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产儿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的预测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1
作者 穆珺 李书书 +2 位作者 苏爱玲 韩树萍 朱金改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9-285,共7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发生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动脉导管未闭(hemodynamically significant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hsPDA)的预测因素,并构建早产儿发生hsPDA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分娩... 目的探讨早产儿发生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动脉导管未闭(hemodynamically significant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hsPDA)的预测因素,并构建早产儿发生hsPDA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胎龄<32周且确诊为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hsPDA分为hsPDA组(52例)和非hsPDA组(176例),对两组早产儿的出生一般信息、母亲孕产期相关情况、住院期间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筛选预测变量,使用R软件构建早产儿hsPDA发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最后,对预测模型进行校准度、鉴别能力和临床适用度的评价。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左房与主动脉根部内径比值(ratio of the left atrium to aorta diameter,LA/AO)、分娩方式为阴道顺产、机械通气时长是早产儿hsPDA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根据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筛选出了用于构建早产儿hsPDA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的变量,并据此进行了列线图模型构建。这些变量包括:LA/AO、分娩方式为阴道顺产、机械通气时长、5 min Apgar评分,以及合并需要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该模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76(95%CI:0.824~0.927),校准后曲线接近理想参考线,提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且Hosmer‑Lemeshow检验表明该模型拟合良好,临床决策曲线高于极端曲线。结论基于LA/AO、分娩方式为阴道顺产、机械通气时长、5 min Apgar评分、合并需要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5个变量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预测早产儿hsPDA的发生具有参考意义,对临床早期识别hsPDA的发生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动脉导管未闭 预测因素 列线图模型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胎妊娠发生早产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6
2
作者 朱金改 陈玉林 +1 位作者 韩树萍 余章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62-868,共7页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发生早产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分娩的双胎妊娠临床资料,根据分娩孕周分为早产组(<37周)和足月组(≥37周),单因素分析两组孕产妇一般情况、...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发生早产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分娩的双胎妊娠临床资料,根据分娩孕周分为早产组(<37周)和足月组(≥37周),单因素分析两组孕产妇一般情况、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双胎妊娠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所建立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双胎妊娠孕产妇1 783例,早产组856例,足月组927例,早产发生率为48%。早产原因中医源性早产占43%,胎膜早破占29%,自发性早产占28%。早产组不规律产检、单绒毛膜性、双胎发育不一致、瘢痕子宫、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异常、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宫内窘迫、绒毛膜羊膜炎比例均高于足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双胎发育不一致、不规律产检、单绒毛膜性、肝内胆汁淤积症、羊水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绒毛膜羊膜炎及瘢痕子宫是双胎妊娠发生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验证该模型诊断效能较高。结论:双胎妊娠早产的发生与多种母体和胎儿的危险因素有关,其发生率高,可根据危险因素的数量初步筛选双胎妊娠发生早产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 早产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胎妊娠并发症变化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朱金改 陈玉林 +2 位作者 余章斌 陈小慧 姜承耀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710-714,共5页
