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栎类林群落不同火烧演替序列物种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5
1
作者 朱学灵 刘晓静 +2 位作者 崔向慧 吴明作 叶永忠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1-38,共8页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物种多样性对地表火扰动的响应。结果表明: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栎类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 Shannon-Wiener 指数和 Simpson 指数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特点;...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物种多样性对地表火扰动的响应。结果表明: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栎类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 Shannon-Wiener 指数和 Simpson 指数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特点; 乔木层 Pielou 均匀度指数变化不大,灌木层和幼苗层 Pielou 指数先增加后降低,但草本层 Pielou 均匀度指数波动较大,表现为先高后低再升高然后降低的特点,说明林火扰动对栎类群落林下草本层产生了重要影响; 栎类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幼苗层和草本层之间物种多样性的差异大多不显著,只有乔木层和草本层以及草本层和幼苗层之间的 Pielou 均匀度指数有显著差异,乔木层和灌木层的 Pielou 均匀度指数有极显著差异。不同恢复阶段的物种多样性特征,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显著,其他各层物种多样性特征变化不具规律性; 栎类群落林下灌木和草本层在过火后 10 年物种变化更替频繁,但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幼苗始终占据一定优势; 随着植被恢复的进程,灌草植被的变化是耐荫种逐步替代阳生种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类群落 生物多样性 火干扰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林火干扰下不同恢复阶段栎林群落幼苗库动态特征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学灵 崔向慧 刘晓静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2-578,共7页
依据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地表火干扰下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幼苗库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在地表火干扰后栎林群落内有木本幼苗25科37属49种,随着火烧迹地植被的恢复,乔木幼苗种类数量增多,灌木幼苗数量减少,但栎类幼苗始终占据优势... 依据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地表火干扰下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幼苗库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在地表火干扰后栎林群落内有木本幼苗25科37属49种,随着火烧迹地植被的恢复,乔木幼苗种类数量增多,灌木幼苗数量减少,但栎类幼苗始终占据优势;林下幼苗库的密度随恢复时间增加逐步变小,栎类幼苗密度则呈现出从高到低再升高然后变低的趋势,栎类幼苗密度在火后1年最高,平均达到(2.30±2.9)株.(10 m2)-1;林下幼苗库恢复1年与恢复10年之间、恢复15年和对照林的密度差异显著,但恢复1年与恢复5年、恢复10年的幼苗库与对照林的幼苗密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栎类幼苗密度变化出现2个过程,恢复1年与恢复5年、恢复10年与恢复15年幼苗密度之间有显著差异,但不同恢复阶段的栎类幼苗库与对照林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幼苗库不同恢复阶段的Shannon-Wiener指数(H')之间有极显著差异;相邻恢复阶段共有的幼苗物种较多,相似系数较大,以每2种不同恢复阶段的栎林群落进行比较,其共有物种数量为4 17种。随演替时间的增加,乔木实生苗比例逐渐增加,乔木根蘖苗的比例不断减少,到植被恢复后5年,栎类群落林下没有发现根蘖苗生存,而林下灌木幼苗也在恢复10年的群落内消失。林火干扰对栎类Ⅰ、Ⅱ和Ⅲ级的幼苗高度分配和苗木转化率有显著影响,但火烧干扰对Ⅳ级以上幼苗的高度分布和转化率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类群落 幼苗库 更新演替 林火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水曲柳群落对旅游干扰的生态响应 被引量:5
3
作者 朱学灵 吴明作 +1 位作者 冯建灿 高福玲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5-631,共7页
通过对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曲柳群落旅游干扰有无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干扰状态下土壤孔隙度降低,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活性酶含量下降,全磷、全钾变化不明显;干扰区植物种类增加,地理区系组成趋于简单,生活型改变;Shan... 通过对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曲柳群落旅游干扰有无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干扰状态下土壤孔隙度降低,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活性酶含量下降,全磷、全钾变化不明显;干扰区植物种类增加,地理区系组成趋于简单,生活型改变;Shannon-W iener指数灌木层增大而草本层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干扰 水曲柳群落 珍稀植物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山野菜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 被引量:6
4
作者 朱学灵 姚忠臣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5-69,共5页
通过对宝天曼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的普遍调查,发现该区山野菜种类为189种,隶属161属66科,并对山野菜水平分布、区系成分、生活型、食用部位和营养价值进行了研究。从海拔600~1830m,划分6个海拔段分析其垂直分布格局。结果发现,海拔600~10... 通过对宝天曼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的普遍调查,发现该区山野菜种类为189种,隶属161属66科,并对山野菜水平分布、区系成分、生活型、食用部位和营养价值进行了研究。从海拔600~1830m,划分6个海拔段分析其垂直分布格局。结果发现,海拔600~1000m山野菜种类最多,海拔1600~1800m山野菜数量最少。山野菜随海拔梯度的分布与宝天曼生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有所不同,呈中间高度膨胀而峰值偏向低海拔的特点;相邻海拔段的山野菜植物种类相似系数较高;海拔段相隔越远,相似系数越小。影响宝天曼保护区山野菜多样性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为:地形、海拔高度、群落温度、群落类型、群落盖度以及人为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野菜 物种多样性 海拔梯度 区系成分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圈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朱学灵 陈光清 崔向慧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36,共5页
