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平扫一阶纹理分析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中的鉴别价值
1
作者 师达 石亚男 +4 位作者 汪时雨 夏锐 李兆勇 李兴付 梁俊生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1期13-17,21,共6页
目的:探讨CT平扫图像的一阶纹理分析特征参数对腮腺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的鉴别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患者各35例的CT平扫图像,在纹理分析软件中勾画全瘤灶的感兴趣区,得到... 目的:探讨CT平扫图像的一阶纹理分析特征参数对腮腺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的鉴别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患者各35例的CT平扫图像,在纹理分析软件中勾画全瘤灶的感兴趣区,得到一阶纹理特征参数。应用统计学分析以上参数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中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特征参数制作ROC曲线,求得其诊断效能。结果:腮腺CT平扫图像的一阶纹理特征的18项参数中,以下9项参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centile10(P=0.000)、Percentile90(P=0.000)、Energy(P=0.000)、Maximum(P=0.000)、Mean(P=0.000)、Median(P=0.000)、RootMeanSquared(P=0.000)、TotalEnergy(P=0.000)、Variance(P=0.046)其中Percentile90、RootMeanSquared、Mean、Median等4项参数诊断效能较好,AUC分别为94.80%、94.20%、93.80%、93.80%。结论:腮腺CT平扫一阶纹理分析在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中的有一定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纹理分析 腮腺 多形性腺瘤 腺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MRI表现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付东 李兴付 +3 位作者 李秋雨 朱刚明 梁俊生 李扬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8期1376-1378,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MRI表现与临床特点。方法对经我院急诊的35例行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的心搏骤停患者的颅脑MRI图像及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颅脑MRI表现均有不同程度信号异常、脑肿胀,呈大致对称分布,其中位于小...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MRI表现与临床特点。方法对经我院急诊的35例行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的心搏骤停患者的颅脑MRI图像及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颅脑MRI表现均有不同程度信号异常、脑肿胀,呈大致对称分布,其中位于小脑2例、基底节3例、丘脑3例、大脑皮层5例,小脑、基底节、丘脑、大脑半球都累及者22例,表现为T_1WI呈略低信号,T_2WI、T_2WI/FLAIR呈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伴或不伴脑沟变窄,部分脑回增粗或变窄,脑室系统、脑池有或无异常增宽或变窄、未见信号异常。临床表现:神志不清,不同程度昏迷,反应迟钝,四肢肌张力增高,瞳孔等大,光反应存在。结论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早期诊断、判断预后具有一定优势,MRI是目前比较可靠、敏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心搏骤停 缺血缺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MRI、CT检查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漆强 刘晓 +4 位作者 邹玉林 李志娟 陈真平 李兴付 陶仅德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31期58-60,63,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MRI、CT检查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36例DAI病例的常规MRI、CT检查资料,结合病理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诊断20例,MRI诊断31例。CT、MRI对DAI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55%(20/36)、86%(31/36),二... 目的探讨常规MRI、CT检查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36例DAI病例的常规MRI、CT检查资料,结合病理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诊断20例,MRI诊断31例。CT、MRI对DAI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55%(20/36)、86%(31/36),二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CT检查共发现病灶36个,MR检查(T1WI、T2WI、FLAIR序列)发现病灶分别为97个、115个、147个,CT与MR各序列发现病灶数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常规MRI、CT检查是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基本检查方式。常规MRI检查对DAI的诊断价值优于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常规MRI CT 诊断价值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手足口病脑炎MRI特征表现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付东 李兴付 +3 位作者 吴慧琴 朱刚明 梁俊生 李扬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5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脑炎的MRI特征表现,以提高对该病MRI表现的认识,对临床判断病情及治疗预后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对东莞地区127例来我院就诊的手足口病脑炎患儿进行颅脑MRI扫描,获取并分析T1WI、T2WI、T2WI/FLAIR及DWI图像,对病...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脑炎的MRI特征表现,以提高对该病MRI表现的认识,对临床判断病情及治疗预后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对东莞地区127例来我院就诊的手足口病脑炎患儿进行颅脑MRI扫描,获取并分析T1WI、T2WI、T2WI/FLAIR及DWI图像,对病变的信号、部位、形态及周围水肿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127例颅脑MRI扫描中109(86%)例脑实质未见明确异常信号影,18(14%)例信号有异常表现:呈斑点、斑片状、片带状T1WI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T2WI/FLAIR呈高信号,比T2WI对比明显,病灶显示更为清楚,DWI呈等或高信号,大部分病灶边界模糊,考虑为急性期表现,周围水肿不明显,未见明显占位效应,仅部分脑干似有增粗,脑室略变窄,其中男13例,女5例(男女比例约2.6:1),病变位于脑干10例,病变累及深部核团、两侧半卵圆中心及额、顶叶脑白质区8例,位于小脑1例。