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角膜缘移植联合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单眼瘢痕期热、化学烧伤 被引量:7
1
作者 朱也飞 姚玉峰 裘文亚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缘移植联合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单眼瘢痕期热、化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单眼热、化学烧伤后 ,临床表现为角膜表面严重结膜化、新生血管化和瘢痕化的患者共 3 9例 ( 3 9眼 ) ,行自体角膜缘移植联合深板层角膜移植... 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缘移植联合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单眼瘢痕期热、化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单眼热、化学烧伤后 ,临床表现为角膜表面严重结膜化、新生血管化和瘢痕化的患者共 3 9例 ( 3 9眼 ) ,行自体角膜缘移植联合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观察术中并发症、术后眼表面的重建、角膜透明度恢复及术后视力提高等指标。结果  3 9眼中的3 4眼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其中的 3 2眼 ( 94 1% )术后 7d内完成角膜上皮化。重建的角膜上皮稳定 ,印迹细胞学检查表现为无杯状细胞的非角化鳞状上皮。 3 4眼中的 11眼术后出现双前房 ,10眼的双前房于 1个月内消失。 3 4眼中的2 9眼 ( 85 3 % )术后角膜透明 ,3眼有不同程度的角膜瘢痕 ,2眼出现持续性的角膜水肿。术后 3 0眼 ( 88 2 % )视力显著提高。结论 自体角膜缘移植联合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能有效地重建单眼瘢痕期热、化学烧伤患者的眼表面 ,恢复角膜的透明性 ,明显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板层角膜移植 自体角膜缘移植 眼热烧伤 眼化学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小鼠局灶性脑缺血神经症状定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9
2
作者 魏尔清 朱朝阳 +3 位作者 徐秋琴 俞月萍 朱也飞 郑敏之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42-747,共6页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客观评价小鼠局灶性脑缺血神经症状的定量方法。在大脑中动脉阻塞诱导局灶性脑缺血后24 h,采用悬挂试验分别测定转动的平均角和优势角以及转动次数,并用爬板试验测定小鼠攀爬角度;分析定量测定指标与脑梗死体积、神经...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客观评价小鼠局灶性脑缺血神经症状的定量方法。在大脑中动脉阻塞诱导局灶性脑缺血后24 h,采用悬挂试验分别测定转动的平均角和优势角以及转动次数,并用爬板试验测定小鼠攀爬角度;分析定量测定指标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元密度的相关性,并与经典的行为学评价方法比较。还以此法观察抗脑缺血药pranlukast,4-氧-8-[对-(4-苯丁氧基)苯甲酰氨基]-2-(5-四氮基)4H-1-苯并吡喃半水化合物(ONO-1078)的作用。结果显示,脑缺血小鼠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变,定量评价总分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元密度减少密切相关,与经典行为学评分之间也密切相关。ONO-1078可显著抑制缺血损伤,并降低定量评价总分。因此,本方法可反映局灶性脑缺血神经症状变化,具有客观、定量、操作简便、无损伤的优点,并能用于评价抗脑缺血药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物学 局灶性脑缺血 神经学检查 偏瘫 小鼠 {pranlukast 4-氧-8-[对-(4-苯丁氧基)苯甲酰氨基]-2-(5-四氮基)-4H-1-苯并吡喃半水化合物}(ONO-107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症状的时间过程及评价方法
3
作者 俞月萍 魏尔清 +3 位作者 徐秋琴 朱朝阳 朱也飞 张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92-598,共7页
目的 :确定我们建立的局灶性脑缺血神经症状定量评价方法的实用性。方法 :大脑中动脉阻塞诱导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 6、12、2 4h以及 1- 7d ,在悬挂试验以计算机视频跟踪技术测定平均角、优势角和转动次数 ,在爬板试验测定爬板角度 ;分析... 目的 :确定我们建立的局灶性脑缺血神经症状定量评价方法的实用性。方法 :大脑中动脉阻塞诱导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 6、12、2 4h以及 1- 7d ,在悬挂试验以计算机视频跟踪技术测定平均角、优势角和转动次数 ,在爬板试验测定爬板角度 ;分析定量评价指标与其他行为学评价方法以及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元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脑缺血后各项定量评价指标均有显著改变 ,与行为学综合评价的结果相似 ,6h的定量评价总分高于 12、2 4h。缺血后 1- 7d内 ,定量评价总分持续增高 ,但在 3d后有下降 ;平均角与相对转动分值在 1d明显增高 ;爬板角度分值持续增高 ;经典的神经症状评分则持续增高而无下降。定量评价总分与其他行为学评价以及脑梗死体积和各脑区神经元密度密切相关 ,其中爬板角度最稳定。结论 :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 12h至 7d的神经症状稳定 ,并可逐渐恢复 ;定量评价方法可提供客观、定量结果 ,与其他行为学方法及形态学密切相关 ,其中爬板角度最简便、稳定 ,可以推广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神经病学检查 偏瘫 脑梗死 神经元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症状的时间过程及评价方法
4
作者 俞月萍 徐秋琴 +3 位作者 朱朝阳 朱也飞 张琦 魏尔清 《中国药理通讯》 2004年第2期36-37,共2页
目的:我们建立了一种悬挂结合图像分析以及爬板试验评价偏瘫等局灶性脑缺血神经症状定量评价方法,本研究进一步确定其实用性。方法:大脑中动脉阻塞诱导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6、12、24)h以及(1—7)d,在悬挂试验以计算机视频跟踪技术... 目的:我们建立了一种悬挂结合图像分析以及爬板试验评价偏瘫等局灶性脑缺血神经症状定量评价方法,本研究进一步确定其实用性。方法:大脑中动脉阻塞诱导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6、12、24)h以及(1—7)d,在悬挂试验以计算机视频跟踪技术测定平均角、优势角和转动次数,在爬板试验测定爬板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局灶性脑缺血 神经症状 脑梗死体积 神经元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局灶性脑缺血神经症状的定量评价方法
5
作者 朱朝阳 朱也飞 《中国药理学会通讯》 2002年第1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神经症状 定量评价方法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神经重建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彭艳坤 姚玉峰 +2 位作者 朱也飞 聂欣 陈汉民 《科技通报》 2006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观察新西兰兔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不同时期的角膜神经重建过程。方法新西兰兔麻醉后行冰冻保存角膜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分别于第7、21天,第1、2、3、4、6个月摘取术眼角膜,行乙酰胆碱酯酶神经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目的观察新西兰兔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不同时期的角膜神经重建过程。方法新西兰兔麻醉后行冰冻保存角膜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分别于第7、21天,第1、2、3、4、6个月摘取术眼角膜,行乙酰胆碱酯酶神经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术后7天,植片内神经溃变,同时植床远端未损伤神经发出分支,穿过创缘进入植片。术后21天,神经溃变完成。术后1个月,植片内较多细、长、直的神经纤维,创缘外侧植床基质神经发出较多分支平行于创缘,但未进入植片。术后3个月,植床近端基质神经同一部位同时发出2 ̄4个分支进入植片,植片内细、长、直的神经纤维达到最多。术后4 ̄6个月,植片内神经重新塑型。少数植床近端基质神经形态基本接近正常。结论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神经再生恢复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乙酰胆碱酯酶染色 神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