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喹啉降解菌Rhodococcus sp.QL2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被引量:28
1
作者 朱顺妮 刘冬启 +1 位作者 樊丽 倪晋仁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88-493,共6页
从某焦化厂生物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中驯化、分离出1株能以喹啉为唯一碳、氮、能源生长代谢的菌株QL2.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研究表明,菌株QL2利用喹啉生长的适宜... 从某焦化厂生物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中驯化、分离出1株能以喹啉为唯一碳、氮、能源生长代谢的菌株QL2.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研究表明,菌株QL2利用喹啉生长的适宜温度为35~42℃,培养基初始pH为8~9,摇床转速为150 r/min.外加氮源能促进菌株的生长,其中无机氮比有机氮、铵态氮比硝态氮更利于细菌的生长.在喹啉初始浓度为60~680 mg/L范围内菌株QL2降解喹啉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喹啉初始浓度为150 mg/L时在8 h内完全降解,TOC去除率14 h内可达到70%.降解过程中产生有颜色的物质,且杂环上的氮原子以氨氮的形式被释放.通过HPLC及GC/MS分析出喹啉降解过程中的主要中间产物为2-羟基喹啉.该菌底物利用范围广,能降解苯酚、萘、吡啶等多种芳香族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DOCOCCUS sp. 分离鉴定 系统发育 降解特性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喹啉降解菌代谢途径的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顺妮 樊丽 倪晋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6-460,共5页
从焦化废水处理系统中分离得到2株以喹啉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生长代谢的降解菌,经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的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Pseudomonas sp.QG6和Rhodococcus sp.QL2.2株菌对喹啉均表现出良好的降解性能,当喹啉初始浓度为150m... 从焦化废水处理系统中分离得到2株以喹啉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生长代谢的降解菌,经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的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Pseudomonas sp.QG6和Rhodococcus sp.QL2.2株菌对喹啉均表现出良好的降解性能,当喹啉初始浓度为150mg/L时,均能在8h内降解完全.QG6对TOC去除率高于QL2.采用HPLC检测到2株菌的中间产物不尽相同,所有被检出的中间产物均比喹啉极性强.GC/MS鉴定结果显示,QG6的中间产物有2-羟基喹啉、8-羟基香豆素和2,3-二羟基苯丙酸,QL2的中间产物包括2-羟基喹啉、2,6-二羟基喹啉和8-羟基香豆素.探讨了降解喹啉的2条不同代谢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啉 生物降解 PSEUDOMONAS sp.QG6 RHODOCOCCUS sp.QL2 中间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氮培养对小球藻碳水化合物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朱顺妮 王亚杰 +3 位作者 黄伟 王忠铭 许敬亮 袁振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18-2122,共5页
以小球藻Chlorella sp.为研究对象,对比其在缺氮培养和富氮培养条件下碳水化合物和油脂积累的代谢改变。结果表明,缺氮后细胞生长受到抑制,比生长速率从正常培养的1.02 d^(-1)降至0.48 d^(-1)。细胞在缺氮第1天积累大量碳水化合物(66.9... 以小球藻Chlorella sp.为研究对象,对比其在缺氮培养和富氮培养条件下碳水化合物和油脂积累的代谢改变。结果表明,缺氮后细胞生长受到抑制,比生长速率从正常培养的1.02 d^(-1)降至0.48 d^(-1)。细胞在缺氮第1天积累大量碳水化合物(66.9%干重),且主要以淀粉的形式存在。同时,缺氮诱导了油脂的积累,但明显落后于淀粉。通过对油脂组分的分析,发现在富氮条件下油脂的主要成分为糖脂,占总脂的51%,而缺氮后中性脂成为主要油脂组分,占总脂的87%。从原料品质角度,缺氮小球藻更适合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缺氮 碳水化合物 淀粉 油脂 中性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BF—BAF组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 被引量:5
4
作者 朱顺妮 朱婷婷 +1 位作者 樊丽 倪晋仁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93-97,共5页
