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万紫千红满园春——2009·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南方片)展演综述
1
作者 吕育忠 朱为总 《福建艺术》 2009年第4期5-8,共4页
五月的杭州,风景秀丽,繁花似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文化部艺术司、浙江省文化厅承办的“向祖国汇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南方片)展演”,
关键词 地方戏 展演 剧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 综述 文化部 文化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音乐和心灵自由飞翔——作曲家刘建宽印象 被引量:1
2
作者 朱为总 《文化艺术研究》 2012年第S1期77-84,共8页
刘建宽是目前浙江戏曲界最优秀的作曲家之一,也是最具有鲜明个性和艺术才华的作曲家之一。这些年,他创作的大量音乐,无论是大气豪放、形超神越,还是快意挥洒、清新明快,又或是宁静委婉、缱绻缠绵,都从思维理念、创作技法、样式呈现、音... 刘建宽是目前浙江戏曲界最优秀的作曲家之一,也是最具有鲜明个性和艺术才华的作曲家之一。这些年,他创作的大量音乐,无论是大气豪放、形超神越,还是快意挥洒、清新明快,又或是宁静委婉、缱绻缠绵,都从思维理念、创作技法、样式呈现、音乐表现力、旋律织体的完美性等方面,达到了一个较高的艺术层面。在他二十多年的音乐创作生涯中(始于1990年),他的音乐作品先后获得浙江省新剧目调演作曲一等奖,浙江省第七、八、九、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技法 艺术层面 艺术才华 清新明快 戏剧节 自由飞翔 作曲系 作曲技法 九斤姑娘 器乐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昆曲的传承发展与人才培养 被引量:1
3
作者 朱为总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25-31,共7页
本文以当代中国昆曲传承发展的现状为背景,就昆曲传承创新与当代生存的意义,及昆曲人才培养的迫切性、重要性等进行了叙述和辨析。提出了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珍惜和保护,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继承的本身就意味着是一种发展和鼎新。而优秀... 本文以当代中国昆曲传承发展的现状为背景,就昆曲传承创新与当代生存的意义,及昆曲人才培养的迫切性、重要性等进行了叙述和辨析。提出了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珍惜和保护,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继承的本身就意味着是一种发展和鼎新。而优秀人才的培养和涌现,才真正是这一民族艺术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保证和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口传心授 世界文化遗产 传承发展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曲舞台表演的文化印记:诗情·画意 被引量:1
4
作者 朱为总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76-80,共5页
本文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对昆曲舞台引诗入剧、引画入剧、引书法入剧的表演形态进行叙述和实例分析,提出了“诗之情、画之意、书之法”是中国古典戏曲舞台表演独特文化印记的呈现。中国古典戏曲也正是借此去整体追求和达到天人合一、至善... 本文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对昆曲舞台引诗入剧、引画入剧、引书法入剧的表演形态进行叙述和实例分析,提出了“诗之情、画之意、书之法”是中国古典戏曲舞台表演独特文化印记的呈现。中国古典戏曲也正是借此去整体追求和达到天人合一、至善至美、意境化的理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表演 古典戏曲 引诗入剧 引画入剧 引书法入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21世纪中国戏曲走向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朱为总 《福建艺术》 2009年第4期22-25,共4页
历史在不觉中又走过了千年.中国的戏曲艺术也在唱念做打中.伴着喧天锣鼓和繁弦急管走过了它兴衰嬗变、潮起潮落的800年。带着岁月的一路风尘,面对新的世纪、新的千年.面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代.
