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修松:从国家战略高度大力推进文化创新
1
作者 李修松 《河南科技》 2016年第11期7-7,共1页
文化发展关键在创新,只有大力进行文化创新,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使我们的文化生生不息,从而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建立创新型国家。
关键词 文化创新 国家战略 创新型国家 文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修松:建设“和谐文化”需有法律保障
2
作者 李修松 《江淮法治》 2007年第04S期50-50,共1页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各界热议的重要话题,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我认为和谐文化的建设地位非常重要,意义十分重大。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社会建设提供所必须的和谐的人文环境和精神动力,从而全面促...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各界热议的重要话题,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我认为和谐文化的建设地位非常重要,意义十分重大。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社会建设提供所必须的和谐的人文环境和精神动力,从而全面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长期的摸索和研究中,我认为无论从现实还是从长远来说,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都必须建立一定的法律保障机制。这也是我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重点提出的议事原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法律保障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政治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战国时期淮河流域农业生产述论 被引量:6
3
作者 李修松 张宪平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9,共7页
春秋战国是淮河流域农业加速发展的时期。淮北传统的沟洫灌溉进一步发展,沿 淮及淮南兴起了期思、雩娄、芍陂等大型水利工程,邗沟、鸿沟等运河的开凿,也带动了沿线水利事业的发展,再加上桔槔、辗轳等提水器械的使用,使灌溉能力大 ... 春秋战国是淮河流域农业加速发展的时期。淮北传统的沟洫灌溉进一步发展,沿 淮及淮南兴起了期思、雩娄、芍陂等大型水利工程,邗沟、鸿沟等运河的开凿,也带动了沿线水利事业的发展,再加上桔槔、辗轳等提水器械的使用,使灌溉能力大 为增强。春秋后期,铁器始用于该流域,战国时逐步推广;牛耕亦始于春秋时期,战 国时已在淮北推广。土地开发得以加速,越来越多的沿河平原成为良田沃土。在淮北以黍、稷等旱粮为主,淮南以水稻为主的格局下,麦的种植继续增多,稻作农业 显著发展。农业技术进步较快,至战国时已转向精耕细作,生产力迅速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 淮河流域 春秋战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时期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简论 被引量:5
4
作者 李修松 张宪平 《安徽史学》 1998年第2期13-17,共5页
关键词 淮河流域 秦汉时期 经济发展 画像石 淮北地区 水利工程 东汉时期 江淮地区 漆器 可锻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夷探论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修松 《东南文化》 CSSCI 1991年第2期14-21,共8页
一、淮夷族源考关于淮夷的起源,目前大体有三种观点.1.淮夷属东夷,起源于今山东地区.2.是鸟夷的一支,起源于今河北燕山一带.3.是淮河流域的土著居民.笔者认为,以第一种说法较为合理,但必须予以进一步深入的论证.某些成说,还需修正.淮夷... 一、淮夷族源考关于淮夷的起源,目前大体有三种观点.1.淮夷属东夷,起源于今山东地区.2.是鸟夷的一支,起源于今河北燕山一带.3.是淮河流域的土著居民.笔者认为,以第一种说法较为合理,但必须予以进一步深入的论证.某些成说,还需修正.淮夷的淮,甲骨文作”佳”,金文也多作“佳.《说文》:“佳,鸟之短尾总名也、象形’.可知,淮夷应该是以某些短尾鸟为图腾的部落集团,属于东方的鸟夷.《路史·国名纪》据《世本》定淮夷嬴姓,为少昊之后.少昊氏正是鸟夷集团的祖先.相传少昊氏“以鸟名官”,《左传》昭公十七年说少昊氏多以“鸟”名氏,另有“五雉、“九扈”,“五鸠”等以鸟为图腾的族氏.其中的“祝鸠氏”即淮夷、“佳”又作“(隹鸟)”,郝懿行《尔雅义疏》云:“祝鸠、佳,其声相转,(鸟隹)借作佳”.《说文》:“(鸟隹),祝鸠也”.《逸周书·王会解》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夷 探论 徐夷 周王朝 缘陵 周公东征 汝南郡 陶文 《左传》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凌家滩玉龙、玉鹰、玉龟、玉版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修松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6期40-45,共6页
从凌家滩遗址所反映的社会分工、贫富分化、氏族贵族、专业巫师和礼仪源头等 视角,分析凌家滩遗址的文化性质。在此基础上,运用文献、考古、文字、文化人类学等资料和 方法分析认为:玉龙即虬龙,是后来的夏部族虬龙(即句龙即禹)崇... 从凌家滩遗址所反映的社会分工、贫富分化、氏族贵族、专业巫师和礼仪源头等 视角,分析凌家滩遗址的文化性质。在此基础上,运用文献、考古、文字、文化人类学等资料和 方法分析认为:玉龙即虬龙,是后来的夏部族虬龙(即句龙即禹)崇拜的源头之一。 玉鹰即鸷鸟,是大汶口文化的创造者少昊氏部落集团首领少昊挚的神形。玉版综合反映 了当时人们“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及相关内容,是以大湖山、土山为坐标,测算春分等四时八节 的器物。玉龟系相关的龟卜文化及“玉龟衔符”等的反映。再加上对祭坛等文物综合分析,反 映了凌家滩人山岳崇拜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家滩遗址 玉器 文化性质 玉龙 玉鹰 玉龟 玉版 文化内涵 龟卜文化 山岳崇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代淮河流域经济述论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修松 张宪平 《学术界》 CSSCI 1997年第5期47-51,共5页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商文化 安徽淮河流域 生产工具 遗址 商王朝 卜辞 述论 文物考古工作 甲骨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秦汉时期淮河流域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修松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6期1-7,共7页