目的分析双胎妊娠围产期并发症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产妇的病例资料。观察双胎妊娠的发生率、一般情况、围产期并发症和早产发生率等指标。结果(1)南京市妇幼... 目的分析双胎妊娠围产期并发症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产妇的病例资料。观察双胎妊娠的发生率、一般情况、围产期并发症和早产发生率等指标。结果(1)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近10年的双胎妊娠孕产妇共4915例,从2010年的216例增加到2019年的611例,辅助生殖双胎妊娠比例从34.3%上升到60.9%。(2)双胎孕产妇年龄及双胎高龄孕产妇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3)双胎孕产妇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而肝内胆汁淤积症和产后出血呈下降趋势。(4)近一半(44.0%~55.3%)的双胎妊娠发生早产,但无明显年度变化趋势。结论双胎妊娠数量逐年增加,双胎高龄孕产妇逐年增加;双胎妊娠期并发症有所增加,早产发生率较高;应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双胎妊娠围产期并发症及早产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妊娠 围产期并发症 早产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ptin对人成熟脂肪细胞中NYGGF4基因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2
4
作者 朱金改 赵亚萍 +4 位作者 张春梅 陈小慧 高春林 朱春 郭锡熔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77-1480,共4页
目的:观察leptin对人成熟脂肪细胞中NYGGF4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前体脂肪细胞,在诱导人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成熟的基础上,应用100ng/ml人重组leptin分别干预成熟脂肪细胞6、24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成熟脂肪细胞... 目的:观察leptin对人成熟脂肪细胞中NYGGF4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前体脂肪细胞,在诱导人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成熟的基础上,应用100ng/ml人重组leptin分别干预成熟脂肪细胞6、24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成熟脂肪细胞中NYGGF4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00ng/ml leptin干预人成熟脂肪细胞6h后,NYGGF4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000476±0.000178,显著低于对照组0.00114±0.000275,P<0.05;干预24h NYGGF4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000835±0.000211,也显著低于对照组0.001419±0.000193,P<0.05。结论:leptin能显著下调成熟脂肪细胞中NYGGF4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前体脂肪细胞 诱导分化 NYGGF4基因 LEP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生殖技术双胎妊娠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小慧 朱金改 +2 位作者 余章斌 姜承耀 韩树萍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比较辅助生殖技术(ART)双胎妊娠与自然受孕(SC)双胎妊娠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17~2019年期间分娩的胎龄≥24周活产双胎儿3?356例,其中ART组双胎儿2?006例(1?003对),SC组双胎儿1?350例(675对),收集... 目的比较辅助生殖技术(ART)双胎妊娠与自然受孕(SC)双胎妊娠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17~2019年期间分娩的胎龄≥24周活产双胎儿3?356例,其中ART组双胎儿2?006例(1?003对),SC组双胎儿1?350例(675对),收集母亲一般资料、妊娠期合并症及新生儿一般资料、新生儿疾病及结局,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ART组母亲平均年龄大于SC组(P<0.05),初产率、剖宫产率及宫颈环扎手术率高于SC组(P<0.05)。ART组母亲妊娠相关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高于SC组(P<0.05)。ART组新生儿平均胎龄低于SC组(P<0.05),极低出生体重儿比例高于SC组(6.8% vs 5.8%,P<0.05),但ART未增加早产及低Apgar评分的风险。两组新生儿的病死率及新生儿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征、Ⅱ/Ⅲ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Ⅲ~Ⅳ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SC双胎妊娠相比,ART双胎妊娠未明显增加新生儿病死率及不良结局。