关键词 中国戏曲 唱念做打 戏曲艺术 锣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诗性·真情——对杨小青导演艺术成就的又一种解读
6
作者 朱为总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4期21-24,共4页
杨小青无疑是新时期以来浙江戏曲界最优秀的导演之一,也是最具有鲜明艺术风格和明确艺术追求的戏曲导演之一。如果我们能近距离地与她这些年导演的大量舞台作品静心相对,或以形传神、虚实相生,或意近旨远、简约清新,或美轮美奂、诗... 杨小青无疑是新时期以来浙江戏曲界最优秀的导演之一,也是最具有鲜明艺术风格和明确艺术追求的戏曲导演之一。如果我们能近距离地与她这些年导演的大量舞台作品静心相对,或以形传神、虚实相生,或意近旨远、简约清新,或美轮美奂、诗情画境,在这些蕴含着唯美、空灵、写意和充满诗化品格的作品中,无论从思维理念、导演手法和舞台样式呈现的完美性等方面,都到达了一个较高的艺术层面,演绎出无尽的情怀与诗意。而每当我们谈起杨小青,这个名字又总是与浙江戏曲、特别是浙江的越剧联系在一起,因为,在近40年的导演艺术生涯中,杨小青始终带着浓郁的中国文化神韵和精神守望的姿态,一直锲而不舍地在浙江戏曲这片热土上潜心拓荒耕耘,从演员到导演,从默默无闻到广受赞誉,她所导演的作品曾无数次荣获中国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中国戏剧“十大精品工程”、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艺术节戏曲大奖、中国戏剧节最佳剧目奖、中国戏曲学会奖、第二届至第十一届浙江省戏剧节多项大奖和第四届浙江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突出成就奖”等,对新时期的浙江戏曲,尤其是对新时期浙江越剧的传承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导演 杨小青 艺术成就 中国戏剧节 解读 真情 诗性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剧锣鼓的历史嬗变──从“昆戏京锣”现象谈
7
作者 朱为总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2-55,共4页
根据昆剧场上艺术实际存在的“昆戏京锣”之现象,本文提出,形成“昆戏京锣”现象的根本原因, 是源于昆剧历史的兴衰嬗变。通过对昆剧艺术与昆剧锣鼓历史嬗变的对应分析,对中国戏曲锣 鼓形成发展脉络,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 昆剧锣鼓 昆戏京锣 场上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传瑛在现代中国昆剧传承发展中的地位与贡献
8
作者 朱为总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2-17,共6页
在现代中国昆剧的传承发展进程中,周传瑛无疑是一位具有里程碑式的表演艺术大师。他9岁入苏州昆剧传习所学艺,终生与昆剧结下了不解之缘,既是昆剧的传承者、守望者,更是一位在现代中国昆剧史上书写出辉煌篇章,为新中国昆剧振兴作... 在现代中国昆剧的传承发展进程中,周传瑛无疑是一位具有里程碑式的表演艺术大师。他9岁入苏州昆剧传习所学艺,终生与昆剧结下了不解之缘,既是昆剧的传承者、守望者,更是一位在现代中国昆剧史上书写出辉煌篇章,为新中国昆剧振兴作出卓越贡献的开拓者和擎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 传承发展 周传瑛 昆剧 艺术大师 传承者 开拓者 新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仰抉择 人性光芒——浅评现代越剧《枫叶如花》
9
作者 朱为总 朱温臣 《音乐探索》 2020年第4期70-73,共4页
越剧《枫叶如花》是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根据浙江籍“红色女特工”朱枫烈士的感人事迹精心打造的一部表现谍战题材的越剧现代戏。全剧塑造了以朱枫烈士为代表的一大批奋战在隐蔽战线上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围绕《枫叶如花》的整体舞台... 越剧《枫叶如花》是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根据浙江籍“红色女特工”朱枫烈士的感人事迹精心打造的一部表现谍战题材的越剧现代戏。全剧塑造了以朱枫烈士为代表的一大批奋战在隐蔽战线上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围绕《枫叶如花》的整体舞台演绎,从故事与情感、舞台表演与剧种风格、现代性和创新性所带来的思考,对传统戏曲在当代如何实现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进行新的解读与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剧 现代戏 《枫叶如花》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浙江昆剧改革的几点思考
10
作者 朱为总 《文化艺术研究》 1999年第1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昆剧艺术 几点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时代风貌传播京剧 浙江京剧团《飞虎将军》观感
11
作者 朱为总 《上海戏剧》 2016年第5期24-25,共2页
