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高血压及脑梗塞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朱文炳 彭湘闽 汪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61-362,共2页
原发性高血压及脑梗塞的血流动力学研究朱文炳彭湘闽汪昕目前,对高血压和脑梗塞的血流动力学研究日趋深入,但多仅限于脑血流量和血流速度,我们应用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分析仪对原发性高血压、脑梗塞(包括腔隙性、粥样硬化血栓性)患者... 原发性高血压及脑梗塞的血流动力学研究朱文炳彭湘闽汪昕目前,对高血压和脑梗塞的血流动力学研究日趋深入,但多仅限于脑血流量和血流速度,我们应用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分析仪对原发性高血压、脑梗塞(包括腔隙性、粥样硬化血栓性)患者进行了血流动力学研究,对血流量、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梗塞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豆象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文炳 邓永学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3期243-246,共4页
本文在室温下用绿豆作饲料对巴西豆象Zabrotes subfascintus(Boheman)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巴西豆象幼虫取食绿豆后生长发育良好。此外,还考察了食物和温度对巴西豆象生长发育的影响。
关键词 豆象 生物学特性 巴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维治治疗脑部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文炳 谢瑞满 +1 位作者 俞永华 蒋旭珠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1998年第2期94-95,共2页
爱维治是一种脑细胞代谢赋活剂,对于急性期脑卒中均有一定的近期疗效,而无明显的近期毒副反应。为观察其对不同类型、不同病程的脑部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自1995年4月至1996年9月期间应用挪威赫斯伦奈科明公司生产的爱维治治疗脑梗... 爱维治是一种脑细胞代谢赋活剂,对于急性期脑卒中均有一定的近期疗效,而无明显的近期毒副反应。为观察其对不同类型、不同病程的脑部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自1995年4月至1996年9月期间应用挪威赫斯伦奈科明公司生产的爱维治治疗脑梗死53例,椎基底动脉供应不足(VBI)6例,脑萎缩10例,脑外伤3例,共计72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栓塞 爱维治 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 脑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维生素与神经系统疾病
4
作者 朱文炳 郑小敏 《上海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26-27,共2页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人体每日对维生素需要量不大,但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即使能合成的少数几种维生素,在数量上亦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故必须经常由动、植物食品中获得。维生素既不是构成机体各组...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人体每日对维生素需要量不大,但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即使能合成的少数几种维生素,在数量上亦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故必须经常由动、植物食品中获得。维生素既不是构成机体各组织的原料,也不能供应能量,它们是某些辅酶(或辅基)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 维生素缺乏症 脚气病 周围神经炎 糙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唑胺脑血流负荷试验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修雁 陈绍亮 +5 位作者 孙晓光 牛敬忠 朱文炳 崔尧元 陈可靖 谢瑞满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13,T001,共4页
目的探讨乙酰唑胺SPECT脑血流负荷试验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静息显像及负荷试验,脑灌注显像剂为99mTc乙撑双半胱氨酸二乙酯。结果根据多感兴趣区半定量分析结果,可将脑血流对... 目的探讨乙酰唑胺SPECT脑血流负荷试验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静息显像及负荷试验,脑灌注显像剂为99mTc乙撑双半胱氨酸二乙酯。结果根据多感兴趣区半定量分析结果,可将脑血流对乙酰唑胺的反应性分成以下四种类型:A型,235处皮质区域用药前后局部脑血流(rCBF)都正常;B型,静息rCBF正常,用药后32处区域出现新的血流灌注减低区;C型,静息rCBF减低,负荷后17处rCBF减低更明显,15处无明显改变;D型,用药前rCBF减低,用药后rCBF改善25处。18例患者中6例出现交叉性小脑神经失联络现象,3例于用药后rCBF恢复正常。结论乙酰唑胺脑血流负荷试验可观察脑血流反应储备力,发现隐匿性脑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唑胺 脑血管疾病 放射性核素显像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中毒性韦尼克脑病的诊断与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钟春玖 费国强 +2 位作者 金莉蓉 汪昕 朱文炳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5期693-695,共3页
