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R1 mRNA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勇铁 邹永红 刘德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17期158-161,共4页
目的: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1(TNF-αR1)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基因表达情况,为今后从基因方面治疗增生性瘢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8例增生性瘢痕组织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瘢痕组织增生时间1~3、4~6、7~12个月及1年以上各12例),12例正常瘢痕... 目的: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1(TNF-αR1)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基因表达情况,为今后从基因方面治疗增生性瘢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8例增生性瘢痕组织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瘢痕组织增生时间1~3、4~6、7~12个月及1年以上各12例),12例正常瘢痕组织患者为对照组,以RT-PCR法对瘢痕组织中TNF-αR1 mRNA表达进行检测,比较各组TNF-αR1 mRNA水平差异。结果:对照组TNF-αR1 mRNA表达均高于观察组不同时间点TNF-αR1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年以上组织TNF-αR1 mRNA表达量均高于1~3、4~6、7~12个月组织(P<0.05)。结论:增生性瘢痕组织中TNF-αR1 mRNA表达低于正常瘢痕组织,同时随着时间增加增生性瘢痕中TNF-αR1 mRNA表达会显著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组织 增生性 RT-PCR 表达 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烫伤伴高热患儿给予不同处理方式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勇铁 邹永红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13期2203-2204,共2页
目的探究小儿重度烫伤伴高热给予不同处理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重度烫伤伴高热患儿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创面削痂生物敷料覆盖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创面清创后涂... 目的探究小儿重度烫伤伴高热给予不同处理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重度烫伤伴高热患儿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创面削痂生物敷料覆盖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创面清创后涂抹烧伤膏治疗。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与对照组相比(82.50%)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分泌物渗出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7.50%)与对照组家属相比(77.50%)显著较高(P<0.05)。结论将创面削痂生物敷料覆盖术治疗应用于重度烫伤伴高热患儿时,能显著缩短体温恢复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分泌物渗出消失时间,提升疗效与满意度,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重度烫伤 高热 创面处理 创面削痂生物敷料覆盖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新型生物敷料在烧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勇铁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第2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新型生物敷料对烧伤患者炎性应激损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5例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接受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常规清创换药...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新型生物敷料对烧伤患者炎性应激损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5例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接受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常规清创换药治疗,B组35例接受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新型生物敷料治疗。对比两组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二次创伤评分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创面瘢痕评分、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肾素(R)]水平。结果:B组换药次数及二次创伤评分均低于A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A组(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94.29%)较A组(73.33%)高(P<0.05)。两组治疗后IL-6、TNF-α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NE、E、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8.57%,与A组的20.0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新型生物敷料应用于烧伤患者的效果明显,可降低炎性应激损伤,促进创面愈合,缓解疼痛程度并减少创面的瘢痕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负压封闭引流 新型生物敷料 应激损伤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表皮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特性 被引量:5