[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1):37-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 不良结局 双胎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胡晓山 朱金改 +3 位作者 姜承耀 陈小慧 余章斌 韩树萍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84-689,共6页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 g)的临床资料,分析败血症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结果共369例患儿...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 g)的临床资料,分析败血症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结果共369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败血症138例,包括早发型败血症(earlyonset sepsis,EOS)84例、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LOS)54例。EOS患儿病原菌以粪肠球菌(24%)、链球菌类(21%)为主,LOS患儿病原菌以葡萄球菌类(41%)、肠杆菌类(29%)为主。EOS及LOS的发生率均随着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的升高而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高是EOS的保护因素(OR=0.996,95%CI:0.993~0.998,P<0.05),阴道分娩是EOS的危险因素(OR=2.781,95%CI:1.190~6.500,P<0.05);肠外营养时间长是LOS的危险因素(OR=1.129,95%CI:1.067~1.194,P<0.05)。结论粪肠球菌是极低出生体重儿EOS最常见的病原菌,而LOS的病原菌以葡萄球菌类最为常见。出生体重高可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EOS发生的风险,而阴道分娩可能增加EOS的发生风险;肠外营养时间长可能增加LOS的发生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型败血症 晚发型败血症 危险因素 病原菌 极低出生体重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对原代培养人脂肪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高春林 赵亚萍 +5 位作者 陈小慧 季晨博 张春梅 朱春 朱金改 郭锡熔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805-808,共4页
目的肥胖及其相关的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重要的公众健康问题,而胰岛素抵抗是其重要特点,尽管已经有众多的研究,但胰岛素抵抗发生的机制仍不清楚。文中研究高糖对原代人脂肪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取疝气手术的成人腹... 目的肥胖及其相关的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重要的公众健康问题,而胰岛素抵抗是其重要特点,尽管已经有众多的研究,但胰岛素抵抗发生的机制仍不清楚。文中研究高糖对原代人脂肪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取疝气手术的成人腹部皮下脂肪组织,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人脂肪细胞,锥虫蓝染色方法鉴定细胞活力;高糖(25mmol/L)和低糖(5 mmol/L)的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24 h,3H-2-D-葡萄糖摄取实验验证胰岛素敏感性,经mitotracker red染色,利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的人脂肪细胞活力良好,经锥虫蓝染色法显示细胞存活达到100%。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显示,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高糖组人脂肪细胞的荧光强度较低糖组细胞明显降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低糖组荧光值为28.54±2.25,高糖组荧光值为10.78±0.99,差别显著,P<0.01。高糖组和低糖组基础葡萄糖摄取无差异,分别为:7808.2±1920.4,6833.2±1408.6,胰岛素刺激后的葡萄糖摄取2组均增加,低糖组27111.4±3363.3,高糖组14135.9±4140.9,低糖组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摄取量与基础葡萄糖摄取量的比值为2.75±0.44,高糖组为1.67±0.13,差别显著,P<0.05。结论髙糖显著降低人脂肪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同时下调胰岛素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脂肪细胞 原代培养 线粒体 膜电位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9b转基因小鼠的构建及表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胡晓山 余章斌 +3 位作者 李萌萌 朱金改 朱春 韩树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9-585,共7页
