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亚昭苏黄土剖面粒度记录的末次冰期以来气候变化历史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传想 宋友桂 +1 位作者 千琳勃 王乐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70-1179,共10页
对处于西风区的中亚昭苏黄土进行了粒度分析,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历史。粒度分析表明,昭苏黄土粉砂粒级含量最高,平均含量接近78%,黏土粒级次之,砂粒含量最低,具有典型的风尘堆积特征。剖面粒径>63μm含量变化能与格陵... 对处于西风区的中亚昭苏黄土进行了粒度分析,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历史。粒度分析表明,昭苏黄土粉砂粒级含量最高,平均含量接近78%,黏土粒级次之,砂粒含量最低,具有典型的风尘堆积特征。剖面粒径>63μm含量变化能与格陵兰冰芯进行良好对比,记录了Heinrich事件和Younger Dryas冷事件及D-O旋回等具有全球意义的气候波动事件,揭示中亚地区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具有全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苏剖面 黄土粒度 末次冰期 中亚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盆地黄土分布、年代及粉尘来源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传想 宋友桂 王乐民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4-320,共7页
本文根据最新的研究资料,结合野外考察对处于西风区的伊犁黄土的分布、年代和粉尘来源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探讨了伊犁盆地黄土堆积的空间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伊犁黄土主要分布在山前丘陵和高阶地上,这些地貌部位堆积厚度最大,黄土沉积... 本文根据最新的研究资料,结合野外考察对处于西风区的伊犁黄土的分布、年代和粉尘来源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探讨了伊犁盆地黄土堆积的空间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伊犁黄土主要分布在山前丘陵和高阶地上,这些地貌部位堆积厚度最大,黄土沉积受地形和气候影响明显;已有的剖面年代学研究表明伊犁黄土主要形成于末次冰期,与新疆其它地区黄土开始大范围堆积的时间大体一致,但还可能有比中更新世更老的黄土存在;粒度分布和矿物表面形态特征表明伊犁黄土可能是近源物质与远源粉尘沉积作用叠加的结果,不同地区黄土在堆积过程所受到动力条件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伊犁黄土中粘土组分可能主要来自中亚荒漠和伊犁河中、下游地区,西风带来的粉尘对伊犁盆地不同地区黄土的贡献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盆地 黄土 分布特征 粒度 粉尘来源
原文传递
新疆伊犁黄土化学风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传想 宋友桂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1-619,共9页
通过对伊犁盆地昭苏黄土剖面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合与黄土高原典型第四纪风成堆积洛川剖面的对比,对伊犁黄土常量元素分布规律及化学风化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发现,伊犁昭苏剖面黄土和古土壤主要元素含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暗示着沉积后两者... 通过对伊犁盆地昭苏黄土剖面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合与黄土高原典型第四纪风成堆积洛川剖面的对比,对伊犁黄土常量元素分布规律及化学风化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发现,伊犁昭苏剖面黄土和古土壤主要元素含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暗示着沉积后两者所经历的风化作用相似。与黄土高原相比,伊犁黄土和古土壤除CaO,MgO和Na2O,P2O5分别出现较大程度的富集和较小程度的亏损外,其它常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IA指数、Na/K比值及A-CN-K图解显示伊犁黄土和古土壤均经历了低等强度的化学风化作用,弱于黄土高原的洛川黄土及古土壤,黄土和古土壤风化分异作用不明显。气候条件尤其水热组合模式(降水、温度和蒸发量等)对伊犁黄土化学风化的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盆地 黄土和古土壤 元素地球化学 化学风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伊犁黄土磁化率增强机制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李传想 宋友桂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0-86,共7页