《飞虎将军》给我们带来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戏剧的理念创新和视觉冲击。首先,该剧第一次在京剧舞台上,全景式地为我们展现了残唐末年民间传奇人物李存孝大起大落、悲喜交加的一生。对于李存孝因打虎救主有功而入仕,人们向来颇有争议,认... 《飞虎将军》给我们带来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戏剧的理念创新和视觉冲击。首先,该剧第一次在京剧舞台上,全景式地为我们展现了残唐末年民间传奇人物李存孝大起大落、悲喜交加的一生。对于李存孝因打虎救主有功而入仕,人们向来颇有争议,认为是"误入仕途",如果不入仕,原本可以做一个快快乐乐的牧羊娃,而不至于最后落得个"五马分尸"的凄惨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存孝 羊娃 入仕 视觉冲击 理念创新 时代风貌 传统戏剧 救主 戏曲剧种 翁国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剧《十五贯》:永远的艺术性
12
作者 朱为总 《福建艺术》 2011年第2期38-41,共4页
1956年,由浙江昆剧团整理改编的昆剧《十五贯》晋京演出获得巨大成功,5月18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专题社论,称誉该剧是“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关键词 《十五贯》 昆剧 艺术性 《人民日报》 晋京演出 头版头条 剧团 剧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剧“脚色”在戏剧结构中的功能与作用
13
作者 朱为总 《福建艺术》 2010年第2期17-18,共2页
所谓戏中的某一门“脚色”.一般是单指某一行当所扮的人物类型。而以不同脚色间的组合.来演剧中众多不同的人物类型。并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这就是“脚色制”。简单地说,戏曲“脚色”中五大基本类型的“生、旦、净、末、丑”.它们... 所谓戏中的某一门“脚色”.一般是单指某一行当所扮的人物类型。而以不同脚色间的组合.来演剧中众多不同的人物类型。并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这就是“脚色制”。简单地说,戏曲“脚色”中五大基本类型的“生、旦、净、末、丑”.它们在戏剧结构中是有着其独特的功能与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与作用 戏剧结构 脚色 昆剧 人物类型 逻辑关系 行当 成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浙江戏剧的继承与创新喝彩——2010·浙江省第十一届戏剧节综述
14
作者 薛亮 朱为总 《文化艺术研究》 2010年第S1期23-30,共8页
冬日的杭州,玉树迎春,弦歌缭绕,欢声如潮。由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浙江省第十一届戏剧节,于2010年12月6日至21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拉开了帷幕。共有来自浙江全省的越剧、京剧、昆剧、婺剧、绍剧、甬剧、姚剧、瓯剧... 冬日的杭州,玉树迎春,弦歌缭绕,欢声如潮。由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浙江省第十一届戏剧节,于2010年12月6日至21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拉开了帷幕。共有来自浙江全省的越剧、京剧、昆剧、婺剧、绍剧、甬剧、姚剧、瓯剧、话剧、舞剧、木偶剧等11个剧种的27个专业艺术院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节 浙江省文化厅 艺术院团 瓯剧 新人新作 姚剧 李慧娘 青春版 九斤姑娘 艺术专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曲音乐的旋律构成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为总 《戏曲研究》 2004年第1期234-257,共24页
中国戏曲音乐的乐体结构,按现今约定俗成的说法,主要有"曲牌体"和"板腔体"两大体系,昆曲音乐属于前者。中国戏曲的剧唱,其文辞与音乐的结合,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文体每个不同的字读化为不同的音乐旋律,字变则腔变... 中国戏曲音乐的乐体结构,按现今约定俗成的说法,主要有"曲牌体"和"板腔体"两大体系,昆曲音乐属于前者。中国戏曲的剧唱,其文辞与音乐的结合,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文体每个不同的字读化为不同的音乐旋律,字变则腔变的"以文化乐"、"依字行腔";一类是以(基本)稳定的音乐旋律套唱多段不同的文辞,字变腔可不变的"以乐传文"、"以定腔传辞"。昆曲音乐也属于前者。完整地说,它是"曲牌体"和"以文化乐"的代表性乐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牌体 依字行腔 懒画眉 赠板 曲唱 润腔 集曲 上字调 宫谱 字位
原文传递
诗性·真情·超越——对杨小青导演艺术成就的又一种解读
16
作者 朱为总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9-93,共5页