目的:构建心肌细胞特异性过表达miR-19b的转基因小鼠,并对其进行表型分析。方法:先确定载体插入的酶切位点,根据CloneEZRPCR Cloning Kit重组原理设计相应引物,以小鼠基因组为模板克隆出带有miR-19b前体序列(pre-miR-19b)的目的片段,... 目的:构建心肌细胞特异性过表达miR-19b的转基因小鼠,并对其进行表型分析。方法:先确定载体插入的酶切位点,根据CloneEZRPCR Cloning Kit重组原理设计相应引物,以小鼠基因组为模板克隆出带有miR-19b前体序列(pre-miR-19b)的目的片段,利用重组酶连接到带有alpha-MHC启动子的载体上。将所得载体线性化后,采用显微注射方法注射到小鼠胚胎干细胞内。再将所得的重组胚胎干细胞移植入假孕的C57BL/6J雌鼠子宫内,在所得的子代,即Founder小鼠中采用特异的引物鉴定出转基因小鼠,并选出相应的品系,进行表型分析。结果:成功构建miR-19b转基因小鼠,且miR-19b转基因小鼠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期左室游离壁厚度以及射血分数均有升高。结论:心肌特异性过表达miR-19b可以导致心脏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鼠 心脏肥大 miR-19b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9b沉默对P19细胞分化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雪华 朱莎莎 +6 位作者 余章斌 朱春 李萌萌 韩树萍 胡晓山 朱金改 彭宇竹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4-709,共6页
目的:通过沉默微小RNA-19b(miR-19b)研究miR-19b对P19细胞分化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转染miR-19b沉默质粒与空载质粒进入P19细胞建立起稳定的细胞系;线粒体功能分析用以检测细胞凋亡;诱导分化P19细胞,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miR-19b沉... 目的:通过沉默微小RNA-19b(miR-19b)研究miR-19b对P19细胞分化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转染miR-19b沉默质粒与空载质粒进入P19细胞建立起稳定的细胞系;线粒体功能分析用以检测细胞凋亡;诱导分化P19细胞,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miR-19b沉默后细胞分化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结果:Target Scan 5.1软件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共同证实,Wnt1为miR-19b在P19细胞中发挥作用的靶点(P<0.05);测定第0、4、6、8、10、12天c Tn T、NKX2.5、GATA4等基因的核酸表达量显示,心肌分化相关标志基因逐渐增高,miR-19b沉默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于分化第10天检测线粒体功能,发现miR-19b沉默组线粒体DNA拷贝数的相对含量高于对照组,其活性氧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ATP水平也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miR-19b沉默可抑制细胞凋亡,抑制心肌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9b沉默 P19细胞 线粒体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20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罕见病现况调查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爱玲 余章斌 +2 位作者 陈玉林 朱金改 钱苗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56-461,共6页
目的:评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罕见病的发生情况,分析罕见病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分娩出生并在NICU治疗的危重新生儿,血、尿串联质谱筛查... 目的:评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罕见病的发生情况,分析罕见病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分娩出生并在NICU治疗的危重新生儿,血、尿串联质谱筛查及基因检测明确为罕见病,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确诊患儿的疾病检出率、临床特征、基因改变及预后随访等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新生儿总量183820例,年分娩量从18863例逐年上升至26511例,年NICU住院患儿从2312例上升至2871例。共筛查出罕见病患儿34例,年罕见病检出率从0.43‰上升至4.39‰。筛查出的罕见病包括神经肌肉-骨骼疾病4例,遗传代谢性疾病18例,内分泌疾病2例,染色体缺失、异常6例,免疫系统疾病1例,其他3例。其中遗传代谢性疾病比例最高(占比约53%),其次为神经肌肉-骨骼疾病(占比约11%)。常规串联质谱筛查诊断的罕见病共15例,其余19例均是通过外显子测序技术确诊。各种罕见病具有其特异的临床表现。34例罕见病患儿中,死亡8例,18例患儿生长发育基本正常,7例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生长智力发育落后,1例失访。结论:新生儿罕见病检出率逐年上升,以常染色体遗传代谢性疾病为主,其病死及后期发育落后比例高。加强对新生儿罕见病临床认知,扩大遗传代谢病筛查范围,加强产前咨询和遗传咨询等是实现优生优育、杜绝罕见病危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见病 婴儿 新生 疾病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代谢缺陷 先天性 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0b过表达对P19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莎莎 刘雪华 +6 位作者 余章斌 朱春 李萌萌 韩树萍 胡晓山 朱金改 彭宇竹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4年第2期87-92,共6页
