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时效对GT35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肖来荣 韦道明 +2 位作者 赵小军 蔡圳阳 朴晟铭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5-69,共5页
采用XRD、SEM、残余应力测试仪、维氏硬度计、测长机等手段对合金物相、微观组织、残余应力、硬度、线膨胀率进行表征,研究自然时效对GT35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T35合金在自然时效过程中,增强相Ti C的形貌与粒径没有明显变... 采用XRD、SEM、残余应力测试仪、维氏硬度计、测长机等手段对合金物相、微观组织、残余应力、硬度、线膨胀率进行表征,研究自然时效对GT35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T35合金在自然时效过程中,增强相Ti C的形貌与粒径没有明显变化。当自然时效时间小于15天时,GT35合金的硬度、残余应力与线膨胀率逐渐增加,随后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当自然时效超过90天后,GT35合金的组织与性能趋于稳定,其硬度、残余应力和线膨胀率分别为945. 7 HV5、-184 MPa和-2. 22×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T35合金 自然时效 组织 性能 稳定性
原文传递
热扩散法处理的M35螺丝冲头裂纹生成机制及工艺改良
2
作者 肖来荣 朴晟铭 +2 位作者 赵小军 蔡圳阳 韦道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710-2714,共5页
本实验通过热反应扩散技术(TD处理)在M35螺丝冲头表面制备VC涂层,发现在使用传统马氏体淬火方法时基体产生了裂纹。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维氏硬度计检测分析材料的组织结构、元素分布与硬度,剖析了裂纹生... 本实验通过热反应扩散技术(TD处理)在M35螺丝冲头表面制备VC涂层,发现在使用传统马氏体淬火方法时基体产生了裂纹。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维氏硬度计检测分析材料的组织结构、元素分布与硬度,剖析了裂纹生成机制,并对工艺进行了改良。结果表明:热反应扩散过程中,在涂层与基体界面附近会形成碳与钒含量较高的扩散层,使该区域的Ms(马氏体转变起始温度)降低。由于淬火时Ms较高的内层先发生马氏体相变并伴随体积膨胀,会对外层产生较大的拉应力而导致其开裂,并迅速扩展形成淬火裂纹。采用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代替传统的马氏体淬火工艺,通过调控组织和缓解体积效应能有效解决基体开裂问题,再经过三次回火处理后得到力学性能符合要求的M35螺丝冲头产品,并在其表面成功制备VC涂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处理 M35螺丝冲头 裂纹 等温淬火 VC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CrMoA钢风电螺母调质裂纹形成原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陈玲 朴晟铭 +2 位作者 任鹏禾 刘杰 许晓嫦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9-224,共6页
针对42CrMoA钢制10. 9级风电螺母调质处理后出现裂纹失效的现象,采用荧光光谱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洛氏硬度计、拉伸试验机、冲击试验机检测样品的化学成分、组织状态、综合力学性能,分析裂纹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法。结果表明... 针对42CrMoA钢制10. 9级风电螺母调质处理后出现裂纹失效的现象,采用荧光光谱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洛氏硬度计、拉伸试验机、冲击试验机检测样品的化学成分、组织状态、综合力学性能,分析裂纹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法。结果表明:调质裂纹是淬火裂纹,在淬火过程中产生,并在回火过程中氧化;原材料的混晶组织是造成调质裂纹形成的原因,混晶组织在淬火过程中,表面产生马氏体,心部产生块状铁素体及少量网状铁素体,相变应力集中,变形不均匀,导致调质裂纹产生并扩展,且进一步导致材料综合力学性能大幅度下降;混晶组织经完全退火加正火后得到均匀晶粒组织,经调质处理后,无缺陷组织和无裂纹现象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螺母 42CRMOA钢 调质热处理 裂纹分析 混晶组织
原文传递
钼合金MoSi_2涂层高温热震行为与裂纹扩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肖来荣 张贝 +4 位作者 蔡圳阳 孙国基 李威 刘建飞 朴晟铭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387-3392,共6页
采用料浆烧结法在钼合金表面制备了MoSi_2涂层,利用内热法测试了涂层室温~1600℃抗热震性能,通过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波谱分析(WDS)和X射线衍射(XRD)仪等测试手段分析了不同热震次数的涂层微观形貌、组织结构以及裂纹萌生... 采用料浆烧结法在钼合金表面制备了MoSi_2涂层,利用内热法测试了涂层室温~1600℃抗热震性能,通过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波谱分析(WDS)和X射线衍射(XRD)仪等测试手段分析了不同热震次数的涂层微观形貌、组织结构以及裂纹萌生扩展。结果表明:涂层可承受室温~1600℃热震400次,热震过程中涂层由原始的MoSi_2-Mo5Si_3双层结构演变为SiO_2-MoSi_2-Mo5Si_3多层结构,涂层热震初期形成纵向裂纹并不断向基体扩展,热震后期裂纹贯穿涂层到达基体,MoO_3挥发使涂层/基体界面应力增大产生横向裂纹,导致涂层剥落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合金 硅化物涂层 MOSI2 热震 裂纹扩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