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 被引量:2
1
作者 朴梅花 《中外医疗》 2010年第32期159-159,共1页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方法收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67例,其中重度中毒23例,中度中毒29例,轻度中毒15例。均采用综合抢救和积极的护理,并使用高压氧治疗。结果治愈61例,显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结论...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方法收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67例,其中重度中毒23例,中度中毒29例,轻度中毒15例。均采用综合抢救和积极的护理,并使用高压氧治疗。结果治愈61例,显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结论一氧化碳中毒后,如能采取综合抢救和积极护理,及时使用高压氧舱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急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与间歇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朴梅花 罗凤珍 《中国优生优育(1990-2002上半年)》 1996年第3期108-110,共3页
将自1994年9月~1995年5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1例,随机分为间歇光疗与持续光疗两组进行疗效观察。间歇光疗组照8小时,停16小时,共24例;持续光疗组24小时连续照射,共27例。每天测定微量血胆红素值,直至降到205.2μmol/L以下... 将自1994年9月~1995年5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1例,随机分为间歇光疗与持续光疗两组进行疗效观察。间歇光疗组照8小时,停16小时,共24例;持续光疗组24小时连续照射,共27例。每天测定微量血胆红素值,直至降到205.2μmol/L以下。其结果两组间光疗次数,每天胆红素下降值及降至<205.2 μmol/L所需天数差异均无显著性,说明间歇光疗可以替代持续光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疗效观察 间歇 微量血胆红素 照射 持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朴梅花 罗凤珍 《中国优生优育(1990-2002上半年)》 2000年第2期89-90,共2页
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IRDS)是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收治的常见病之一,也是新生儿期死亡的重要原因。自70年代起应用辅助呼吸治疗IRDS,其病死率大大降低。80年代以来,国内也开展了辅助呼吸疗法,使病死率有所下降。1984~1998年我科... 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IRDS)是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收治的常见病之一,也是新生儿期死亡的重要原因。自70年代起应用辅助呼吸治疗IRDS,其病死率大大降低。80年代以来,国内也开展了辅助呼吸疗法,使病死率有所下降。1984~1998年我科收治新生儿IRDS共6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急诊科护患沟通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朴梅花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3年第6期1364-1364,共1页
目的探讨与交流急诊科护患沟通。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际关系领域的沟通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护患沟通适应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整体护理模式,符合患者的心理要求,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自我保健的需求。结果... 目的探讨与交流急诊科护患沟通。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际关系领域的沟通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护患沟通适应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整体护理模式,符合患者的心理要求,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自我保健的需求。结果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由于环境和就诊患者的特殊性造成了护患冲突的好发地区。结论要特别注意护患关系的技巧,以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护患 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红素脑病的发病机理及预防
5
作者 朴梅花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1993年第1期34-36,共3页
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疽(kernicterus)是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以下简称高胆)最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幸存者亦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关键词 胆红素脑病 神经系统后遗症 脐血胆红素 游离胆红素 发病机理 溶血病 白蛋白浓度 肝酶诱导剂 阴性预测值 黄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血糖脑病患者的急救护理35例
6
作者 朴梅花 许丽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26期284-284,共1页
目的:探讨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的症状缓解迅速,意识状态明显好转;15例患者接受后续足量葡萄糖静脉输注后,症状逐渐缓解,意识逐渐转清;无死亡及遗留后遗症... 目的:探讨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的症状缓解迅速,意识状态明显好转;15例患者接受后续足量葡萄糖静脉输注后,症状逐渐缓解,意识逐渐转清;无死亡及遗留后遗症。结论:做好低血糖昏迷的诊断、治疗、监测、急救等护理工作,能迅速缓解低血糖症状,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低血糖昏迷 急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婴儿期预后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魏红玲 邢燕 +4 位作者 武慧 韩彤妍 童笑梅 周薇 朴梅花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24-628,共5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婴儿期体格发育、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发生情况以及运动发育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BPD早产儿的临床特征和婴儿期结局,并与同期住院胎龄及出生体重相近但未发生...