论述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了我国生物圈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生态旅游的开发标准。根据宝天曼生物圈保护区旅游开发现状,提出了生物圈保护区在功能分区、开发程序、设施建设、机构设置、社区参与和可... 论述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了我国生物圈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生态旅游的开发标准。根据宝天曼生物圈保护区旅游开发现状,提出了生物圈保护区在功能分区、开发程序、设施建设、机构设置、社区参与和可持续管理等方面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并把公众教育设施和环保设施的建设作为生物圈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圈保护区 生态旅游 开发 宝天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火干扰对栎类群落幼苗天然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朱学灵 刘晓静 +1 位作者 朱从波 陈涛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62,111-112,共7页
依据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地表火干扰下不同恢复阶段栎类幼苗库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火后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内有木本幼苗25科37属49种,随着火烧迹地植被的恢复,乔木幼苗种类数量增多,灌木幼苗数量减少,但栎类幼苗始终占据优势;... 依据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地表火干扰下不同恢复阶段栎类幼苗库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火后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内有木本幼苗25科37属49种,随着火烧迹地植被的恢复,乔木幼苗种类数量增多,灌木幼苗数量减少,但栎类幼苗始终占据优势;林下幼苗库的密度随恢复时间增加逐步变小,栎类幼苗密度则呈现出从高到低再升高然后变低的趋势,栎类幼苗密度在火后1年最高,平均达到(2.30±2.9)株/(10 m2);栎类幼苗密度变化出现2个过程,恢复1年与恢复5年、恢复10年与恢复15年幼苗密度之间有显著差异,但不同恢复阶段的栎类幼苗库与对照林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幼苗库不同恢复阶段的Shannon-Wiener指数(H′)之间有极显著差异。随演替时间的增加,乔木实生苗比例逐渐增加,乔木根蘖苗的比例不断减少。林火干扰对栎类Ⅰ、Ⅱ和Ⅲ的幼苗高度分配和苗木转化率有显著影响,但火烧干扰对Ⅳ级以上幼苗的高度分布和转化率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类群落 幼苗库 更新演替 林火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野生灌木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朱学灵 郭凌 叶永忠 《河南科学》 2017年第8期1330-1335,共6页
采用样线、样带、固定观测样地及特殊生境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灌木的种类组成、垂直分布、植物区系成分和观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野生观赏灌木共有25科51属204种,蔷薇科、忍冬科和豆科是观赏灌... 采用样线、样带、固定观测样地及特殊生境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灌木的种类组成、垂直分布、植物区系成分和观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野生观赏灌木共有25科51属204种,蔷薇科、忍冬科和豆科是观赏灌木的优势科;蔷薇属、忍冬属、胡枝子属、绣线菊属等为优势属.在海拔分布上,以海拔800 m以下的灌木种类最多,随着海拔的上升,野生观赏灌木的种类不断下降;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灌木共有14个分布区类型及变型,其中北温带分布的类型最多,所含灌木种类占整个保护区野生观赏灌木总数的50%.根据野生灌木的观赏特点,把野生灌木划分为观花类、观叶类等5种类型,其中观花类灌木占据优势,种类占整个保护区观赏灌木的54.9%,观叶类(8.82%)、观干类(8.33%)、观果类(14.22%)、观姿类(13.73%),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表明宝天曼野生观赏灌木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 区系地理成分 海拔梯度 观赏特点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活动对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群落陕西紫茎林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学灵 吴明作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9年第1期42-47,共6页
通过旅游活动对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紫茎林干扰状态的对比研究发现:在干扰状态下其林地土壤的孔隙度降低,容重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全N、全K含量和酶活性下降,而全P含量增加;在其干扰区林下植物种类增加,植物区系组成趋于丰富... 通过旅游活动对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紫茎林干扰状态的对比研究发现:在干扰状态下其林地土壤的孔隙度降低,容重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全N、全K含量和酶活性下降,而全P含量增加;在其干扰区林下植物种类增加,植物区系组成趋于丰富,生活型改变;Shannon-W e iner指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活动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 珍稀植物群落 陕西紫茎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山野菜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朱学灵 王万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0-124,共5页