目的探讨miR-20b过表达对P19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将包含鼠miR-20b成熟序列的慢病毒载体及空载体分别感染P19细胞,通过嘌呤霉素筛选2周,建立稳定过表达鼠mR-20b的P19细胞系。用Real-time PCR的方法验证稳定细胞表达株。用CCK-... 目的探讨miR-20b过表达对P19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将包含鼠miR-20b成熟序列的慢病毒载体及空载体分别感染P19细胞,通过嘌呤霉素筛选2周,建立稳定过表达鼠mR-20b的P19细胞系。用Real-time PCR的方法验证稳定细胞表达株。用CCK-8方法检测稳定感染miR-20b过表达慢病毒和空载体的P19细胞间细胞增殖的差别。将稳定感染的两组细胞以无血清培养液37℃孵育24小时使细胞停留于G0期,而后恢复血清培养,取不同时间点的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间细胞周期的差别,从而间接验证CCK-8的结果。以1%二甲基亚砜(DMSO)将两组稳定感染的P19细胞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Real-time PCR检测心肌分化相关标志基因的表达,并用光镜观察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结果建立了稳定表达miR-20b的P19细胞系,与空载体组相比,miR-20b过表达可抑制P19细胞的增殖,促进心肌分化相关标志基因的表达(P<0.05,P<0.01或P<0.001)。结论 miR-20b过表达可显著抑制P19细胞的增殖,并具有促进P19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9细胞 miR-20b 细胞增殖 心肌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RNA沉默芳香烃受体表达对心肌细胞分化过程中WNT信号通路的影响
12
作者 范志刚 朱春 +5 位作者 余章斌 胡晓山 李萌萌 朱金改 朱莎莎 韩树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66-669,共4页
目的观察芳香烃受体(AHR)基因沉默后对P19细胞向心肌分化进程中WN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根据小鼠AHR基因序列设计并构建AHR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将AHR干扰质粒转染至P19细胞,通过G418筛选出稳定的AHR基因沉默表达的阳性细胞株,应用... 目的观察芳香烃受体(AHR)基因沉默后对P19细胞向心肌分化进程中WN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根据小鼠AHR基因序列设计并构建AHR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将AHR干扰质粒转染至P19细胞,通过G418筛选出稳定的AHR基因沉默表达的阳性细胞株,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P19细胞分化过程中WNT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GSK3β、β-cateni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构建的AHR-shRNA表达质粒能显著抑制AHR基因的表达;随着P19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实验组β-cateni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而GSK3β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干扰AHR基因表达对心脏发育过程中WNT信号通路产生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烃受体 心肌细胞分化 WNT信号通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肽^(301)LARSLKT^(307)抑制心肌分化的细胞实验研究
13
作者 许耿 朱金改 +3 位作者 喻博识 韩树萍 顾海涛 余章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8-243,共6页
目的前期发现多肽^(301)LARSLKT^(307)可在动物水平显著抑制胚胎期心脏发育。该研究拟进一步在P19细胞系水平探究^(301)LARSLKT^(307)抑制心肌分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利用PepDraw Tool、Uniprot和ProtParam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网站,对多... 目的前期发现多肽^(301)LARSLKT^(307)可在动物水平显著抑制胚胎期心脏发育。该研究拟进一步在P19细胞系水平探究^(301)LARSLKT^(307)抑制心肌分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利用PepDraw Tool、Uniprot和ProtParam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网站,对多肽301LARSLKT307的结构、保守性和理化性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FITC标记的多肽^(301)LARSLKT^(307)进入P19细胞的情况。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多肽^(301)LARSLKT^(307)对P19细胞分化的影响。实时定量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多肽对心肌分化标志基因肌钙蛋白cTnT和转录因子GATA4表达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检测多肽对Notch1信号通路关键分子Notch1和下游Hey1及Hey2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多肽位于其前体蛋白Talin的301~307氨基酸位点,其分子量小、结构稳定、亲脂性高,且前体蛋白保守性高。荧光显微镜下可见FITC标记的多肽301LARSLKT307可以穿过细胞膜进入P19细胞内。与对照组比较,多肽组细胞部分坏死,生长形态紊乱,细胞厚薄不一。实时定量PCR与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多肽组的分化相关基因GATA4及cTnT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多肽组Notch1通路的相关基因Notch1、Hey1及Hey2的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多肽^(301)LARSLKT^(307)可能是通过抑制Notch1通路关键因子的表达发挥抑制心肌分化的生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心肌分化 内源性多肽 Notch1信号通路 P19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导振幅整合脑电图评估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14
