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Ⅰb_2Ⅱa期子宫颈癌腔内放疗加手术与单纯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凤霜 吴玉梅 +4 位作者 孔为民 王建东 郝霞 牛聚伟 白来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797-800,共4页
目的:比较术前近距离腔内后装放疗和单纯手术治疗Ⅰb2、Ⅱa期宫颈癌的疗效,以探讨Ⅰb2、Ⅱa期宫颈癌术前适当剂量阴道腔内放疗的意义。方法:选取北京妇产医院1998年6月至2005年6月,Ⅰb2、Ⅱa期且宫颈肿块均>4cm的宫颈癌患者78例。患... 目的:比较术前近距离腔内后装放疗和单纯手术治疗Ⅰb2、Ⅱa期宫颈癌的疗效,以探讨Ⅰb2、Ⅱa期宫颈癌术前适当剂量阴道腔内放疗的意义。方法:选取北京妇产医院1998年6月至2005年6月,Ⅰb2、Ⅱa期且宫颈肿块均>4cm的宫颈癌患者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前放疗组38例行术前192Ir近距离腔内放疗,阴道盒源旁1cm2000~3000cGy,分2~3次/2~3周完成,放疗后10~14天行宫颈癌根治术即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单纯手术组40例直接行宫颈癌根治术。评定两组的疗效和术前阴道腔内后装放疗对手术的影响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前放疗组宫颈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总有效率(CR+PR)94.7%(36/38),术前放疗组和单纯手术组相比未增加手术难度和术后并发症,两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年(89.5%和80.0%,P>0.05)、3年(82.9%和61.3%,P<0.05)、5年(76.9%和52.6%,P<0.05);两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5.0%和92.1%,P>0.05)、(83.9%和87.9%,P>0.05)和(78.3%和80.0%,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术前近距离阴道腔内后装放疗可作为Ⅰb2、Ⅱa期宫颈癌综合治疗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Ⅰb2、Ⅱa期宫颈癌有满意的局部控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放射疗法 腔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凤霜 宋芳 +4 位作者 杨淑丽 耿宇宁 王雁 李长东 王建东 《癌症进展》 2016年第9期851-853,共3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患者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后的转归。方法选取206例CINⅡ合并高危型HPV阳性患者,予以LEEP治疗,分别于术后3、6、12及24个月随诊,行宫颈液基细胞学(TCT)、第二代...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患者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后的转归。方法选取206例CINⅡ合并高危型HPV阳性患者,予以LEEP治疗,分别于术后3、6、12及24个月随诊,行宫颈液基细胞学(TCT)、第二代捕获杂交法(HCⅡ)和23种HPV分型检查。结果 206例CINⅡ患者LEEP治疗后3、6、12及24个月HR-HPV转阴率分别为39.3%、74.8%、92.7%和96.6%;随访24个月,HPV依然阳性的患者中,96.6%(199/206)患者HPV转阴,未转阴的患者中,HPV的负荷量降低幅度≥50%的患者比率为1.9%(4/206),高于降幅﹤50%患者的0.1%(2/206)及上升患者的0.4%(1/206)。在治疗后第3个月,54.0%(53/98)感染16型或者包括16型在内的多重感染转阴,与其他高危型感染25.9%(28/10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5);而在治疗后的6、12及24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危型HPV感染的CINⅡ患者在LEEP治疗后多数在2年内转阴,治疗6个月后,16型或者包括16型在内的多重感染与其他高危型感染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LEE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全子宫切除术后隐匿性宫颈癌放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凤霜 吴玉梅 +5 位作者 王建东 孔为民 宋芳 张玉溪 孙阳 王春鹏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0期1929-1932,共4页
目的探讨单纯全子宫切除术后隐匿性宫颈癌(OICC)补充放疗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6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15例OICC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术后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为ⅠA2~ⅡA期,其中ⅠA2... 目的探讨单纯全子宫切除术后隐匿性宫颈癌(OICC)补充放疗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6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15例OICC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术后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为ⅠA2~ⅡA期,其中ⅠA2期4例,ⅠB1期9例,ⅠB2期1例,ⅡA1期1例,术后放疗,采用体外常规放疗±近距离腔内治疗,其中5例仅行盆腔外照射,10例行外照射+近距离腔内治疗,放疗期间有8例行同步化疗。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截止至2017年1月,观察患者的复发与生存情况及近、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复发与生存情况:15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2~125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58个月,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50个月,有2例患者于治疗后9~18个月复发,复发患者均因肿瘤多处转移死亡;(2)近、远期并发症:10例患者出现近期并发症,包括Ⅰ~Ⅱ级直肠反应7例、Ⅰ级膀胱反应3例;远期并发症5例,包括Ⅰ~Ⅲ级直肠反应3例、Ⅱ级膀胱反应2例。结论对于OICC患者,采用体外常规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补救治疗措施,近、远期并发症是可接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宫颈癌 子宫切除术 放射疗法 近距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氨磷汀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凤霜 杜霄勐 +2 位作者 宋芳 韩超 王建东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7期1443-1447,共5页