结论手足口病脑炎常单发或多发累及脑干,信号对比度较低,周围水肿不明显,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T2WI、T2WI/FLAIR及DWI序列对比度相对较高,对病变的检出、范围的判断起重要作用。MRI在手足口病脑炎的诊断、判断预后中具备明显优势,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脑部MRI 特征表现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CT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兴付 漆强 +4 位作者 邹玉林 陈真平 李志娟 刘晓 李秋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7期1195-1197,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硬化性间质瘤(SST)CT影像特征和病理对照,从而提高对SST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病理证实为SST患者11例,全部病例均行下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对靶病灶进行薄层重建,分析其CT表现。结果11例SST均为单发,其中右侧7例,左侧4例,C... 目的探讨卵巢硬化性间质瘤(SST)CT影像特征和病理对照,从而提高对SST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病理证实为SST患者11例,全部病例均行下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对靶病灶进行薄层重建,分析其CT表现。结果11例SST均为单发,其中右侧7例,左侧4例,CT表现为附件区不规则孤立肿块,边缘尚清,密度欠均匀,9例均为实性,2例为囊实性;增强扫描:9例病灶动脉期呈周边斑片状、结节状明显强化,强化程度与血管相仿,静脉期强化进一步向病灶中心充填,呈“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样强化;2例病灶动脉期轻中度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11例病灶均呈“快进慢出”强化特点,病灶周边见多发迂曲增粗血管影。结论卵巢硬化性间质瘤少见,卵巢硬化性间质瘤CT增强检查多数具有较典型影像学表现,CT检查对其术前诊断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硬化性间质瘤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S诊断与临床预后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漆强 邹玉林 +5 位作者 陶仅德 刘晓 李志娟 陈真平 李兴付 吴慧琴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761-763,共3页
目的:研究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磁共振波谱(MRS)表现,探讨MRS技术在DAI诊断和伤情评估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30例DAI患者及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1H-MRS扫描,测定脑组织中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等代... 目的:研究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磁共振波谱(MRS)表现,探讨MRS技术在DAI诊断和伤情评估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30例DAI患者及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1H-MRS扫描,测定脑组织中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等代谢物水平,结合患者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及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AI组较正常对照组的NAA峰下降、Cho峰升高;NAA/Cho、NAA/Cr值下降,Cho/Cr值上升。NAA/Cr、NAA/Cho、Cho/Cr值变化与DAI患者GCS、GOS存在相关性。结论:MRS能定量测定DAI患者脑组织代谢状况,对DAI程度的判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波谱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硬化型血管瘤CT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4
7
作者 付东 李兴付 +3 位作者 陈真平 李秋雨 刘成康 李扬彬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2期338-339,343,共3页
目的分析肺硬化型血管瘤(PSH)CT影像特点,提高对PSH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为PSH患者11例,全部病例均作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对靶病灶进行薄层多方位重建,分析CT表现,总结影像学特点。结果 11例PSH,CT平扫均表现为肺内孤立性... 目的分析肺硬化型血管瘤(PSH)CT影像特点,提高对PSH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为PSH患者11例,全部病例均作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对靶病灶进行薄层多方位重建,分析CT表现,总结影像学特点。结果 11例PSH,CT平扫均表现为肺内孤立性圆形、类圆形结节或肿块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无深分叶,增强扫描病灶均明显强化。病理以血管瘤样及乳头样组织结构为主者,强化明显而迅速;以实性及硬化性组织结构为主者,为渐进性明显均匀强化。结论肺硬化型血管瘤少见,CT表现具有一般良性肿瘤特征,但缺乏特异性,病灶周边出现"贴边血管征"、"空气新月征"可提示性诊断,确诊仍需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型血管瘤 CT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检查技术对痛风性关节炎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晓 漆典 +2 位作者 李兴付 陈真平 钱会绒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8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比较X线、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技术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共62个患病关节的X线、CT和MRI影像资料,分别计算3种检查方法对病变的检出率,采用卡方检验对比分析。结果 X线、CT、MRI检查对... 目的比较X线、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技术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共62个患病关节的X线、CT和MRI影像资料,分别计算3种检查方法对病变的检出率,采用卡方检验对比分析。结果 X线、CT、MRI检查对病变关节的检出率分别为47%(29/62)、69%(43/62)、82%(51/62),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变多发于肢体远端小关节,以跖趾关节发病数为最多。CT、MRI检查对小关节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52%(32/62)、58%(36/62),均明显高于X线检查的检出率34%(21/62)。结论 X线、CT和MRI检查对痛风性关节炎均有较好的诊断能力,其中MRI检查的检出率较高、发现病变的能力较好。由于3种检查技术的偏重性不同,在临床医疗中应该联合应用。检查顺序为X线→CT→MRI较为合理。X线摄片需要注意投照体位,必要时加摄切线位;CT检查应该常规进行冠状位、矢状位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关节炎 痛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陈真平 漆强 +3 位作者 李兴付 刘晓 陶仅德 李扬彬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年第5期1164-1166,共3页
