向方向,来流加速了启动涡的破碎;在逆来流方向,来流延长了启动涡的生存时间,从而增加了激励器的掺混能力.该布局激励器具有掺混及射流效应两种能力,为提高等离子体激励器在高风速或高雷诺数下的控制效果积累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涡 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 流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