4
作者 朱飞滨 刘德伍 +3 位作者 张红艳 彭燕 钟清玲 李勇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6-99,共4页
背景:表皮干细胞作为皮肤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在创面修复中发挥关键作用。但有关糖尿病皮肤来源的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生物特性研究较少。目的:探索糖尿病大鼠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及其生物特性,为糖尿病难愈创面的防治及机... 背景:表皮干细胞作为皮肤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在创面修复中发挥关键作用。但有关糖尿病皮肤来源的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生物特性研究较少。目的:探索糖尿病大鼠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及其生物特性,为糖尿病难愈创面的防治及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分别取成模糖尿病和正常大鼠背部全层皮肤,采用酶消化联合Ⅳ型胶原黏附法分离培养大鼠表皮干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胞克隆形成,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曲线,计算克隆形成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软件鉴定K19、β1-integrin阳性表达和测定阳性细胞的积分吸光度(IA)值。结果与结论:糖尿病组大鼠表皮干细胞原代贴壁数量较少,其克隆形成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表皮干细胞的K19、β1-integrin均呈阳性表达,糖尿病组阳性细胞的IA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运用酶消化联合Ⅳ型胶原黏附法可以实现糖尿病大鼠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糖尿病大鼠表皮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较正常皮肤增殖能力弱,这可能是导致糖尿病创面难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糖尿病 大鼠 体外培养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5
作者 邹永红 李勇铁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11期85-88,共4页
目的研究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8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单独使用甲氨蝶呤,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米... 目的研究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8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单独使用甲氨蝶呤,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米非司酮,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激素、包块大小、各项水平好转情况及症状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激素比较,两组治疗前包块直径与血β-HCG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LH、F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77.55%),研究组治疗后E2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包块直径与血β-HCG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包块直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异位妊娠患者实施甲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连续用药保守治疗,患者包块大小显著缩小,激素得到有效好转,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保守治疗 异位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邹永红 李勇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16期17-19,共3页
目的对比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80例非疤痕子宫妊娠分娩的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子宫异常发生情况、... 目的对比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80例非疤痕子宫妊娠分娩的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子宫异常发生情况、临床指标、新生儿生理指标。结果观察组子宫异常发生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分别为(512.63±51.67)、(257.36±25.41)ml,均多于对照组的(447.25±44.36)、(189.39±18.83)ml,手术时间、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分别为(63.27±6.41)min、(49.27±4.86)d,均长于对照组的(45.79±4.53)min、(41.16±4.25)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乳酸水平(5.55±1.45)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5±0.25)mmol/L,胆红素指数(19.39±1.36)低于对照组的(22.77±2.44),新生儿阿氏评分(Apgar)(9.33±0.65)分高于对照组的(8.26±1.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风险较大,临床不可将剖宫产作为统一的分娩方式,尽可能的为产妇提供阴道试产的机会,以减少再次妊娠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疤痕子宫 剖宫产 非疤痕子宫 子宫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抑制剂GF109203X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去分化形成表皮干细胞的初步研究
