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2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勋·摄影欣赏
1
作者 李勋 《中国商贸》 2012年第3期76-77,共2页
李勋,1960年出生,现在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工作,风光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艺术摄影学会、新闻摄影学会会员、大画幅摄影学会理事,中国联通摄影协会会长。其作品多次在中国掇影、大众摄影等杂志发表,多次获得全国大奖,
关键词 摄影欣赏 中国摄影家协会 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中国联通 艺术摄影 新闻摄影 摄影协会 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勋作品
2
作者 李勋 《收藏与投资》 2020年第12期172-173,共2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勋墨彩瓷画艺术
3
作者 李勋 《景德镇陶瓷》 2019年第2期J0003-J0003,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北京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勋 聂紫瑾 +1 位作者 李琳 赵菲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99-202,209,共5页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经验加以总结,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对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本文针对当前有关北京...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经验加以总结,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对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本文针对当前有关北京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融合研究较少的问题,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分别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5个角度,对北京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进行融合分析,共总结出传统产业升级、主题园区开发、生活方式引领、美食风味诱惑、重大活动助推、乡土能人带动、返乡人员创业、外来人才融入、在地文化挖掘、外来文化引入、美丽乡村提升、农田景观营造、农林复合经营、集体组织主导和外来组织助力等15种发展模式,提出了模式概念和主要特征,并辅以案例介绍,以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休闲农业 乡村旅游 发展模式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院对罕见意外抗体的鉴定思路与试验方法探讨
5
作者 李勋 宋栀娴 +1 位作者 艾红梅 李俊立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输血科如何利用现有资源,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对罕见意外抗体进行鉴定提供思路。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1名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抗体初筛阳性、常规配血不合的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合人源O细胞吸收法进行血型鉴...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输血科如何利用现有资源,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对罕见意外抗体进行鉴定提供思路。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1名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抗体初筛阳性、常规配血不合的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合人源O细胞吸收法进行血型鉴定,使用常规10系谱细胞抗体鉴定、凝聚胺法抗体鉴定、2-巯基乙醇(2-ME)试验、盲配、家系调查等方法了解抗体特性。结果患者血清学试验结果:1)血型为B型、RhD阳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呈阴性;2)抗体性质为IgM型;3)抗-s、抗-Fya、抗-k可能性小,复合抗体不能排除;4)患者血液标本与20名供者的血液标本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合,与同系3个姐妹的血液标本交叉配血试验主侧均相合。结论倾向推断患者血浆中含有高频抗原系列抗体,无法鉴定时,可经家系调查寻找到相合血源进行辐照、输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抗体 家系调查 高频抗原系列 辐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李勋 陈光宇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89,共7页
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是有效推动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扩大内需的必由之路。人口集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已进入“伴险增长”通道背景下,如何利用集聚效应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则显得尤为重... 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是有效推动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扩大内需的必由之路。人口集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已进入“伴险增长”通道背景下,如何利用集聚效应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2010—2021年我国267个地级市样本,实证分析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口集聚能够促进城市经济韧性,但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人力资本水平与市场化程度的门槛效应,随着人力资本水平以及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会增强。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的作用效果,为优化人口分布空间格局、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集聚 城市经济韧性 人力资本 市场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气候区生长季NDVI与昼夜不对称增温的Copula分析
