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胫骨横向骨搬移到胫骨骨膜牵张的演变看糖尿病足微循环外科改善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朱瑞征 陈兆军 +2 位作者 魏芳远 潘旭月 祁印泽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74-78,共5页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感染、截肢甚至死亡。糖尿病足需要综合治疗已达成共识,而改善微循环则是防治的核心环节和重要手段。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基于药物治疗,外科方法的干预尤为重要。基于张力...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感染、截肢甚至死亡。糖尿病足需要综合治疗已达成共识,而改善微循环则是防治的核心环节和重要手段。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基于药物治疗,外科方法的干预尤为重要。基于张力-应力法则,从广泛应用的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到方兴未艾的胫骨骨膜牵张技术,改善糖尿病足微循环的外科技术不断发展创新,而两者的优缺点如何,后者是否能完全取代前者,具体外科治疗方案怎样选择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现就两种外科技术的特点及演变过程展开综述,为糖尿病足的外科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应力法则 胫骨横向骨搬移 胫骨骨膜牵张 糖尿病足微循环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膝骨关节炎因果关系的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2
作者 张云辉 郭慧 +5 位作者 朱瑞征 王莹 唐广君 莫星杰 陈少佳 陈兆军 《中医正骨》 2024年第12期32-42,共11页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与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因果关系。方法:分别从MiBioGen和IEU OpenGWAS project数据库中筛选获得肠道菌群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数据集和KOA的GWAS数据集。在分析...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与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因果关系。方法:分别从MiBioGen和IEU OpenGWAS project数据库中筛选获得肠道菌群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数据集和KOA的GWAS数据集。在分析工具R包中从肠道菌群的GWAS数据集中筛选符合要求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作为工具变量,根据筛选出的工具变量从KOA数据集中匹配相应的SNP位点。采用逆方差加权法、加权模式、简单模式、加权中位数和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Egger回归法进行MR分析。采用MR-Egger截距检验检测水平多效性。采用Cochran’s Q检验评估MR-Egger和逆方差加权法分析结果的异质性。采用MR-Steiger方向性检验判断2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线性趋势。采用留一法评估MR分析结果的稳定性。以KOA的SNP位点作为工具变量,以正向MR分析中逆方差加权法所确定的与KOA存在因果关联的肠道菌群作为结局进行反向MR分析。结果:共筛选144个肠道菌群的SNP位点作为工具变量,F值范围为15.064~25.838;共筛选11个KOA的SNP位点作为工具变量,F值范围为19.102~35.742。正向MR分析结果显示,布劳特氏菌属、阿德勒菌属和土孢杆菌属与KOA发生风险呈负相关。MR-Egger截距检验和Cochran’s Q检验结果显示,肠道菌群与KOA的因果关系均不存在水平多效性和异质性。MR-Steiger方向性检验结果表明,从肠道菌群到膝关节炎的方向上是稳健的。留一法检验结果显示,不存在对肠道菌群与KOA的因果关系造成严重影响的SNP位点,MR分析结果稳健。反向MR分析结果显示肠道菌群与KOA不存在反向因果关系。结论:布劳特氏菌属、阿德勒菌属及土孢杆菌属可能是对降低KOA风险有益的肠道菌群,这可作为通过肠道菌群干预KOA研究的线索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胃肠道微生物群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的藤黄健骨片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特征及用药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朱瑞征 李述文 +3 位作者 李文龙 翁习生 林娜 陈卫衡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7期2504-2508,共5页
目的:基于“藤黄健骨片治疗膝骨关节炎病例注册登记研究”的方法探索真实世界中藤黄健骨片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用药规律,分析中成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优势环节与用药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注册登记研究资料中全... 目的:基于“藤黄健骨片治疗膝骨关节炎病例注册登记研究”的方法探索真实世界中藤黄健骨片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用药规律,分析中成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优势环节与用药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注册登记研究资料中全国43家医院2505例患者数据,分析患者总体及不同分期的临床特征、用药规律。结果:2505例患者中女1717例,男788例,缓解期2439例,发作期66例,康复期0例,平均年龄(60.54±6.80)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4.05±2.74)kg/m^(2),K-L分级多为Ⅱ级。藤黄健骨片最常用时长为8周,单次剂量3~6片,2次/d,平均总用药量(444.41±164.72)片,发生不良反应33例,合并疾病的膝骨关节炎患者452例,单用藤黄健骨片1471例,联合用药1034例,临床上常联用药物类别为西药口服、中成药口服、西药关节腔注射、中成药外用等;不同分期间的患者年龄、合并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实世界中藤黄健骨片治疗膝骨关节炎人群女性多于男性,K-L分级以Ⅱ级分布为主,分期主要以缓解期为主,发作期在更高年龄占比更大;藤黄健骨片的用法用量与专家共识一致,临床联合用药类别主要为西药口服、中成药口服、西药关节腔注射、中成药外用等,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黄健骨片 膝骨关节炎 分期 真实世界 病例注册登记研究 临床特征 联合用药 用法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治疗股骨头坏死镇痛机制及血管舒缩因子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颜炎 李泰贤 +6 位作者 傅繁誉 朱瑞征 王荣田 韦伟 林娜 陈卫衡 何海军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265-269,共5页