本文对处于西风区的新疆伊犁昭苏黄土剖面进行了磁化率和粒度分析,初步探讨了伊犁黄土磁化率增强机制的差异性。研究表明,伊犁黄土虽然粘土含量较黄土高原黄土高,但细粒组分对磁化率的贡献非常有限,粗颗粒组分对磁化率贡献较大,说明磁... 本文对处于西风区的新疆伊犁昭苏黄土剖面进行了磁化率和粒度分析,初步探讨了伊犁黄土磁化率增强机制的差异性。研究表明,伊犁黄土虽然粘土含量较黄土高原黄土高,但细粒组分对磁化率的贡献非常有限,粗颗粒组分对磁化率贡献较大,说明磁性载体主要存于粗颗粒组分中。同时研究发现地形、沉积环境、源区矿物组分和气候等多种因素对磁化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伊犁黄土磁化率成因机制既具有阿拉斯加风速论模式的特点又叠加了黄土高原成壤作用的模式,即使在同一剖面的不同时段两种模式对磁化率增强的贡献也不同,伊犁黄土磁化率增强机制存在着时空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黄土 磁化率 粒度 中亚 增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伊犁黄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传想 宋友桂 王乐民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3-108,共6页
通过对新疆伊犁波马剖面黄土-古土壤序列常量、微量元素及相关参数分析研究,讨论末次冰期以来伊犁黄土常量元素分异规律及古环境意义.结果表明,伊犁波马剖面S1以来黄土-古土壤序列各层常量元素含量均呈现出SiO2>Al2O3>CaO>Fe2O... 通过对新疆伊犁波马剖面黄土-古土壤序列常量、微量元素及相关参数分析研究,讨论末次冰期以来伊犁黄土常量元素分异规律及古环境意义.结果表明,伊犁波马剖面S1以来黄土-古土壤序列各层常量元素含量均呈现出SiO2>Al2O3>CaO>Fe2O3>MgO>K2O>Na2O变化特征,剖面序列中常量元素含量及相关参数变化,与黄土、古土壤层相互交替叠置不具对应性,明显有别于黄土高原.末次冰期以来黄土和古土壤形成时干冷程度强于黄土高原黄土,更高于古土壤,淋溶差异程度不及黄土高原.S1以来伊犁黄土物质来源基本相同,古土壤形成时环境条件不相同,以干冷或湿冷为特征,即使同一古土壤地层单元不同层位其水热组合条件也存在差异,波马剖面黄土-古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记录末次冰期以来沉积气候环境总体相对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盆地 末次冰期以来 黄土和古土壤 地球化学特征 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伊犁黄土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李传想 宋友桂 王乐民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5-152,共8页
新疆伊犁黄土-古土壤序列记录了更新世以来中亚伊犁地区自然环境的演化和变迁。总结了伊犁黄土粒度、磁化率、碳酸盐和孢粉等各指标的环境意义及其黄土和古土壤地球化学风化特征、形成环境和空间分布的差异性。结果发现:磁化率和色度由... 新疆伊犁黄土-古土壤序列记录了更新世以来中亚伊犁地区自然环境的演化和变迁。总结了伊犁黄土粒度、磁化率、碳酸盐和孢粉等各指标的环境意义及其黄土和古土壤地球化学风化特征、形成环境和空间分布的差异性。结果发现:磁化率和色度由于受到多种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气候的指示意义较为复杂;孢粉组合和碳酸盐均指示研究区有些古土壤形成时期相对干旱,有些黄土堆积时期相对湿润;矿物和元素组成均表明伊犁盆地黄土形成于较干冷气候条件下;粒度对研究区气候的冷暖波动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此外,古环境研究表明伊犁盆地黄土和古土壤风化分异作用不明显,古土壤形成时期地面环流较黄土形成时强,黄土-古土壤堆积存在空间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古环境 古气候指标 伊犁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风成黄土不同组分对磁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传想 宋友桂 强小科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47-753,共7页
为了研究中亚黄土中的碳酸盐、有机质和可溶性盐等不同组分对磁化率的影响,本文对伊犁黄土样品分别进行盐酸、醋酸、蒸馏水和双氧水等处理,并与黄土高原黄土样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盐酸不但可以溶蚀样品中的碳酸盐而且还可以与磁性矿... 为了研究中亚黄土中的碳酸盐、有机质和可溶性盐等不同组分对磁化率的影响,本文对伊犁黄土样品分别进行盐酸、醋酸、蒸馏水和双氧水等处理,并与黄土高原黄土样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盐酸不但可以溶蚀样品中的碳酸盐而且还可以与磁性矿物中的铁离子反应,分解超顺磁性颗粒(SP)中细颗粒组分,造成磁化率降低.与原样相比,中亚和黄土高原醋酸样品质量磁化率(χlf)和频率磁化率(χfd)分别增加20.3%、53.4%和4.8%、13.0%,说明中亚黄土碳酸盐对磁化率影响远大于黄土高原,醋酸对SP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很小.双氧水和蒸馏水样品χlf变化幅度小于4%,说明黄土中有机质和易溶组分对磁化率的影响均非常小.此外,通过对中亚和黄土高原盐酸和醋酸样品的温度磁化率(TDS)曲线对比分析,表明黄土高原黄土退热过程磁性矿物的转化可能主要是SP组分中的细颗粒成分,伊犁黄土中纤铁矿和磁赤铁矿或针铁矿含量较黄土高原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率 黄土 黄土高原 中亚伊犁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风区末次冰期以来昭苏黄土剖面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传想 宋友桂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4年第2期56-66,共11页