本文依次分析论述了淮河流域在我国原始社会、夏商周三代 (含春秋战国 )及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 ,认为 :旧石器时代 ,淮河流域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 ;新石器时代 ,该流域是重要的文化交汇区 ,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催化”的作用。夏... 本文依次分析论述了淮河流域在我国原始社会、夏商周三代 (含春秋战国 )及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 ,认为 :旧石器时代 ,淮河流域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 ;新石器时代 ,该流域是重要的文化交汇区 ,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催化”的作用。夏商周时期 ,淮河流域国族的向背直接关乎王朝的安危 ;春秋战国时期 ,该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加速 ,各大流派思想于此滋生并相互激荡。秦汉时期 ,淮河流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人才辈出 ,文化发达。无论是从政治、经济、军事还是从文化来分析 ,先秦秦汉时期 ,淮河流域在全国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秦汉 淮河流域 历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国时期淮河流域手工业述论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修松 张宪平 《东南文化》 CSSCI 1999年第2期59-62,共4页
本文运用考古资料,结合文献记载,系统论述了战国时期淮河流域包括冶铸、丝织、漆器、玉石器及原始青瓷在内的手工业发展状况。
关键词 战国 淮河 手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灵”传说真相考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修松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5期47-53,共7页
通过广征文献考证 :鳖灵传说中的“荆上亡尸”乃是附会鲧禹传说中的“阻穷西征” ;杜宇禅让原为舜禹禅让的伪托 ;开明治水亦有附会大禹治水的成份。鳖灵之族乃是以雉为图腾的古族 ,发源于山东北部 ,原为东夷族分支 ,累迁至湖南南部 ,... 通过广征文献考证 :鳖灵传说中的“荆上亡尸”乃是附会鲧禹传说中的“阻穷西征” ;杜宇禅让原为舜禹禅让的伪托 ;开明治水亦有附会大禹治水的成份。鳖灵之族乃是以雉为图腾的古族 ,发源于山东北部 ,原为东夷族分支 ,累迁至湖南南部 ,再徙至今贵州合肥西之水 ,然后入蜀 ,最终至成都平原定居。其首领开明发动政变推翻蜀王杜宇并取而代之 ,故附会夏后氏神话 ,伪托“禅让” ,借以争取人民拥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灵 鲧禹 杜宇 禅让 Bi雉 图腾 开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安徽省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已成当务之急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修松 陆继玲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1998年第4期19-20,共2页
文章分析了安徽省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根据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和兄弟省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性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现代化建设 文章分析 安徽省 实际 可操作性 根据 发展趋势 问题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商周时期的动植物资源及森林、草场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修松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4期102-110,共9页
本文运用文献、考古和古文字资料分析认为:“三代”时期,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仍为亘古以来的森林、草场所覆盖。即使在最发达的中原地区,除了国都及其四郊外,农田也只是分布在一处处地势稍高且沿水流分布的居民点周围,仍处于林莽包围... 本文运用文献、考古和古文字资料分析认为:“三代”时期,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仍为亘古以来的森林、草场所覆盖。即使在最发达的中原地区,除了国都及其四郊外,农田也只是分布在一处处地势稍高且沿水流分布的居民点周围,仍处于林莽包围之中。夏商时黄河流域有成群的大象、犀牛及圣水牛、貘之类的热带动物出没,动植物资源相当丰富,从而弥补了农业生产的不足,给人们生活罩上了特有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商周时期 中国 动物资源 森林 草场 植物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佯狂假痴与全身保真──阮籍畸型心理试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修松 薛贞芳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1-12,7,共3页
佯狂假痴与全身保真──阮籍畸型心理试析李修松,薛贞芳如果从心态史的角度对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们加以剖析,便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他们之中许多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怪癖:或狂放不羁,或抑郁终身,或纵情山水,或沉沦风月,或傲... 佯狂假痴与全身保真──阮籍畸型心理试析李修松,薛贞芳如果从心态史的角度对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们加以剖析,便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他们之中许多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怪癖:或狂放不羁,或抑郁终身,或纵情山水,或沉沦风月,或傲世鄙俗,或游戏人生,或佯狂假痴,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司马氏 “竹林七贤” 试析 畸型 大学图书馆 礼法之士 《晋书》 嵇康 游戏人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战国时期亩积的扩大——兼谈田的形制的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修松 《中国农史》 1987年第1期22-25,共4页