目的基于疼痛触发点理论,通过观察针刀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镇痛疗效及其对血管舒缩因子的影响,初步探究针刀疗法改善股骨头坏死“瘀痛”的机制。方法本研究以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接受针刀治疗的26例(26髋)股骨... 目的基于疼痛触发点理论,通过观察针刀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镇痛疗效及其对血管舒缩因子的影响,初步探究针刀疗法改善股骨头坏死“瘀痛”的机制。方法本研究以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接受针刀治疗的26例(26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治疗前、治疗1 d后及治疗7 d后患者的VAS评分、髋关节总活动度、改良Ashworth计分,以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endothelin,ET)-1、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组胺(Histamine,HIS)的含量。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 d后及治疗7 d后的VAS评分、Ashworth计分及髋关节不同方向活动度(屈曲、内旋、外旋、外展、内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7 d后比较,治疗1 d后的VAS评分、改良Ashworth评分及髋关节不同方向活动度(屈曲、内旋、外旋、外展、内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 d后的NO、HIS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后的ET-1、NE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的NO、ET-1、NE及HIS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1 d后比较,治疗7 d后的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的ET-1、NE及HIS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疗法可明显降低肌张力、缓解股骨头坏死疼痛和改善关节活动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解除疼痛触发点病理性紧张状态、调节血管舒缩因子、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股骨头坏死 疼痛 血管舒缩因子 疼痛触发点 VAS评分 改良Ashworth评分 髋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及共识会议法的《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指南(2020年版)》治疗措施适用分期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宋梦歌 薛志鹏 +6 位作者 叶恒力 曾祥荣 陈强龙 朱瑞征 赵伟 刘道兵 陈卫衡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112-115,共4页
目的征询专家对膝骨关节炎临床分期各项治疗措施的适用意见,形成分期推荐共识。方法运用德尔菲法及共识会议法集成专家对膝骨关节炎发作期、缓解期、康复期各项治疗措施的适用意见,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问卷调查共咨询专... 目的征询专家对膝骨关节炎临床分期各项治疗措施的适用意见,形成分期推荐共识。方法运用德尔菲法及共识会议法集成专家对膝骨关节炎发作期、缓解期、康复期各项治疗措施的适用意见,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问卷调查共咨询专家25名,专家积极系数92%,专家权威系数0.891。结合共识会议法形成共识:健康教育指导、体质量管理、针刺、中草药/成药外用、中草药/成药口服在膝骨关节炎发作期、缓解期、康复期均适用;针刀、刺络拔罐适用于膝骨关节炎发作期和缓解期;传统功法、运动锻炼、艾灸、拔罐、手法适用于膝骨关节炎缓解期和康复期。结论基于德尔菲法和共识会议法能很好地总结专家经验,为膝骨关节炎治疗措施的适用分期推荐及诊治规范化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临床分期 专家问卷调查 德尔菲法 共识会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探讨中、西医院使用藤黄健骨片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特征差异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翔宇 李述文 +7 位作者 朱瑞征 贾雁 李瑞涵 符智虹 梁志 高帅 翁习生 陈卫衡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11期2236-2240,共5页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西医院使用藤黄健骨片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特征差异,揭示不同类型医院中成药的用药规律。方法提取“藤黄健骨片治疗膝骨关节炎病例注册登记系统”中共计43家医院2505例使用藤黄健骨片治...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西医院使用藤黄健骨片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特征差异,揭示不同类型医院中成药的用药规律。方法提取“藤黄健骨片治疗膝骨关节炎病例注册登记系统”中共计43家医院2505例使用藤黄健骨片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病历资料,根据医院性质分为中医院组(14家)和西医院组(29家),应用Excel 2019和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基本信息、就诊科室和接诊医师职称、既往史过敏史、藤黄健骨片口服剂量、临床表现进行基于频数与率的描述性分析和基于秩和检验的组间比较。结果中医院组1009例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2.14,平均年龄(60.74±6.85)岁,西医院组1496例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2.19,平均年龄(60.44±6.77岁)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院组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4.26±2.74)高于西医院组(23.93±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院组患者主要就诊科室为骨伤科(91.97%)、康复科(4.96%),接诊医师以主任医师(43.51%)为主;西医院组为骨科(86.56%)、疼痛科(5.55%),接诊医师以副主任医师(50.33%)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院组无合并疾病患者(747例,74.03%)比例低于西医院组(1245例,83.22%,P<0.05),而合并腰椎退行性病变、颈椎病及骨质疏松症的比例高于西医院组(P<0.05)。