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婴儿期体格发育、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发生情况以及运动发育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BPD早产儿的临床特征和婴儿期结局,并与同期住院胎龄及出生体重相近但未发生BPD的早产儿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早产儿婴儿期生长发育和运动发育情况、住院次数以及肺炎、喘息等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与非BPD组患儿相比,BPD组患儿出院时更容易发生宫外发育迟缓(48%vs 41%),且生后更容易发生肺炎、喘息、湿疹、鼻炎,因呼吸道感染再次住院次数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3月龄、6月龄及12月龄时BPD组患儿头围小于非BPD组(P<0.05).矫正6月龄及9月龄时BPD组患儿粗大运动、精细运动以及总发育商均落后于非BPD组患儿(P<0.05).结论 BPD患儿出院时容易发生宫外发育迟缓,头围增长相对缓慢,婴儿期易发生肺炎及喘息,而且矫正6月龄及9月龄运动发育落后于非BPD早产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随访研究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肠道病毒医院感染28例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韩彤妍 朴梅花 +5 位作者 童笑梅 张艳志 刘惠丽 郑粤吟 李松 叶鸿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2-214,共3页
目的分析2006年夏季肠道病毒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暴发流行严重程度。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法(PCR)进行病原学检测,对28例肠道病毒医院感染新生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症状、病情轻重及转归。结果此次肠道病毒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持续&g... 目的分析2006年夏季肠道病毒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暴发流行严重程度。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法(PCR)进行病原学检测,对28例肠道病毒医院感染新生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症状、病情轻重及转归。结果此次肠道病毒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持续>1个月,医院感染发生率达6.4%;22例(78.6%)的患儿首发症状为发热;14例(50.0%)静脉血/脑脊液检测到肠道病毒,根据接触史、临床症状等,28例临床诊断为肠道病毒感染,其中10例(35.7%)为病毒性脑膜炎,9例(32.1%)新生儿肺炎,1例(3.6%)肝脏损害,2例(7.1%)心肌损害,全部患儿均好转或治愈出院。结论此次发生于夏季的肠道病毒医院感染病情相对轻,临床经过良好,经治疗避免了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 新生儿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激励约束机制在综合医院儿科教学中的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邢燕 童笑梅 +2 位作者 朴梅花 韩彤妍 曹广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6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分层激励约束机制在指导综合医院儿科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工作和学习的老师和各级各类学生为研究对象。每个研究对象分为4个层面,激励机制体现教师和学生的职责、水平和... 目的探讨分层激励约束机制在指导综合医院儿科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工作和学习的老师和各级各类学生为研究对象。每个研究对象分为4个层面,激励机制体现教师和学生的职责、水平和能力、价值及劳动成果,约束机制作为辅助,利用前后对照、调查问卷、医院考核、教学成绩、学生满意度、综合评价等研究方法和研究终点指标评估实施分层激励约束机制的效果。结果调查问卷结果提示本项目实施前分别有84.0%和68.0%的教师和学生主体赞同教学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应用。与实施前比较,项目实施后教学评估次数增加(4次比7次),参加会议培训人数增加(1.2次/人比3.0次/人),季度考核总平均成绩提高[(88.3±0.8)分比(92.5±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项目实施后,94.7%学生认为教师的带教意识明显提高。结论重视教学活动中各个教师的带教作用,教师同时亦受到相应的学习要求,按照级别和年资针对教学和学习采用不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于提高儿科教学水平和综合医院儿科医生的诊疗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 激励机制 约束机制 儿科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例导入式教学作为一种PBL教学形式应用于八年制医学生儿科见习 被引量:14
10
作者 韩彤妍 常艳美 +3 位作者 朴梅花 汤亚南 崔蕴璞 童笑梅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年第8期8-9,共2页
为提高八年制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在儿科学见习教学中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于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评价高,对儿科见习评价较好。在儿科临床见习中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形式,作为一种PBL的教学形式,取得... 为提高八年制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在儿科学见习教学中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于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评价高,对儿科见习评价较好。在儿科临床见习中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形式,作为一种PBL的教学形式,取得良好效果,是我国现阶段医学教育中授课式教学和PBL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导入 PBL教学法 儿科学 临床见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产儿出生时间与复苏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晴晴 徐静 +2 位作者 肖湘 朴梅花 韩彤妍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02-706,共5页