采用UBF—BAF组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考察了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经UBF处理后,废水的可生化性得以提高;HRT及进水负荷对NH3-N去除效果的影响明显大于对COD的,BAF反应器内填料的前段主要用于去除COD,后段主要用于去除NH3-N;当厌氧段HRT为15... 采用UBF—BAF组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考察了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经UBF处理后,废水的可生化性得以提高;HRT及进水负荷对NH3-N去除效果的影响明显大于对COD的,BAF反应器内填料的前段主要用于去除COD,后段主要用于去除NH3-N;当厌氧段HRT为15.4h、好氧段HRT为31.3 h时,系统对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均较好。稳态运行时,系统对COD、NH3-N、TN、TOC和挥发酚的去除率分别为81.5%、96.4%、56.9%、81.8%和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上流式污泥床过滤器 曝气生物滤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生物能源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5
5
作者 朱顺妮 刘芬 +2 位作者 樊均辉 李显强 王忠铭 《新能源进展》 2018年第6期467-474,共8页
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命脉,目前仍以化石燃料为主,而对化石燃料过度依赖导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需要寻找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作为替代能源。微藻作为可持续的生物能源原料,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综述了微藻原料获取各环... 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命脉,目前仍以化石燃料为主,而对化石燃料过度依赖导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需要寻找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作为替代能源。微藻作为可持续的生物能源原料,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综述了微藻原料获取各环节的研究现状,包括微藻育种、规模培养和采收,并重点论述了微藻生物质转化为生物能源产品的研究进展,包括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生物燃气、生物油,同时指出了微藻生物能源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育种 规模培养 采收 生物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朱顺妮 王闻 +3 位作者 亓伟 庄新姝 袁振宏 李荣清 《新能源进展》 2013年第1期45-52,共8页
纤维素酶作为一种高活性的生物催化剂,在纤维素类资源的利用方面収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纤维素的分子结构,纤维素酶种类及其作用机理,酶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影响纤维素酶高效酶解的因素以及酶解效率提高的措施,幵对纤维素酶研究存在... 纤维素酶作为一种高活性的生物催化剂,在纤维素类资源的利用方面収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纤维素的分子结构,纤维素酶种类及其作用机理,酶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影响纤维素酶高效酶解的因素以及酶解效率提高的措施,幵对纤维素酶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収展作了迚一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纤维素酶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糖发酵重组酿酒酵母研究进展(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朱顺妮 张明婷 +4 位作者 周卫征 庄新姝 徐惠娟 亓伟 袁振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3-580,共8页
近年来针对木质纤维素类原料生物转化乙醇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乙醇的高产依赖于木质纤维素水解液中六碳糖和五碳糖的共同发酵。但是,传统产乙醇酵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既不能发酵木糖,也不能利用该五碳糖生长。因此,... 近年来针对木质纤维素类原料生物转化乙醇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乙醇的高产依赖于木质纤维素水解液中六碳糖和五碳糖的共同发酵。但是,传统产乙醇酵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既不能发酵木糖,也不能利用该五碳糖生长。因此,研究人员尝试各种方法构建重组酵母菌以提高木糖发酵能力。作者综述了木糖发酵重组酿酒酵母菌的研究进展,包括天然木糖发酵微生物、木糖代谢途径、S.cerevisiae的代谢工程、原生质体融合以及基因组改组技术,同时也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发酵 酿酒酵母 代谢工程 原生质体融合 基因组改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夫杜氏藻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小亚基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尚常花 朱顺妮 +2 位作者 袁振宏 吕鹏梅 王忠铭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8-674,共7页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是光合作用中的一个关键酶,其小亚基rbcS具有调控羧化反应催化效率和影响该酶对二氧化碳/氧气底物特异性的功能。