中医院组患者口服藤黄健骨片单次剂量为(3.14±1.15)片、单日总剂量为(7.16±2.64)片,均低于西医院组(3.87±1.39)片、(8.25±2.96)片(P<0.05)。中医院组患者中K-L分级0级16例(1.59%),K-L分级Ⅰ级69例(6.84%),K-L分级Ⅱ级533例(52.82%),K-L分级Ⅲ级391例(38.75%),K-L分级Ⅳ级0例;西医院组K-L分级0级31例(2.07%),K-L分级Ⅰ级81例(5.41%),K-L分级Ⅱ级833例(55.68%),K-L分级Ⅲ级544例(36.36%),K-L分级Ⅳ级7例(0.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膝关节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医院组VAS、WOMAC评分均高于西医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院组关节肿胀好转率66.67%低于西医院组73.48%,关节怕冷好转率33.52%高于西医院组31.90%,腰膝酸软好转率43.37%高于西医院组33.73%。结论中、西医院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组间差异不明显,中、西医院使用藤黄健骨片治疗膝骨关节炎均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黄健骨片 膝骨关节炎 真实世界研究 中、西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太极拳防治骨质疏松研究现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继高 朱瑞征 +6 位作者 赵伟 赵岩 陈强龙 薛志鹏 王荣田 何海军 陈卫衡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3-358,共6页
目的探究太极拳防治骨质疏松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所有公开发表的关于太极拳防治骨质疏松的文献,分析文献年代分布、文献类型和语言、期刊分布、核心机构、高频关键词、疗效指标等特点。结果纳... 目的探究太极拳防治骨质疏松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所有公开发表的关于太极拳防治骨质疏松的文献,分析文献年代分布、文献类型和语言、期刊分布、核心机构、高频关键词、疗效指标等特点。结果纳入文献共210篇,近10年共发表136篇论文,占全部论文量的64.76%,是太极拳防治骨质疏松研究的热点时期,论文数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文献以中文期刊类临床研究论文为主,中文期刊中,《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和《中国老年学杂志》的载文量最高;太极拳、骨密度、老年人、女性等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骨密度、平衡能力、骨代谢指标为太极拳防治骨质疏松的常用评价指标。结论近10年为太极拳防治骨质疏松研究的热点时期,目前研究集中在中美两国,研究类型以临床研究为主。现代证据表明太极拳防治骨质疏松疗效确切,但结局指标缺乏规范,仍待更深层次的理论挖掘与更高水平的临床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太极拳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及共识会议法的《股骨头坏死中医疗效评价标准(2019年版)》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8
作者 朱瑞征 李文龙 +1 位作者 薛志鹏 陈卫衡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6期57-61,共5页
目的:基于德尔菲法及共识会议法筛选出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中必须测量和报告的最小结局指标集合,构建规范统一的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方法:系统检索已发表的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提取结局指标并进行规范... 目的:基于德尔菲法及共识会议法筛选出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中必须测量和报告的最小结局指标集合,构建规范统一的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方法:系统检索已发表的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提取结局指标并进行规范的合并及术语表达,归类整理出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结局指标名单;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专家及患者调查问卷,应用德尔菲法及共识会议法确定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研究的核心指标集,明确测量方法、计分方式及权重比例;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德尔菲法两轮问卷均发放73份,分别收回67份和60份,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1.78%(67/73)和82.19%(60/73)。共识会议法达成共识为,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包含VAS评分[0~10分(系数0.5)]、屈曲度数[0~10分(系数0.3)]和行走距离[0~10分(系数0.2)];3项指标独立评分后求和,共10分,分数越高,代表临床症状和体征越严重。结论:《股骨头坏死中医疗效评价标准(2019年版)》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能很好地总结专家经验,可为临床规范化评价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临床疗效评价 《股骨头坏死中医疗效评价标准(2019年版)》 核心指标集 德尔菲法 共识会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德尔菲法确定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评估工具及评价指标 被引量:5
9
作者 孙继高 赵伟 +6 位作者 朱瑞征 傅繁誉 谭彪 李文龙 薛志鹏 王荣田 陈卫衡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64-968,共5页