杨小青无疑是新时期以来浙江戏曲界最优秀的导演之一,也是最具有鲜明艺术风格和明确艺术追求的戏曲导演之一。如果我们能近距离地与她这些年导演的大量舞台作品静心相对,或以形传神、虚实相生,或意近旨远、简约清新,或美轮美奂、诗... 杨小青无疑是新时期以来浙江戏曲界最优秀的导演之一,也是最具有鲜明艺术风格和明确艺术追求的戏曲导演之一。如果我们能近距离地与她这些年导演的大量舞台作品静心相对,或以形传神、虚实相生,或意近旨远、简约清新,或美轮美奂、诗情画境,在这些蕴含着唯美、空灵、写意和充满诗化品格的作品中,无论从思维理念、导演手法和舞台样式呈现的完美性等方面,都到达了一个较高的艺术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导演 杨小青 艺术成就 解读 真情 诗性 艺术追求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论近代以来昆剧音乐场上伴奏之变迁
17
作者 朱为总 《戏曲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212-230,共19页
在中国戏曲演出史上,自明代嘉靖末年梁辰鱼的昆腔传奇《浣纱记》搬演于舞台开始,昆剧的场上演出就有了较为完整、规范的文武场乐队伴奏。明清昆剧兴盛时期,民间职业戏班、文人自娱的家班和宫廷戏班的演出各擅胜场,昆剧的场上伴奏也因此... 在中国戏曲演出史上,自明代嘉靖末年梁辰鱼的昆腔传奇《浣纱记》搬演于舞台开始,昆剧的场上演出就有了较为完整、规范的文武场乐队伴奏。明清昆剧兴盛时期,民间职业戏班、文人自娱的家班和宫廷戏班的演出各擅胜场,昆剧的场上伴奏也因此而形成不同的体制形式和器乐组合,但总体上说还是大同小异。而到了近代,中国社会经历了新旧时代的蜕变嬗替和世界范围内的中西文化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武场 音乐传统 浣纱记 戏曲演出 梁辰鱼 锣鼓经 家班 新旧时代 中西文化碰撞 魏良辅
原文传递
在故乡热土上的经典再现 评新编越剧《琵琶记》
18
作者 朱为总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0-32,共3页
南戏《琵琶记》自问世600余年来,被盛誉为“案头”与“场上”冠绝诸剧、独擅胜场的第一部真正的戏剧文学经典,也是后世许多剧种热演不衰的保留剧目和不断整理改编、重新搬演的传统经典剧目。近日,由温州瑞安越剧团新编上演的越剧《琵琶... 南戏《琵琶记》自问世600余年来,被盛誉为“案头”与“场上”冠绝诸剧、独擅胜场的第一部真正的戏剧文学经典,也是后世许多剧种热演不衰的保留剧目和不断整理改编、重新搬演的传统经典剧目。近日,由温州瑞安越剧团新编上演的越剧《琵琶记》,就是21世纪搬演于舞台的最新一种改编本。温州也是原著作者、元末明初戏剧家高则诚的故乡。在南戏的故里,由故乡的剧团、故乡的艺术家演绎600年前故乡籍戏剧家创作的古典名剧,不论从什么角度讲,都赋予这部新的改编本《琵琶记》一份特殊的当代性价值和意义,确实引人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剧目 越剧《琵琶记》 越剧团 改编本 独擅胜场 元末明初 搬演 原著作者
原文传递
绽放艺术青春的美丽与精彩 婺剧青年名家杨霞云印象
19
作者 朱为总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4-45,共2页
在当代的婺剧舞台上,青年婺剧表演艺术名家杨霞云其名之盛、其艺之精湛、其受观众喜爱和关注的程度,绝对是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她始终以戏曲传统神韵和精神守望的姿态,武戏文唱,文戏武做,"变雄浑为潇洒,化刚劲为柔和",技... 在当代的婺剧舞台上,青年婺剧表演艺术名家杨霞云其名之盛、其艺之精湛、其受观众喜爱和关注的程度,绝对是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她始终以戏曲传统神韵和精神守望的姿态,武戏文唱,文戏武做,"变雄浑为潇洒,化刚劲为柔和",技巧娴熟,大气灵动,修养与功力日臻成熟,在同代人中脱颖而出:2013年入选金华市321人才培养工程、金华市第八批拔尖人才;2015年被评为第五批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最美浙江人——2015青春领袖";2016年被评为金华市劳动模范、文化部青年拔尖人才;2017年当选为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2018年入选第二批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9年被评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2020年入选"浙江省文艺名家孵化计划"名录等,艺术青春在新时代结放出了独有的美丽与精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婺剧 人才培养工程 拔尖人才 戏曲传统 党代会代表 武戏文唱 同代人 精神守望
原文传递
“一剧之本”在当代昆曲传承保护中的价值和地位
20
作者 朱为总 《剧本》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0-75,共6页
在昆曲600年的历史进程中,与许多的传统古典艺术一样,走的是格调境界——境界——趣味,这样一条由高而低、由大而小、由精神追求变为生活趣味的发展线路。在当代,随着社会生活的高度物质化和娱乐化,趣味性、技艺性也越来越成为当下昆曲... 在昆曲600年的历史进程中,与许多的传统古典艺术一样,走的是格调境界——境界——趣味,这样一条由高而低、由大而小、由精神追求变为生活趣味的发展线路。在当代,随着社会生活的高度物质化和娱乐化,趣味性、技艺性也越来越成为当下昆曲舞台艺术观演关系的一种主流。受此影响,在当代昆曲的传承保护进程中,最引人关注的往往是舞台表演技艺和展示表演技艺的演剧者,以及由表演技艺与演剧者所延伸出的演出形态、音乐唱腔和舞美等可视觉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艺术 传承保护 文学性 当代 表演艺术 传统剧目 舞台表演 牡丹亭 舞台演出 昆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