目的:探讨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肝外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不同的诊断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腹部CT诊断,观察组30例应用核磁... 目的:探讨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肝外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不同的诊断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腹部CT诊断,观察组30例应用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结识检出率。结果:观察组中检出阳性23例、阴性5例、可疑2例,检出率76.7%;对照组中检出阳性17例、阴性10例、可疑3例,检出率56.7%(P<0.05)。结论:在肝外胆结石的临床诊断中,应用核磁胰胆管成像技术,阳性检出率高,比应用腹部CT检查更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胰胆管成像 腹部CT 肝外胆结石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内室管膜下瘤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兴付 师达 +3 位作者 漆强 石亚男 刘晓 陈真平 《临床医药实践》 2020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室管膜下瘤MRI影像特征,提高对室管膜下瘤诊断水平及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病理证实为室管膜下瘤患者13例,术前均行颅脑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MRI表现,总结影像学特点。结果:13例室管膜下瘤均为单发,其中第四脑室4... 目的:探讨室管膜下瘤MRI影像特征,提高对室管膜下瘤诊断水平及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病理证实为室管膜下瘤患者13例,术前均行颅脑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MRI表现,总结影像学特点。结果:13例室管膜下瘤均为单发,其中第四脑室4例,侧脑室9例。MRI平扫表现为脑室内不规则孤立肿块,边缘清楚,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中11例病灶无明显强化;2例病灶内见斑点状、斑片状轻度强化。结论:室管膜下瘤在临床中少见,室管膜下瘤MRI增强检查多数病灶不强化或仅有斑点状、斑片状轻度强化,与其他脑室内肿瘤明显强化不同,具有一定影像学特点,故颅脑MRI平扫+增强检查对其术前诊断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内肿瘤 室管膜下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锥体束华勒变性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仲刚 梁秋萍 +5 位作者 陈真平 李兴付 吴慧琴 梁俊生 陶娟 周翠媚 《实用医技杂志》 2014年第11期1159-1161,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脑卒中后锥体束华勒变性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脑卒中累及单侧大脑半球锥体束的病变并继发华勒变性病例76例,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T1WI、T2WI、FLAIR)及CT平扫,并对影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脑卒中后锥体束华勒变性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脑卒中累及单侧大脑半球锥体束的病变并继发华勒变性病例76例,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T1WI、T2WI、FLAIR)及CT平扫,并对影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结果在原发病变基础上,可见继发病变均沿锥体束方向分布;CT表现为等或低密度,MRI表现为等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FLAIR呈稍高信号;变性晚期MRI及CT均显示伴有患侧大脑脚及桥脑萎缩。结论脑卒中累及锥体束可导致锥体束继发性华勒变性,通过辨识原发病灶与继发病灶的关系,再结合病变的分布特点及相应影像表现,诊断不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体束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粘液表皮样癌CT表现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兴付 漆强 +3 位作者 朱刚明 师达 石亚男 陈真平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3期420-422,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粘液表皮样癌(MEC)CT影像特征,从而提高对MEC诊断水平。方法:搜集本院病理证实为MEC患者14例,全部病例均行腮腺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对靶病灶进行薄层重建,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14例MEC均为单发,其... 目的:探讨腮腺粘液表皮样癌(MEC)CT影像特征,从而提高对MEC诊断水平。方法:搜集本院病理证实为MEC患者14例,全部病例均行腮腺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对靶病灶进行薄层重建,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14例MEC均为单发,其中10例病灶位于腮腺浅叶,4例位于深叶,位于右侧8例,左侧6例,CT表现为腮腺孤立肿块,边缘清楚8例,边缘模糊6例,密度不均匀12例,密度均匀2例,5例为实性,9例为囊实性。增强扫描:8例病灶呈明显强化,2例病灶呈中度强化,4例病灶呈环形强化。结论:腮腺粘液表皮样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易误诊。腮腺浅叶多发,多浸润性生长,CT增强多明显强化,如伴淋巴结肿大,可提示MEC诊断,CT可清楚显示肿瘤范围及其对周围组织侵犯情况,为临床制定合理诊疗方案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粘液表皮样癌 断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高分辨率磁共振在缺血性脑卒中应用中的技术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兴付 钱会绒 +3 位作者 朱刚明 师达 石亚男 刘晓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年第7期1221-1224,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应用中的技术要点。