目的探索注射用氨磷汀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57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9例)。两组均施行... 目的探索注射用氨磷汀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57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9例)。两组均施行放疗同步顺铂化疗,试验组放疗前30 min予氨磷汀静脉滴注。观察两组同步放化疗完成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宫颈癌患者一般情况及同步放化疗完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恶心呕吐≥G2、急性期腹泻≥G2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急性期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1.0%(9/29)比57.1%(16/28)](P<0.05),且试验组白细胞计数最低值高于对照组[(2.9±1.5)×10^(9)/L比(2.1±1.4)×10^(9)/L](P<0.05);但两组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最低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期皮肤反应≥G2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发生3级及以上皮肤不良反应。结论在宫颈癌同步放化疗过程中,静脉输注氨磷汀可有效降低急性期血液学毒性,保证治疗进程,并有降低急性期腹泻发生率的趋势,但上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轻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注射用氨磷汀 同步放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近距离治疗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凤霜 孔为民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1214-1216,共3页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宫颈癌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包括体外放疗(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EBRT)和近距离治疗(brachytherapy,BT)。随着计算机和影像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宫颈癌近距离治疗发展迅速,治疗计...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宫颈癌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包括体外放疗(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EBRT)和近距离治疗(brachytherapy,BT)。随着计算机和影像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宫颈癌近距离治疗发展迅速,治疗计划已经由二维发展为三维,且治疗方式也多种多样,使宫颈癌的治疗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治疗 体外放疗 女性生殖系统 局部控制率 影像学技术 靶区勾画 施源 腔内放疗 Ⅲ期宫颈癌 晚期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切除术后高级别阴道上皮内瘤变高剂量率腔内近距离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凤霜 吴玉梅 +5 位作者 王建东 孔为民 宋芳 张玉溪 岳志云 孙阳 《癌症进展》 2018年第8期984-986,1023,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后高级别阴道上皮内瘤变(HG-VAIN)行高剂量率腔内近距离治疗(HDRICR)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HG-VAIN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VAINⅡ1例,VAINⅢ12例,所有患者均仅接受HDR-ICR,选择阴道圆柱体和(或)阴道...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后高级别阴道上皮内瘤变(HG-VAIN)行高剂量率腔内近距离治疗(HDRICR)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HG-VAIN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VAINⅡ1例,VAINⅢ12例,所有患者均仅接受HDR-ICR,选择阴道圆柱体和(或)阴道卵圆体施源器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复发与生存情况及近、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3例HG-VAIN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2~11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5个月;1例患者于治疗后22个月复发,经手术治疗后得到有效控制,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2/13)。13例HG-VAIN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近期不良反应,其中1~2级直肠反应1例,1级泌尿系统不良反应2例,且近期不良反应均较轻;6例患者出现远期不良反应,其中2级直肠反应3例,3级泌尿系统不良反应2例,3~4级阴道狭窄和溃疡1例。结论 HDR-ICR对子宫切除术后HG-VAIN患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且近期和远期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肿瘤 原位癌 放射治疗 近距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癌前哨淋巴结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凤霜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20期21-22,共2页
近几年国外学者将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技术引入到早期外阴癌的治疗,研究结果提示该技术是一项敏感、安全、可行的技术。SLN活检在外阴癌是一项有希望的技术,特别是使用联合检测技术(放射性示踪+蓝色染料法)可达到一个很高的鉴别率和较... 近几年国外学者将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技术引入到早期外阴癌的治疗,研究结果提示该技术是一项敏感、安全、可行的技术。SLN活检在外阴癌是一项有希望的技术,特别是使用联合检测技术(放射性示踪+蓝色染料法)可达到一个很高的鉴别率和较低的假阴性率,大大提高了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率,对早期外阴癌患者准确分期,筛选出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使其避免不必要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不降低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近几年国外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癌 前哨淋巴结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分期与影像学分期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康海利 赵群 +1 位作者 李凤霜 段微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3期605-609,614,共6页