目的探讨非工作时间(工作日夜间6 pm~8 am、周末和国家法定节假日)出生的与正常工作时间出生的超早产儿复苏过程和早期结局有无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出生并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超... 目的探讨非工作时间(工作日夜间6 pm~8 am、周末和国家法定节假日)出生的与正常工作时间出生的超早产儿复苏过程和早期结局有无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出生并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超早产儿病例。根据出生时间的不同分为工作时间出生组(n=77)和非工作时间出生组(n=98),比较两组的复苏过程和早期结局的差异。结果非工作时间出生组分娩前足量应用地塞米松的比例低于工作时间出生组(P<0.05),生后1 min Apgar评分<7分、正压通气、气管插管比例高于工作时间出生组(P<0.0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宫内感染性肺炎发生率高于工作时间出生组(P<0.05)。结论非工作时间出生的超早产儿生后1 min Apgar评分较低,复苏时需要正压通气、气管插管比例高于工作时间出生的早产儿,且易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宫内感染性肺炎。需要为超早产儿生后复苏做好充分的人力和物品的准备,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应制定超早产儿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各时段详尽的管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时间 复苏 结局 超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改善短期呼吸系统合并症的疗效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慧 马源培 +3 位作者 武慧 王晴晴 朴梅花 韩彤妍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年第2期127-130,142,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出生后早期以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为载体气管内滴入布地奈德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改善早产儿短期呼吸系统合并症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1 h内... 目的回顾性分析出生后早期以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为载体气管内滴入布地奈德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改善早产儿短期呼吸系统合并症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1 h内收治的胎龄26~32周、生后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诊断为RDS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应用PS时加布地奈德作为PSBu组,仅用PS作为PS组。比较两组临床基本信息、RDS治疗情况、短期呼吸系统合并症(肺出血、气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及其他合并症和存活率等。结果符合入组标准128例,PSBu组61例,PS组67例,两组临床基本信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均>0.05)。PSBu组无创通气和总用氧时间均小于PS组,PSBu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14.8%)明显低于PS组(29.9%),PSBu组轻-中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31.1%)也显著低于PS组(5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肺出血、气漏及其他合并症发生率和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出生后早期以PS为载体气管内滴入布地奈德,缩短了RDS早产儿无创通气和总吸氧时间,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轻-中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肺出血及气漏无明显降低,部分改善了RDS早产儿短期呼吸系统合并症,且未增加其他疾病和死亡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肺表面活性物质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持续高血压2个月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云峰 韩彤妍 +7 位作者 童笑梅 王晶 汤亚南 崔立刚 朱小辉 朴梅花 王晴晴 武慧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39-943,共5页
患儿(36周胎龄出生),男, 2个月,因咳嗽、呼吸困难入院。入院后发现患儿存在持续性高血压、蛋白尿和惊厥持续状态,影像学提示主动脉及大分支广泛钙化,腹主动脉、右肾动脉局部管腔变窄伴血流速度增快。患儿新生儿期因湿肺、肺动脉高压住院... 患儿(36周胎龄出生),男, 2个月,因咳嗽、呼吸困难入院。入院后发现患儿存在持续性高血压、蛋白尿和惊厥持续状态,影像学提示主动脉及大分支广泛钙化,腹主动脉、右肾动脉局部管腔变窄伴血流速度增快。患儿新生儿期因湿肺、肺动脉高压住院,期间曾发现高血压、蛋白尿。进一步行全外显子组基因高通量测序,发现患儿ENPP1基因存在源自父母的复合杂合突变:c.130C>T(p.Q44X)和.c.1112A>T(p.Y371F)。c.130C>T为无义突变,可造成蛋白质从44个氨基酸之后的部分缺失,为一级致病性突变形式;c.1112A>T为错义突变,为已报道的与特发性婴儿动脉钙化症(IIAC)相关的致病性突变。因此确诊为IIAC。给予膦酸盐及降压、止惊、呼吸支持等对症治疗,血压维持在正常高限,动脉钙化未恶化。对于持续高血压伴广泛大血管钙化的小婴儿,应注意IIAC的可能,尽早行影像学及基因检查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高血压 早产儿 呼吸机辅助通气 阵发性咳嗽 呼吸困难 呼吸节律 气管插管 静脉推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产儿出生早期循环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晴晴 韩彤妍 +1 位作者 张华 朴梅花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年第6期514-518,共5页
目的探讨超早产儿出生早期循环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出生并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的超早产儿的病例相关信息,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共107例超早产儿纳入本研究。按照生后7 d内是否... 目的探讨超早产儿出生早期循环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出生并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的超早产儿的病例相关信息,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共107例超早产儿纳入本研究。按照生后7 d内是否有与循环相关的并发症(包括肺出血、重度脑室内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休克),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4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超早产儿生后早期循环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双胎(OR=4.30,95%CI=1.16~15.98,P=0.029)、新生儿窒息(OR=4.63,95%CI=1.28~16.74,P=0.020)、新生儿生后第1天入量>85.0 mL/kg(OR=4.20,95%CI=1.05~16.79,P=0.049)、动脉导管未闭(PDA)≥3.0 mm(OR=3.92,95%CI=1.12~13.76,P=0.033)是超早产儿生后早期循环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双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生后第1天入量>85.0 mL/kg、PDA≥3.0 mm是超早产儿生后早期循环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生早期需严密监测和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产儿 循环系统 并发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类白血病样反应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方圆 刘云峰 +1 位作者 朴梅花 童笑梅 《中国医刊》 CAS 2012年第1期86-89,共4页