通过对宝天曼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的普遍调查,发现该区山野菜种类为189种,隶属161属66科,并对山野菜水平分布、区系成分、生活型、食用部位和营养价值进行了研究.从海拔600-1 830 m,划分6个海拔段分析其垂直分布格局.结果发现,海拔600-1 00... 通过对宝天曼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的普遍调查,发现该区山野菜种类为189种,隶属161属66科,并对山野菜水平分布、区系成分、生活型、食用部位和营养价值进行了研究.从海拔600-1 830 m,划分6个海拔段分析其垂直分布格局.结果发现,海拔600-1 000 m山野菜种类最多,海拔1 200-1 400 m种类次之;1 000-1 200 m,1 400-1 600 m山野菜物种数量有所减少;海拔1 600-1 800 m山野菜数量最少.山野菜随海拔梯度的分布与宝天曼生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有所不同,呈中间高度膨胀而峰值偏向低海拔的特点;相邻海拔段的山野菜植物种类相似系数较高;海拔段相隔越远,相似系数越小.影响宝天曼保护区山野菜多样性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为:地形、海拔高度、群落温度、群落类型、群落盖度以及人为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野菜 物种多样性 海拔梯度 区系成分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锐齿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梅世秀 袁志良 +4 位作者 叶永忠 朱学灵 张志铭 黄萍 刘晓静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0-225,共6页
为了揭示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锐齿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采用离散分布理论拟合、方差/均值比率法和聚集强度测定的方法,对宝天曼锐齿栎种群在不同取样尺度上、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海拔梯度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 为了揭示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锐齿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采用离散分布理论拟合、方差/均值比率法和聚集强度测定的方法,对宝天曼锐齿栎种群在不同取样尺度上、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海拔梯度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取样尺度下,种群反映出不同的聚集程度,聚块性指数(m*/m)和扩散型指数(Iδ)基本上随取样尺度的增大而减小,样方大小对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锐齿栎种群分布格局的测定结果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发育阶段的锐齿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幼树和中径树均表现为聚集分布,但聚集程度不同,幼树的聚集程度比中径树的高,大树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随机分布类型;不同海拔梯度的锐齿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聚集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齿栎 种群 分布格局 聚集强度 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天曼短柄枹林1公顷样地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 被引量:11
11
作者 沙迎迎 袁志良 +4 位作者 朱学灵 庄静静 殷卫抗 郭建荣 叶永忠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8-153,共6页
为了深入了解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树种的多样性,参照巴拿马巴罗克罗拉多岛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09年在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1块面积为1hm2的短柄枹林永久监测样地。对样地内所有胸径≥1cm的木本植物进行了详细的定位调查。结果... 为了深入了解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树种的多样性,参照巴拿马巴罗克罗拉多岛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09年在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1块面积为1hm2的短柄枹林永久监测样地。对样地内所有胸径≥1cm的木本植物进行了详细的定位调查。结果表明:样地内被监测的树木个体数为2 481个,隶属于27科47属71种;短柄枹林样地共分为4个基本层次,乔木Ⅰ层主要有短柄枹(Quercus serrata var.brevipetiolata)和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乔木Ⅱ层主要由四照花(Cornus kousa subsp.Chinensis)、水榆花楸(Sorbus alnifolia)组成,灌木层的优势种为连翘(Forsythia suspensa)、满山红(Rhododendron mariesii)等,草本层主要由细叶薹草(Carex duriu-sata subsp.stenophylloides)等组成;样地植物区系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共25个属,占总属数的50.98%,兼具热带成分,共10个属,占总属数的21.28%;短柄枹(Quercus serrata var.brevipetio-lata)和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在群落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但从径级结构来看,栓皮栎的更新较差;从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中可以看出,样地物种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表现为随机分布为主,但优势种短柄枹和栓皮栎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柄枹林 物种组成 植物区系 径级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天曼锐齿槲栎-华山松林样地物种组成及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9
12
作者 袁志良 庄静静 +2 位作者 朱学灵 叶丛云 叶永忠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1-418,423,共9页