目的探讨手术分期与影像学分期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放疗预后的影响及影像学评估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接受手术分期及放疗的23例ⅠB2~Ⅲ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 目的探讨手术分期与影像学分期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放疗预后的影响及影像学评估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接受手术分期及放疗的23例ⅠB2~Ⅲ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及随访结果,随机选取同期进行影像学分期及放疗且资料完整的46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对照,根据201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标准再次分期,对比两种分期方法对放疗及预后的影响,评估CT/磁共振成像(MRI)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结果从疾病诊断至治疗结束,手术分期组时间(77±6)d,影像学分期组时间(69±5)d;手术分期组手术至放疗开始时间(8.4±1.8)d。手术分期组放疗后下肢水肿发生率高于影像学分期组[43.5%(10/23)比8.7%(4/46)](χ^(2)=11.470,P=0.001)。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手术分期组术前CT/MRI评估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1.4%(10/14),特异度为81.3%(13/16),有4例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期升级,3例患者分期降级。随访时间8~40个月,平均(31±8)个月,手术分期组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8.3%,影像学分期组为5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分期组3年总生存率为81.8%,影像学分期为6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影像学分期相比,手术分期能够得到更准确的淋巴结转移结果,从而决定放射剂量及放射野,根据手术分期指导放疗能明显降低宫颈癌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手术分期 影像学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顺铂化疗联合放疗的疗效与RRM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丁丁 孔为民 +2 位作者 韩超 李凤霜 焦思萌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12期2342-2345,共4页
【目的】探讨顺铂化疗联合放疗方案在宫颈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与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1)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宫颈癌患者分为A、B组各49例;B组给予单纯盆腔外照射联合腔内近距离照射放疗方案;... 【目的】探讨顺铂化疗联合放疗方案在宫颈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与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1)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宫颈癌患者分为A、B组各49例;B组给予单纯盆腔外照射联合腔内近距离照射放疗方案;A组在B组基础上联合顺铂单药化疗方案。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率差异,记录其治疗前后肿瘤最大横断直径及宫颈病变组织RRM1表达变化情况。将A组按照近期疗效分为优良组和中差组,比较其宫颈病变组织RRM1表达情况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临床疗效与宫颈病变组织RRM1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A组总治疗有效率、Ⅲ~Ⅳ度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及Ⅰ~Ⅱ度骨髓抑制、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治疗后,A、B两组肿瘤最大横断直径及RRM1高表达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A组〈B组(P均〈0.05)。优良组宫颈病变组织RRM1低表达率为57.7%,显著高于中差组的16.7%(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顺铂化疗联合放疗方案的疗效与宫颈病变组织RRM1低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顺铂化疗联合放疗方案对提高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具有积极影响,其疗效同宫颈病变组织RRM1低表达率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药物疗法 宫颈肿瘤/放射疗法 顺铂/治疗应用 核苷酸还原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及更新 被引量:10
10
作者 林雨璇 孔为民 +1 位作者 王元景 李凤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239-2243,共5页
放射治疗作为宫颈癌三大治疗方法之一,在宫颈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三维体外照射及三维腔内照射等新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宫颈癌治疗,这些新技术在提高肿瘤照射剂量的同时还减少了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此外,对于以影像学指标指导... 放射治疗作为宫颈癌三大治疗方法之一,在宫颈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三维体外照射及三维腔内照射等新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宫颈癌治疗,这些新技术在提高肿瘤照射剂量的同时还减少了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此外,对于以影像学指标指导个体化放射治疗、质子治疗的探索等研究也在不断进行中。本文对宫颈癌放射治疗的基本知识、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阐述,总结新技术的适用情况,并提出新技术使用中需注意的问题,以期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 影像引导 分次剂量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室内辐射场剂量水平及分布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凤霜 张朝 +1 位作者 李夏 马永忠 《职业与健康》 CAS 2018年第15期2113-2117,共5页
目的掌握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室(简称后装治疗室)内辐射场剂量水平及其分布,为机房的防护设计和改造以及现场人员的放射防护指导提供科学决策。方法以北京市某医院1台RL-HZJ 18型192Ir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机(后装机)及其治疗室为研究对象... 目的掌握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室(简称后装治疗室)内辐射场剂量水平及其分布,为机房的防护设计和改造以及现场人员的放射防护指导提供科学决策。方法以北京市某医院1台RL-HZJ 18型192Ir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机(后装机)及其治疗室为研究对象,在实际放射源活度为254.7 GBq的情况下,使用AT1121型辐射巡测仪分别测量后装机贮源状态下治疗室内辐射场剂量水平和出束状态下迷路的剂量分布;使用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患者治疗期间治疗室内关注点的辐射剂量水平。结果后装机贮源状态下距离设备表面5和100 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最高值分别为24.0和0.56μSv/h;照射状态下迷路拐口周围剂量当量率为5.4×10~3μSv/h,相应的辐射比率为3.8×10^(-2),迷路内接近入口防护门处为9.4μSv/h,相应的辐射比率为6.8×10^(-5);患者治疗期间治疗室内墙面关注点的辐射比率为(0.235~201.4)×10^(-6)。结论后装治疗室迷路具有明显的防护效果,迷路的设置和治疗室内辐射剂量水平的实时监测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装治疗机 后装治疗室 辐射场 放射防护