7
作者 李忠良 何光鑫 李勋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7-424,共18页
利用1982—2016年的青海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气象数据,基于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的Copula函数方法,深入探索昼夜增温不对称性与植被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了昼夜增温和NDVI之间的联合概率分布及其季节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昼夜增温与N... 利用1982—2016年的青海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气象数据,基于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的Copula函数方法,深入探索昼夜增温不对称性与植被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了昼夜增温和NDVI之间的联合概率分布及其季节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昼夜增温与NDVI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季节呈现显著差异。尤其在秋季,昼夜增温对NDVI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夏季和春季。通过Copula函数模型,发现昼夜增温与NDVI在特定温度区间内呈现正相关,表明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昼夜增温对植被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然而,当昼夜增温超过某一阈值时,其对NDVI的促进作用转变为抑制作用,从而限制了植被的生长。同时,还揭示了重现期与昼夜增温及NDVI之间的关系。在较低的重现期下,昼夜增温与NDVI的联合概率较高,表明在这些条件下,植被生长良好的情况出现的频率较高。反之,较高的重现期对应于昼夜增温与NDVI较低的联合概率,表明植被生长受到抑制。本研究通过Copula函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昼夜增温与植被动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了气温变化对植被生长影响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增温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非对称性增温 COPULA 重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北京休闲农业发展需求的唇形科蜜源植物筛选研究
8
作者 杨林 李琳 +5 位作者 朱莉 张智 时祥云 刘建军 李勋 田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18-120,共3页
基于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需求,通过引进6种唇形科蜜源植物,结合观赏期、生长情况及访花昆虫等方面的观测,筛选适合北京休闲农业领域推广种植的蜜源植物种类。结果表明:荆芥和密叶牛至综合景观效果好,可以提供更长的持续花期,同时在吸引... 基于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需求,通过引进6种唇形科蜜源植物,结合观赏期、生长情况及访花昆虫等方面的观测,筛选适合北京休闲农业领域推广种植的蜜源植物种类。结果表明:荆芥和密叶牛至综合景观效果好,可以提供更长的持续花期,同时在吸引访花昆虫的总数和昆虫多样性方面理想,可以为自然观察、科普研学等需求提供更好的支撑。因此,推荐这2种植物应用于北京地区休闲农业园区、乡村民宿及城市农园的美化和科普性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农业 唇形科 蜜源植物 产业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博鳌论坛气象保障期间强降水成因分析
9
作者 吴俞 冯箫 +3 位作者 李勋 石娟 郝丽清 吴志彦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83-392,共10页
利用常规观测、雷达和ERA5再分析数据等对2023年海南岛博鳌论坛气象保障期间的强降水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汽通量辐合主要集中在近地层,近地层的偏东风与海南岛东部的地形近乎垂直,有利地形抬升触发对流,同时地形产生的气流绕流... 利用常规观测、雷达和ERA5再分析数据等对2023年海南岛博鳌论坛气象保障期间的强降水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汽通量辐合主要集中在近地层,近地层的偏东风与海南岛东部的地形近乎垂直,有利地形抬升触发对流,同时地形产生的气流绕流有利对流的发展;对流不稳定层结和环境风垂直切变影响着对流系统的发展、维持、移动和传播有重要作用;对比相似环流背景下29日同28日和30日早晨降水的差异,发现29日大气抬升凝结高度(LCL,121.4 m)和自由对流高度(LFC,636.6 m)更低,暖云厚度更大,近地层风向接近偏东风更有利于东部的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 气象保障 强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宁双偏振天气雷达降水产品参数本地化及评估
10
作者 蔡杏尧 匡昌武 +3 位作者 郑鹏斌 郭佳 李文 李勋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6期92-99,共8页
为提高万宁双偏振天气雷达(CINRAD-SAD型)定量降水估测产品的准确性,使用万宁雷达探测半径内3部天气现象仪(WUSH-PW型)在2022年6次普通降水和3次台风降水的数据资料,采用非球形粒子的散射模型(T-Matrix)对万宁雷达的参量Z_(H)、Z_(DR)、... 为提高万宁双偏振天气雷达(CINRAD-SAD型)定量降水估测产品的准确性,使用万宁雷达探测半径内3部天气现象仪(WUSH-PW型)在2022年6次普通降水和3次台风降水的数据资料,采用非球形粒子的散射模型(T-Matrix)对万宁雷达的参量Z_(H)、Z_(DR)、K_(DP)进行了模拟,最后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了降水估测公式的本地化参数。分别对使用默认参数和本地化参数的1 h雷达定量降水估测产品(OHP)进行了总体评估、分降水量评估、分距离评估,还对使用雨量计订正后的降水产品进行了总体评估。评估结果表明:(1)使用本地化参数比默认参数计算得到OHP估测准确率提高了29.66%(OHP单偏振78号产品)和14.47%(OHP双偏振169号产品)。(2)使用本地化参数比默认参数在各个降水量级的估测准确率均有所提高,最多提高了36.82%。(3)使用本地化参数比默认参数在各个距离段的估测准确率均有所提高,最多提高了32.33%。(4)经雨量计订正后的本地化参数降水产品准确率均达到了90.00%以上,平均偏差比接近1,可作为降水真值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雷达 T-MATRIX 本地化参数 定量降水估测 雨量计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配电网体系探讨 被引量:47