从巴夫杜氏藻中克隆rbcS基因及其5′-上游序列,并对基因及5′-上游序列进行了分...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是光合作用中的一个关键酶,其小亚基rbcS具有调控羧化反应催化效率和影响该酶对二氧化碳/氧气底物特异性的功能。从巴夫杜氏藻中克隆rbcS基因及其5′-上游序列,并对基因及5′-上游序列进行了分析。根据已知rbcS基因保守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分别克隆到1 841 bp的DNA和380 bp的cDNA序列。以此为基础,使用染色体步移(Genome walking)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了799bp的5′端DNA序列和500 bp的3′端cDNA序列。序列分析发现,巴夫杜氏藻rbcS DNA全长为2 031 bp(不包括476 bp 5′-上游序列),cDNA全长包括570 bp开放读码框(GenBank登录号:HQ315783)和294 bp 3′端非翻译区。5′-上游序列区域存在一系列预测的顺式作用元件。该研究旨在为后继的rbcS基因的功能和表达研究、Rubisco的遗传改造奠定基础。同时,rbcS启动子因其可驱动基因高效表达而引起广泛关注,因此获得的rbcS 5′-上游序列经验证和优化后,可用于在嗜盐微藻中驱动转基因的高效表达以及完善微藻转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夫杜氏藻 基因克隆 5′-上游序列分析 RBCS 1 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株Sphingomonas sp. FL降解溴氨酸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樊丽 刘冬启 +2 位作者 朱顺妮 麦家星 倪晋仁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618-2623,共6页
分离了1株溴氨酸降解菌,其可以溴氨酸为唯一碳源进行降解并使其脱色,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较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将其归为鞘氨醇单胞菌属.溴氨酸降解和菌株生长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0℃,pH 7.0,摇床转速100 r/min,(NH4)2SO4作为氮源,在... 分离了1株溴氨酸降解菌,其可以溴氨酸为唯一碳源进行降解并使其脱色,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较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将其归为鞘氨醇单胞菌属.溴氨酸降解和菌株生长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0℃,pH 7.0,摇床转速100 r/min,(NH4)2SO4作为氮源,在此条件下,溴氨酸(100 mg/L)在14 h内的脱色率可达99%.低浓度NaCl(<2%)对脱色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NaCl(≥2%)对脱色产生抑制.以Haldane底物抑制模型表征溴氨酸初始浓度对脱色的影响,确定当初始浓度为1 393.5 mg/L时可取得最佳比降解速率1.4 h-1.菌株不能将溴氨酸完全矿化,至反应终点52.4%的有机碳得到去除.利用GC-MS和HPLC-MS分析代谢产物显示,溴氨酸降解的中间产物是邻苯二甲酸,终产物可能为2-氨基-3-羟基-5-溴苯磺酸或2-氨基-4-羟基-5-溴苯磺酸,邻苯二甲酸可经3,4-二羟基苯甲酸途径进一步降解而被菌体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氨酸 蒽醌染料 生物降解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缺乏条件下小球藻碳水化合物与脂肪酸的合成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伟 朱顺妮 +5 位作者 王忠铭 许瑾 袁振宏 彭万峰 王学伟 李荣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559-2564,共6页
以小球藻Chlorella zofingiensis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体内两个次级代谢产物(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在氮缺乏条件下的合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氮缺乏时C.zofingiensis在2 d内仍能继续生长,伴随着叶绿素含量的急剧下降。细胞的最初响应是在1 ... 以小球藻Chlorella zofingiensis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体内两个次级代谢产物(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在氮缺乏条件下的合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氮缺乏时C.zofingiensis在2 d内仍能继续生长,伴随着叶绿素含量的急剧下降。细胞的最初响应是在1 d内大量合成碳水化合物,含量从初始的48.4%增至66.9%,之后碳水化合物部分降解,而脂肪酸持续增长,含量从最初的6.2%增至24.5%。此外,研究还发现氮缺乏后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大,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有所减小。推测碳水化合物可能作为短期应急响应用于藻从逆境中快速恢复,而随着胁迫的延长,藻倾向于积累能量密度更高的脂肪作为长期储能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氮缺乏 碳水化合物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固定化技术及其在资源化中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卫征 霍书豪 +4 位作者 朱顺妮 尚常花 秦磊 王忠铭 谢君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94,共5页