为了深入理解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树种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对核心区内1 hm2锐齿槲栎-华山松固定监测样地的物种组成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58种2 214株,隶属于28科49属,其中,锐齿槲栎(Querc... 为了深入理解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树种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对核心区内1 hm2锐齿槲栎-华山松固定监测样地的物种组成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58种2 214株,隶属于28科49属,其中,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var.acutiserrata)和华山松(Pinus armandii)是样地中的2大优势种;区系组成以温带成分为主,同时含有较多的热带区系成分,反映了本区南北过渡的特色;锐齿槲栎、华山松种群均更新不良,种内和种间竞争是其原因之一;样地物种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表现为随机分布为主,但2大优势种则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且明显受环境异质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林 物种组成 植物区系 径级 空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天曼固定样地林窗特征及与林窗边缘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庄静静 刘晓静 +1 位作者 叶永忠 朱学灵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2-548,共7页
为了深入理解宝天曼保护区内林窗的形成特征及其形成与林窗边缘木的关系,对核心区内25 hm2固定监测样地的林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内林冠林窗(CG)和扩展林窗(EG)分别为36个和46个,CG的平均面积为18.2 m2,以<15 m2的数量比最大,... 为了深入理解宝天曼保护区内林窗的形成特征及其形成与林窗边缘木的关系,对核心区内25 hm2固定监测样地的林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内林冠林窗(CG)和扩展林窗(EG)分别为36个和46个,CG的平均面积为18.2 m2,以<15 m2的数量比最大,而31~45 m2的面积比最大,分别为53%和29%;EG的平均面积为133.6 m2,以101~150 m2的数量比和面积比最大,分别为48%和42%;林窗形成木主要以锐齿槲栎(Quercusaliena)为主,其次是华山松(Pinus armandi)和葛罗槭(Acer grosseri),各占林窗形成木的65.5%,21.8%和3.6%;倒树、枯树或平地是林窗形成的主要原因,各占形成林窗的8.9%,55.6%,5.5%;林窗边缘木主要以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为主,胸径范围为20~5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 枯木 林隙 林冠 形成木 边缘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郁闭度和种植密度对宝天曼天然锐齿栎林下苦荬菜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晓静 朱学灵 +2 位作者 姚松 田野 朱从波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2-296,共5页
利用野外控制试验的方法,开展不同郁闭度天然锐齿栎林下苦荬菜密度梯度的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锐齿栎-苦荬菜的林菜复合经营体系中,锐齿栎林分郁闭度和苦荬菜种植密度对苦荬菜地径的影响不大;但显著影响苦荬菜的株高、地上部分生物量和... 利用野外控制试验的方法,开展不同郁闭度天然锐齿栎林下苦荬菜密度梯度的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锐齿栎-苦荬菜的林菜复合经营体系中,锐齿栎林分郁闭度和苦荬菜种植密度对苦荬菜地径的影响不大;但显著影响苦荬菜的株高、地上部分生物量和产量;苦荬菜株高和单株生物量随着林分郁闭度和种植密度的增大均呈下降趋势,但苦荬菜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郁闭度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在宝天曼地区,适宜在中低郁闭度锐齿栎林下推广种植苦荬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荬菜 郁闭度 种植密度 宝天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栎类群落细根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志铭 朱学灵 +3 位作者 叶永忠 刘晓静 姚松 梅世秀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0-216,共7页
通过土柱取样法对宝天曼国家自然保护区4种栎类群落细根生物量及其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栎类群落细根生物量差异明显,锐齿栎林细根生物量最高(4.657t·hm^-2)、其次为短柄袍林(4.450·hm^-2)、栓皮栎... 通过土柱取样法对宝天曼国家自然保护区4种栎类群落细根生物量及其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栎类群落细根生物量差异明显,锐齿栎林细根生物量最高(4.657t·hm^-2)、其次为短柄袍林(4.450·hm^-2)、栓皮栎林(4.421t·hm^-2)和茅栗林(4.351t·hm^-2).从不同土壤层次中细根所占的比例看,栎类群落细根总生物量的60%左右分布在0~10cm土层,85%以上分布在0—20cm土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分析0~x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回归分析表明负指数模型和双曲线模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林 细根 生物量 宝天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园林观赏植物陕西紫茎及其伴生树种的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学灵 叶永忠 +1 位作者 吴明作 王春平 《河南科学》 2017年第10期1603-1608,共6页
利用Levins生态位宽度、Whittaker生态位相似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等公式测算了宝天曼陕西紫茎群落13种主要乔木树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陕西紫茎群落中主要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较大,陕西紫茎与其共优种... 利用Levins生态位宽度、Whittaker生态位相似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等公式测算了宝天曼陕西紫茎群落13种主要乔木树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陕西紫茎群落中主要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较大,陕西紫茎与其共优种青楷槭、千金榆、锐齿栎的生态位宽度分别是1.730 1、1.760 6、1.780 8、1.734 9,且与共优种的生态位相似性较高,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相似性之间无明显的关联性;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因其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强、分布较广、有较大竞争力而与其他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较大,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由于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弱、分布不够广泛、竞争力弱而有可能导致与其他种群难以共存,具有较大生态位宽度的种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并不一定较高.从陕西紫茎群落生态位重叠值来看,陕西紫茎与林下层种群的竞争要大于其对共优层种群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相似性 生态位重叠 陕西紫茎 宝天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锐齿栎林下紫花碎米荠的生长特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晓静 朱学灵 +2 位作者 田野 姚松 朱从波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59,7-8,共7页
