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路文明交往的缩影:凤首壶渊源追溯及发展流布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歌敏 陈洪海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147,共10页
凤首壶是中国古代具有异域风格的典型器物之一,根据凤首装饰位置的差异可将其分为A、B两类。通过与国内外类似器物进行对比,本文认为凤首壶的源头可追溯至古代地中海及西亚的“格里芬”造型器皿。北朝晚期,该器物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从西... 凤首壶是中国古代具有异域风格的典型器物之一,根据凤首装饰位置的差异可将其分为A、B两类。通过与国内外类似器物进行对比,本文认为凤首壶的源头可追溯至古代地中海及西亚的“格里芬”造型器皿。北朝晚期,该器物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从西方传入中国,并在唐代前期得到广泛传播,其形制结构和装饰工艺也逐渐本土化;唐代中期至辽宋时期,凤首壶的本土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并开始向区域化和多样化发展;随着该阶段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其作为外销商品输出到东南亚和西亚,对当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凤首壶的发展流布历程,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依托丝绸之路密切交往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文明交往 凤首壶 格里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两汉时期中国北方小麦种植的发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成 朱歌敏 凌雪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4-40,共7页
中国北方考古发现的两汉小麦遗存按种类可分为炭化籽粒和文字类遗物,这些发现印证了传世文献和出土简牍的相关记载。从空间上看,该时期小麦种植集中分布于黄河中游、黄河下游及河西走廊地区;从时间上看,其发展历程以汉武帝时期为界可分... 中国北方考古发现的两汉小麦遗存按种类可分为炭化籽粒和文字类遗物,这些发现印证了传世文献和出土简牍的相关记载。从空间上看,该时期小麦种植集中分布于黄河中游、黄河下游及河西走廊地区;从时间上看,其发展历程以汉武帝时期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自西汉晚期始,小麦在农业种植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这与统治者的重视以及农业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但从总体上讲,两汉时期的小麦种植在农业中仍处于从属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中国北方 小麦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古代面粉磨制技术发展探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朱歌敏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2-128,共7页
本文梳理了新疆各地出土的古代面食及面粉加工工具遗存,将该地区先秦时期至唐代面粉磨制技术的发展过程分为萌芽、过渡、成熟三个阶段;通过对各类出土遗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特点。进而以面食加工在新疆地区... 本文梳理了新疆各地出土的古代面食及面粉加工工具遗存,将该地区先秦时期至唐代面粉磨制技术的发展过程分为萌芽、过渡、成熟三个阶段;通过对各类出土遗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特点。进而以面食加工在新疆地区和内地之间的传播为视角,探讨了不同文化的相互借鉴与影响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地区 面食 面粉加工工具 磨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记忆视域下的城市博物馆建设——以伦敦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朱歌敏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6-110,共5页
伦敦博物馆是全球颇具知名度的城市博物馆之一,通过对该馆的选址与展示等进行分析,从收藏城市历史、物化城市记忆两个方面,阐释了该博物馆如何助力城市文化建设。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城市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唤醒城市记忆、激发市民情感共鸣... 伦敦博物馆是全球颇具知名度的城市博物馆之一,通过对该馆的选址与展示等进行分析,从收藏城市历史、物化城市记忆两个方面,阐释了该博物馆如何助力城市文化建设。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城市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唤醒城市记忆、激发市民情感共鸣、引领城市价值观导向进行了讨论,以期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城市记忆 城市博物馆 伦敦博物馆 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鸡地区秦墓出土玉器初探 被引量:4
5
作者 朱歌敏 《文博》 2014年第3期34-41,共8页
玉器作为重要的考古学研究资料,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古代社会的面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本文以先前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系统收集了宝鸡地区秦墓出土的玉器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期,对秦墓出土玉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宝鸡地区 秦墓 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地区秦墓葬玉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歌敏 《文博》 2016年第4期51-57,共7页