作者 卢俊杰 孙小凡 +3 位作者 胡晓山 吴琦 朱金改 陈小慧 《中国妇幼保健》 2025年第2期350-354,共5页
目的探讨多导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评估早产儿脑损伤(BIP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2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完成aEEG检查的早产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BIPI诊断标准,分为脑损害... 目的探讨多导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评估早产儿脑损伤(BIP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2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完成aEEG检查的早产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BIPI诊断标准,分为脑损害组和非脑损害组。收集早产儿的一般资料、生后并发症及aEEG检查时一般情况、疾病危重状况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脑损伤的相关因素。应用早产儿的aEEG评分系统评估早产儿脑发育,根据aEEG估测胎龄跟校正胎龄比较,结合多通道原始脑电图,分为aEEG正常组和aEEG异常组,分析脑损害的影响因素在aEEG正常组和异常组的分布。aEEG检查同时进行新生儿重症病例评分(NCIS),分析aEEG各参数的连续性、周期性、下边界振幅、带宽及总分和校正总分,aEEG复查前后比较。结果共计175例早产儿纳入研究,脑损伤组92例,非脑损伤组83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提示,aEEG异常、校正胎龄、生后并发休克、脑膜炎及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早产儿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按照aEEG评分系统结合多导联原始脑电图,aEEG正常组81例,异常组94例。母亲妊娠高血压疾病、小儿生后并发休克、缺氧缺血性脑病、检查时的日龄、校正胎龄、危重状态在两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2例aEEG复查病例的比较,NCIS、aEEG的连续性、周期性、下边界振幅、带宽级总分及校正总分,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胎龄、生后并发休克、缺氧缺血性脑病,既是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也是aEEG异常的影响因素,多导aEEG可帮助评估早产儿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脑损伤 多导振幅整合脑电图 评分系统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高龄对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金改 李亚琴 +1 位作者 陈小慧 余章斌 《江苏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894-898,共5页
目的探讨高龄对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19例双胎妊娠产妇及其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妇年龄分为高龄组(年龄≥35岁,292例)和适龄组(年龄<35岁,1527例)。比较两组产妇一般情况、妊娠期合并症以及新生儿一般情况、严重... 目的探讨高龄对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19例双胎妊娠产妇及其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妇年龄分为高龄组(年龄≥35岁,292例)和适龄组(年龄<35岁,1527例)。比较两组产妇一般情况、妊娠期合并症以及新生儿一般情况、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双胎新生儿发生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高龄组产妇不良孕产史、经产妇、瘢痕子宫比例及体外授精-胚胎移植使用率高于适龄组(P<0.05)。高龄组产妇妊娠期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病、肝内胆汁淤积症、前置胎盘、子宫肌瘤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高于适龄组(P<0.05)。高龄未增加早产、死胎及胎儿畸形的风险。(2)高龄组新生儿大胎龄早产儿占比、出生体重、剖宫产率高于适龄组(P<0.05)。高龄未增加低Apgar评分、小于胎龄儿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风险。(3)高龄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呼吸支持及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低于适龄组(P<0.05),但两组新生儿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小是双胎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产妇是否高龄与之无关(P>0.05)。结论高龄未增加双胎妊娠新生儿不良结局及死亡率,但高龄产妇妊娠期合并症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双胎妊娠 新生儿 妊娠合并症
原文传递
NYGGF4基因过表达对成熟脂肪细胞线粒体形态及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朱冠忠 张春梅 +5 位作者 朱春 朱金改 赵亚萍 秦大妮 寇春兆 郭锡熔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80-482,共3页