紫花碎米荠是伏牛山区重要的山野菜之一。通过人工控制实验的方法,研究不同郁闭度锐齿栎林下种植密度对紫花碎米荠株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碎米荠株高、个体地上部分生物量、个体根生物量均随郁闭度增加而增加,随种植密度增大... 紫花碎米荠是伏牛山区重要的山野菜之一。通过人工控制实验的方法,研究不同郁闭度锐齿栎林下种植密度对紫花碎米荠株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碎米荠株高、个体地上部分生物量、个体根生物量均随郁闭度增加而增加,随种植密度增大而下降;群体生物量随郁闭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种植密度先增加后下降,最大值出现在高密度的D5(即株行距15 cm×15 cm种植)处理;根冠比在不同郁闭度下差异不明显,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就宝天曼地区而言,锐齿栎-紫花碎米荠林菜复合种植模式应在郁闭度较大锐齿栎林下以高密度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碎米荠 锐齿栎 宝天曼 种植密度 郁闭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火对宝天曼栎类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晓静 朱学灵 +1 位作者 田野 朱从波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1年第3期36-42,共7页
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采用时间序列代替空间序列的方法,对宝天曼栎类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地表火影响在不同时间的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生物保育、积累营养物质、负离子提供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7个方面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 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采用时间序列代替空间序列的方法,对宝天曼栎类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地表火影响在不同时间的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生物保育、积累营养物质、负离子提供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7个方面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地表火干扰造成宝天曼栎类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的价值在时间序列上依次为1年是24.95万元.hm-2,5年是11.68万元.hm-2,10年是4.91万元.hm-2,15年是0.68万元.hm-2;各项服务功能价值量损失排序为保育土壤>涵养水源>病虫害防治>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生物保育,其中保育土壤和涵养水源两项的损失占总损失量的70%左右,这表明地表火主要影响宝天曼栎类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保育土壤和涵养水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火干扰 宝天曼 栎类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损失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对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锐齿栎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水源涵养功能差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郭建荣 庄静静 +1 位作者 朱学灵 叶永忠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9-552,576,共5页
为了探讨不同林龄锐齿栎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及水源涵养功能差异,在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土壤各层容重大小顺序均为成熟林>幼龄林>中龄林;对于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 为了探讨不同林龄锐齿栎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及水源涵养功能差异,在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土壤各层容重大小顺序均为成熟林>幼龄林>中龄林;对于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各层土壤大小顺序均为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不同林龄上述指标随土壤加深均是逐渐减小;不同林龄锐齿栎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物质量从大到小分别为:中龄林,17.82×105t.hm-2;幼龄林,15.75×105t.hm-2;成熟林,14.47×105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齿栎 土壤 物理性质 水源涵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及其景观质量评价 被引量:12
20
作者 崔向慧 王兵 +1 位作者 朱学灵 朱聪博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2,57,共5页
采用国家相关规范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规模结构和质量结构等方面对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景观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宝天曼50个旅游资源单体中,属于景段的有4个,属于景元的有46个;其中气候... 采用国家相关规范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规模结构和质量结构等方面对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景观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宝天曼50个旅游资源单体中,属于景段的有4个,属于景元的有46个;其中气候生物类景元占32.5%,地文景观类景元占26.1%、水文景观类景元占19.6%,历史遗产类景元占10.9%,说明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以生物、地文、水文景观资源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天曼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旅游资源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