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含锰源水 被引量:4
1
作者 陆少鸣 朱争亮 杨立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54,共2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预臭氧化、混凝沉淀、砂滤、后续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锰对臭氧氧化分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锰含量较高的源水,锰在臭氧接触塔中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能够促进臭氧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氧化,且随着臭...  通过试验研究了预臭氧化、混凝沉淀、砂滤、后续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锰对臭氧氧化分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锰含量较高的源水,锰在臭氧接触塔中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能够促进臭氧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氧化,且随着臭氧投量增加,锰被最终氧化成高锰酸根,接触塔中水的颜色也相应呈现出由浅至深的变化过程,故可通过观察水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合适的臭氧投加量,以有效地指导生产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生物活性炭 臭氧化 有机微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砂滤池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杜敬 陆少鸣 朱争亮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6年第A04期129-131,共3页
文章通过“臭氧-生物活性炭”中试研究发现,由于预臭氧的充氧和跌水作用,砂滤池有着很强的生物作用,对氨氮,亚硝酸盐氮和有机物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
关键词 臭氧预氧化 砂滤池 氨氮 溶解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在制药废水处理中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毛卫兵 陆少鸣 朱争亮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4年第10期3-5,共3页
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控制在酸化水解阶段处理高浓度乙酰螺旋酶素制药废水,经过长时间的运行表明该反应器结构简单,启动时间短,有效地提高了废水中挥发酸的浓度,缩小了pH值的变化范围,稳定了水质,改善了废水的可生化性,确保了甲烷发酵阶... 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控制在酸化水解阶段处理高浓度乙酰螺旋酶素制药废水,经过长时间的运行表明该反应器结构简单,启动时间短,有效地提高了废水中挥发酸的浓度,缩小了pH值的变化范围,稳定了水质,改善了废水的可生化性,确保了甲烷发酵阶段的长期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制药废水处理 酸化水解 反应器结构 可生化性 高浓度 水质 挥发酸 缩小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水源及终端水质防护保障广州城市供水安全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东龙 董玉莲 朱争亮 《净水技术》 CAS 2020年第5期155-159,共5页
确保供水水质安全,进一步提升饮用水品质已成为供水行业和城市管理的一项紧迫任务。以广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的实践和探索为例,在供水设施不断升级改造的同时,结合水源和用户终端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从水源和用户终端监测评估、二次供水监... 确保供水水质安全,进一步提升饮用水品质已成为供水行业和城市管理的一项紧迫任务。以广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的实践和探索为例,在供水设施不断升级改造的同时,结合水源和用户终端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从水源和用户终端监测评估、二次供水监管、水质公示和用水科普等方面着手加强供水水质保障,不仅为广州市主城区供水水质安全提供有力支撑,还进一步提升了用户龙头水水质和用水满意度,其经验可为其他供水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 用户终端 水质安全 自来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江水源置换模式及管网平稳置换的保障措施 被引量:3
5
作者 董玉莲 陈诚 +2 位作者 潘铁军 李振林 朱争亮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10,共4页
西江原水相对于置换前西部水厂原水水质有着质的飞跃。如何防止置换期间和置换后,由于水质变化对管网环境造成冲击,导致管网水质恶化,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对西江原水和西部原水进行腐蚀性指标分析,计算两种原水混合使用时的腐蚀情况... 西江原水相对于置换前西部水厂原水水质有着质的飞跃。如何防止置换期间和置换后,由于水质变化对管网环境造成冲击,导致管网水质恶化,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对西江原水和西部原水进行腐蚀性指标分析,计算两种原水混合使用时的腐蚀情况,并通过小区管网水源置换试验,确定水源置换模式为一步置换;提出确保管网水质平稳置换的两大措施,即保持管网供水流态不变,并在置换过程中优化水厂内控指标,控制出厂水pH值在7.4~8.0,提高了水质的稳定性,也保护了供水管网。经过3个月的实践,西江原水置换后管网未出现大面积黄水浊水现象,管网水质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引水工程 水源置换 管网水质 平稳置换 保障措施
原文传递
西江水源置换水质变化规律的生产性试验研究
6
作者 陈诚 李振林 +4 位作者 朱争亮 潘铁军 苏兆斌 董玉莲 匡科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4,12,共5页
为了保障西江水源置换后管网水质安全,根据西江水源置换后广州市西北部水厂和以北江为水源的南洲水厂出厂水水质相似的特点,在西村水厂供水范围内选择试验区域,通过阀门调整改为南洲水厂供水,实施水源置换生产性试验,开展水质变化规律... 为了保障西江水源置换后管网水质安全,根据西江水源置换后广州市西北部水厂和以北江为水源的南洲水厂出厂水水质相似的特点,在西村水厂供水范围内选择试验区域,通过阀门调整改为南洲水厂供水,实施水源置换生产性试验,开展水质变化规律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由于阀门调整,管网水力条件发生改变,浊度瞬时升高,待水力条件稳定后浊度逐步下降。置换后试验区域内浊度保持稳定,余氯浓度和pH值提高,耗氧量下降,菌落总数先升高,2 d后下降并能满足水质标准的要求,管道沉积物稳定,生物膜附着稳固,试验区域水质稳定性和水质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 水源置换 生产性试验 水质
原文传递
城市饮用水全流程快速反应智能监测体系
7
作者 王建平 林立 +5 位作者 袁永钦 敬东明 董玉莲 潘铁军 陈诚 朱争亮 《创新世界周刊》 2021年第1期40-47,共8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城市供水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对供水企业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用户龙头水质,实现供水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供水行业和城市管理的一项紧迫任务。广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城市供水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对供水企业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用户龙头水质,实现供水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供水行业和城市管理的一项紧迫任务。广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利用"互联网+云平台"网络管理信息化技术,再结合网格管理和大数据的分析成果,构建人工检测、在线监测、移动监测和水质监测信息管理平台的"四位一体"城市饮用水全流程水质快速反应监测体系,通过对用户龙头水、用户表前最不利水、小区入口水、市政管网水、出厂水、水源水等供水全流程水质逆向进行检测及分析,动态优化控制出厂水的内控水质指标,并首创"自来水免费上门检测水质服务",水质公示到用户龙头,多措并举实现居民对自来水服务的满意度连续八年位居省内第一,全国前列,为广州市主城区的供水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分析 移动监测 水质公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