方法:收集我院2018-2020年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高分辨磁共振成像脑内血管检查的16例。结果:在16例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检出脑动脉血管狭窄57处,1...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应用中的技术要点。方法:收集我院2018-2020年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高分辨磁共振成像脑内血管检查的16例。结果:在16例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检出脑动脉血管狭窄57处,12处血管管壁增厚,8处管血管壁不光整,共检出斑块12例,斑块强化10例,斑块活动7例。结论: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检查对管壁的显示有明显的优势,选用T1SPACE黑血及T2SPACE亮血序列平扫加增强成像序列进行3D容积对目标血管靶扫描,做MPR多平面重建及CPR曲面重建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分析、预后评估提供更多依据。扫描参数的合理选择,规范扫描序列是保证图像质量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高分辨率磁共振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脂肪抑制平衡式非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对骶神经根周围囊肿显示的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兴付 王青云 +3 位作者 漆强 钱会绒 刘晓 陈真平 《临床医药实践》 2021年第7期489-492,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脂肪抑制平衡式非稳态自由进动(3D FS-balanced-nSSFP)序列对骶神经根周围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骶神经根周围囊肿患者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行斜冠状位的3D FS-balanced-nSSFP序列扫描并分析结果。结果:囊肿在纵向... 目的:探讨三维脂肪抑制平衡式非稳态自由进动(3D FS-balanced-nSSFP)序列对骶神经根周围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骶神经根周围囊肿患者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行斜冠状位的3D FS-balanced-nSSFP序列扫描并分析结果。结果:囊肿在纵向驰豫自旋回波序列(T1WI)呈低信号,横向驰豫自旋回波序列(T2WI)呈高信号,3D FS-balanced-nSSFP序列呈高亮信号,囊液信号与脑脊液信号一致。结论:骶神经根周围囊肿在3D FS-balanced-nSSFP序列中的表现具有特征性,可对其做出正确诊断,并指导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神经根周围囊肿 磁共振成像 三维脂肪抑制平衡式非稳态自由进动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64层螺旋CT表现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志娟 许团新 +2 位作者 刘晓 李兴付 陈真平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35-439,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64层螺旋CT征象及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117枚瘤体)PTMC的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其中77例(80枚瘤体)行CT增强扫描,从瘤体形态、部位、边缘、钙化、...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64层螺旋CT征象及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117枚瘤体)PTMC的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其中77例(80枚瘤体)行CT增强扫描,从瘤体形态、部位、边缘、钙化、强化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方面归纳其特征。结果 92枚瘤体呈不规则形,25枚瘤体呈类圆形;28枚瘤体位于甲状腺边缘,其中25枚瘤体旁甲状腺包膜缺损。96枚瘤体CT平扫显示,87枚瘤体边缘清晰,9枚瘤体边缘模糊;瘤体钙化率为36.8%,74.4%位于瘤体内部,65.1%为细颗粒型钙化。80枚瘤体增强扫描后,63枚瘤体边缘变模糊,瘤体直径较平扫时缩小。结论掌握PTMC的64层螺旋CT表现有助于提高CT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放射摄影术 乳头状/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患者脑实质微结构改变的扩散峰度成像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秋雨 陶仅德 +3 位作者 付东 李兴付 梁俊生 李扬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1期31-34,共4页
目的采用扩散峰度成像监测Ⅱ型糖尿病患者早期隐匿性脑损伤。方法31例无认知障碍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平均年龄(58±4)岁;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匹配的26例常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脑部扩散峰度成像及认知力评估,比... 目的采用扩散峰度成像监测Ⅱ型糖尿病患者早期隐匿性脑损伤。方法31例无认知障碍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平均年龄(58±4)岁;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匹配的26例常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脑部扩散峰度成像及认知力评估,比较组间脑不同区域平均弥散率(MD值)、弥散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及平均峰度(MK值)差异。结果在正常对照组(NC)和病例组(TDM)间,FA(双侧均值)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值(双侧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部位为枕叶白质区、豆状核、丘脑;MK值(双侧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部位为顶叶脑白质、枕叶脑白质及豆状核、外囊。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在出现认知力改变之前确实存在脑实质微结构改变,弥散峰度成像能够对这一变化进行早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扩散峰度成像 脑实质微结构改变 早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小剂量团注测试法在冠状动脉CT值稳定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青云 彭正峰 +4 位作者 李兴付 覃达贤 杨燕兰 张蒙蒙 张玉青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5期881-88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小剂量团注测试法在稳定冠状动脉CTA衰减值中的应用。