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RAPD技术对三种伪角毛虫及五种全列虫(原生动物,纤毛虫)的属间及属内关系探讨(英文) 被引量:3
1
作者 伊珍珍 宋微波 +3 位作者 陈子桂 胡晓钟 邵晨 李俐琼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0-484,共5页
利用11种随机引物对腹毛类纤毛虫中两个相近属内8个海洋种(3种伪角毛虫和5种全列虫)进行了种间及种内关系的RAPD分析,所得清晰条带显示种间均具有明显的差异。计算和比较了种群间、同属种间及不同属间的相似性指数。利用RAPDistance软... 利用11种随机引物对腹毛类纤毛虫中两个相近属内8个海洋种(3种伪角毛虫和5种全列虫)进行了种间及种内关系的RAPD分析,所得清晰条带显示种间均具有明显的差异。计算和比较了种群间、同属种间及不同属间的相似性指数。利用RAPDistance软件构建的邻接( NJ)树表明:伪角毛虫属与全列虫属之间能很好地分开,而不同种群间表现了很好的同源性。本工作表明RAPD技术可以很可靠的用来区分形态相似种,同时也表明RAPD分析在纤毛虫属间水平的系统关系推定中存在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列虫属 伪角毛虫属 RAPD图谱 种间区分 系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沿海七种腹毛类纤毛虫的形态学研究(原生动物,纤毛门) 被引量:3
2
作者 姜佳枚 邵晨 +3 位作者 李俐琼 马洪钢 龚骏 宋微波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5-119,共5页
借助活体观察及银染法等对采自青岛沿海的7种较罕见的腹毛类纤毛虫(拉氏游仆虫Euplotes raikovi,拟伍氏游仆虫Euplotes parawoodruffi,坚盾楯纤虫Aspidisca leptaspis,斯坦楯纤虫Aspidisca steini,收缩沙冠虫Psammomitra retracti... 借助活体观察及银染法等对采自青岛沿海的7种较罕见的腹毛类纤毛虫(拉氏游仆虫Euplotes raikovi,拟伍氏游仆虫Euplotes parawoodruffi,坚盾楯纤虫Aspidisca leptaspis,斯坦楯纤虫Aspidisca steini,收缩沙冠虫Psammomitra retractilis,柔弱异列虫Auteholositicha manca,条纹小双虫Amphisiella annulata)进行了形态学研究,包括两个国内新纪录:拉氏游仆虫,拟伍氏游仆虫,同时补充了各青岛种群的纤毛图式及银线系等资料。对迄今缺乏详细研究的拉氏游仆虫首次做了纤毛图式水平上的描述并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给出了修订后的定义:活体约40~60μm×25~40μm,背部有明显的6列嵴突;口区延至虫体1/2后;口围带由23~35片小膜组成;额-腹棘毛包括7根典型棘毛以及位于额区中部的仅由1对毛基粒构成的退化结构;稳定的1根缘棘毛、2根尾棘毛;背触毛6~8列;银线系为double-patella型;海水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纤毛虫 腹毛目 形态学 纤毛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核舍太虫的细胞发生学与Helix E10-1二级结构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旭淼 李俐琼 +1 位作者 伊珍珍 李继秋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36-1141,共6页
利用蛋白银染色技术,观察和研究海洋游仆虫-四核舍太虫Certesia quadrinucleata(纤毛门,游仆目)二分裂期间的形态发生学。其主要特征如下:(1)老口围带完全被前仔虫继承;(2)后仔虫口原基独立产生于皮膜深层;(3)老口侧膜参与前仔虫口侧膜... 利用蛋白银染色技术,观察和研究海洋游仆虫-四核舍太虫Certesia quadrinucleata(纤毛门,游仆目)二分裂期间的形态发生学。其主要特征如下:(1)老口围带完全被前仔虫继承;(2)后仔虫口原基独立产生于皮膜深层;(3)老口侧膜参与前仔虫口侧膜原基形成,前后仔虫的口侧膜原基均发生于细胞表面,向前贡献出第一根额腹棘毛;(4)额-腹-横棘毛以初级5原基模式产生,且以"3:3:3:3:3"的方式分化出新的棘毛;(5)背触毛与左缘棘毛原基均来自老结构,无尾棘毛产生。研究首次给出了背面纤毛器的发生图示,为进一步探讨舍太虫的系统地位提供了一份补足性的发生学基础资料。游仆目纤毛虫的核糖体小亚基基因HelixE10-1区域二级结构一共存在9种模式,该区域序列长度的变异性揭示了游仆目纤毛虫在进化中可能处于比较特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发生学 HELIX E10-1二级结构 海洋纤毛虫 四核舍太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伪角毛虫的形态学重描述及与相近种的比较(纤毛门,腹毛目) 被引量:1