通过对新疆伊犁昭苏黄土剖面微量元素和粒度的测定分析,并与黄土高原黄土进行对比,揭示了西风区末次冰期以来黄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变化特征,探讨了其古气候意义。分析结果表明,伊犁黄土除Sr和Cr元素出现富集外,其他微量元素含量与黄土... 通过对新疆伊犁昭苏黄土剖面微量元素和粒度的测定分析,并与黄土高原黄土进行对比,揭示了西风区末次冰期以来黄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变化特征,探讨了其古气候意义。分析结果表明,伊犁黄土除Sr和Cr元素出现富集外,其他微量元素含量与黄土高原总体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可能表明末次冰期以来伊犁黄土形成环境较黄土高原干旱;伊犁黄土除Sr、Zn、Co和Ni元素含量分布变化比黄土高原稍大外,其他微量元素变化均比黄土高原小的多,可能意味着末次冰期以来伊犁地区环境变化幅度总体较黄土高原小的多。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伊犁黄土Zr元素主要赋存在粒径>20μm的粗颗粒中,暗示着黄土中锆石组分主要赋存于这种粗颗粒组分中;该剖面微量元素在风化成壤过程中,其迁移性由强至弱依次为Zr>Y>Sr>Cr>V>Ga>Rb>Ni>Cu>Ba>Th>Zn>Co>U,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富集,富集率均较低且变化幅度较小,可能指示末次冰期以来伊犁黄土沉积环境较为干旱且波动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风区 伊犁黄土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 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度年龄模型在伊犁昭苏黄土地层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传想 宋友桂 《地球环境学报》 2011年第5期613-618,共6页
通过伊犁昭苏剖面末次冰期以来黄土和古土壤层粒度对比分析,发现昭苏地区>30μm、>40μm和>63μm等粗粒径组分在古土壤层的含量较黄土高,与粒度年龄模型原理相悖,不适于昭苏地区黄土粒度年代模型的计算,而2~10μm细粒径适宜于... 通过伊犁昭苏剖面末次冰期以来黄土和古土壤层粒度对比分析,发现昭苏地区>30μm、>40μm和>63μm等粗粒径组分在古土壤层的含量较黄土高,与粒度年龄模型原理相悖,不适于昭苏地区黄土粒度年代模型的计算,而2~10μm细粒径适宜于粒度模型年代计算。以重建年代为基础的剖面>40μm粒度序列所记录的7个冷事件和20个暖事件与格陵兰GISP2冰芯氧同位素揭示的Heinrich事件和Younger Dryas冷事件及D-O事件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印证了重建年代的可靠性。此外,伊犁昭苏剖面S0和L1底部地层年龄、光释光外推年龄均与黄土高原具有较好一致性,意味着末次冰期以来伊犁昭苏地区黄土沉积可能与黄土高原是同步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盆地 昭苏 黄土 粒度 年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朝那剖面风尘堆积序列磁化率的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传想 宋友桂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33-40,共8页
黄土高原中部连续的风尘堆积黄土红粘土序列,蕴含着东亚季风演化与高原隆升等重要的古气候与构造信息。结合已有的古地磁年代,根据磁化率的变化特征对黄土高原中部朝那黄土红粘土剖面记录的古环境变化进行了划分,共划分Ⅰ(8.1~5.6MaBP... 黄土高原中部连续的风尘堆积黄土红粘土序列,蕴含着东亚季风演化与高原隆升等重要的古气候与构造信息。结合已有的古地磁年代,根据磁化率的变化特征对黄土高原中部朝那黄土红粘土剖面记录的古环境变化进行了划分,共划分Ⅰ(8.1~5.6MaBP)东亚季风的初显期、Ⅱ(5.6~4.8MaBP)东亚夏季风开始增强期、Ⅲ(4.8~2.8MaBP)青藏高原隆升和东亚季风波动增强期、Ⅳ(2.8~2.6MaBP)气候转型期、Ⅴ(2.6~1.2MaBP)弱季风期、Ⅵ(1.2~0.62MaBP)季风增强期和Ⅶ(<0.62MaBP)季风鼎盛期等7个阶段。并将其与全球冰量、太阳辐射进行对比,初步讨论各阶段演化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红粘土 朝那剖面 磁化率 古气候 东亚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排二三号位多点进攻打法的综合研究
11
作者 朱征宇 李传想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4年第2期28-32,共5页
为了寻求一套适合于我院男排进攻打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我院男排“二三号位多点进攻打法”的训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这种打法不仅适合于我院男排的战术风格,而且符合现代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所运... 为了寻求一套适合于我院男排进攻打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我院男排“二三号位多点进攻打法”的训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这种打法不仅适合于我院男排的战术风格,而且符合现代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所运用的“个案”教学训练法对“二三号位多点进攻打法”进行的系统训练,其收效良好,能激发队员训练积极性,培养队员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队员战术应用能力,是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球 近体决 短平快 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排球后备人才的现状分析——2005年广东省“体育彩票杯”青少年排球锦标赛述评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旭海 刘霞 李传想 《体育师友》 2006年第1期61-62,共2页
