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S乳液接枝聚合反应中影响接枝率的因素 被引量:3
1
作者 朱学多 张春军 +1 位作者 白延军 陆书来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13年第4期6-9,共4页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ABS接枝聚合物,通过改变反应过程中聚丁二烯、引发剂和分子量调节剂的用量,改变反应温度及增量反应时间,考察ABS接枝聚合物接枝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接枝率随着聚丁二烯或分子量调节剂用量的增加迅速减小...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ABS接枝聚合物,通过改变反应过程中聚丁二烯、引发剂和分子量调节剂的用量,改变反应温度及增量反应时间,考察ABS接枝聚合物接枝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接枝率随着聚丁二烯或分子量调节剂用量的增加迅速减小;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或增量反应时间的增长而增大;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 乳液聚合 接枝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MnO_2/Al_2O_3催化臭氧化催化剂的制备、结构表征及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欣 边疆 +1 位作者 朱学多 强亮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55-1159,共5页
采用浸渍法,以Al2O3为载体制备了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复合的双组分负载型金属催化臭氧化催化剂.以松花江水的UV254去除率作为催化剂活性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如下:浸渍5h,活性... 采用浸渍法,以Al2O3为载体制备了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复合的双组分负载型金属催化臭氧化催化剂.以松花江水的UV254去除率作为催化剂活性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如下:浸渍5h,活性组元体积比为3:1,于90℃干燥2h,于200℃焙烧3h.采用扫描电镜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TG-DTA测试分析了催化剂热分解过程的反应速率、热效应和物质变化过程;运用XPS分析了催化剂表面元素的组成、元素相对含量和元素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臭氧化 氧化铜 二氧化锰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电镀工艺及其常见问题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陆书来 张春军 +2 位作者 朱学多 杨帆 李军 《弹性体》 CAS 2013年第3期59-62,共4页
对ABS电镀工艺的主要工序除油、粗化、敏化、活化和化学镀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主要工序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对电镀工艺引起的镀件质量常见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 ABS 电镀工艺 问题 解决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剂对ABS树脂加工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娜 郝殿成 +3 位作者 朱学多 高春晶 曹志臣 张会轩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08年第1期22-25,共4页
通过测定ABS树脂的氧化诱导时间和氧化诱导温度及其在多次挤出前后熔融指数、黄色指数及微观结构的变化,研究了不同加工抗氧剂168、618、1076/168、1076/618对ABS树脂加工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抗氧体系均能使ABS树脂在多次挤出... 通过测定ABS树脂的氧化诱导时间和氧化诱导温度及其在多次挤出前后熔融指数、黄色指数及微观结构的变化,研究了不同加工抗氧剂168、618、1076/168、1076/618对ABS树脂加工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抗氧体系均能使ABS树脂在多次挤出加工中保持良好的熔体稳定性,当抗氧剂168和618单独使用时,加入抗氧剂168和618的ABS树脂的热稳定性相当,但抗氧剂168能够更有效地抑制ABS树脂在加工过程中的黄变。当引入受阻酚类主抗氧剂1076后,其与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并用时的效果好于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单独使用时的效果。与其他抗氧剂相比,复合抗氧剂1076/168能够更好地保持ABS树脂在多次挤出加工中的各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树脂 抗氧剂 多次挤出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 被引量:6
5
作者 朱学多 杨义勇 +3 位作者 于佳 陈明 兰苗宇 陆书来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22年第2期111-113,共3页
样品前处理的效果能够影响分析检测结果的精准度和可靠性。固相萃取作为样品前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介绍了固相萃取技术的定义、分类、用途、特点和应用,总结了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关键词 固相萃取 常见问题 解决办法 流速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ABS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的因素分析
6
作者 朱学多 陈广斌 +3 位作者 温海波 陈明 朱海波 陆书来 《弹性体》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72,共3页
采用乳液接枝-本体苯乙烯-丙烯腈树脂(SAN)掺混法制备ABS树脂。研究了聚合过程中聚丁二烯、过氧化氢异丙苯(CHP)和叔十二碳硫醇(TDDM)的用量及混炼过程中EBA的用量对ABS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随着聚丁二烯用... 采用乳液接枝-本体苯乙烯-丙烯腈树脂(SAN)掺混法制备ABS树脂。研究了聚合过程中聚丁二烯、过氧化氢异丙苯(CHP)和叔十二碳硫醇(TDDM)的用量及混炼过程中EBA的用量对ABS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随着聚丁二烯用量的增加,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减小;随着CHP、TDDM和N,N′-乙撑双硬脂酰胺(EBA)用量的增加,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 因素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O-MnO_2/Al_2O_3催化臭氧化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万山红 李欣 +2 位作者 覃吴 朱学多 强亮生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5-418,共4页
采用浸渍法,以Al2O3为载体,制备了氧化镍和氧化锰复合的双组分负载型金属催化臭氧化催化剂.以松花江江水中UV254的去除率作为催化剂活性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寻找催化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浸渍3h,活性组... 采用浸渍法,以Al2O3为载体,制备了氧化镍和氧化锰复合的双组分负载型金属催化臭氧化催化剂.以松花江江水中UV254的去除率作为催化剂活性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寻找催化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浸渍3h,活性组元体积比1:1,90℃干燥2h,400℃焙烧4h.通过扫描电镜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TG-DTA测试,分析了催化剂的热分解过程中反应速率、热效应和物质变化过程;运用XPS分析了催化剂表面元素的组成情况,催化剂的主要活性成分为Mn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臭氧化 氧化镍 氧化锰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PBT合金的形态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兰苗宇 陆书来 +4 位作者 曹志臣 宋利忠 朱学多 王宇超 赵文杰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4-37,共4页
采用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ABS/PBT/SAG)共混物,系统地研究了SAG对ABS/PBT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冲击性能、拉伸性能、耐热性、耐油性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ABS/PBT/SAG)共混物,系统地研究了SAG对ABS/PBT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冲击性能、拉伸性能、耐热性、耐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AG可有效改善ABS/PBT(70/30)共混合金的相容性,随着SAG用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明显改善;随着SAG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逐渐提高,而拉伸强度却逐渐降低;SAG可使ABS/PBT共混合金的耐热性下降,耐油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性能 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