方法选取60例行MSCT冠状动脉CTA成像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常规冠脉A组采用阈值触发法,B组采用改良小剂量团注测试法,用统计学比较A、B组冠脉图像质... 目的探讨改良小剂量团注测试法在稳定冠状动脉CTA衰减值中的应用。方法选取60例行MSCT冠状动脉CTA成像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常规冠脉A组采用阈值触发法,B组采用改良小剂量团注测试法,用统计学比较A、B组冠脉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碘对比剂用量以及CT值。结果A、B组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碘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量无统计学差异(P值>0.05);A组右冠近段CT数值为(374.32±56.67)HU,B组右冠近段CT数值为(410.43±32.51)HU,两组CT值有统计学差异且B组标准差较小。结论采用改良小剂量团注测试法,较常规成像方法,能够获得右冠近段比较稳定的400 HU左右CT衰减值,并且该方法不受碘对比剂规格、设备机型、设定目标值的限制,为进一步改善冠脉CTA成像质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脏 小剂量团注测试法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理解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原则
18
作者 李兴付 皋玲 《商场现代化》 2011年第20期142-142,共1页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必要条件。而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应考虑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成本效益原则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着重阐述在制定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如何理解和运用成本效益原则,并...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必要条件。而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应考虑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成本效益原则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着重阐述在制定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如何理解和运用成本效益原则,并通过一个实例进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控制 成本效益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小剂量团注测试法预测冠状动脉CT值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青云 彭正峰 +4 位作者 李兴付 覃达贤 杨燕兰 张蒙蒙 张玉青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20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的小剂量团注测试法(improved test-bolus)预测冠状动脉CTA图像CT值的可行性。方法:选取60例患者行MSCT冠状动脉CTA成像,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B组30例)。其中A组采用阈值触发法,B组采用改良小剂量团注测试法,另有C组...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的小剂量团注测试法(improved test-bolus)预测冠状动脉CTA图像CT值的可行性。方法:选取60例患者行MSCT冠状动脉CTA成像,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B组30例)。其中A组采用阈值触发法,B组采用改良小剂量团注测试法,另有C组为B组改良小剂量团注测试法的理论CT计算数值,并用统计学比较A、B组冠脉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碘对比剂用量,以及B、C组间CT值差异。结果:A、B组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碘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量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小于0.05);B组右冠近段CT数值为(400.07±66.90)HU,C组右冠近段理论CT数值为(406.26±65.00)HU,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小剂量团注测试法能够预测冠脉CT值,为获取稳定冠脉CT值打下基础,可以作为改善冠脉图像质量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脏 小剂量团注测试法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iCT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在脑卒中复查中的应用价值
20
作者 谭源满 李兴付 +3 位作者 胡芳辉 钱会绒 梁俊生 李杨彬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讨256iCT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在脑卒中复查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出血性或缺血性)患者随机分组,进行常规剂量滤波反投影法CT扫描(A组=350 mAs)及迭代重建技术低剂量CT扫描(B组=150 mAs和C组=100 mAs),并... 目的:探讨256iCT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在脑卒中复查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出血性或缺血性)患者随机分组,进行常规剂量滤波反投影法CT扫描(A组=350 mAs)及迭代重建技术低剂量CT扫描(B组=150 mAs和C组=100 mAs),并由两名主治医师按3个等级分别对3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同时对3组图像的噪声水平、信噪比(SNR)、灰白质对比噪声比(CNR)、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辐射剂量(ED)进行客观评价。结果:两名医师对3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具有良好一致性(Kappa=0.772,P=0.000),且图像均满足诊断要求。B、C组图像噪声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SNR、CNR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DLP、ED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153.39,P<0.05;F=14241.88,P<0.05)。结论:256iCT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能够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复查的辐射剂量,150 mAs和100 mAs扫描条件均能满足出血性脑卒中复查的诊断要求,而100 mAs对部分缺血性脑卒中病变的显示效果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迭代重建技术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