2005年8月由广东省体育局主办、珠海市容国团体育学校协办的广东省“体育彩票杯”青少年排球锦标赛在珠海市淇澳岛北大附属实验学校举行,江门、深圳队分别夺得男子组、女子组冠军,男子组的二、三名分别被广州和茂名队获得,女子组的二、... 2005年8月由广东省体育局主办、珠海市容国团体育学校协办的广东省“体育彩票杯”青少年排球锦标赛在珠海市淇澳岛北大附属实验学校举行,江门、深圳队分别夺得男子组、女子组冠军,男子组的二、三名分别被广州和茂名队获得,女子组的二、三名分别被广州和江门队获得.纵观这次比赛,各队的技战术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展现了我省青少年排球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精神风貌.但是,广东排球运动目前还处于低谷,各地青少年排球活动发展极不平衡,存在的问题亦应引起相应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彩票 广东省 排球队 青少年 锦标赛 后备人才 述评 技战术水平 实验学校 体育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规则对女排技术环节的影响及中国女排的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少敏 李传想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1-73,共3页
排球比赛实行新规则对女排的各项技术环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发球的地位发生变化,攻击性减弱,因而一传到位率增加;一攻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得分的主要手段;得分手段的增加和一攻威力提高使得拦网得分减少;每球得分使各队更... 排球比赛实行新规则对女排的各项技术环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发球的地位发生变化,攻击性减弱,因而一传到位率增加;一攻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得分的主要手段;得分手段的增加和一攻威力提高使得拦网得分减少;每球得分使各队更加注重攻守平衡等。在这种情况下,女排教练员和运动员更应该注意发球的稳定性和提高攻击性,提高一攻的质量,加强拦网和防守技术的研究,以适应新规则带来的排球技、战术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球比赛 竞赛规则 中国 女排 训练对策 技术 发球地位 攻击性 得分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院男排参加第七届广东省运动会前身体基础素质的分析
14
作者 刘家骏 何健 +2 位作者 李传想 朱征宇 翁锡全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0年第2期34-40,共7页
本文是我院男排在参赛前部分身体测量、专项素质测定和定量负荷后心率、血尿素、血乳酸的测试比较及全日尿肌酐的测定、系统跟踪Hb含量。结果表明:体院队的弹跳素质和腰背力达较高水平,但身高较矮、体脂百分比较大、去脂体重较轻;定量... 本文是我院男排在参赛前部分身体测量、专项素质测定和定量负荷后心率、血尿素、血乳酸的测试比较及全日尿肌酐的测定、系统跟踪Hb含量。结果表明:体院队的弹跳素质和腰背力达较高水平,但身高较矮、体脂百分比较大、去脂体重较轻;定量负荷后血乳酸水平较高,而血尿素变化不大,且次日晨恢复至常值;总体Hb含量偏低;高能磷酸原中上水平。因此,加大运动量、强化速度、力量的耐力训练与增加膳食蛋白质和铁素供给量相结合是稳定和提高训练水平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 去脂体重 全日尿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伊犁黄土和古土壤形成环境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传想 宋友桂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56-1262,共7页
通过粒度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方法,对伊犁盆地昭苏剖面黄土和古土壤形成环境的差异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伊犁古土壤层中>30μm、>40μm和>63μm等粗粒径组分含量较黄土层稍高,尤其是>63μm组分更为显著;伊犁古土... 通过粒度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方法,对伊犁盆地昭苏剖面黄土和古土壤形成环境的差异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伊犁古土壤层中>30μm、>40μm和>63μm等粗粒径组分含量较黄土层稍高,尤其是>63μm组分更为显著;伊犁古土壤形成时期,西风环流较强,导致古土壤层中存在大量粗颗粒的近源堆积物,气候存在突变性,是一个环境变化不稳定的时期;而黄土堆积时,西风较弱,气候变化相对稳定;古土壤形成时期虽降水相对较多,但气候较冷,导致其风化成壤作用并不强,而黄土堆积时降水与古土壤形成时期相当或者较少,但由于气候总体较为温暖,风化成壤作用相对较强。不同时期水热组合形式及其各自权重不同均会对伊犁黄土和古土壤风化作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盆地 黄土 古土壤 粒度 地球化学 形成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