7
作者 叶华 周芬 +3 位作者 刘德伍 付尚峰 李梦芸 李勇铁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GF109203X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去分化形成表皮干细胞的可能性。方法采用酶消化法结合Ⅳ型胶原快速贴壁法获得人原代表皮干细胞及角质形成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GF1092...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GF109203X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去分化形成表皮干细胞的可能性。方法采用酶消化法结合Ⅳ型胶原快速贴壁法获得人原代表皮干细胞及角质形成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GF109203X诱导培养后角质形成细胞的表型及功能改变。同期分离培养的人在体表皮干细胞作为本次实验的阳性对照,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培养2 d后加等体积二甲基亚砜为阴性对照。结果表皮干细胞快速黏附,培养4 d后细胞呈圆形,形态规则,折光性强,明显克隆,β1整合素、CK19及CK14呈阳性表达,CK10阴性表达;已分化角质形成细胞不能快速黏附,培养4 d细胞呈类圆形,大小不一,折光性较差,无明显克隆,β1整合素、CK19及CK14呈阴性表达,CK10呈阳性表达。角质形成细胞经GF109203X诱导培养2 d后,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细胞群β1整合素、CK19、CK14均呈阳性表达,但实验组较阳性对照组中细胞β1整合素、CK19、CK14阳性细胞数少,CK10均呈阴性表达;阴性对照组中细胞群β1整合素、CK19及CKl4呈阴性表达,CKl0呈阳性表达。结论 GF109203X能够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去分化形成表皮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形成细胞 去分化 蛋白激酶C抑制剂 表皮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3例小儿重度、特重度烧伤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康群军 余群洪 +3 位作者 胡安根 林冬梅 黄卫虎 李勇铁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5期96-98,共3页
目的研究小儿重度、特重度烧伤的临床救治。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83例重度、特重度小儿烧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及分析。结果 183例患儿中治愈167例,治愈率为91.26%。结论早期及时有效的抗休克治疗是成功救治的重要... 目的研究小儿重度、特重度烧伤的临床救治。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83例重度、特重度小儿烧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及分析。结果 183例患儿中治愈167例,治愈率为91.26%。结论早期及时有效的抗休克治疗是成功救治的重要保证,全身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防治烧伤感染的重要措施,积极预防烧伤并发症、维持气道通畅及合理创面外用药物、早期切削痂植皮封闭创面,是成功救治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重度、特重度烧伤 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清创机联合hbFGF治疗慢性创面临床应用
9
作者 余娜 黄卫虎 李勇铁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清创机联合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bFGF)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治疗组和常规换药组,实验治疗组采用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研制的UWI-Ⅱ型超声清创机联合人碱性成纤维... 目的:探讨超声清创机联合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bFGF)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治疗组和常规换药组,实验治疗组采用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研制的UWI-Ⅱ型超声清创机联合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慢性创面,比较两组患者总住院时间、细菌清创率、创面缩小程度。结果:实验治疗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细菌清创率、创面缩小程度均优于常规换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清创机联合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治疗慢性创面能彻底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减少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清创机 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bFGF) 慢性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县电视台产业化的困扰与出路
10
作者 李勇铁 《西部广播电视》 2013年第07X期116-117,共2页