目的 :提高对非酒精中毒性韦尼克脑病的认识及早期临床诊断率 ,减少临床误诊。方法 :对我院 2 0 0 0~ 2 0 0 3年收治的 6例非酒精中毒性韦尼克脑病患者临床特征、颅脑核磁共振成像特点及临床诊断与误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6例... 目的 :提高对非酒精中毒性韦尼克脑病的认识及早期临床诊断率 ,减少临床误诊。方法 :对我院 2 0 0 0~ 2 0 0 3年收治的 6例非酒精中毒性韦尼克脑病患者临床特征、颅脑核磁共振成像特点及临床诊断与误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中出现神经系统临床症候、及时拟诊为非酒精中毒性韦尼克脑病的仅 3例 ,其余 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误诊。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为头晕、嗜睡、表情淡漠、记忆障碍、共济失调、眼球震颤与眼球运动障碍的不同组合 ,缺乏特征性 ;典型表现与文献报道的酒精中毒性韦尼克脑病一致 ,即为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与记忆、意识障碍等。颅脑核磁共振及其Flair成像检查显示其主要表现为内侧丘脑及侧脑室、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周围等脑组织对称性T2加权及Flair异常高信号 ,1例成为持续性植物状态的患者伴有广泛皮层T2加权及Flair异常高信号。 4例临床康复患者的颅脑核磁共振及其Flair成像随访显示 ,其异常信号随临床表现好转而逐渐消失 ;1例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随访 2年 ,颅脑异常信号无变化。经维生素B1补充治疗后 1例死亡 ,1例成为持续性植物状态 ,另 4例分别在治疗 2周~ 1年后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非酒精中毒性韦尼克脑病患者早期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 ,易被临床误诊 ,颅脑MRI及其Fla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尼克脑病 患者 酒精中毒 颅脑 毒性 诊断 持续性植物状态 特征 价值 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的MRI研究及与CT的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范薇 汪昕 +3 位作者 朱文炳 陈婕 王观法 王述静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3-174,共2页
目的 分析腔隙性脑梗死 (LI)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比较MRI和CT在L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1 57例经临床、MRI诊断明确为LI患者的病灶形态大小、部位、数量进行统计 ,其中 1 1 5例患者行 2次或以上MRI检查 ,68例患者同时行CT检... 目的 分析腔隙性脑梗死 (LI)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比较MRI和CT在L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1 57例经临床、MRI诊断明确为LI患者的病灶形态大小、部位、数量进行统计 ,其中 1 1 5例患者行 2次或以上MRI检查 ,68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结果 ① 1 57例行MRI检查患者共发现LI灶 1 4 59个 ,最多见于豆状核 (占 40 8% ) ,其次为放射冠、丘脑、内囊、尾状核、桥脑 ,可为圆形、椭圆形、条索状病灶。② 68例既做CT ,又做MRI患者中 ,MRI检出的病灶数为CT的 4 3倍 ,其中绝大多数CT漏检病灶直径≤ 5mm或位于幕下。③ 1 1 5例行 2次或以上MRI检查患者中有 77例 (67 0 % )急性期后复查病灶较前缩小。结论 ①LI常为多发 ,且第一次临床发病时多数患者颅内已存在无症状性LI病灶。②LI灶易为CT忽略 ,尤其是幕下病灶或≤ 5mm的病灶 ,这是造成既往文献报道LI好发部位差异较大的一个主要原因。③尽管LI病灶较小 (≤ 2 0mm) ,但大部分 (67 0 % )急性期存在在周边水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8
作者 张宇浩 陈婕 朱文炳 《中国临床医学》 2003年第5期780-782,共3页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研究进展 病因 椎基底动脉狭窄 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金莉蓉 董继宏 +1 位作者 朱文炳 汪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2-152,共1页
关键词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分析 预后 临床特点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凯时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宇浩 陈婕 +1 位作者 马昱 朱文炳 《中国临床医学》 2002年第6期726-726,728,共2页
目的:观察凯时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4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凯时治疗组(20例)和低分子右旋精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21例)。结果:治疗组治疗显效率(65.0%)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14.3%),治疗组有... 目的:观察凯时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4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凯时治疗组(20例)和低分子右旋精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21例)。结果:治疗组治疗显效率(65.0%)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14.3%),治疗组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6.2%)。结论:应用凯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时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治疗 疗效 VB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桔褐带卷蛾实验种群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建荣 朱文炳 李隆术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7-20,共4页