从西周到战国,一般农夫的标准耕地都是一百亩。《孟子·滕文公》云:“周人百亩而彻”。《周礼·大司徒》云:“不易之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郑司农云:“不易之地,岁种之地美,故家百亩;一易之地,休一岁... 从西周到战国,一般农夫的标准耕地都是一百亩。《孟子·滕文公》云:“周人百亩而彻”。《周礼·大司徒》云:“不易之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郑司农云:“不易之地,岁种之地美,故家百亩;一易之地,休一岁乃复种,地薄,故家二百亩;再易之地,休二岁乃复种,故家三百亩”。这是二圃制、三圃制的休耕轮作制,其受田是以百亩不易之田为标准的。《汉书·食货志》也说周代“民受田:上田,夫百亩;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一夫百亩 土地制度 制辕田 食货志 晋国 汉书 孟子 周人 史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绍兴漓渚出土青铜鸠杖源流考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修松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6-87,90,共3页
本文博引文献及考古材料考证说明:浙江绍兴漓渚出土的青铜鸠杖是春秋后期徐国灭亡后,徐夷的一支迁徙至绍兴会稽一带定居后所留下的遗物。“鸠”是徐夷所崇拜的图腾,在这一带出土的徐器中的青铜屋模型之顶上所立的大尾鸠也可以说明。... 本文博引文献及考古材料考证说明:浙江绍兴漓渚出土的青铜鸠杖是春秋后期徐国灭亡后,徐夷的一支迁徙至绍兴会稽一带定居后所留下的遗物。“鸠”是徐夷所崇拜的图腾,在这一带出土的徐器中的青铜屋模型之顶上所立的大尾鸠也可以说明。此青铜鸠杖当为徐移民中巫师之流作法时用的神器。会稽山一带关于大禹和涂山氏的传说,也是徐移民山岳崇拜附会祖先传说积淀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鸠杖 徐夷 图腾 山岳崇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皖南古村镇旅游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修松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91-96,共6页
安徽是旅游资源大省,如何全面深入发掘本省旅游资源中潜力最大的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笔者认为由于作为全省旅游龙头的“两山一湖”地区旅游的重要潜力在于徽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而该地区分布较多、保存较好而各具特色的古村镇可... 安徽是旅游资源大省,如何全面深入发掘本省旅游资源中潜力最大的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笔者认为由于作为全省旅游龙头的“两山一湖”地区旅游的重要潜力在于徽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而该地区分布较多、保存较好而各具特色的古村镇可以使徽文化得到全面、生动的展示,从而变目前这种平面的为立体的、静态的为动态的、游客被动参观为主动参与的文化旅游形式,并且与相关景点连成线,形成面,进而打造成世界旅游的一种模式,同时对全省文化旅游起到示范、启迪和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 古村镇 文化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古村镇建立徽文化生态保护区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修松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679-681,共3页
皖南古村镇是徽文化的最有效载体。在徽文化分布的地域范围内,选择西递、宏村、万安、呈坎等10个左右保存较为完好、代表其周边文化特色的古村镇,用5年左右的时间,从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完整保护徽文化生态、活态展示我国... 皖南古村镇是徽文化的最有效载体。在徽文化分布的地域范围内,选择西递、宏村、万安、呈坎等10个左右保存较为完好、代表其周边文化特色的古村镇,用5年左右的时间,从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完整保护徽文化生态、活态展示我国中世纪乡村文明的视角,逐步建立徽文化生态保护利用示范园区。徽文化生态保护利用示范园区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村镇 徽州 文化生态 保护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汉时期淮河流域农业生产述论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修松 《农业考古》 1999年第1期78-85,96,共9页
关键词 淮河流域 两汉时期 农业生产 后汉书 汉画像石 农业考古 淮北地区 大型水利工程 文物 淮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春秋时期淮河流域之交通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修松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6-109,共4页
春秋时期 ,淮河流域由于经济发展的加速 ,又由于地处晋、楚、吴、齐大国之间 ,各大国之间的交流、交往、战争 ,促使流域交通迅速发展。淮河干支流多已成为水上通途 ;“沟通陈蔡”及邗沟等人工运河的开凿 ,反映了其水运交通质的进步。诸... 春秋时期 ,淮河流域由于经济发展的加速 ,又由于地处晋、楚、吴、齐大国之间 ,各大国之间的交流、交往、战争 ,促使流域交通迅速发展。淮河干支流多已成为水上通途 ;“沟通陈蔡”及邗沟等人工运河的开凿 ,反映了其水运交通质的进步。诸如芍陂等水利工程 ,也为当地人民发展水运提供了便利。一些霸主还通过制定水利盟约 ,力图保证各国间水运的畅通。当时 ,各国间都有可通行车马的道路相连 ,新郑、陈、楚丘、徐等已成为地区间的交通枢纽 ,诸侯间的盟会也常于此流域召开。邮驿制度也通达于该流域。交通工具进步很快 ,道路管理制度亦得到各国的重视。交通的发展 ,对于流域政治、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春秋 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代时期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简论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修松 王华娣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53-56,共4页
本文运用文献、考古及甲骨,金文资料,论述了三代时期淮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各个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等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淮夷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关键词 三代 淮河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