目的运用德尔菲法筛选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评估工具和评价指标,为临床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辨识提供依据。方法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设计调查问卷,对骨质疏松领域专家进行两轮调查,统计分析专家积极系数、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 目的运用德尔菲法筛选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评估工具和评价指标,为临床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辨识提供依据。方法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设计调查问卷,对骨质疏松领域专家进行两轮调查,统计分析专家积极系数、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结果第一轮发放问卷20份收回20份,第二轮发放30份收回28份,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100%和93.33%。结果显示,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中医评估量表和亚洲人骨质疏松症自我筛查工具可作为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风险评估初筛工具;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骨转换指标、血钙血磷3项应作为主要的辅助检查内容;骨密度、中医证候积分、血钙血磷、平衡能力、生活质量评分、骨转换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跌倒次数、骨折发生次数可作为重点的评价指标。结论基于德尔菲法确定了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评估工具及评价指标,为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筛选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德尔菲法 风险评估 评价指标 治未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口引流清创配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Wagner Ⅲ级与Ⅳ级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祁印泽 潘旭月 +3 位作者 朱瑞征 梁欢 邓品 魏芳远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0-346,共7页
目的:观察多口引流清创配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TTBT)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Wagner Ⅲ级与Ⅳ级糖尿病足患者21例,男10例、女11例,年龄28~81岁,平均(55.8±20.7)岁。全部采用多口引流清... 目的:观察多口引流清创配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TTBT)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Wagner Ⅲ级与Ⅳ级糖尿病足患者21例,男10例、女11例,年龄28~81岁,平均(55.8±20.7)岁。全部采用多口引流清创配合TTBT治疗,记录从多口引流清创到白细胞计数恢复至11.0×10^(9)/L以下的时间、C反应蛋白水平恢复至10 mg/L以下所需时间,肿胀明显消退、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所需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并对不同Wagner分级、不同年龄、不同白蛋白水平进行分组,比较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C反应蛋白水平恢复时间、肿胀明显消退的时间、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的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结果: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6.0±4.1)个月。多口引流清创配合TTBT治疗糖尿病足可以促进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恢复正常,促进肿胀消退和减少脓性分泌物,促进创面愈合。WagnerⅢ级和Ⅳ级糖尿病足患者中,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C反应蛋白水平恢复时间、肿胀明显消退时间、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年龄分组患者中,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C反应蛋白水平恢复时间、肿胀明显消退时间、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白蛋白水平分组患者中,仅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口引流清创配合TTBT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满意。初步认为糖尿病足的预后与患者年龄、白蛋白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胫骨横向骨搬移术 多口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世界藤黄健骨片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述文 李瑞涵 +9 位作者 贾雁 朱瑞征 李翔宇 符智虹 梁志 高帅 颜炎 翁习生 林娜 陈卫衡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10-118,共9页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探讨藤黄健骨片联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适用的分期,为藤黄健骨片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收录的“藤黄健骨片治疗膝骨关节炎病例注册登记系统”中,纳入采...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探讨藤黄健骨片联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适用的分期,为藤黄健骨片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收录的“藤黄健骨片治疗膝骨关节炎病例注册登记系统”中,纳入采用藤黄健骨片联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病例共218例并设为试验组,单独采用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病例126例设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膝关节凯尔格-伦劳伦斯分级(K-L分级)、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膝关节“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评分)K-L分级、VAS评分、WOMAC评分、肿胀分级、关节怕冷评分、腰酸乏力评分、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项目,采用差值检验法进行全数据集疗效分析;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排除组间混杂因素的影响,建立子数据集,并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子数据集的疗效分析。