柑桔褐带卷蛾实验种群生态学研究李建荣,朱文炳,李隆术(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成都610066)(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重庆630716)ExperimentalPopulationEcologicalStudyofAdo... 柑桔褐带卷蛾实验种群生态学研究李建荣,朱文炳,李隆术(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成都610066)(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重庆630716)ExperimentalPopulationEcologicalStudyofAdoxophyescyrtosem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褐带卷蛾 种群 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稻田动物群落及农田蜘蛛资源考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剑泉 赵志模 +3 位作者 朱文炳 侯丽娜 周彦 李雪燕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2-316,共5页
对重庆北碚、万州、璧山、合川及永川 5区、县、市的稻田动物及农田蜘蛛群落的结构组成及数量动态进行了田间系统调查与室内分析鉴定 ,发现稻田动物 5纲 17目 10 1科 198属 2 69种 ,农田蜘蛛 2 1科 81属 2 0 3种 ,其中稻田蜘蛛 16科 4 6... 对重庆北碚、万州、璧山、合川及永川 5区、县、市的稻田动物及农田蜘蛛群落的结构组成及数量动态进行了田间系统调查与室内分析鉴定 ,发现稻田动物 5纲 17目 10 1科 198属 2 69种 ,农田蜘蛛 2 1科 81属 2 0 3种 ,其中稻田蜘蛛 16科 4 6属 89种 ;稻田节肢动物 2纲 13目 95科 192属 2 61种 ,其中昆虫 11目 78科 14 5属 171种 ;昆虫中天敌 7目 2 7科5 3属 64种 ,害虫 7目 4 5科 86属 10 0种 ,其他类虫 1目 6科 6属 7种 ;稻田动物中天敌 3纲 9目 4 6科 10 2属 15 6种 ,其中捕食性天敌 3纲 9目 4 1科 92属 14 3种。稻田蜘蛛优势种主要是拟水狼蛛、食虫沟瘤蛛、草间小黑蛛、粽管巢蛛和八点球腹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群落 蜘蛛资源 捕食性天敌 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疾病SPECT灌注显像的半定量方法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修雁 陈绍亮 +5 位作者 孙晓光 牛敬忠 朱文炳 崔尧元 陈可靖 谢瑞满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对脑血管病SPECT灌注显像中几种常用的半定量方法进行比较,以选择一种较适宜的定量方法。材料和方法:124例次脑血管疾病患者及19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了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通过制作ROC... 目的:对脑血管病SPECT灌注显像中几种常用的半定量方法进行比较,以选择一种较适宜的定量方法。材料和方法:124例次脑血管疾病患者及19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了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通过制作ROC曲线对几种半定量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以对侧相应部位作为参考区域,以Mean-1.96SD倍数的变化作为定量标准时,所得灵敏度(95.97%)及特异性(84.21%)高于另两种部位作为参考区域时对应的灵敏度及特异性。结论:本组病例以对侧相应部位作为参考区域,正常人相应部位比值的Mean-1.96SD作为定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 脑血流 半定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部分性癫痫的SPECT、EEG和MRI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汪昕 范薇 +1 位作者 管莉华 朱文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56-357,共2页
目的 评价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复杂部分性癫痫灶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对 35例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进行发作间期和发作期SPECT、EEG和MRI检查 ,并进行比较。结果 SPECT、EEG和MRI异常率分别为 88 57% ,68 57%和 42 85 %。 2 3例EEG... 目的 评价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复杂部分性癫痫灶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对 35例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进行发作间期和发作期SPECT、EEG和MRI检查 ,并进行比较。结果 SPECT、EEG和MRI异常率分别为 88 57% ,68 57%和 42 85 %。 2 3例EEG异常患者与SPECT异常部位基本符合为 1 8例 ,符合率为 78 2 6 % ;1 3例MRI异常与SPECT异常部位基本符合为 9例 ,符合率为 69 2 3%。结论 CPS患者发作间期SPECT绝大多数显低灌注 ,而发作期均表现为高灌注 ;3种检查方法中SPECT对CPS阳性率最高 ,特别是发作期检测临床意义更大 ;由于 3种方法反映癫痫灶不同病理生理变化 ,同时采用可进一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部分性癫痫 核磁共振成像 脑电图 SP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马昱 陈婕 朱文炳 《中国临床医学》 2002年第1期95-97,共3页
近年来,我国的脑血管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脑血管病的致死、致残率很高.对于脑缺血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比较复杂.目前提出了损伤级联反应理论--兴奋性毒性、梗死周围去极化、炎症、程序性死亡(即细胞调亡)[1].在... 近年来,我国的脑血管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脑血管病的致死、致残率很高.对于脑缺血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比较复杂.目前提出了损伤级联反应理论--兴奋性毒性、梗死周围去极化、炎症、程序性死亡(即细胞调亡)[1].在这些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参与,其中细胞因子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损伤级联反应 细胞因子 TGF-β NGF ICAM-1 L-选择素 P-选择素 E-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反搏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ET、MDA及SOD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牛敬忠 屈焕新 朱文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1-12,共2页