原文传递
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晓峰 李凤霜 +2 位作者 范晓芬 王卉 袁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2期235-237,251,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为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5年5月在我院确诊为中晚期宫颈癌并行动脉介入化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入院时和动脉介入化疗后收集患... 目的:探讨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为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5年5月在我院确诊为中晚期宫颈癌并行动脉介入化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入院时和动脉介入化疗后收集患者肿瘤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指数(LI),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经动脉介入化疗后,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指数显著降低,而凋亡指数显著提高,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细胞增殖指数LI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升高,而凋亡指数AI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化疗后,同一临床分期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指数LI均低于化疗前,而凋亡指数AI则高于化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能够抑制中晚期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为患者创造手术切除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动脉介入化疗 新辅助化疗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小剂量顺铂动脉化疗联合放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晓峰 李凤霜 +2 位作者 范晓芬 王卉 袁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23期4505-4508,共4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顺铂用于子宫动脉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75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单纯放疗组25例(单纯采用放疗治疗)、小剂量动脉化疗组25例(同... 目的:探讨小剂量顺铂用于子宫动脉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75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单纯放疗组25例(单纯采用放疗治疗)、小剂量动脉化疗组25例(同时放化疗,顺铂周疗的剂量控制在20 mg·m-2)及标准剂量静脉化疗组25例(同时放化疗,顺铂周疗的剂量控制在40 mg·m-2)。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年生存率及毒性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小剂量动脉化疗组与标准剂量静脉化疗组的总有效率及两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小剂量动脉化疗组的总有效率和两年生存率高于标准剂量静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放疗组及小剂量动脉化疗组的毒性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标准剂量静脉组(P〈0.05);单纯放疗组与小剂量动脉化疗组患者的毒性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顺铂动脉化疗可以有效降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急性毒性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化疗 中晚期宫颈癌 小剂量顺铂 放疗
原文传递
83例子宫内膜腺癌单纯放射治疗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焦思萌 孔为民 +6 位作者 宋丹 陈娇 商若天 赵轩宇 韩超 李凤霜 刘婷婷 《肿瘤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目的]分析单独放疗在子宫内膜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探讨以A点、F点为参照点进行子宫内膜癌单独放射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单纯放射治疗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腔内治疗均应用铱-192腔内治疗机... [目的]分析单独放疗在子宫内膜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探讨以A点、F点为参照点进行子宫内膜癌单独放射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单纯放射治疗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腔内治疗均应用铱-192腔内治疗机,体外照射应用钴-60体外照射治疗机,其中腔内治疗选取A点及F点为剂量参照点。对年龄、家族史、孕产次、体质指数、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宫腔深度等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5年生存率。[结果]83例应用单纯放射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1.8%,其中Ⅰ期为70.8%,Ⅱ期为60.6%,Ⅲ期为23.1%。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宫腔深度(以8cm为界)对子宫内膜癌单独放疗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放疗是子宫内膜癌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临床分期为Ⅰ~Ⅲ期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但对于晚期、低分化以及宫腔深度〉8cm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单纯放疗疗效欠佳,治疗方案尚需进一步改进。以A点及F点为参照点进行子宫内膜癌二维腔内治疗,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单纯放疗 A点 F点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