4
作者 龚迎春 李俐琼 +2 位作者 余育和 朱明壮 马洪钢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0-545,共6页
利用活体观察、蛋白银染色技术对1种海水腹毛目纤毛虫—红色伪角毛虫Pseudokeronopsis rubra的青岛种群之活体形态和纤毛图式做了研究。其特征如下:虫体呈长带状,尾钝圆,身体柔软,高度可曲;皮层颗粒棕黄色,主要呈玫瑰花形分布,其余散布... 利用活体观察、蛋白银染色技术对1种海水腹毛目纤毛虫—红色伪角毛虫Pseudokeronopsis rubra的青岛种群之活体形态和纤毛图式做了研究。其特征如下:虫体呈长带状,尾钝圆,身体柔软,高度可曲;皮层颗粒棕黄色,主要呈玫瑰花形分布,其余散布;表膜下具另1种无色、双面凹形颗粒。口围带小膜数为48~55;左、右缘棘毛各1列,中腹棘毛排成典型的锯齿状并延伸至横棘毛附近;额棘毛无明确分化,呈冠状排布并与中腹棘毛列相连续;口棘毛1根,额前棘毛2根;背触毛4列。大核90~140枚。伸缩泡位于体后左侧1/3处。经比较表明,尽管纤毛图式高度相似,P.rubra仍可以很容易地依据体色、伸缩泡的位置、皮层颗粒的大小、颜色、排布等活体特征与相近种区分。说明活体观察在纤毛虫种类鉴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毛目 海水纤毛虫 形态学 伪角毛虫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动物病害学》理论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永芹 陈克卫 +2 位作者 李俐琼 于喜涛 李高平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6年第1期124-125,共2页
本文在分析中国农业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水产动物病害学》课程理论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入手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国农业大学 产养殖专业 水产动物病害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鬃异源棘尾虫的形态学及细胞发生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罗晓甜 李俐琼 +1 位作者 马洪钢 胡晓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2-90,共9页
利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技术对鬃异源棘尾虫(Tetmemena pustulata(Müller,1786)Eigner,1999)漠河种群的形态学及细胞发生学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研究表明:本种群与其他种群在活体形态和纤毛图式特征方面十分吻合。无性生殖期间细... 利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技术对鬃异源棘尾虫(Tetmemena pustulata(Müller,1786)Eigner,1999)漠河种群的形态学及细胞发生学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研究表明:本种群与其他种群在活体形态和纤毛图式特征方面十分吻合。无性生殖期间细胞发生学表现出的主要特征如下:1)老口围带为前仔虫所继承,老波动膜仅在前部发生更新;2)后仔虫口原基为表层独立发生;3)老棘毛II/2、III/2与IV/3、IV/2、V/4分别参与前、后仔虫额-腹-横棘毛原基的构建;4)前、后仔虫额-腹-横棘毛原基I-VI以"1∶3∶3∶3∶4∶4"的方式分化形成棘毛;5)前、后仔虫的缘棘毛原基分别由老结构反分化形成;6)背触毛发生为尖毛虫模式,但2列背缘触毛原基源于右缘棘毛原基前端断裂。本研究为该种背缘触毛原基起源的首次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腹毛亚纲 散毛目 尖毛虫科 细胞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