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斯洛理论在河南窑洞村落适老化改造中的应用研究——以石门村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刘蓓 于冰清 常利武 《小城镇建设》 2019年第10期106-111,共6页
本文基于当前河南窑洞村落面临的问题,提出以适老化改造为驱动的乡村再生模式。在马斯洛理论的指导下,构建“需求分析”框架。以河南省登封市唐庄乡石门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法,对留守老人的内在需求进行分析,确定乡村适老化改造方向。... 本文基于当前河南窑洞村落面临的问题,提出以适老化改造为驱动的乡村再生模式。在马斯洛理论的指导下,构建“需求分析”框架。以河南省登封市唐庄乡石门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法,对留守老人的内在需求进行分析,确定乡村适老化改造方向。从路网梳理、景观提升、空间整合及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四个方面入手,进行乡村整体层面的适老化改造设计。设计方案直观反映了研究思路的可行性,对河南窑洞乡村的保护及乡村适老化建设的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斯洛理论 乡村再生模式 适老化改造设计 河南窑洞村落 石门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窑洞村落建设现状与发展模式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刘蓓 夏晓敏 常利武 《华中建筑》 2019年第9期114-117,共4页
通过大量走访调研和资料查阅,对河南窑洞村落的现状建设模式进行分类和总结,深入分析了各种建设模式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以洛阳市吉利区柳沟村建设项目为例,提出与窑洞乡村生长特征相适应的“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并再次总结该... 通过大量走访调研和资料查阅,对河南窑洞村落的现状建设模式进行分类和总结,深入分析了各种建设模式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以洛阳市吉利区柳沟村建设项目为例,提出与窑洞乡村生长特征相适应的“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并再次总结该模式的利弊。最后,给出当前和未来建设中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窑洞村落 建设模式 休闲旅游型乡村 乡村特色产业开发 传统与本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技术的传统民居适宜性改造研究——以石门村窑洞民居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刘蓓 于冰清 夏晓敏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34-38,共5页
以河南省登封市唐庄乡石门村的窑洞民居改造为例,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传统民居适宜性改造方法。运用BIM相关软件建立适宜性评价系统,对窑洞改造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和评价,并给出了优化建议。采用该方法,可一定程度上避免后期施工和建成... 以河南省登封市唐庄乡石门村的窑洞民居改造为例,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传统民居适宜性改造方法。运用BIM相关软件建立适宜性评价系统,对窑洞改造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和评价,并给出了优化建议。采用该方法,可一定程度上避免后期施工和建成使用中的问题,并能够为乡村传统民居保护和乡村人居环境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传统民居 窑洞 适宜性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情背景下《建筑设计(四)》线上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刘蓓 夏晓敏 +1 位作者 常利武 晓芬 《内江科技》 2021年第6期40-41,28,共3页
本文以《建筑设计(四)》课程为例,通过对疫情背景下线上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传统教学与线上教学的优势互补途径,以"融入课程思政、注重个体差异、提升创新能力、推动自主学习"等为目标,对线上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 本文以《建筑设计(四)》课程为例,通过对疫情背景下线上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传统教学与线上教学的优势互补途径,以"融入课程思政、注重个体差异、提升创新能力、推动自主学习"等为目标,对线上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改革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同时,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信息反馈、出勤及作业情况等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该模式的教学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 线上教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与实践 信息反馈 教学效果 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FT与住宅套型空间设计的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刘蓓 申红田 《华中建筑》 2012年第3期62-64,共3页
城市中LOFT户型的出现已屡见不鲜,但是对它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该文主要通过分析LOFT建筑的形式特点,结合近几年出现的LOFT户型的典型实例,探讨其在住宅套型空间设计方面的影响与新思路。