将 4 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 (ECP)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一个疗程后检测患者血浆内皮素 (ET)、丙二醛 (MDA)及超氧歧化酶 (SOD)含量。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 E... 将 4 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 (ECP)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一个疗程后检测患者血浆内皮素 (ET)、丙二醛 (MDA)及超氧歧化酶 (SOD)含量。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 ET、MDA含量下降 ,SOD含量升高 ,以观察组更加明显。血浆 ET与 MDA含量呈正相关 ,血浆 ET、MDA与 SOD含量呈负相关。认为 ECP能够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 ET含量 ,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反搏 内皮素 丙二醛 脑梗塞 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应用于脑血管疾病 被引量:2
17
作者 修雁 陈绍亮 +3 位作者 牛敬忠 陈可靖 李智勇 朱文炳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76-280,共5页
7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脑梗塞、TIA、VBI)行99mTc-ECD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并与CT、MRI对照,结果SPECT诊断脑血管病的阳性率为90%,CT为88.2%(45/51),MRI为90%(27/31... 7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脑梗塞、TIA、VBI)行99mTc-ECD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并与CT、MRI对照,结果SPECT诊断脑血管病的阳性率为90%,CT为88.2%(45/51),MRI为90%(27/31)。脑梗塞55例中51例rCBF图像上出现血流灌注减低区,4例发现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失联络征。诊断TIA、VBI的阳性率为75%。SPECTrCBF显像发现病灶较CT、MRI多;可探测缺血后存活的脑组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对于TIA、VBI的诊断亦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 脑血流 脑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脑卒中的SPECT、MRI和MRA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瑞满 朱文炳 +2 位作者 牛静忠 杨培强 修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29-230,共2页
关键词 丘脑 中风 CT NMR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后失语症的MRI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军 朱文炳 +2 位作者 谢瑞满 鲁佑瑜 沈 洁 《中国临床医学》 2002年第2期135-136,139,共3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急性脑梗死后失语症的临床表现与MRI脑成像的研究,观察失语症的临床特征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33例主侧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西部失语症成套测验(West Aphasia Battery,WAB)及MRI检查,分析失语症临床特征与病...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急性脑梗死后失语症的临床表现与MRI脑成像的研究,观察失语症的临床特征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33例主侧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西部失语症成套测验(West Aphasia Battery,WAB)及MRI检查,分析失语症临床特征与病变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33例急性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中,失语症临床分型包括各种临床类型,以完全性失语症、Broca失语症及Wernicke失语症多见。失语症的病变部位与临床特征之间并不完全符合经典的失语症模式。皮质下结构病损也可以引起失语症,但临床表现复杂多种。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失语症并不完全符合经典的失语症模式,病损部位并不局限于Broca和 Wernicke语言区,失语症可能是由于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结构组成的语言神经网络的破坏所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失语症 磁共振成像 急性脑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前后单侧大脑半球脑梗死患者脑SPECT-rCBF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费国强 朱文炳 马昱 《中国临床医学》 2002年第6期649-651,共3页
对8例急性单侧半球脑梗死患者在早期神经康复持续治疗前后SPECT局部脑血流感兴趣区法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患侧额区、上额区以及健侧额区局部脑血流明显增加,提示该部位脑功能有改善,并初步探讨脑梗死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的机制。
关键词 脑梗死 早期神经康复 SPECT 局部脑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