11
作者 李勋 龚庆武 +2 位作者 胡元潮 杨群瑛 梁文腾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8-111,126,共5页
在了解国内外最新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智能配电网SDG(Smart Distribution Grid)的概念及内涵,其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及网络技术等与电力设备相结合,将配电网在正常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等与供电部门的工... 在了解国内外最新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智能配电网SDG(Smart Distribution Grid)的概念及内涵,其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及网络技术等与电力设备相结合,将配电网在正常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等与供电部门的工作管理有机融合在一起,支持分布式电源接入的互动型网络。构造了智能配电网体系结构并辅以说明分析,将智能配电网结构分为主站层、子站层、终端层3个层次。详细分析了智能配电网的功能,包括故障诊断与恢复功能、仿真模拟功能、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功能以及负荷预测功能。对微网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3项关键技术做了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 智能配电网 仿真 地理信息系统 负荷预测 微网 通信 故障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保护设备故障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 被引量:31
12
作者 李勋 龚庆武 +2 位作者 杨群瑛 罗思需 李社勇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8-91,共4页
对数据挖掘技术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保护设备故障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的研制过程中,总结了七大设计原则,包括前瞻性设计、分步实施、信息处理智能化等。采用多层多模块的设计思想将系统结构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应用... 对数据挖掘技术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保护设备故障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的研制过程中,总结了七大设计原则,包括前瞻性设计、分步实施、信息处理智能化等。采用多层多模块的设计思想将系统结构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应用表现层、业务处理层、数据层。分析了系统的功能模块并进一步叙述了该系统的基本功能与高级功能以满足电网安全运行要求。最后简要介绍了该系统在实际电网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保护 故障 信息管理 数据挖掘 保护动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变流器串-并联补偿式UPS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李勋 戴珂 +1 位作者 杨荫福 陈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4-108,共5页
介绍了三相双变流器串-并联补偿式UPS的工作原理,指出了其区别于传统双变换在线式UPS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控制策略。该策略将串联变流器控制为基波正弦电流源,而并联变流器被控为基波正弦电压源,从而实现了双变流器... 介绍了三相双变流器串-并联补偿式UPS的工作原理,指出了其区别于传统双变换在线式UPS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控制策略。该策略将串联变流器控制为基波正弦电流源,而并联变流器被控为基波正弦电压源,从而实现了双变流器串-并联补偿式UPS的全部控制功能:在电源电压不是额定值且含有谐波电压、负载有谐波电流和无功电流的情况下,电源输入电流被控制为正弦波、cosf =1,负载电压被控制为额定值正弦波。连续域下的系统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变流器 串-并联补偿式 UPS 控制策略 供电电源 不间断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96
14
作者 李勋 龚庆武 乔卉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32-236,共5页
以智能电网(数字电网)为框架,分析了智能电网(数字电网)的关键功能与要求。结合物联网概念及射频识别技术,提出了电力物联网(IOTIPS)的概念,并对其应具备的功能、结构以及关键技术和因素做了描述与分析。电力物联网是以网络技术、数据... 以智能电网(数字电网)为框架,分析了智能电网(数字电网)的关键功能与要求。结合物联网概念及射频识别技术,提出了电力物联网(IOTIPS)的概念,并对其应具备的功能、结构以及关键技术和因素做了描述与分析。电力物联网是以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智能型网络,它的应用将显著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亦能满足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促使电网水平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物联网 数据采集 智能化设备 云计算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子稀疏分解的低频振荡模态参数辨识方法 被引量:29
15
作者 李勋 龚庆武 +1 位作者 贾晶晶 肖辉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4-133,共10页