关键词 LOFT 住宅 户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宅安全性设计中的防攀爬设计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刘蓓 张仁明 《河南科技》 2010年第7期80-81,共2页
保证居住区的安全性是居民生活舒适、安居乐业的最基本前提。有了安全的生活环境,居民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影响居住区安全性的因素有很多,如火灾、失窃、交通安全、私密性、照明等等。然而,总体来说,防火和防盗工作是确保... 保证居住区的安全性是居民生活舒适、安居乐业的最基本前提。有了安全的生活环境,居民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影响居住区安全性的因素有很多,如火灾、失窃、交通安全、私密性、照明等等。然而,总体来说,防火和防盗工作是确保住宅安全性的最重要的2个方面。如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性设计 住宅 居民生活 生活环境 生活质量 交通安全 防盗工作 居住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居住区体育设施规划设计 被引量:3
7
作者 申红田 李刘蓓 《山西建筑》 2011年第36期21-22,共2页
通过对我国居住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5条居住区体育设施规划设计原则,并从资源的合理化配置角度,探讨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居住社区体育设施空间布局模式、功能整合等方面的策略,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关键词 居住区体育设施 空间布局模式 功能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激发粉煤灰矿渣胶凝材料的流变性能
8
作者 莎莎 李刘蓓 +1 位作者 吴伟 冯虎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2期30-35,共6页
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为了研究碱激发粉煤灰矿渣胶凝体系在早期的流变特性,制备了不同粉煤灰和矿粉质量比以及碱激发剂含量的复合浆体,并且分别采用了微型坍落度筒和Brookfield DV3T流变仪测试其流动性和流变性,最后用等... 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为了研究碱激发粉煤灰矿渣胶凝体系在早期的流变特性,制备了不同粉煤灰和矿粉质量比以及碱激发剂含量的复合浆体,并且分别采用了微型坍落度筒和Brookfield DV3T流变仪测试其流动性和流变性,最后用等温量热仪测试了各组配比下浆体的水化放热速率。结果表明:当FA/GGBS比为3∶7时,碱激发剂NaOH含量为4%的浆体在所有配合比中流动度为较低。随着粉煤灰质量比和NaOH摩尔质量的升高,碱激发粉煤灰矿渣胶凝体系的流动度均有所上升,且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有所下降。粉煤灰掺量的升高使得早期水化速率有所下降,而碱激发剂含量的增加则提高了水化放热峰值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及复合材料 碱激发粉煤灰矿渣胶凝材料 流动度 流变性能 触变性 水化放热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中地区方顶村传统民居适宜性檐口改良技术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于冰清 李刘蓓 吕红医 《建筑遗产》 CSSCI 2021年第3期109-116,共8页
传统民居是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其主体价值的框架下,提升其使用性能和舒适度,对于保护大量有保留价值但不具有保护身份的老建筑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屋面与墙体交接的节点部位,传统民居檐口存在保温性与气密性较差的问题,影响... 传统民居是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其主体价值的框架下,提升其使用性能和舒适度,对于保护大量有保留价值但不具有保护身份的老建筑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屋面与墙体交接的节点部位,传统民居檐口存在保温性与气密性较差的问题,影响居住舒适度。为此,文章以河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方顶村为例,在对其檐口部位原材料与原工艺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将现代节能改良技术与材料工艺以适应性的方式更新与整合到传统营造技术中,有效解决了传统民居居住舒适性、空间使用率等问题,获得节能效益,为豫中地区传统民居檐口改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更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中地区 方顶村 檐口改良技术 气密性 热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中地区方顶村风土建筑适宜性节能墙体改良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于冰清 李刘蓓 吕红医 《建筑技术》 2020年第8期934-940,共7页
风土建筑是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保护大量未受保护身份的风土建筑,完整、真实地记录豫中地区风土建筑墙体材料、工艺、样式的基础上,分析示范点方兆图故居土坯墙体热工性能及存在问题,在保持传统匠作营造、材料工艺和风貌框... 风土建筑是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保护大量未受保护身份的风土建筑,完整、真实地记录豫中地区风土建筑墙体材料、工艺、样式的基础上,分析示范点方兆图故居土坯墙体热工性能及存在问题,在保持传统匠作营造、材料工艺和风貌框架的前提下,以“最小干预”和“可识别性”的技术干预手段将现代墙体节能保温技术、材料工艺以适应性方式更新与整合到传统营造技术中,提升其热舒适性能,获得节能效益,使其居住舒适度和空间使用率得以改善提升,延续建筑历史、生命及传统风貌,保护、活化风土建筑遗产本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改造 热工性能 墙体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