玉器作为古代先民社会生活中的遗物,在我国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理关中地区各类秦墓出土玉器的基本资料,分析秦墓中出土葬玉的特点及此时期各类玉器的随葬情况,探明自战国中晚期开始,随着国势的逐步强大... 玉器作为古代先民社会生活中的遗物,在我国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理关中地区各类秦墓出土玉器的基本资料,分析秦墓中出土葬玉的特点及此时期各类玉器的随葬情况,探明自战国中晚期开始,随着国势的逐步强大秦国逐步摒弃西周礼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秦墓 葬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地区汉墓出土陶明器上谷物文字的初步研究
7
作者 朱歌敏 《文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44,共9页
本文对洛阳地区汉墓出土陶明器上书写的谷物文字进行了分类梳理,将其发展过程分为滥觞、鼎盛、衰亡三个阶段,并对各阶段特点加以总结。根据西汉晚期至东汉各种谷物文字数量的统计,可知当时已经形成了以粟、黍为首要作物的种植农业体系;... 本文对洛阳地区汉墓出土陶明器上书写的谷物文字进行了分类梳理,将其发展过程分为滥觞、鼎盛、衰亡三个阶段,并对各阶段特点加以总结。根据西汉晚期至东汉各种谷物文字数量的统计,可知当时已经形成了以粟、黍为首要作物的种植农业体系;与此同时随葬谷物及陶仓的广泛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代人们的生活状况和思想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地区 汉墓 陶明器 谷物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新博物馆学运动影响下的博物馆发展热点--基于Antconc软件对ICOM历届会员大会决议的文本分析
8
作者 朱歌敏 张倩 于晖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4-112,共9页
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会员大会的决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阶段内世界博物馆领域的关注焦点和发展方向,历届会议的数百项决议涵盖了博物馆的诸多领域,是对博物馆发展进程中所面临诉求与挑战的权威回应、行业发展的趋势指南,并展现业界的... 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会员大会的决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阶段内世界博物馆领域的关注焦点和发展方向,历届会议的数百项决议涵盖了博物馆的诸多领域,是对博物馆发展进程中所面临诉求与挑战的权威回应、行业发展的趋势指南,并展现业界的新思考与新启示。本文利用Antconc对历届ICOM大会决议内容进行回溯,简要分析在新博物馆学运动的影响下,领域内对博物馆内涵的审视,以及由此引发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公共社会问题等一系列重要议题的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OM大会决议 Antconc语料库分析 新博物馆学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博物院藏玉带钩赏析
9
作者 朱歌敏 《文物世界》 2016年第6期32-35,共4页
笔者供职的西安博物院藏有玉器近万件,玉带钩是其中较为精美的一个类别,本文将我院所藏玉带钩选择数件进行重点介绍,供同好鉴赏。
关键词 西安博物院 玉带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学者对“功能主义博物馆论”的讨论与反思
10
作者 于晖 朱歌敏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56,共6页
博物馆的内涵及其本质历来是各国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1956年,日本学者鹤田总一郎提出了“功能主义博物馆论”。然而,以伊藤寿朗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功能主义博物馆论”自身所具有的时代局限性导致其难以从本质和结构上对博物馆的社会... 博物馆的内涵及其本质历来是各国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1956年,日本学者鹤田总一郎提出了“功能主义博物馆论”。然而,以伊藤寿朗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功能主义博物馆论”自身所具有的时代局限性导致其难以从本质和结构上对博物馆的社会性问题进行探究。回顾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功能主义博物馆论”的探讨,不仅有利于博物馆思想史的梳理,也能够为学界观察新社会背景下的博物馆现象提供多元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史 鹤田总一郎 功能主义博物馆论 伊藤寿朗 消费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上菁华 西安博物院藏玉带銙撷英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歌敏 《收藏家》 2017年第8期9-12,共4页
玉带在古代服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常由鞓带、尾、带銙、带扣四部分组成。玉带銙是玉带的组成部分之一,形制以方形、拱形等为多见,其上多装饰龙纹、兽纹、花鸟纹、人物纹、植物纹。玉带上带銙块数的多少和纹饰的不同,代表官阶和身份... 玉带在古代服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常由鞓带、尾、带銙、带扣四部分组成。玉带銙是玉带的组成部分之一,形制以方形、拱形等为多见,其上多装饰龙纹、兽纹、花鸟纹、人物纹、植物纹。玉带上带銙块数的多少和纹饰的不同,代表官阶和身份的差异,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的时代风格。本文以西安博物院藏玉带銙为例,择其佳者,供同好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带板 古代服饰 人物纹 时代风格 植物纹 鸡娄鼓 带扣 鸟纹 深目 麒麟纹
原文传递
巧夺天工铸金银——院藏汉代金银器撷英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歌敏 《文物天地》 2017年第5期24-27,共4页
汉代自公元前202年延续至公元220年,前后经历了四百多年的历史,此时期金银制品和器皿在数量、品种、制作工艺、造型和花纹样式等方面,都已远远超过了前代。古都西安雄踞关中平原,曾是汉、唐等13个王朝的国都,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拥... 汉代自公元前202年延续至公元220年,前后经历了四百多年的历史,此时期金银制品和器皿在数量、品种、制作工艺、造型和花纹样式等方面,都已远远超过了前代。古都西安雄踞关中平原,曾是汉、唐等13个王朝的国都,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器 汉代 历史文化遗存 制作工艺 关中平原 丝绸之路 公元前 银制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