目的探讨NYGGF4基因过表达对成熟3T3-L1脂肪细胞线粒体形态及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3T3-L1前体脂肪细胞为载体,建立NYGGF4基因稳定过表达细胞株,以空载质粒转染的细胞为对照,将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成... 目的探讨NYGGF4基因过表达对成熟3T3-L1脂肪细胞线粒体形态及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3T3-L1前体脂肪细胞为载体,建立NYGGF4基因稳定过表达细胞株,以空载质粒转染的细胞为对照,将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成熟脂肪细胞的线粒体形态,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成熟脂肪细胞中线粒体融合基因(Mfn)1 mRNA、Mfn2 mRNA、线粒体动态相关基因(Drp)1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fn1蛋白、Mfn2蛋白、Drp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电镜观察发现NYGGF4基因过表达的成熟脂肪细胞线粒体体积变小、数量明显减少,线粒体嵴断裂、减少、消失,部分线粒体肿胀,甚至呈空泡状;对照组成熟脂肪细胞的线粒体形态基本正常,线粒体嵴清晰可见,线粒体无明显肿胀、皱缩。2.NYGGF4基因过表达成熟脂肪细胞Mfn1 mRNA及Mfn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NYGGF4基因过表达成熟脂肪细胞的Mfn2 mRNA、Drp1mRNA及相应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3T3-L1成熟脂肪细胞中,NYGGF4基因过表达可导致线粒体形态发生变化、数量减少,同时上调Mfn1 mRNA和Mfn1蛋白表达水平,提示NYGGF4基因在成熟脂肪细胞中过表达能影响细胞线粒体形态及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YGGF4基因 线粒体 线粒体融合蛋白 3T3-L1脂肪细胞
原文传递
NYGGF4(PID1)基因过表达对脂肪细胞中脂肪酸合成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娟 史春梅 +4 位作者 季晨博 张春梅 朱金改 陈玲 郭锡熔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233-2235,共3页
目的研究NYGGF4(PID1)基因过表达对脂肪细胞中脂肪酸合成酶(FASN)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稳定转染NYGGF4(PID1)基因的3T3-L1前体脂肪细胞株[NYGGF4-pcDNA3.1(+)/myc-His B,A组]及空载体对照细胞株[pcDNA3.1(+)/myc-His B,C组],经1-甲基-3... 目的研究NYGGF4(PID1)基因过表达对脂肪细胞中脂肪酸合成酶(FASN)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稳定转染NYGGF4(PID1)基因的3T3-L1前体脂肪细胞株[NYGGF4-pcDNA3.1(+)/myc-His B,A组]及空载体对照细胞株[pcDNA3.1(+)/myc-His B,C组],经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地塞米松、胰岛素方案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后,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FASN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A组成熟脂肪细胞FAS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 NYGGF4(PID1)基因过表达可能影响成熟脂肪细胞中脂肪酸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YGGF4基因 脂肪酸合成酶 3T3-L1脂肪细胞 肥胖
原文传递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的毒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萌萌 余章斌 +5 位作者 韩树萍 胡晓山 朱金改 朱莎莎 朱春 郭锡熔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环境污染物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的毒性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水域染毒法,将受精后4h(4hpf)的斑马鱼胚胎分别暴露于质量浓度为1、2、4、8mg/L的DEHP作为4个质量浓度组,同时设79.2mg/L甲醇对照... 目的探讨环境污染物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的毒性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水域染毒法,将受精后4h(4hpf)的斑马鱼胚胎分别暴露于质量浓度为1、2、4、8mg/L的DEHP作为4个质量浓度组,同时设79.2mg/L甲醇对照组、60mg/L的氯化钠溶液空白对照组。通过分析72hpf的孵化率,24、48、72、96、120hpf的死亡率和畸形率等指标以及胚胎整体原位杂交的方法来评价DEHP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的毒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随着DEHP质量浓度的增加,斑马鱼胚胎72hpf的孵化率降低,24、48、72、96、120hpf的死亡率和畸形率增加。当DEHP质量浓度达到8mg/L时,斑马鱼72hpf的孵出率由对照组的98.33%下降到62.22%,并且120hpf的死亡率达40.00%、畸形率达27.30%。整体原位杂交结果显示DEHP处理组斑马鱼胚胎心脏的位置和心管环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与对照组比较,DEHP处理组胚胎在24hpf心房肌球蛋白重链(amhc)、心室肌球蛋白重链(vmhc)、心肌肌浆球蛋白轻链(cmlc2)的表达位置均发生了变化;48hpf amhc的表达量明显下降,vmhc的表达位置发生了变化,cmlc2标志的整个心脏发育异常,未能完成心脏环化过程,仅形成1条心管。结论DEHP能影响斑马鱼胚胎发育,导致斑马鱼胚胎和幼鱼的畸形与死亡,而它的心脏毒性可能发生在心管的环化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 心脏发育 胚胎毒性