市县电视台在产业化进程中,面临严峻挑战,包括体制、市场、政策、资本、运营机制等各种因素"内挤外压"叠加,导致进展缓慢。根源是解放思想不够、融资渠道不畅、管理机制不顺和人才队伍不强。解决的思路和出路应当致力于"... 市县电视台在产业化进程中,面临严峻挑战,包括体制、市场、政策、资本、运营机制等各种因素"内挤外压"叠加,导致进展缓慢。根源是解放思想不够、融资渠道不畅、管理机制不顺和人才队伍不强。解决的思路和出路应当致力于"本土化"、"精细化"、"差异化"、"品牌化"的"四化"战略目标,筑就"产业梦"和"强台梦"。推进地方电视台产业化实现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县电视台 产业化 困扰 出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向表皮样干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勇铁 刘德伍 +7 位作者 刘德明 毛远桂 彭燕 宁璞 胡翔 邹萍 邹永红 余群洪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讨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C)向表皮样干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1)以经过灭活处理的小鼠胚胎Fb株作为滋养层,将人iPSC株接种于其上,加入胚胎干细胞完全培养液培养,Ⅳ型胶原酶消化法传代,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人iPSC形... 目的探讨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C)向表皮样干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1)以经过灭活处理的小鼠胚胎Fb株作为滋养层,将人iPSC株接种于其上,加入胚胎干细胞完全培养液培养,Ⅳ型胶原酶消化法传代,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人iPSC形态及生长状况并行碱性磷酸酶(AKP)染色。以胚胎干细胞不完全培养液悬浮培养iPSC,观察拟胚体形成能力。(2)将人iPSC接种于铺有人羊膜的6孔培养板培养,设为诱导组;另于未铺羊膜的6孔培养板上培养iPSC,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iPSC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整合素β1和细胞角蛋白19(CKl9)表达。结果(1)人iPSC在胚胎干细胞完全培养液中呈典型的干细胞克隆状生长,边界清楚,增殖旺盛;AKP染色阳性。iPSC在无滋养层条件下悬浮培养可形成拟胚体。(2)诱导组iPSC经培养4d后形成干细胞克隆,部分细胞整合素β1和CK19表达阳性。对照组细胞大量死亡,未见整合素β1和CK19表达。结论人iPSC在羊膜诱导下可定向分化为表皮样干细胞,有望成为皮肤组织工程新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细胞分化 表皮样干细胞
原文传递
P物质与表皮干细胞联用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与神经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朱飞滨 刘德伍 +4 位作者 张红艳 徐俊赐 彭燕 钟清玲 李勇铁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的 观察感觉神经肽P物质与表皮干细胞(ESC)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与神经再生的作用. 方法 分离培养SD大鼠ESC(经鉴定),接种于羊膜滋养层上构建羊膜-ESC备用.选择48只糖尿病模型大鼠,每只背部制作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按随... 目的 观察感觉神经肽P物质与表皮干细胞(ESC)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与神经再生的作用. 方法 分离培养SD大鼠ESC(经鉴定),接种于羊膜滋养层上构建羊膜-ESC备用.选择48只糖尿病模型大鼠,每只背部制作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按随机抽签法将此192个创面分为ESC+P物质组、ESC组、P物质组、对照组,每组48个创面.ESC+P物质组和ESC组创面均移植羊膜-ESC,P物质组、对照组创面移植羊膜.移植后,ESC+P物质组、P物质组在创周及创面中央注射1×10-7 mol/L的P物质250μL,ESC组、对照组在创周及创面中央注射PBS 250μL作对照,各组每日注射2次,连用4d.于大鼠伤后4、7、10、14、17、23 d,观察并计算创面愈合率(每时相点8个创面),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结构改变.伤后4、7、10 d,行Masson染色观察创面组织总胶原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Ⅰ、Ⅲ型胶原沉积量.伤后14、23 d,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创面组织中蛋白基因产物9.5(PGP 9.5)及P物质阳性神经纤维分布情况.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 结果(1)ESC+P物质组伤后14 d创面愈合率达100.0%,明显早于ESC组、P物质组、对照组完全愈合时间(伤后17、17、23 d).HE染色显示ESC+P物质组创面愈合质量明显优于其余3组.(2)伤后10 d,ESC+P物质组与P物质组创面组织中胶原着色深、面积广;其余2组胶原染色较浅、面积较小.随着伤后时间推移,各组创面Ⅰ型胶原沉积量逐渐升高,Ⅲ型胶原沉积量逐渐下降.伤后4、7、10 d,ESC+P物质组Ⅰ型胶原沉积量明显高于ESC组(t值分别为32.72、118.21、26.71,P值均小于0.01)和对照组(t值分别为44.37、22 76、30.32,P值均小于0.01);ESC+P物质组与P物质组水平相对接近.伤后4、7、10d,ESC+P物质组创面Ⅲ型胶原沉积量明显高于ESC组(t值分别为32.27、28 68、14.51,P值均小于0.01)和对照组(t值分别为35 68、22.52、22 24,P值均小于0.01).(3)ESC +P物质组与P物质组创面组织中有大量PGP 9.5和P物质阳性神经纤维再生,创面深层部分神经纤维末梢向表皮延伸.ESC组、对照组仅见创面深层有少量PGP 9.5和P物质阳性神经纤维,且未向表皮延伸.伤后14、23 d,ESC+P物质组创面PGP 9.5阳性神经纤维面积占(3.86±0.25)%、(7 03±0.28)%,明显高于ESC组[(1.48±0.30)%、(3.01±0 43)%,t值分别为23 95、30 27,P值均小于0.01]和对照组[(1 46±0 23)%、(2.84±0.29)%,t值分别为27.35、40.32,P值均小于0.01].伤后14、23 d,ESC+P物质组创面P物质阳性神经纤维面积占(2.01±0 14)%、(1.19±0 11)%,明显高于ESC组[(0.85±0 17)%、(1.34±0 21)%,t值分别为20.50、2.60,P<0.05或P<0.01]和对照组[(0.74 ±0.15)%、( 1.30 ±0.17)%,t值分别为23 98、2.41,P<0.05或P<0.01]. 结论 感觉神经肽P物质和ESC联合应用,可以有效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与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糖尿病 神经再生 表皮干细胞 创面愈合
原文传递
地方电视台科学发展应处理好五种关系
13
作者 李勇铁 《中国报业》 2013年第8X期74-75,共2页
地方电视台是电视媒体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而在日新月异的竞争中也不可避免地面对诸多挑战,如何面对挑战,处理好科学发展中的五种关系,并在处理问题中发挥地方电视台的区域优势,成为地方电视台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地方 电视台 科学发展 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