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供应商集中度与企业双元创新效率——基于ESG履责的调节效应分析
1
作者 徐晓莉 钱婉怡 +1 位作者 李双圆 朱富显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67,共9页
厘清供应商协同效应对双元创新效率的异质性影响,对于实现跨组织协同创新、解决创新难题、提升企业创新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2012—2023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探究供应商集中度对制造业双元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厘清供应商协同效应对双元创新效率的异质性影响,对于实现跨组织协同创新、解决创新难题、提升企业创新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2012—2023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探究供应商集中度对制造业双元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供应商集中度正向影响企业总体创新效率,对探索式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强于渐进式创新效率。机制分析表明,供应商集中度通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双元创新效率,ESG履责有助于强化供应商集中度对双元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在非国有企业、中西部和小规模企业中,供应商集中度对双元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强。研究建议企业应优化供应商管理并积极履行ESG责任,发挥供应商合力,突破自身技术“卡脖子”难题,为制造业创新效率提升注入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商集中度 双元创新效率 ESG履责 制造业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政策组合对ESG不确定性的影响——基于企业差异化行为响应
2
作者 李双圆 徐晓莉 朱富显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107,共7页
以2016—2023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环境政策下企业差异化响应行为及影响后果。研究发现,惩罚型和市场型环境规制政策显著加剧ESG不确定性,激励型环境规制政策则相反。机制分析表明,惩罚型和市场型环境政策“倒逼”企业分... 以2016—2023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环境政策下企业差异化响应行为及影响后果。研究发现,惩罚型和市场型环境规制政策显著加剧ESG不确定性,激励型环境规制政策则相反。机制分析表明,惩罚型和市场型环境政策“倒逼”企业分别进行低质量和高质量绿色技术创新,加剧ESG不确定性,激励型环境政策“激励”企业进行“漂绿”掩盖ESG不确定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良好的绿色融资环境与政府监管环境下,“规制—补贴—市场”环境政策组合对企业ESG不确定性的扭曲影响分别得到缓解和纠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政策组合 ESG不确定性 “漂绿”行为 企业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质生产力指标构建与时空演进 被引量:121
3
作者 朱富显 李瑞雪 +1 位作者 徐晓莉 孙家昌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3,共10页
加快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创新体系,是中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从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和新质劳动对象3个维度构建了新质生产力水平指标测度体系,采用投影寻踪模型测度了2011~2022年中国地... 加快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创新体系,是中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从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和新质劳动对象3个维度构建了新质生产力水平指标测度体系,采用投影寻踪模型测度了2011~2022年中国地级市层面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Kernel密度估计法以及Moran's I全面探究并验证了新质生产力对不同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的动态演变特征。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相比于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对象,新质劳动资料占新质生产力比重更大。各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地,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洼地,并且地区内新质生产力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新质生产力的涌现与生产关系具有一定的协调性,且新质生产力能够正向促进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本文为如何捕捉新质生产力的动态演化特征以及生产关系如何更好的引导新质生产力能效发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投影寻踪模型 生产关系 高质量发展 地区异质性 动态演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披露会加剧ESG评级分歧吗 被引量:6
4
作者 朱富显 徐晓莉 李双圆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5-72,共8页
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承诺将ESG理念纳入投资决策,ESG也逐渐被企业所接受。与此同时,ESG评级分歧也越来越明显。本文以2018~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探究企业信息披露程度对ESG评级分歧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信息披露程度越高... 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承诺将ESG理念纳入投资决策,ESG也逐渐被企业所接受。与此同时,ESG评级分歧也越来越明显。本文以2018~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探究企业信息披露程度对ESG评级分歧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信息披露程度越高,评级机构对ESG评价维度的自主选择性越高,ESG评级分歧就越大;高管特定经历能够缓解信息披露对ESG评级分歧的作用效果,且在ESG得分较低、ESG环境敏感性较高、未被问询的企业中,信息披露更显著地加剧了ESG评级分歧;ESG评级分歧呈现出明显的时间收敛特性,且分歧的存在对环境红利、社会福利、治理效率存在抑制作用。因此,企业应当加强和完善信息披露,降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逆向选择风险;监管部门应完善和统一ESG评级市场,促进中国特色ESG评级体系的建立,使其与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相协调,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相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评级分歧 信息披露 高管特定经历 ESG评级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新质生产力涌现的动态识别与驱动因子捕捉——基于多时点SNA与QCA分析
5
作者 朱富显 徐晓莉 +1 位作者 李瑞雪 童乔莉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5-77,共13页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2013年、2017年、2022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为例,运用多时点SNA与QCA探究长三角地区城市新质生产力的演变格局与异质性驱动路径。研究发现:首先,长三角地区新质生产力网络密...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2013年、2017年、2022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为例,运用多时点SNA与QCA探究长三角地区城市新质生产力的演变格局与异质性驱动路径。研究发现:首先,长三角地区新质生产力网络密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关联度逐渐增强且趋于稳定,空间上逐步形成以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南京为核心的联系网络;其次,个体中心性分析表明中心城市仍然存在新质生产要素层面的虹吸效应,进一步用多时段QCA抓取了数字政策、科技人才、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数字金融五大要素促进城市新质生产力的多样化组态;最后,通过对比三个时段间组态演化发现,科技人才和数字金融在各时段内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余驱动因子也在各时段组态中展现出异质性驱动作用。研究为捕捉区域视角下新质生产力的演化规律,深化对各时段长三角新质生产力多重因素间复杂互动的认识,以及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长三角 多时点SNA 组态分析 多时段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动态适应能力与制造业企业竞争力
6
作者 朱富显 徐晓莉 谭其宇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56,共16页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基于此,本文以2011—2023年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构建新质生产力指标测度体系,并探寻区域新质生产力...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基于此,本文以2011—2023年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构建新质生产力指标测度体系,并探寻区域新质生产力对微观制造企业的竞争力提升效应。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对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提升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调节机制分析表明动态适应能力能够强化新质生产力对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正向赋能效应,尤其是当企业感知到较强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这种强化效应会更加明显。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部地区的非国有企业、金融化水平较低的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新质生产力对企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生产侧和消费侧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且法治水平能够与新质生产力形成同向协同效应,为企业竞争力深度赋能。本研究为认识区域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微观经济主体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适应能力 制造业 企业竞争力 科技创新 产业转型升级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