原文传递
MicroRNA-19b过表达通过Wnt/β-catenin通路对P19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雪华 秦大妮 +7 位作者 朱莎莎 李萌萌 余章斌 韩树萍 胡晓山 朱金改 朱春 彭宇竹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1-374,共4页
目的MicroRNA(miR)-19b是通过芯片筛选出与心脏发育高度相关的-种miRNA,本研究旨在研究miR-19b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P19细胞的影响。方法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19b潜在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9b是否作用于Wn... 目的MicroRNA(miR)-19b是通过芯片筛选出与心脏发育高度相关的-种miRNA,本研究旨在研究miR-19b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P19细胞的影响。方法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19b潜在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9b是否作用于Wnt的预测靶点;脂质体2000转染miR-19b过表达质粒与空载质粒进入P19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Wntl表达水平;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iRNA-19b表达水平。结果TargetScan5.1软件预测Wntl为miR-19b在P19细胞中发挥作用的潜在靶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进行了验证,miR-19b过表达显著降低了靶基因Wnt的活性(P〈0.05);miR-19b过表达降低了wnt信号通路中Wntl和B—catenin的表达水平,两者水平表达一致,于第2天至第10天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空载对照组相比,miRNA-19b可促进P19细胞的增殖(各时间点P〈0.05),并且抑制其凋亡(P〈0.05)。结论miR-19b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P19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为其以后用于心脏发育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19b P19细胞 WNT通路
原文传递
不同浓度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对大鼠骨骼肌细胞株L6细胞胰岛素敏感性和细胞内活性氧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春林 赵亚萍 +5 位作者 陈小慧 季晨博 张春梅 朱春 朱金改 郭锡熔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FFA)对骨骼肌L6细胞胰岛素敏感性及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影响。方法L6细胞诱导分化成熟后,分为6组,以5mmol/L葡萄糖为低糖对照组,其中加0.3或1mmol/L的混合FFA为低糖低FFA或低糖高FFA组...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FFA)对骨骼肌L6细胞胰岛素敏感性及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影响。方法L6细胞诱导分化成熟后,分为6组,以5mmol/L葡萄糖为低糖对照组,其中加0.3或1mmol/L的混合FFA为低糖低FFA或低糖高FFA组,以25mmol/L葡萄糖为高糖对照组,其中加0.3和1mmol/L的FFA的培养基为高糖低FFA或高糖高FFA组。干预48h,^3H—D葡萄糖摄取实验(加与不加100nmol/I,胰岛素37℃30rain)验证L6细胞胰岛素敏感性,经荧光探针H2DCFDA观察细胞内ROS含量的变化。结果在5mmol/L葡萄糖组,低糖对照组基础摄糖值为22777.6±6608.7,低糖低FFA组为26027.5±4085.7,低糖高FFA组为146805.1±21099.4。胰岛素刺激后,低糖对照组为76586.5±18450.1,低糖低FFA组为43738土9203.6,低糖高FFA组为32050.6±3362.3,较低糖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在25mmol/L葡萄糖组,基础葡萄糖摄取量为11793.8±551.4,高糖低FFA组11887.3±2082.3高糖高FFA组为13886.1±3872.9,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低糖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加入胰岛素刺激后,高糖对照组为42798.8±9441.5,高糖低FFA组为23946.9±3839.6,高糖高FFA组为13886.1±3872.9,各组之间差别显著(P〈0.01)。对细胞内R0s的研究发现,低糖低FFA组为2234.2±477.2,低糖高FFA组为1969.0±480.9,高糖对照组为1969.0土229.4,高糖低FFA组为2]84.5±734.2,高糖高FFA组为2571.3±96.7,可以显著增加的L6细胞内ROS,与低糖对照组(615.3±244.3)相比差别显著(P〈0.01)。除对照组之外的各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糖和高FFA可以诱导L6细胞出现氧化应激,同时高糖和高FFA是导致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细胞 胰岛素抵抗 活性氧 游离脂肪酸 葡萄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