固定化技术是微藻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手段。文章综述了微藻固定化的常用方法;分析了固定化过程对微藻细胞生长和代谢的影响;介绍了微藻固定化技术在能源化利用(产油、产氢)、水产养殖、微藻固定化保种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对微藻固定化技术... 固定化技术是微藻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手段。文章综述了微藻固定化的常用方法;分析了固定化过程对微藻细胞生长和代谢的影响;介绍了微藻固定化技术在能源化利用(产油、产氢)、水产养殖、微藻固定化保种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对微藻固定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针对微藻的特殊性开发无毒、透光性好、传质好、对微藻细胞压力小的固定化载体将进一步推动微藻固定化技术的发展,而固定化微藻也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固定化技术 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生物质能资源潜力评估及分布特点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闻 陈小燕 +4 位作者 朱顺妮 张宇 王琼 梁翠谊 亓伟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159,共8页
文章基于广东省农、林、畜牧业和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数据,评估了农作物废弃物、林木生长和加工剩余物、畜禽粪便和工业有机废水废渣的能源潜力及其分布特点。研究发现:农作物废弃物的能源潜力为452.6万~1207.0万t标煤,资源量最高的地区是... 文章基于广东省农、林、畜牧业和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数据,评估了农作物废弃物、林木生长和加工剩余物、畜禽粪便和工业有机废水废渣的能源潜力及其分布特点。研究发现:农作物废弃物的能源潜力为452.6万~1207.0万t标煤,资源量最高的地区是湛江;林木生长和加工剩余物的能源潜力为545.5万~642.5万t标煤,资源量最高的地区是肇庆;畜禽粪便的能源潜力为313.8万t标煤,资源量最高的地区是茂名;工业有机废水废渣的能源潜力为7.8万~89.8万t标煤,资源量最高的地区是东莞。广东省生物质能若得到全面开发,可提供超过7.2%的全省能源消费量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废弃物 林木生长和加工剩余物 畜禽粪便 工业有机废水废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皮状丝孢酵母对甘蔗渣酶解液产油脂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尚常花 王闻 +4 位作者 朱顺妮 秦磊 王忠铭 袁振宏 谢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4-78,共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碱和高温液态水2种预处理方式对发酵的影响。甘蔗渣分别利用碱和高温液态水(LHW)预处理,然后使用纤维素酶进行酶解。在LHW和碱预处理后的酶解液中,分别含22.06和39.28 g/L总糖。不经过浓缩,也不需要添加任何营养物质,酶... 本试验旨在研究碱和高温液态水2种预处理方式对发酵的影响。甘蔗渣分别利用碱和高温液态水(LHW)预处理,然后使用纤维素酶进行酶解。在LHW和碱预处理后的酶解液中,分别含22.06和39.28 g/L总糖。不经过浓缩,也不需要添加任何营养物质,酶解液被用于皮状丝孢酵母的油脂发酵试验。经过3 d的培养,在LHW预处理的酶解液中,皮状丝孢酵母的生物量达到了8.08 g/L,油脂质量分数为52.00%,油脂系数高达19.03%。在碱预处理的酶解液中,经过8 d的培养,皮状丝孢酵母的生物量为13.67 g/L,油脂质量分数为43.20%,油脂系数为15.03%。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所产油脂与棕榈油的组成相似。试验结果表明,甘蔗渣是一种有前景的产油脂原料,LHW是一种良好的预处理方式。该研究为利用甘蔗渣发酵产油脂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状丝孢酵母 高温液态水 预处理 甘蔗渣 油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球藻在蔗渣酶解液中的异养生长及其脂肪酸生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闻 杨康 +6 位作者 朱顺妮 冯佳 尚常花 王忠铭 袁振宏 庄新姝 胡磊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49-1556,共8页