访视点为登记注册时,登记注册后4周、8周。用Excel 2019和SPSS 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女性占比66.06%(144/218),多于对照组的58.73%(74/126)(χ^(2)=1.846);平均年龄(61.12±7.01)岁,大于对照组的(59.38±5.99)岁(W=19918.50,P<0.05);试验组缓解期占比98.17%(214/218);K-L分级比较,试验组Ⅱ级占比64.22%(144/218),Ⅲ级占比25.23%(55/218)。入组和用药8周的全数据集疗效分析显示,试验组VAS评分平均下降(3.27±1.24)分,优于对照组[(2.75±1.20)分,W=34179.00,P<0.05];总WOMAC评分平均下降(23.43±11.46)分,优于对照组[(16.71±8.86)分,W=32387.00,P<0.05];肿胀分级平均下降(0.63±0.64)级,优于对照组[(0.33±0.59)级,W=33847.50,P<0.05];关节怕冷评分平均下降(1.90±1.84)分,优于对照组[(1.40±1.28)分,W=35165.00,P<0.05];腰酸乏力评分平均下降(2.02±1.64)分,优于对照组[(1.10±1.28)分,W=32986.50,P<0.05]。入组、用药4周、用药8周的子数据集疗效分析显示,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4周时试验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WOMAC评分均呈下降趋势,4周、8周时试验组改善均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肿胀、怕冷分级、腰酸乏力评分均呈下降趋势,8周时试验组改善均更为明显(P<0.05)。试验组内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疗效分析显示,治疗后两组总WOMAC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趋势基本相同,两组在入组、治疗后4周、8周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75,t=2.068,t=2.364)。试验组内缓解期患者K-L分级在0级~Ⅲ级者,总WOMAC评分在治疗后4周与入组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试验组的不良事件率为4.13%(9/218),低于对照组的10.32%(13/126)(χ^(2)=5.109,P<0.05)。结论:接受藤黄健骨片联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的人群多为女性、年龄较大、缓解期、K-L分级在Ⅱ级和Ⅲ级者;藤黄健骨片能增强口服类非甾体抗炎药的抗炎止痛效果,并能增加改善关节功能、怕冷、肿胀、腰酸乏力等方面的药效维持时间;联合用药可适用于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临床应用中应综合考虑患者分期和骨关节炎程度;联合用药有可能降低非甾体抗炎药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藤黄健骨片 病例注册登记系统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真实世界研究
原文传递
真实世界藤黄健骨片治疗膝骨关节炎缓解期人群用药特征及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符智虹 李述文 +8 位作者 李瑞涵 贾雁 朱瑞征 李翔宇 梁志 高帅 吴卓耘 陈凛 陈卫衡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127,共8页
目的:探究真实世界藤黄健骨片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缓解期人群的用药特征和临床疗效,为藤黄健骨片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藤黄健骨片治疗膝骨关节炎病例注册登记系统”资料,应用SPSS 25.0和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及Apri... 目的:探究真实世界藤黄健骨片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缓解期人群的用药特征和临床疗效,为藤黄健骨片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藤黄健骨片治疗膝骨关节炎病例注册登记系统”资料,应用SPSS 25.0和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及Apriori算法对应用过藤黄健骨片的2439例膝骨关节炎缓解期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缓解期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疗程采用xˉ±s的形式描述;性别、K-L分级、单日用药剂量、用药频次等信息采用频数分析描述;单用藤黄健骨片治疗组和联合用药治疗组(以下简称单用组和联用组)例数、疗程、单日用药剂量、用药频次采用频数分析,联合药物采用频数分析以及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VAS、WOMAC、疼痛、僵硬、关节活动功能评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临床用药结果显示,使用藤黄健骨片治疗膝骨关节炎缓解期患者共2439例,其中单用组1432例(58.71%),多于联用组1007例(41.29%),日均使用藤黄健骨片(3.90±1.44)g,K-L分级主要为Ⅱ级(54.47%),单用组日均使用藤黄健骨片(3.64±1.35)g,低于联用组(4.26±1.48)g(P<0.05);联合用药中,使用频次前三的西药是氨基葡萄糖(270次,14.68%)、玻璃酸钠(126次,6.85%)、艾瑞昔布(116次,6.31%),使用频次前三的中药是活血止痛胶囊/片/膏(31次,1.69%)、痹祺胶囊(25次,1.36%)、迈之灵(23次,1.25%)。总体临床疗效评价显示,VAS评分治疗前(5.13±0.93)分,治疗后(2.22±1.18)分,明显降低(P<0.01),平均下降(2.91±1.14)分,其中单用组平均下降(2.76±1.43)分,低于联用组(3.12±1.36)分(P<0.01);WOMAC评分治疗前(31.05±11.84)分,治疗后(13.55±9.91)分(P<0.05),平均下降(17.50±11.79)分,其中单用组平均下降(16.39±11.14)分,低于联用组(19.08±12.50)分(P<0.05);单用组K-L分级Ⅱ级以上患者占91.34%(1308/1432),略低于联用组93.55%(942/1007)(χ^(2)=80.026,P<0.05),单用组合并疾病患者占43.37%(621/1432),低于联用组54.92%(553/1432)(χ^(2)=20.087,P<0.01)。结论:临床中超过一半的KOA缓解期患者单独使用藤黄健骨片治疗,联合用药多因病情较重或合并其他疾病,在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僵硬和关节功能方面,单独用药和联合用药均有明显疗效,而在病情较重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下,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案更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黄健骨片 膝骨关节炎 缓解期 真实世界研究 用药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