为克服传统特征分析法不适合分析大规模高阶系统,而傅里叶算法和Prony算法等线性化方法又难以处理非平稳信号的缺点,本文将一种新的处理非线性、非平稳信号方法——原子稀疏分解法应用于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参数识别。该方法利用匹配追... 为克服传统特征分析法不适合分析大规模高阶系统,而傅里叶算法和Prony算法等线性化方法又难以处理非平稳信号的缺点,本文将一种新的处理非线性、非平稳信号方法——原子稀疏分解法应用于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参数识别。该方法利用匹配追踪(MP)算法将初始信号从Gabor原子库中分解得到最佳匹配原子,并采用伪牛顿法对参变量进行优化,进而求出衰减正弦量原子的参变量,最终完成整个低频振荡模态参数的提取过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提供一种全新的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稀疏分解 低频振荡 模态参数 振荡模式Prony分析 时频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关分析匹配度的配电网故障定位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勋 龚庆武 +1 位作者 肖辉 邹必昌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0-95,共6页
配电网结构愈来愈复杂,传统故障定位算法存在局限性。文中提出一种适用于复杂配电网的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根据故障时系统电压暂降特性,利用电能质量监测器采集到的信息,通过相关分析匹配度对配电网故障进行定位。IEEE 37节点及IEEE 13... 配电网结构愈来愈复杂,传统故障定位算法存在局限性。文中提出一种适用于复杂配电网的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根据故障时系统电压暂降特性,利用电能质量监测器采集到的信息,通过相关分析匹配度对配电网故障进行定位。IEEE 37节点及IEEE 13节点系统仿真表明,所述方法可有效防止误判。通过设置不同的负荷模型、过渡电阻、配变负载,对算法鲁棒性进行了验证并分析其抗差性,结果表明所述方法具备较好的鲁棒性与抗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定位 相关分析 电压暂降 鲁棒性 配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的模态原子法在低频振荡模式时变特性追踪的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勋 龚庆武 +2 位作者 关钦月 张英杰 贾晶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9-89,15,共11页
为克服传统方法不能自适应反映振荡模式时变特性的缺点,提出一种分析低频振荡模式的新方法。该方法将粒子群优化算法应用于原子分解的迭代优化过程中,通过比较粒子的最佳适应值,选取最能反映振荡模式特性的模态原子,从而实现将模态原子... 为克服传统方法不能自适应反映振荡模式时变特性的缺点,提出一种分析低频振荡模式的新方法。该方法将粒子群优化算法应用于原子分解的迭代优化过程中,通过比较粒子的最佳适应值,选取最能反映振荡模式特性的模态原子,从而实现将模态原子的选取过程转化为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函数最优化问题。每1个模态原子对应于1个振荡模式,最终完成低频振荡模态参数辨识过程。该方法具有较强的抗噪性能,鲁棒性强,并能有效追踪振荡模式的时变特性,时频分辨率强。算例分析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优于希尔伯特–黄变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模式 广域测量系统 粒子群优化 原子分解 模态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WM控制的UPFC开关函数数学模型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李勋 杨荫福 陈坚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7-40,共4页
针对目前统一潮流控制器 ( UPFC)输出建模方法和拓扑建模方法的不足 ,通过引入正弦脉宽调制 ( SPWM)控制下的开关函数概念 ,建立可反映 UPFC装置内部开关特性和运行机理的基于SPWM控制的 UPFC开关函数数学模型。该模型清晰地指出了 UPF... 针对目前统一潮流控制器 ( UPFC)输出建模方法和拓扑建模方法的不足 ,通过引入正弦脉宽调制 ( SPWM)控制下的开关函数概念 ,建立可反映 UPFC装置内部开关特性和运行机理的基于SPWM控制的 UPFC开关函数数学模型。该模型清晰地指出了 UPFC最终的输入控制量和输出量 ,并考虑了串、并联变压器的不同变比及三相电网电压的不平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电网 统一潮流控制器 UPFC 开关函数 数学模型 正弦脉宽调制 矢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振荡模式非线性相关作用的高阶谱非参数直接分析法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勋 龚庆武 +2 位作者 乔卉 关钦月 贾晶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1-68,18,共8页
为克服特征分析法无法反映大干扰下强非线性系统所激励的复合模式,而传统的非线性数值解法存在截断误差和计算效率低的缺点,提出一种用于分析低频振荡模式非线性相关作用的新方法。该方法将高阶谱理论中非参数直接法应用于低频振荡模式... 为克服特征分析法无法反映大干扰下强非线性系统所激励的复合模式,而传统的非线性数值解法存在截断误差和计算效率低的缺点,提出一种用于分析低频振荡模式非线性相关作用的新方法。该方法将高阶谱理论中非参数直接法应用于低频振荡模式分析,通过双谱分析及双相干系数辨识模式间的二次相位耦合信息,能够定量分析模式间的非线性耦合程度,为分析强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及动态特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振荡模式 非线性相关作用 高阶谱 非参数直接法 双谱估计 双相干系数 二次相位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环控制的三相SVPWM逆变器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勋 朱鹏程 +1 位作者 杨荫福 陈坚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32,共3页
提出一种基于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的三相SVPWM逆变器,分析了其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并由此构建了系统的电压电流控制器。为了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及抗扰能力,电压外环包含了负载电流前馈及输出滤波电容电流解耦,电流内环包含... 提出一种基于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的三相SVPWM逆变器,分析了其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并由此构建了系统的电压电流控制器。为了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及抗扰能力,电压外环包含了负载电流前馈及输出滤波电容电流解耦,电流内环包含了输出电压前馈及输出滤波电感电压解耦。20kVA实验样机的实验结果表明,该逆变器具有良好的非线性负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空间矢量 脉宽调制 电压电流双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