在高温液态水处理的甘蔗渣酶解过程中添加Tween80可使聚糖转化率提高11.4%。根据蔗渣酶解液中糖的种类及含量,用葡萄糖、木糖和纤维二糖标准品模拟蔗渣酶解液组成配制成相应的混合糖培养基,同时配制仅含葡萄糖的培养基,在有、无Tween80... 在高温液态水处理的甘蔗渣酶解过程中添加Tween80可使聚糖转化率提高11.4%。根据蔗渣酶解液中糖的种类及含量,用葡萄糖、木糖和纤维二糖标准品模拟蔗渣酶解液组成配制成相应的混合糖培养基,同时配制仅含葡萄糖的培养基,在有、无Tween80和BG11(Blue-Green 11)的条件下,考察小球藻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异养生长及脂肪酸生成。结果显示Tween80对小球藻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纤维二糖也会影响小球藻的生长;小球藻在添加BG11的葡萄糖培养基中的生物量最高,为1.97 g·L^(-1),在添加BG11的蔗渣酶解液中的生物量高出未添加BG11的2倍,在含有Tween80和BG11的蔗渣酶解液中的总脂肪酸含量最高,达到6.90%,在所有培养基中产生的脂肪酸以C_(16:0)、C_(18:1)、C_(18:3)、C_(20:1)和C_(20:4)为主;培养基组成优化可进一步提高微藻生物量和油脂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生物质 生物催化 异养培养 生物柴油 高温液态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培养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尚常花 朱顺妮 +2 位作者 王忠铭 袁振宏 谢君 《新能源进展》 2016年第2期105-110,共6页
微藻是一种有前景的生物柴油原料。微藻培养是微藻生物柴油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微藻培养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对自养、异养及兼养三种培养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微藻培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微藻 生物柴油 培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夫杜氏藻GAPDH基因部分序列的克隆 被引量:2
16
作者 尚常花 朱顺妮 +1 位作者 袁振宏 王忠铭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26-127,134,共3页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是糖酵解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由于其基因表达量相对恒定,因此在定量和半定量PCR试验中常被用作内源参照基因来确定目标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从巴夫杜氏藻(Dunaliella parva)中克隆GAPDH基因,并对基因序列进行了...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是糖酵解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由于其基因表达量相对恒定,因此在定量和半定量PCR试验中常被用作内源参照基因来确定目标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从巴夫杜氏藻(Dunaliella parva)中克隆GAPDH基因,并对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以巴夫杜氏藻cDNA为模板,根据GAPDH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获得了673 bp的cDNA序列。在此基础上,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了913 bp的3′-cDNA序列,进而获得了cDNA部分序列1 393 bp。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巴夫杜氏藻GAPDH cDNA部分序列包括1 055 bp的编码区和338 bp的3′非翻译区。该基因的克隆为半定量和定量PCR等技术在巴夫杜氏藻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内源参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夫杜氏藻 GAPDH基因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基成分含量对巴夫杜氏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尚常花 秦磊 +4 位作者 朱顺妮 袁振宏 彭万峰 王学伟 王忠铭 《新能源进展》 2013年第2期170-173,共4页
通过固定培养基中其它成分的含量,考察变化的成分含量对巴夫杜氏藻生长的影响,以期获得适宜生长的最佳单一养分浓度。结果表明,硝酸钠和氯化钠在实验浓度范围内(0.042 g/L^1.68 g/L和14.615 g/L^175.38 g/L)对巴夫杜氏藻的生长有显著影... 通过固定培养基中其它成分的含量,考察变化的成分含量对巴夫杜氏藻生长的影响,以期获得适宜生长的最佳单一养分浓度。结果表明,硝酸钠和氯化钠在实验浓度范围内(0.042 g/L^1.68 g/L和14.615 g/L^175.38 g/L)对巴夫杜氏藻的生长有显著影响,碳酸氢钠、氯化钾、硫酸镁、氯化钙、柠檬酸铁、A5溶液和pH值对藻生长影响较小。可以通过调控硝酸钠和氯化钠的浓度来促进巴夫杜氏藻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夫杜氏藻 培养基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融合子F11葡萄糖木糖共发酵产乙醇性能及其耐毒性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亓伟 余强 +5 位作者 徐纯勋 王闻 庄新姝 许敬亮 朱顺妮 袁振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03-1409,共7页