类白血病样反应(leukemoid reaction,LKR)是指在外周血白细胞数增多的同时,伴一种或多种幼稚细胞出现为主要特征的类似白血病的反应。新生儿类白血病样反应通常表现为外周血中的白细胞显著增多,
关键词 白血病样反应 新生儿 白细胞数增多 幼稚细胞 外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杰 樊寻梅 +7 位作者 宋国维 李克华 郭在晨 叶鸿瑁 崔玉涛 甘小庄 王颖 朴梅花 《小儿急救医学》 2003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观察肺表面活性剂 (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疗效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比分析方法 ,对 42例经气管注入接受PS治疗的NRDS患儿 ,按PS治疗前 5min血气分析结果 ,分为 pH <7 2 5 (A)和 pH≥ 7 2 5 (B)... 目的  观察肺表面活性剂 (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疗效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比分析方法 ,对 42例经气管注入接受PS治疗的NRDS患儿 ,按PS治疗前 5min血气分析结果 ,分为 pH <7 2 5 (A)和 pH≥ 7 2 5 (B)组。观察两组PS治疗前后a/APO2 的变化。再将每一组分别按孕周和体重大小分为孕周 <3 1周和孕周≥ 3 1周组、体重≥1 75kg和体重≥ 1 75kg组。观察不同孕周和不同体重患儿接受PS治疗前后a/APO2 的变化。 结果  A、B两组患儿PS治疗前a/APO2 均无显著差异 ,PS治疗后 0 5、1、6、12h时 ,B组的a/APO2 均明显高于A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均 <0 0 5 )。A组内孕周≥ 3 1周的患儿 ,PS治疗前a/APO2 明显低于孕周 <3 1周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PS治疗后各个观察时间 ,两组的a/APO2 均无显著差异。A组内体重≥ 1 75kg的患儿 ,PS治疗前a/APO2 明显低于体重 <1 75kg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PS治疗后各个观察时间 ,两组a/APO2 无显著差异。PS治疗前和治疗后 ,B组内不同孕周和不同体重患儿的a/APO2 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剂 治疗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白血病一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彤妍 张文丽 +1 位作者 朴梅花 童笑梅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7年第5期99-99,116,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白血病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活动在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邢燕 朴梅花 《西北医学教育》 2015年第1期75-77,共3页
医学的进步和创新离不开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我国医学研究生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主体之一。我国大学附属医院的研究生主要分为临床型和科研型两大类,其整体科研能力相对薄弱,因此,加强科研活动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医学的进步和创新离不开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我国医学研究生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主体之一。我国大学附属医院的研究生主要分为临床型和科研型两大类,其整体科研能力相对薄弱,因此,加强科研活动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非常必要。根据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的经历和与研究生密切接触的体会,作者提出了对研究生加强科研培养的几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研究 研究生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歪嘴哭面容、声带麻痹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19
作者 魏红玲 朴梅花 +2 位作者 张娟 刘玲 常艳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5-588,共4页
患儿,女,生后2h,因口周青紫入院。出生胎龄35周,剖宫产娩出,出生体重2400g。查体发现哭时口角向左侧歪斜、小耳廓、高腭弓,纤维喉镜示双侧声带麻痹,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缺损,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查示22q11.21微缺失,该患儿确诊为歪嘴哭综合... 患儿,女,生后2h,因口周青紫入院。出生胎龄35周,剖宫产娩出,出生体重2400g。查体发现哭时口角向左侧歪斜、小耳廓、高腭弓,纤维喉镜示双侧声带麻痹,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缺损,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查示22q11.21微缺失,该患儿确诊为歪嘴哭综合征伴22q11.21微缺失。随访至8个月,患儿仍存在歪嘴哭面容,并且存在生长发育迟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歪嘴哭面容 声带麻痹 22q11.21微缺失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ACE水平和其基因多态性与危重病评分的关系
20
作者 韩彤妍 李在玲 +5 位作者 叶鸿瑁 王新利 崔蕴璞 朴梅花 童笑梅 李松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93-696,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ACE水平、危重病评分的关系。方法确定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早产儿ACE基因型,生后第1天、3天、7天分别检测...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ACE水平、危重病评分的关系。方法确定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早产儿ACE基因型,生后第1天、3天、7天分别检测ACE水平并进行危重病例评分。结果85例早产儿中,DD基因型19例,ID基因型34例,Ⅱ基因型32例,临床特征差异无显著性。第1天DD基因型和ID基因型ACE水平分别为33.42±7.93U/L和31.53±7.56U/L,显著高于Ⅱ基因型的25.53±7.56U/L(P<0.01);第3天和第7天,三者ACE水平逐渐下降,但仍是DD高于ID,两者显著高于Ⅱ。比较危重病评分,生后第1天DD基因型为87.37±8.30,低于ID基因型的95.82±5.85和Ⅱ基因型95.88±6.85,差异有显著性,ID和Ⅱ间差异无显著性;第3天,DD基因型显著低于ID基因型(92.95±7.10vs96.94±5.85,P<0.05),与Ⅱ无差异,ID和Ⅱ间也无差异;第7天,三者间无差异。结论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新生儿危重症有相关性,DD基因型携带者的病情相对重,血清ACE水平相对高,虽然疾病会对血清ACE水平有所影响,但决定ACE水平的根本因素是个体间基因型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基因多态性 血清ACE水平 危重病评分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