研究初始pH值、木糖和葡萄糖配比以及温度对F11乙醇发酵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发酵抑制剂耐受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最适初始pH值为4.0~7.0,葡萄糖和木糖最适配比为0%~33%,温度为24~27℃。在初始pHi5.0、转速150r/min、培养温度27... 研究初始pH值、木糖和葡萄糖配比以及温度对F11乙醇发酵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发酵抑制剂耐受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最适初始pH值为4.0~7.0,葡萄糖和木糖最适配比为0%~33%,温度为24~27℃。在初始pHi5.0、转速150r/min、培养温度27℃、木糖45g/L、葡萄糖15g,L,接种量1eeL的条件下发酵,乙醇浓度最高可达28班,达到理论产率的91%。添加乙酸明显降低了融合子F11的乙醇发酵速率,模拟预处理后水解液添加葡萄糖醛酸(2.0g/L)、甲酸(0.9g/L)、糠醛(0.1g/L)和乙酸(2.3g/L),其协同抑制作用使发酵24h内几乎无乙醇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乙醇 酵母融合子 共发酵 耐毒性 水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真眼点藻生长、总脂及二十碳五烯酸(EPA)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瑾 李涛 +3 位作者 李楚琳 朱顺妮 王忠铭 向文洲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61-271,共11页
真眼点藻可以积累二十碳五烯酸(EPA)而受到广泛关注,温度是影响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真眼点藻(Eustigmatos sp.JHsu-01)为材料,设置高温组(30℃)和低温组(15℃)两种培养条件,通过测定生长、脂类积累、脂肪酸组成和甘... 真眼点藻可以积累二十碳五烯酸(EPA)而受到广泛关注,温度是影响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真眼点藻(Eustigmatos sp.JHsu-01)为材料,设置高温组(30℃)和低温组(15℃)两种培养条件,通过测定生长、脂类积累、脂肪酸组成和甘油酯合成关键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探究温度对EPA合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培养促进了真眼点藻JHsu-01膜脂和EPA的合成,EPA含量最高达到2.78%DW,糖脂是EPA的主要载体,但温度可以改变EPA在糖脂和中性脂之间的分配比例。转录组结果显示,低温条件下,脂肪酸从头合成、三酰甘油(GPAT、plsC、PLPP和DGAT)、糖脂(MGD和DGD)、硫脂(SQD1和SQD2)和ω-3合成途径(Δ5 Des、Δ6 Des和Δ15 Des)中多个关键酶基因表达上调。综上所述,低温可以促进真眼点藻EPA的合成,同时也是一种获得高含量糖脂型EPA的理想培养方式,研究结果为提高真眼点藻EPA产量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饱和脂肪酸 真眼点藻 EPA 温度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尚常花 朱顺妮 +1 位作者 袁振宏 王忠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17172-17175,共4页
[目的]获得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方法]以巴夫杜氏藻cDNA为模板,采用简并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533bp特异cDNA片段。在此基础上,设计特异引物,采用5'-Genome Walking和3'-RACE的方法,获得基因的5'-端DNA... [目的]获得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方法]以巴夫杜氏藻cDNA为模板,采用简并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533bp特异cDNA片段。在此基础上,设计特异引物,采用5'-Genome Walking和3'-RACE的方法,获得基因的5'-端DNA序列和3'-端cDNA序列,进而获得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结果]获得了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基因的特异cDNA片段、5'-端DNA和3'-端cDNA片段。经拼接后,扩增出全长cDNA。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1754bp,包括1137bp的开放读码框和617bp的3'-非翻译区序列。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析发现,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氨基酸序列与杜氏盐藻、莱茵衣藻等的同源性较高。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与杜氏盐藻的相似性最高。[结论]首次获得了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发现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基因非常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夫杜氏藻 β-肌动蛋白基因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